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_第1页
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_第2页
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_第3页
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_第4页
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课 影子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 观察 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 培 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 分析和 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 1 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 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 2 实验三 影子与测量 三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手电筒 透明塑料板 橡皮 竹竿 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猜谜语引入本课 跟我走 跟我站 跟我一个样 就是不吃饭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对了 这是影子 在光线照射下 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 关于影子 人们研究 了几千年 它可大有学问呢 2 二 学习新课 1 实验一 产生影子的条件 将橡皮立在桌上 打开手电筒 从一侧照橡皮 出现了什么 现象 关闭手电筒 再观察 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思考 在这个实验中 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 这是不是说明 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 继续实验 拿掉橡皮 将透明塑料板立在桌子上 从一侧 用手电筒照塑料板 观察 透明塑料板影子的情况 思考 实验是否说明物体要产生影子 这个物体必须是不透明 的物体 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线 才会产生影子 2 实验二 影子哪去了 分小组实验 把一块橡皮立在课桌中间 几名同学各拿手电站在周围 从一名同学开始 依次用手电照射橡皮 并保持住照射状态 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 当全组同学都打开 手电后 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 思考 想一想 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 与实验中有相同的地方 吗 说说看 3 实验 3 影子与测量 按小组进行 测量旗杆高度 3 在操场的旗杆前 将一根 2 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 扶 好作为标志物 分别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 研究旗杆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 通过竹竿与竹竿影子长度 你能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 思考 如果 2 米高的竹竿 影子长度是 1 米 旗杆 被测物 影子长度是 7 米 那么旗杆多高呢 三 探索发现 1 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 二是必须有不透明的物体 挡住部分光线 两者具备 才能产生影子 2 在太阳照射下 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指导当前大约是 什么时间 由影子长度 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高度 四 探索延伸 1 三次试验中 影子什么时间最长 什么时间最短 2 在图书室中找出有关日晷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第二课 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 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 能力目标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 学习通过实验进 行观察 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实验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 1 关于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实验与分析 2 应用光的直进原理的实践活动 三 教学准备 纸 台灯等 四 教学时间 2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本课 凿壁借光的故事 二 学习新课 1 实验一 黑暗中能看到东西吗 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孔 在一个鞋盒 里放一块橡皮 盖严盒盖放在桌上 5 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的小手电 手电对准橡皮但不对 小孔 盖严盒盖放在桌上 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 通过小孔向盒里看 哪个鞋盒能 看见橡皮 思考 看不见橡皮的鞋盒里缺少了什么 我们能看见物体的条 件是什么 2 实验二 光沿直线传播 用纸卷一个细直筒 透过直筒看前面灯光 怎样 把纸筒弯折再看灯光 怎样 小结 以上实验说明 光线实验直线传播的 将灯光换成教室里的标志物 按以上实验程序再进行实验 小结 物体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 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这 个实验说明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 