2019年霉菌实验报告范文_第1页
2019年霉菌实验报告范文_第2页
2019年霉菌实验报告范文_第3页
2019年霉菌实验报告范文_第4页
2019年霉菌实验报告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19年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年霉菌实验报告范文 92019年霉菌实验报告范文篇一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影响 实验报告霉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活 环境中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水 温度 氧气 食物种类等 生长在同 一块食物上的霉菌之间的相互影响则属于生物因素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主要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实验以课外活动形式 由学生在家庭完成 活动目标 1 尝试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2 学习设计 简单的表格用以记录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 3 练习通过分析实验数 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解释温度是否影响霉菌的生活 材料器具 馒头2块 或面包 干净的食品袋2个 冰箱 方法步骤 1 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2 尝试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作出假设 你认为影响霉菌生活的是 3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 每个实 验通常只研究一个可变因素 本实验首先探究的可变因素是 温度或湿度 4 实施实验并记录每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两组食品 表面的变化 直至最初长出的霉菌变色 要坚持每天做好观察和记录注意 1 你们可以用文字或绘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现象 也可以配以照片 2 记录应真实 并尽可能详细 海阳中学20XX 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4 请用绘图或照片的方式展示两组实验的最终结果 5 分析实验现象检验预期与实验结果是否完全一致 如果存在差异 你们的解释是你们对最终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实验中你们遇到了哪 些困难你们是如何克服的6 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讨论 1 你们认 为选用什么样的食品容易长出霉菌2 你们的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和 其他组的一致吗 思考 1 如果想要 探究不同食品对霉菌生活的 影响 你将如何设计实验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呢2 你如何设计实 验探究其他条件 如湿度 氧气等 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篇二实验五霉 菌的形态观察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 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 方法 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 总结并掌握细菌 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 实验原理1 霉菌定义及用途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 而是 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与食品的关系密切 是人类在实践活动 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 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 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 及生命 2 霉菌特征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 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 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 尤其是繁殖菌丝 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 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 约3 10u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 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 霉菌的菌落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 菌丝体疏松 因而形成 的菌落也比较疏松 呈绒毛状 棉絮状或蜘蛛网状 大菌落形态较 大 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有时会长满整个 培养皿 干外观干燥 不透明 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 不 易挑取 颜色由于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颜色不同 不同的霉 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菌落正反面 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 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 征可能有所不同 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 对稳定 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 霉菌的菌丝形态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 10 m 比放线菌菌丝宽很多倍 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 称为菌丝体 一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 称为基内菌线或营养菌丝 另一部分菌丝向空中生长 称为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一部分形成生殖细胞 也有部分气生菌丝生成生殖细胞的 保护组织或其它组织 4 霉菌的菌丝从结构来看 霉菌的菌丝有两种无隔菌丝低等霉菌如 根霉 毛霉等有隔菌丝高等霉菌如青霉 曲霉等菌丝的孢子较大 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5 霉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结构霉菌主要靠形成各种无性孢子和有性 孢子进行繁殖 霉菌的无性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 6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霉菌的种类很多 下面仅介绍一些常见的 与 食品有关的菌属 1 根霉菌属 Rhizopus 现已发现根霉有20多种 根霉有假根和 葡匐枝 假根主要起固定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本属的黑根霉能产生果酸酶 引起果实的腐烂及甘薯的软腐 能产 生反丁稀二酸 也是转化甾族化合物的重要霉菌 2 曲霉菌属 Aspergillus 现已发现和应用的曲霉菌有100多种 在我国古代已利用曲霉菌制曲 酿酒 制酱等 曲霉菌还可用于制造蛋白酶 柠檬酸等一些有机酸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空气中经常含有曲霉菌的孢子 常引起食品 衣服 皮革等物品的发霉和腐烂 有的菌株还可产生 毒素 例如黄曲霉 曲霉菌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菌丝有隔膜 为多细胞菌丝 繁殖方式为无性和有性繁殖 其菌落呈现各种颜色 3 青霉菌属 Penicillium 青霉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也非常广泛 土壤中常常有大量的青霉菌存在 在水果和粮食上经常发现青霉 菌 已发现大约有几百种 青霉菌的菌丝体无色或浅色 菌落是深绿色 青霉菌可引起果蔬等的病害 如引起柑桔的病害而造成较大损失 但有些青霉菌能产生有经济价值的有机酸 如柠檬酸 葡萄糖酸等 在医药上常用的青霉素的产生菌是产黄青霉 三 实验内容 一 实验材料 1 菌种培养法培养3 4天的根霉 Rhizopussp 青霉 Penicill umsp 和曲霉 Aspergillussp 平板 2 其他物品乳酸石炭酸溶液 载片 盖片等 二 记录三种霉菌的菌落特征 2 霉菌个体形态观察直接制片观察于洁净载玻片上 滴一滴乳酸石 炭酸液于载片中央 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 的菌丝置于液滴中 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 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 片 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 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 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加盖玻片时切勿压入气泡 以免影响观察 1 水浸片法观察 根霉与曲霉 根霉加热至沸腾后观察曲霉直接 观察第二节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 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 也是分 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需要在显微镜下 借助于特殊工具 测微尺 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适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个的相对长度 然后 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个数 即可计算出细胞 的实际大小 实验程序 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 