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_第1页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_第2页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_第3页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_第4页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它是美丽的象征 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 同时 月亮也是人类相 思情感的载体 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 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 月亮又 有了失意的象征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 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 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 情怀 高悬于天际的月亮 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 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 看见朗朗明月之时 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 月出皎 兮 佼人僚兮 诗经 陈风 月出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 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 此夜姮娥应断肠 李商隐 月夕 关于写月的诗 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 月亮 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 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 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 已有 许多人从文化原型 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 且成果斐然 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 粗 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 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 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 诗经 陈风 月出 有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 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到汉魏六朝 月更 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 南朝周祗 月赋 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 气融洁而照远 质明润而贞 虚 弱不废照 清不激污 月被赋予高远 润洁 柔和 清幽的审美内涵 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 便 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谢庄 月赋 写道 气霁地表 云敛天末 洞庭始波 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 椒 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 降澄辉之蔼蔼 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 月 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 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 陶渊明 闲情赋 云 月媚景于 云端 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 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写月的诗 总能 给人以美的享受 唐人张若虚在 春江花月夜 中写道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 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 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 因而 流 霜不觉飞 白沙看不见 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 北宋词人张先在 青门引 中写道 那堪更被明 月 隔墙送过秋千影 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 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 翩跹的身影 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 张先 木兰花 中也有 中庭月色下清明 无数杨花 过无影 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 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 无影 画面中 这些诗 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 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 朦胧色 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 新月如眉 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 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 烟月迷蒙 弥漫着 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 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 花月披离 余香袅袅 象征典雅艳丽之美 皓月当空 通 脱潇洒 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 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 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 美形象 月亮给人的美感 是高远 润洁 柔和 清幽 纯净的 写月之诗中 月亮意象的出现 使得全 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 如 春江花月夜 一诗中 春 江 花 月 夜是全诗的背景 而月亮又是 主体 月 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 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 贯穿上下 触处生神 在月的照耀下 江水 沙滩 天空 原野 枫树 花林 飞霜 白云 扁舟 高楼 镜台 砧石 长飞的鸿雁 潜跃的鱼龙 不 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 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 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 虽用水墨勾勒点染 但从黑白相辅 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 宛如一 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 可以说 春江花 月夜 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 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 其诗作的风格是闲 静 淡 远 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 如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此诗意境 不仅如施朴华评价 给人以 清幽绝俗 岘佣说诗 的感受 而且使人感到 这一月夜幽 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 