讨论 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测量 射击 栽树等 三点成一线 三 探索发现 1 光沿直线传播 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 2 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 如瞄准射击 大地 测量 农田水利施工等等都利用了光的直进原理 四 探索延伸 用自己的话解释凿壁借光的科学道理 6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纸的再认识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试验 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 的几个特性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分辨纸张的纵向与横向是本课的难点 2 掌握三个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并会分析其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三 教学准备 报纸 笔记本用纸 面巾纸 直尺 剪刀 放大镜 滴管等 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大家都知道 纸可以用来写字 包东西 用途很多 特别是在 学习中 我们更离不开纸 那么 我们关于纸的学问你知道多少 现在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 了解纸张的几个特性吧 二 学习新课 一 实验一 纸张撕扯的实验 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 18 厘米宽 16 厘米的长方形 7 剪下这块纸 在纸上标明横向 竖向 把标有纵向报纸撕开 同样把标有横向的报纸撕开 撕报纸时 你感觉如何 用放大镜观察纵向 横向的毛边 有什么不同 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 重复做撕纸的试验 思考 观察 试验中 同一种纸撕的较容易的纸边比撕的 较费劲的纸边哪个比较整齐一些 试着说说其中的道理 二 实验二 纸张的抻拉实验 1 用剪刀对三种类型的纸张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 2 紧紧捏住标有纵向的纸条 逐渐加大用力向两边抻 直至断 裂 同样抻横向纸条 你感觉两次有区别吗 哪个纸条要用力大些 3 再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做实验 得到的结论与前面是否一样 思考 纸张的这一特性与纸张横向 纵向纤维的排列有关系吗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三 实验三 纸张的吸水性 1 在老师的指导下 把三种不同的纸张平放在桌上 2 用滴管在三张纸片的中央各滴上红色的水 3 观察那种纸上的水扩散的最快 扩散的快慢与纸张的纤维 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有关 8 4 总结 四 探索发现 1 纸的特性之一 沿着纸张纤维的大致方向撕纸比沿着纤维横 巷撕纸更容易些 这是由于造纸纤维方向造成的 2 纸的特性之二 抻拉纸张 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 直比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 纸张更容易抻拉断裂 五 探索延伸 以 三种纸张透光性测试 为题设计两个实验方案 并动手实 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 第四课 用眼卫生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有趣的实验 探究人眼睛看东西时的视觉暂留 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眼卫生 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 达到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开展 调查研究活动 尝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 养成 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收集资料的能力 口语表达能 力及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拟定调查问卷和分析调查问卷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 教师要 在课上统一完成 先讲明要求和操作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 三 教学准备 视力情况调查表 收集有关视力保健的资料 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教师 在人的感觉器官中 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 眼睛把看 到的一切信息传送到大脑 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视力不好 10 会给人们的生活 学习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 我们应该科学用眼 保护好我们的视力 二 学习新课 1 实验一 眼睛的用处 小组活动 把眼睛蒙住 试着做一些事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电脑打字 浇花 做游戏 打扫地面 观察思考 若视力出现障碍 会给人的生活与学习带来怎样的 影响 2 实验二 眼睛的疲劳 眼睛距书 1 尺 定睛看侧视图 课本图 5 1 分钟 说说看 后眼睛有什么感觉 小组讨论 图 5 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哪些特点容易 引起眼睛的疲劳 看课本图 说说对眼睛有什么影响 躺卧看书 在光线暗 的地方看书 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走路看书 长时间玩电子游戏 用手揉眼 再举一些能引起眼睛疲劳的例子 小组讨论 你有没有不好的用眼习惯 如果有 想一想如何预 11 防和改正 3 调查研究 关于用眼卫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拟定调查问卷 用课本上的 选定调查人员 