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隶书碑帖鉴赏总结.doc_第1页
汉代隶书碑帖鉴赏总结.doc_第2页
汉代隶书碑帖鉴赏总结.doc_第3页
汉代隶书碑帖鉴赏总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隶书碑帖鉴赏总结 碑帖鉴赏汉代隶书 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 碑帖基本解释 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石碑的拓本 详细解释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可供学习书法用。明 曹昭格古要论古墨迹论上:“用纸加于碑帖上。向明处以游丝笔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 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书:“第一等有绝顶天资可以比拟 松雪 、 华亭之用笔者,则令其读经史,学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迹,为传世之学。”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每天晚上他由书房归来,必须在祖父屋里背些昭明文选、龙文鞭影之类的文章,偶尔还要临摹碑帖,对些干涩的聪明对子。” 碑帖定义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我们的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 碑帖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 碑帖的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为此,这些“碑帖”就有真实性、时间性、工艺性和艺术性。由于文化商品能在市场流通,也就有经济的价值,所以鉴赏就成为重要手段。 碑帖简介 碑帖,“碑”和“帖”,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先按字的点画墨道两侧,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即书丹上石,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古代碑石上的字为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字迹可供后人取法。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称为“拓本”,通常也称为“碑”。 “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传播、学习需要,宋代以后出现将汇集的名家真迹,经钩勒上石或上枣木板,经镌刻捶拓,这样的汇帖刻本,也称“帖”,如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宝晋斋法帖”。“碑帖”现在已合为一辞,用来泛指供学习书法取法的范本。-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碑帖”常放在一起合称,其实“碑”主要指汉、魏、唐碑,按照类型来分,则有墓碑、庙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则是指书人的书札或诗稿等。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依靠拓本流传,随着印刷术的提高,碑帖拓本专属收藏,流通渐少,因而所谓的碑帖收藏,实际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 碑帖收藏品历史市场行情 作为一个古老的收藏品种,在目前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中并不起眼,现今在很多人的收藏意识中,皆是“收藏=市场=增值”这样的公式。鲁迅生前便广泛收集碑帖,好像从来未变成商品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珍贵拓本已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中流通的大多数拓本一般都是通过翻刻、填蜡、填墨等办法制成的,上手须慎重。在嘉德、翰海公司的拍卖中,李思训碑拍得拓片4400元,争座位帖拓片6600元,朝侯小子残碑7700元,乙瑛碑拓片13200元,爨宝子碑拓片16500元,目前单件成交较高的是龙门二十品,拍得11万元。 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巨资收购宋拓淳化阁帖价格不菲,只 碑帖案存在,却引发相当大的争议。最近一二年,碑拓拍卖出现“黑马”,翰海拍卖三国王基残碑拓本以34.1万元成交,上海嘉泰戏鱼堂法帖得82.5万元。相对于油画和书画来说,介入碑帖收藏的投资方太少,投资活力不明显,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