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 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人在描写周围景 色 选择了竹林和明月 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 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 人 不知 有对照之妙 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 让人有 余音绕梁 之感 月亮不仅本 身给人以美感 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 翻阅 诗经 我们会发现 月亮在诗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 这从 东方之日 月出 中均可以得到印证 其中 东方之日 中以 东方之日 东方之月 象征女子 的容貌 是富有创造性的 马瑞辰说 古者喻人颜色之美 多取譬于日月 毛诗传笺通释 这对以 后的作家和民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如宋玉 神女赋 写美女 其始来也 耀乎白日初照屋梁 其少进 也 皎若明月舒光 韦庄有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的名句 尤其值 得一提的是 诗经 陈风 月出 这首诗 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 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有开创 意义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 兮 佼人燎兮 舒大绍兮 劳心惨兮 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 诗中的 皎 皓 照 都是形容月光皎 洁明亮 僚 懰 燎 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毛传 注曰 妇人有美白皙也 皎洁的月光使人联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艳 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 朱熹在 诗集传第七 陈 风之十二 中评此诗曰 此亦男女相悦而思念之辞 言月出则皎然矣 佼人则僚然矣 安得见之而舒窈 纠之情乎 是以为之劳心而悄然也 傅绍良曾指出 月出 中的明月 便是诗人抒发其相思不得 愁 闷难遣幽怨之情的自然背景 43 我认为 此时月亮已不仅仅作为背景渲染了 在 诗经 时代 我们 的先人已将许多情感寄托在明月中 月亮象征美 寄托相思 应该说是月亮的传统象征意义 其实 以月来象征人的美貌 不仅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 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出现 而且 以月喻人还不局限于女性 漂亮的男子也可以用月亮来形容其美丽 阿拉伯的著名民间神话集 一 千零一夜 中就经常出现以月亮来比喻人的美貌 例如 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 中就有 后 来王后怀孕 妊娠期满 生下太子 如同十四晚上的月儿那样美丽可爱 就取名戛梅禄 审曼 他那 柔和和妩媚的脸蛋 显得格外漂亮 象十四晚上的月亮那样美丽可爱 人很漂亮 像月儿一样美丽 二 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 本文前面已说过 在 月出 这首诗中 月亮就已经用来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 之情了 可见这一象征意义的渊源之久远 傅绍良在 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哲人风范 一文中这样说 过 在情感寄托阶段 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 创作主体以象征 移情等 手法 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 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的确 纵观古 代与月相关的诗 借月抒情的作品不胜枚举 题材有闺情 乡思 送别等等 这些都成为月亮诗的基本主 题 而这些主题中 尤以爱情诗数量居多 成就居高 这也许同月亮的原型象征意义 以月喻人美丽相 关吧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 这是一首思 妇怀念远游丈夫的闺情诗 开头写景 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夜深人静 明月皎洁 流光透过 罗帐洒在床上 她一人独守空帏 寂寞凄凉 因此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诱发物 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 思 潘岳的 悼亡诗三首 其二 中也有 皎皎窗中月 照我室南端 岁寒无与问 朗月何胧胧 的 借月抒情之句 作者通过抒发秋夜月上窗棂时心中产生的孤独无偶的悲凉之感 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无 限伤痛之情 月亮的清晖照在诗人空荡荡的床上 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心中思念亡妻的情感不断加深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则把思妇的相思举动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思妇看到了月亮便勾起了心 中的思念 因而无比烦躁 想把月亮拒之眼外 以免又勾起相思 可是把帘子卷起来 月影还是赶不走 不停地拂走捣衣砧上的月影 但怎么拂它都在 相思之情 无法排遣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 遥夜 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则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 二人相隔很远 心 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 只能望着月亮排遣相思之情 杜甫在他的 月夜 中也曾写到 今 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诗的一开始是既突兀又形象 诗人身在长安 不写长安的月夜 却突然写起鄜州 的月色 不写自己怀念妻子 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 这种写法超越常规 但仔细品味 却很有一番深意 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 在思念妻子 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 所谓 月圆人不圆 这是夫妻离别后 的共同感叹 诗人通过望月把自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 借月抒发相思之情的作品中 最有特 色的莫过于南宋吕本中的那首 采桑子 了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 待到团圆是几时 作者写一位思妇 夜不能寐 独立江边楼头 对着一轮明月 产生无尽的离愁 同是一轮明月 它有着皎洁明亮 南北东西 处处随人的特征 它多么 像一位忠实而多情的伴侣 如影随形 依依不舍 可恨我的夫君 他却不能像这轮明月 总是离家别妇 远走他乡 让我独守闺房 孤单寂寞 在此词中 月亮在上片是正面形象 它温情脉脉 反衬出丈夫的浪 迹天涯和自己的无穷别恨 而词的下片 作者又从月亮的暂满还亏特征设喻 月亮此时又成了反面形象 这位思妇从分离的经久 又想到欢会的短暂 夫妻恩爱 相对厮守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 恰恰相反如月亮 的阴晴圆缺 一月之中 团团当空 能有几时 亏缺的月亮又正面衬托丈夫离家时长日久和离愁别恨的痛 苦 总之 女主人公思夫不得 便寄情明月 正比反比 俱是相思离愁 L 克兰默在 灯宴 1916 的 序言中谈到了月亮这个在中国诗坛上无所不在的象征 月亮悬挂在中国旧诗坛的上空 她 是人 间戏剧美丽而苍白的观众 而她所知道的一切隐秘 激情和欢乐 迅速地崩溃或是慢慢地腐烂 她把 远隔千山万水的情侣思念联结起来 2 月亮也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月的思念 古典诗词中望月思乡也是很多诗人都涉及的传统主题 旧梦 重温的情思 月亮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 诗人怀念家园 亲人的情思 常寄托与明月 真可谓 明 月千里寄相思 如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思故乡 是由 明月 而 故乡 的联想 