全班同学 进行实际调查 分析问卷 数据分析 在调查的 10 个题目中 我们可以看出选择 多些的同学非常 重视用眼卫生 相反选择 多些的同学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 容 易造成视力下降 思考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的视力情况及视力保健是不是 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 我们必须科学用眼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 探索发现 1 通过实验 我们知道 没有视觉 生活和学习有许多事情做 不了 许多事情做不好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实力情 况 2 通过实验和调查 我们还了解到 排除遗传因素外 视力下 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 四 探索延伸 课后把课文 20 页儿歌背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 第五课 热空气会向上升吗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 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能力目标 用研究的结论解释一些生活实践中的现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做好分组试验的准备和指导 三 教学准备 纸杯 线绳 塑料袋 平衡尺 酒精灯 蜡烛 细木条 铁架 台 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春天暖暖的阳光照在郊外的田野上 照在村舍的屋檐上 你能 看到些什么 如果你细心 会发现田野或屋檐上有淡淡的气流在袅 袅地上升 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二 学习新课 1 实验一 体验热空气上升 点燃蜡烛 放在讲台上 同学按顺序依次按以下两种方法做实验 13 A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 注意距离 不要烧伤手 B 把手放在 蜡烛的侧方 体验手的感觉 小组讨论 对比两次实验 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小结 把手放在上方 感觉到一缕热气向上升起 并有灼热的 感觉 手放在侧面感觉不明显 2 实验二 验证热空气上升 教师实验 学生观察 拿一个薄膜塑料袋倒扣在蜡烛上方 让热空气进入塑料袋 然后松开手 实验观察 当手松开后 看到什么现象 思考问题 手松开后塑料袋飞上去 是不是证明了热空气是 往上升的 实验三 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 在细木条上拴好细绳挂在铁架台上 木条两端各挂一个倒扣 的纸杯 使两端处于平衡状态 给一端的纸杯口加热 思考 在加热的过程中 被加热的纸杯向上翘起了 说明同 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思考与联想 风是怎样形成的 三 探索发现 1 通过三个实验 研究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及上升的道理 14 2 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变轻会上升 四 探索延伸 想一想孔明灯是怎样升起来的 热气球有是怎样升起来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 第六课 弹弦听音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 粗细 长短变化 研究音调 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 体验研究事物的 基本功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 验进行观察 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实验的操作 三 教学准备 纸杯 曲别针 粗细线 小重物等 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潜艇是一种在水面下面进行作战活动的舰艇 谁知道 潜艇为 什么会自由的下沉和上浮呢 他是依靠什么原理工作的呢 二 学习新课 琴弦振动与音调变化 1 制作实验器材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在第一个纸杯底中心扎一个小孔 将细绳一端先打一个节 然后每隔 15 厘米左右再打两个节 16 扣 在细绳的另一端系上一个曲别针并拉入杯内 按上面程序 在制作一个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制作配重杯 2 实验一 线绳的松紧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将纸杯放在耳边进行试验 在配重杯里放进 3 个小重物挂在线绳上 用手弹动线绳 感觉并记住此时的音调 逐渐增加配重杯中的小重物数量 线绳逐渐绷紧 每次增加 重物后都弹动线绳 记下音调 小结 随着线绳逐渐绷紧 弹出的音调逐渐升高 3 实验二 琴弦的长短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在配重杯里放进 5 个小重物 把它挂在 C 结处 用手弹动线绳 体验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把配重杯挂在 B 处 用手弹动线绳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把配重杯挂在 A 处 用手弹动线绳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思考 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随着绷紧的线绳逐渐变短 弹出的声音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4 实验三 琴弦的粗细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在配重杯里放进 5 个小重物 把它挂在 C 结处 用手弹动线绳 体验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用另一个粗线琴弦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配重杯里放进 5 个 17 小重物 把它挂在 C 结处 用手弹动线绳 