尺实验程序 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高倍镜下 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 转动目镜 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 尺的刻度平行 移动推动器 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 一刻度重合 然后 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 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 m 所以可得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 m 镜台测微尺格数 10 目镜测微尺格数注意校正目镜测 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 特定的接物镜 接目镜 镜筒 长度等 进行 而且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才可重复使用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 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 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操作步骤 1 装目镜测微尺 2 校正目镜测微尺 3 菌丝体大小测定将观察的黄曲霉菌丝体直接进行菌丝体大小的测 定 4 测定完毕后 取出目镜测微尺用擦净纸擦干净 放回盒内保存 第三节微生物的显微计数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 载玻片上有四条槽而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 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而隔成两半 每个半边上面 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九大格 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 微生物的 计数就在此大格中进行 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的刻度网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 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 格 即为16 25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 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 方格 即25 16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那种规格 其计数室的小格数总是相同的 即16 25 25 l6 400 小格 计算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 则每一 大方格面积为1mm2 盖上盖玻片后 载玻片计数室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 1mm 所以每 个计数室 大方格 的体积为0 1mm3 在计数时 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 求得平均值 再乘上16或25就得一大方格中的总菌数 然后再换算成1毫升菌液中的总菌数 1ml 1cm3 1 000mm3 实验材料酵母菌悬液显微镜 血球计数板 盖玻片 无菌滴管 吸水纸 擦镜纸 香柏油 镜头洗液 1 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 在计数室上面加盖血盖片 2 取酵母菌液 摇匀 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 使菌液自行 渗入 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 用10 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 在10 镜下计数计数4个 或5个 中格的平均值 然后求得每个 中格的平均值 乘上16 或25 就得出计数区总菌数 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液中的 含菌数 5 注意事项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出芽计一半实验程序计数步骤1 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 在计数 室上面加盖玻片 2 取酵母菌液 摇匀 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 不宜过多 使菌液自行渗入 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 静置5分钟后 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先用低倍镜找 到计数板的大方格网位置 寻找时光圈要缩小 光线要偏暗些 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 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地计数五个中格内的菌数 然后求得每个中 格的平均值 乘上16 或25 就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 最后再换算到每毫升菌 液中的含菌数量 由于菌体细胞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 要在不同的焦 距下才能看到 故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节器 方能数到全部菌 体 以免遗漏 5 计算方法酵母菌细胞数 毫升 X1 X2 X3 X4 X5 5 25 或1 6 10 1000 稀释倍数6 注意事项 计数时 为避免重复或遗漏计数 凡是遇到压在方格线上的菌体 一般以压在底线和右侧线上的菌体计入本格内 遇到有芽体的酵母 时 如果芽体和母体同等大时 就按两个酵母菌体计数 7 计数完毕后 血球计数板要立即清洗干净 并用吸水纸吸干 最 后用擦镜纸擦干净并放回盒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 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篇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霉菌的形态观察一 实验目的1 掌握配制马铃薯培养基 PDA 的一般方法 2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 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 根霉 毛霉 曲霉 青霉 的基本形态 二 实验原理1 霉菌霉菌是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 其菌丝分基内 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 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 尤其是繁殖菌丝 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 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 约3 10 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 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 察 本实验采用毛霉 青霉 曲霉 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 观察 2 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 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 法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 沿琼脂边缘接种后盖 上盖玻片培养 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 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 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 培养物 三 实验器材1 菌种曲霉 Aspergillussp 青霉 Penicillium sp 毛霉 Mucorsp 和根霉 Rhizopussp 培养48h的马铃薯 琼脂 PDA 斜面培养物 2 培养基及试剂马铃薯琼脂 PDA 20 甘油 无菌 乙醇 3 仪器及其它用品无菌操作台 解剖刀 镊子 无菌吸管 U型玻璃 棒 普通光学显微镜 擦镜纸 绸布 酒精灯 载玻片 接种针 培养皿等 四 操作步骤1 培养基的配制按附录所示配方称取PDA各组分 先将 马铃薯去皮 切成小块称取20g煮沸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 菌的形态观察同组者20min 然后先用1层纱布滤去未溶解的固体 再用6层纱布过滤 将滤液体积用无菌水调至100mL 然后再加入糖 及琼脂 加塞后用牛皮纸包好 准备灭菌 2 培养基及装置的灭菌 1 灭菌准备准备12个平皿 在其中10个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 底的圆滤纸片 再放一U形玻棒 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三块盖玻片 盖上皿盖后再与另外2个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纸包好 在100mL锥形 瓶中用甘油配制20 的甘油 加塞包好 最后取2mL移液管两支并用 牛皮纸包好 2 灭菌将上述用牛皮纸包好的仪器与试剂连同配好的PDA培养基 一并放入灭菌锅中110 灭菌20 30min 由于培养基中有葡萄糖 为 防止由于高温而使糖发生糊化而变质 灭菌温度不宜过高 3 琼脂块制备分别取已灭菌并溶化冷却至约50 的马铃薯琼脂培养 基6 7mL注入两个灭菌空平皿中 使之凝固成薄层 在两个凝固后的平板背部用记号笔画下约1 1cm的方格 通过无菌 操作 用解剖刀沿画下的方格线将其切成方形的琼脂块 注解剖刀使用前应先在酒精中浸泡 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 冷却 后再进行切割操作 4 接种在无菌操作台上 先用镊子将载玻片放 于U型玻璃管上 然后用解剖刀取一小块儿琼脂块 置于载玻片上 用接种环分别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4种菌的孢子 分别接种 于培养小室中琼脂块的边缘上 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 上 最后用移液管在培养小室中的圆滤纸上加2mL灭菌的20 的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