是人们共通的心理体验 无行思家是一种典型情绪 作客他乡的人 思乡心 切 总想望见家乡 于是登高远眺 尽管瞻望不到 但只要距离不是太远 总还是可以给自己的心情一种 安慰 但如果相隔千山万水 那纵使是 望尽天涯路 也依然是 悲故乡之壅隔兮 涕横坠而弗禁 王粲 登楼赋 举头望明月 倒能使千里外的他乡游子产生一点 望乡之情 因为此时的月亮正成为游子故乡 亲人之间的中介 大家的视线都在月亮上相交 月亮在人们的心理上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 犹如来自故乡 的乡人给游子以特别亲切之感一样 君从故乡来 王维 杂诗 他不但带来了亲人的信息 而且由于 他刚从亲人身边来 他身上仿佛还散发着亲人的体温 这样 故乡来客成为故乡和他乡的中介 在游子的 心中 客从故乡来 的亲切感与望乡思乡之感同出一辙 月夜思乡是美丽的 类似的诗还有 杜甫 戍鼓 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卢纶 三湘愁鬓逢秋色 万里归 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 徐桢卿 故园今夜月 迢递向人明 月 陈后山 不应明白发 似欲 劝人归 十五月夜 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朋友 彼此都心存美好的愿望 都希望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一个普普通通的 月亮 经过人们的一番加工 成了最能表达人们的离愁别恨之物了 3 月下相思 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 便是边塞诗里的月下相思 戍边的将士在寥廓凄清的边关 他们更 加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可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一片思念之情无法让亲人知晓 于是他们只能把这段 情愫寄托于明月和胡笳箫管 边关本是寂寞苦寒之地 这种月下相思的诗往往更是充满悲凉凄苦之情 例 如李益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的开头两句 写登城所见的月下景色 回乐烽前的一片沙地 在月光的映照下 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 而带有寒意 高城之外 天上地下满是皎洁 凄冷的月色 犹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 这如霜的月光和 月下雪一样的沙漠 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 怀念故乡之情 隐隐地袭上诗 人的心头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 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 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月夜下的 边地寥廓凄情 闻笛而引起的普遍的望乡之情 感慨至深 这真是 意态绝健 音节高亮 情思悱恻 百 读不厌 的千古绝唱啊 这类边塞诗还有许多 如李益的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 行 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的 听晓角 边霜昨夜随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 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 小单于 李益作为写边塞诗的高手 从明月 乐声入手 将征人的边愁乡思 弥漫于诗句的字里行间之中 征人的月下相思 的确另有一番风味 4 月下相思 不仅仅表达了我们的传统情感 在有的诗人笔下 它也有着特殊的用意 如曹操在其 短 歌行 中有这样的诗句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诗人把 明月 比拟成他所思念和 向往的贤才 他感到思念和向往的贤才 不能为自己所招纳 正象天上的明月 可望而不可及 可爱而不 可掇 因而使他心中的忧虑之情如永不止息的流水 这更表现了诗人招贤纳士 思慕人才的迫切心情 曹 植在 七哀 中也有这样的诗句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这首诗是在曹 植后期不幸的境下写的 表面上是写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与哀怨之情 实际上是诗人在政治上被遗弃后 产生哀怨心情的曲折吐露 诗人从明月着笔 即景生情 叙写夜深人静的晚上 一轮皎洁的明月悬照高楼 明彻如水的月光在徘徊徜徉 照见高楼上这位哀愁的思妇 正思念丈夫而悲叹不已 她心底埋的缕缕哀思 就象晃动着的明媚的月光 在轻轻地叩动她的心房 此时此景和思妇之情完全融汇在静谧优美的月景之中 了 而实际上 诗人要表达他对政治的态度也正像这位思妇一样 以思妇在月下哀叹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 感 可谓形象之至 三 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 淮南子 览冥训 中有这一样一段记载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以奔月 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吟 咏 这一神话原形逐渐成为失意的情感象征 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 仕途潦倒 孤独无依 屡遭苦 难之时 也常常把这种情感寄托于月 月亮在失意者笔下成为了孤月 冷月 寒月 杜甫的 月 诗中有 斟酌姮娥寡 天寒奈九秋 的诗句 诗人借写嫦娥 来写自己孤寂悲凉的人生晚境 寡居月宫的嫦娥 无 法忍受月宫的孤寂苦寒 她只得独自一人 自斟自酌 以洒打发死一般寂寞的日子 诗人孤身年老 漂泊 西南 有家难归 这和嫦娥的处境多么相似 李商隐也写道 兔寒蟾冷桂花白 此夜姮娥应断肠 表面 看去 诗人是在诉说月中嫦娥的孤寂冷清 实则包含了诗人的顾影自怜 作者借嫦娥曾偷食仙药飞升月宫 的传说 来比喻和象征自己也曾想 蟾宫折桂 后因不幸被牵入牛李党争 不但无法施展政治抱负 而且 落魄终身 因此清冷与后悔之情 溢于言外 诗人置身于月光下 遥想月宫中失意的嫦娥 自然与诗人宦 海沉浮 仕途坎坷 人生失意相契合 但中国的诗人是善于逃避现实的 当他们政治上受打击 生活上遇到困顿时 有的人颓唐厌世 极其消沉 而有的人则泰然处之 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苏东坡就总结出一条出路 到大自然中去寻求 精神上的寄托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大自然成为士大夫们逃避现实的好去处 此时的月亮已不是一 种纯客观的物象 它成为诗人自身飘逸风采 潇洒气度的象征了 王维 竹里馆 诗云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在这首诗里 没有外界的纷扰 只有大自然的宁静 诗人尽情地 享受着这片宁静 甚至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成为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 实际上是诗 人自己 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 月光衬托着诗人宁静自适的精神境界 月亮在诗中表现出来的虚静 主要 的目的是在于表现心的虚静 正如傅绍良所说 在哲理升发阶段 月亮不仅是主体情感的组成部分 而 且还是一个蕴含着独立和永恒意志的复合物象 创作主体在将月亮内化为自我情感的同时 还有意识地将 自我外化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物 以感受和体验那一种超然物外的情趣 四 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月亮孤悬天际 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 让人们产生一种寻求生命真谛的哲人式的 感悟 它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 在这种心态中 明月意象常作为永恒的象征 诗人站在月光下便 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思古幽情 月亮此时也成了阅尽沧桑的见证 张若虚在 春江花月夜 中曾写道 江 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在月下神思飞跃 他将月亮与人生紧紧联系 探索着人生的哲 理与宇宙的奥秘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 而人类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 因之 代代无穷已 的人生就和 年年只相似 的明月得以共存 李白的 把酒问月 更是将月亮的哲理升发上升到一个高度 白兔捣药 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