体验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思考问题 你发现粗弦和细弦产生的音调变化了吗 由细琴弦 变成粗琴弦后 弹出的音调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三 探索发现 我们做了改变琴弦松与紧 长与短 粗与细的三个听音实验 我们发现 当琴弦由松变紧 由长变短 由粗变细时 发出的音调 都升高了 四 探索延伸 回家找一把二胡拉一拉 定一定音调 感觉一下音调的高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8 第七课 泥石流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模拟泥石流的形成的实验 研究泥石流的形成 原因及防灾办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 1 培养学生对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学习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 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 对泥石流自然灾害的预防 教学的难点是 1 学生对泥石流成因的实验和认识 三 教学准备 小铲子 矿泉水瓶子 一块草皮 长木板 塑料盆 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 世界上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泥石流 大 的泥石流会吞没村庄 矿山 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我国是多 山国家 泥石流分布相当广泛 应加强对泥石流的研究与防范 二 学习新课 泥石流的成因与预防 19 1 制作山体模型 在木板 A 和木板 B 上放入潮湿的土 压实 形成坚固层 分别在两块木板上用松散的土覆盖 在木板 B 的松散土上覆盖一层草皮 在木板 A 上和木板 B 上放一些小饰物 模拟地面建筑物 2 实验一 探讨泥石流的成因 把木板 A 放在塑料盆里 成 25 度状 从高处浇水 观察斜 坡上松散土的情况 思考 这是不是说明 突然的水量会造成斜坡上的松散土 和地表上的建筑物向下滑动 形成泥石流 3 实验二 探讨泥石流的预防方法 把木板 A 放在塑料盆里 成 25 度状 从高处浇水 观察斜 坡上松散土的情况 观察 覆盖草皮的松散土壤在水的冲击下会怎样 与实验 一比较 实验二中冲下去的土壤是多还是少 土壤表面的草皮起到 了什么作用 小结 证明了植树 种草能固坡 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三 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泥石流的成因 学习了预防泥石流的一些 方法 如果山坡上树木或植被很少 土壤松软 一旦大暴雨来临 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20 四 探索延伸 根据泥石流的成因 考虑以下办法 1 在山谷处修坝 减缓水的流速 2 在山坡上植树固坡 3 修导流堤 将山水分流 以减少水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 第八课 怎样从室内撤离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 研究遇险时快速撤离的办法 能力目标 研究本班防灾撤离预案 并按预案演习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验 发现有序撤离比盲目撤离 生存几率大 2 教学难点 设计班级遇险安全预案并演练 三 教学准备 纸盒 圆形塑料盒 棉线 剪刀 表 四 教学时间 2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我们在教室上课 发生了突然事件 需要紧急撤离 我们怎样 做才能科学 合理 快速地撤离教室 确保生命安全呢 让我们做 一个模拟实验研究一下吧 二 学习新课 活动过程 1 制作活动器材 在纸盒上剪出两个圆洞 将棉线剪成等长 5 段 用中药丸塑料盒分别扣住棉线的一 端 代表遇险人员 22 2 实验一 快速撤离实验 将 5 个中药丸塑料盒放入一个安全扣 棉线一端留在纸盒 外 5 名同学各捏住一个药丸塑料盒的棉线 由组长发口令 每个同学都把中药盒往外拽 看谁拽得快 如果事先规定好顺序 当听到口令时 按顺序拽出 看看 要用多少时间 思考问题 如果听到口令 同一时间每人都想快速拽出 结果怎样 要想 5 个药丸快速拽出 是否要有一个预案 预案起到了 什么作用 如果纸盒有两个出口 5 个药丸怎样从出口拽出 预案该 怎样修改 亲自动手试试 讨论问题 增加一个出口 撤离时间缩短了多少 看看我 们教室有几个门口 为什么这样设计 3 实验二 实地演练撤离 分小组 并规定好哪个小组走哪个门 根据座位规定小组内同学撤离顺序 指定好由谁负责开门 确定出门后往哪儿撤离 讨论问题 在实地演习中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有什么想法 三 探索发现 23 1 通过实验发现 增加一个安全出口并提前制定好预案 可以 大大提高撤离速度 上课时教室后门不要上锁 2 通过模拟演习说明 谁掌握了自救 互救技能 谁就能在抵 御灾难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 探索延伸 如果你在家中 发生突然情况时 需要紧急撤离 你觉得应该 怎么办 根据你家房型结构 家居布置情况 制定一个撤离预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4 第九课 辨认方向 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辨认方向的实践和研究 学习辨认方 向的几种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探究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认方向活动的探究 了解认定方向的方法 提 高生活能力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以及认识方 向的实践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 1 指南针的使用 2 活动延伸 栏目中的内容研究 三 教学准备 指南针 收集有关辨认方向的信息 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航海 野外工作 日常生活 我们都需要辨认方向 具备辨 认方向的能力很重要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二 活动过程 1 实验一 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25 观察指南针实物 认识指南针 在学习指南针的基础上 测一测教室的东 南 西 北四 个方向 2 思考问题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要注意什么 教室的门窗是正南正北朝向吗 如果没有指南针 你又用什么方法辨认方向呢 3 实验二 太阳帮我们辨认方向 早晨 太阳刚刚升起时 面向太阳方向站立 你的前面是 东方 后面是西方 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太阳落山时 面向太阳站立 你的前面是西方 你的后面 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思考讨论 靠太阳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准确吗 用指南针检验一 下 4 实验三 其它辨认方向的方法 雪地里辨认方向 森林里辨认方向 农村民居辨认方向 锯后的树桩辨认方向 三 探索发现 1 晴天 依靠太阳的位置能辨认方向 2 冬天的雪地上 朝太阳方向的雪先融化 由此也可以辨认方 26 向 3 有树木的地方 树木枝叶茂盛的那部分是朝南的 4 如果看到树木的年轮 也可以辨认方向 5 农村民居的正房一般都是朝南开门 房子也可辨认方向 四 探索延伸 如果今天刮北风 看看国旗飘扬的情况 你可以辨认方向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 第十课 火灾中的烟雾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于浓烟弥散性和窒息性的观察 感知火灾中 浓烟对于人生命的威胁 能力目标 学习遇到火灾如何避险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分析判断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建立浓烟对于火场中人或动物的伤害性的认识 主要通 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完成对于这个认识的形成 难点 本课难点是对烟雾的弥散性的认识 这个提法对于学生 理解上有些难度 但是这一点对于火场逃生而言很重要 掌握烟雾 弥散规律 就可以有效的避险 逃生 三 教学准备 蚊香 火柴 细铁丝 手绢 水 杯子 易拉 罐 小剪子 集气瓶 活的小昆虫 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 常言说 水火无情 火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灾害 你知道吗 火灾中死伤的人很多 不是被烧死 就是被燃烧产生的 有害气体呛死 多么可怕啊 我们今天学习一些火灾的预防知识 二 学习新课 1 教师实验 学生观察 28 将蚊香点燃 利用铁丝支架 将蚊香放入罐中 将一只昆虫放入罐中 将罐的几个出口封闭 一分钟后打开出口取出昆虫 将一块湿手绢放在出口处 实验观察 取出的昆虫怎么样了 出口处的手绢有什么变化 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 对于烟雾你有什么看法 如果人在这种 情况下会怎样呢 你有什么看法 2 实验二 烟雾的弥散性 取一个密封性比较好的玻璃瓶 准备收集烟雾 将火柴划然放到瓶中火点燃蚊香放进去 随即密封瓶口 当火柴熄灭后产生烟雾停留在瓶口 实验观察 瓶中烟雾主要集中在瓶中什么地方 瓶中的火 柴或蚊香在燃烧一会儿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火柴或蚊香燃尽了吗 思考问题 为什么瓶中的火柴或蚊香没有燃尽就熄灭了 这说 明什么问题 根据你的观察 在火灾中想避免被烟熏 你应该怎么 办 三 探索发现 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 1 发生火灾时 应避免和减少浓烟的吸入 并迅速撤离现场逃 生 2 如果是其他房间发生火灾 应将房门窗紧闭 堵塞门缝 阻 止火焰和浓烟的蹿入 坚守待援 29 3 烟雾流动的规律是 烟往上升 撤离时人应匍匐在地 用湿 布捂住口鼻 减少烟雾的吸入 提出问题 活动设计 分组实验 分析研究 找出规 律 四 探索延伸 研究 3 个燃烧条件 2 种灭火的方法 讨论 怎样预防火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0 第十一课 校园尘降的研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尘降检测板进行实验 了解尘降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 能力目标 学习用实验数据说明道理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指导学生制作 尘降检测板 进行检测试 验 因此 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 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保证检测板 制作正确 在选取检测位置前 教师要对校园环境进行了解 对学 生选取的检测地点有意指导 2 本课的难点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一些类似 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 便于学生掌握方法 得出分析结果 三 教学准备 卡纸板 放大镜 四 教学时间 2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尘降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无处不在 空气质 量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校园里的尘降问题 二 学习新课 活动过程 1 器材制作 在卡片纸上划上 15 个边长 2 厘米的正方形小格 31 用窄透明胶带将宽透明胶带固定在卡片纸上 胶面向外 2 实验一 不同地方沉降个数 将做好的检测板在课前 1 小时分别放在学校不同地方 上课前 将检测板用透明胶带封好后带回教室备用 抽取检测板上不同位置的 3 个小格 用放大镜分别数出 3 个小格中的尘降个数 画出统计表 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序号 环境特点 沉降个数 1 2 3 数据分析 将每块沉降板上的个数与它缩放的环境对照 看一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 1 是否说明尘降板上尘降个数越多所检测的环境就越差 反之所检测的环境就越好呢 3 说说看 尘降个数少的地方环境有什么特点 4 实验二 不同时间的尘降个数 早上到校后 将做好的尘降检测板放置在校园选定的位置 32 第一节课后用透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