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6、说勤奋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分清文章结构。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1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资料链接:1.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2. 童第周,字蔚孙,浙江鄞县人,中国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家。193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193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教学、科研及行政领导职务,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50年代至60年代初关于文昌鱼发育的实验研究。课前预习:1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a.标好小节。b.画出生字词。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a.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给生字注音。 b.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c重点句子我理解。(做好批注)【学习建议:边读课文边画出生词,对读音、写法易错的字词仔细分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3了解文章结构,概括课文内容。【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容。】 4.联系身边的事例,说说自己对勤奋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预习反馈:1.小组内交流难读难写的生字词。2.每组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3.互读课文,检查读书。4.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听。质疑探究:(一)初读要求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2. 课文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3.给课文编写一个提纲。4. 读了课文,你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二)重点探究:1.轻声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开头和结尾什么关系。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3.概括两个故事内容。思考:课文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事例?当堂检测:1. 组词。遍( ) 稍( ) 末( )度( ) 篇( ) 梢( ) 未( )渡( )剥bo ( )b ( )2. 选择正确的解释。“直”的意思有:A挺直,使笔直; B公正的,正义的;C直爽,爽快; D一个劲儿,不断地。理直气壮() 急起直追() 心直口快()教学反思课题16、说勤奋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的两个事例。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3、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2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预习作业:理解“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预习反馈:推荐组员有感情地朗读故事,相互点评。小组内交流读完故事之后的感悟。合作探究: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司马光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学习建议:读的过程中注意圈圈点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感悟。】(1)理解“滚瓜烂熟”的意思,思考:司马迁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呢?(2)借助字典查一查“警”在“警枕”一词中的含义。3说说对司马光的评价。4. 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比较一下童第周和司马光,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5. 评价童第周。【学习建议:抓住 “毫不气馁”、“名列前茅”、“高难度”等词语,去体会人物特点。】6. 两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 读出你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的理解【学习建议:读读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当堂检测:阅读课文填空。1、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鲜花”指的是(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 ),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 )。从“汗水”和“心血”中,可以体会到(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是: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3、“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是一个( )句。意思是说( )。知识积累:有关勤奋成才的名言。 课后作业:1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勤(qn qng)奋远渡重( zhng chng)洋剥( bo b)离华( hu hu )罗庚2连一连司马光 起步晚基础差 刻苦自修 生物学家童第周 天资聪明 急起直追 数学家华罗庚 家贫辍学 警枕 史学家教学反思课题17、李时珍夜宿古寺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弄懂题目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大意。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1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资料链接: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课前预习:1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a.标好小节。b.画出生字词。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a.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给生字注音。 b.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c.重点句子我理解。(做好批注)【学习建议:边读课文边画出生词,对读音、写法易错的字词仔细分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3了解文章结构,概括课文内容。【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容。】预习反馈:1.小组内交流难读难写的生字词。2.每组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3.互读课文,检查读书。4.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听。质疑探究: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一)初读要求1. 谈谈你看了课题之后有哪些疑问,谈谈对课题字面的理解。2. 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3.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段落。4. 读了课文,你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二)重点探究:1. 轻声读1-4自然段,体会李时珍艰苦生活。2. 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意思。3. 找出描写古寺破败的词语。4. 小组推荐成员读1-4自然段,相互点评。【学习建议:抓住关键词语,体现生活的艰苦。】当堂检测:1. 比一比,组词 肯( )徒( )拢( )著( ) 啃( )陡( )庞( )煮( )2. 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涎( xin yn )滑 胭( yn yn )脂 (长 常)年累月生嚼( jio ju ) 长年累(li li)月 (察 查)访民情3. 填空。 李时珍( )代( )学家,著有( )。他是一个( )、工作( )的人。教学反思课题17、李时珍夜宿古寺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精神。2、感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2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预习作业:1、认真朗读课文5-7自然段,继续体会李时珍生活的艰苦。2、通读课文,试着去复述课文。预习反馈:小组内交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推荐组员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相互点评。合作探究:仔细读第5-7自然段,说说当时的环境。讨论:李时珍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习建议: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对比:一是“破庙”和“家里”的对比,强调“苦多了”;一是“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强调吃苦“值得”。】3默读8-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做了哪些事情?4. 讨论:李时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察访过程中,为了辨明一些药物的药性,他常常冒着危险用亲口品品尝的方法来鉴别。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学习建议:要抓住李时珍这样做的目的。】5. 思考: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习建议:环境与人物的高尚品质的关系。】当堂检测:填空: 1. 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_。 2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 3. 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_。 3. 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 知识积累: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以心开头的成语: 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1)文中“两种草”指( )和( ),它们的( )相似,( )不同。 (2)“若有所悟”指( ),文中指李时珍悟到( )。(3)文中有两处省略号,前一个表示( ),后一个表示( )。(4)面对不确切的草药,李时珍不仅要细看,更要品尝,体现他( )的工作态度。2小练笔:从文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人类,吃尽千辛万苦。你能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吗?在酷暑盛夏,在严寒隆冬,李时珍 教学反思课题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初步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1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资料链接:计算机网络:网络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把各个地区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合成一个规模巨大、功能很强的系统。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与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上网的学校、商店、银行、医院、图书馆等的各类数据资料库链接起来,达到最大限度的信息资源共享。课前预习:1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a.标好小节。b.画出生字词。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a.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给生字注音。 b.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c重点句子我理解。(做好批注)【学习建议:边读课文边画出生词,对读音、写法易错的字词仔细分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3查阅有关国际互联网的资料。4了解文章结构,概括课文内容。【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容。】 预习反馈:1.小组内交流难读难写的生字词。2.每组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3.互读课文,检查读书。4.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听。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质疑探究:(一)初读要求1. 读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2.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哪些。3.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小组推荐成员读书,相互点评。【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二)重点探究:1. 轻声读课文,思考: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儿?2. 说说文中的“入网”、“上网”、“网”为什么要加引号。3. 全班交流文中不懂得问题。当堂检测:1. 看拼音写词语yu d zh zh ku u q miou j()()()()()f kun un ln shn zh ch yu zh ch() () ()() ( )2. 比一比,再组词知( )览( )夸( )尼( )蜘( )缆( )跨( )泥( )指( )悦( )狂( )其( )咫( )阅( )逛( )甚( )3. 造句奇妙甚至教学反思课题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文中相关互联网术语的意思。2、道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得热爱科学、利用科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2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预习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理解文中有关互联网的专业术语的意思。2. 仔细读课文,联系生活想想,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预习反馈:小组内交流“网上商场”、“电子钱包”等词语的意思。推荐组员说说每一段的意思。合作探究: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象互联网的特点。【学习建议: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2. 思考:反复诵读课文,说说最积极对 “地球村”的理解。3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了解构段方式。4.讨论思考:课文具体介绍了国际互联网与人们有怎样密切的联系?【学习建议:抓住“非常丰富”、“无所不有”,5个“可以”和省略号去体会。】4.自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说说为什么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当堂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文字 ( )资料( )形象 ( )音乐( )新闻 ( )“大网”( )信息 ( )地球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近在咫尺()快捷()单调()麻烦()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几秒钟,对方()能收到。(2)我们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能呈现他的形象。(3)()亲友远在天涯,()国际互联网能让人感到仿佛近在咫尺。知识积累:学了本文,我们知道了引号的一些用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有哪些作用: 课后作业:1.加标点。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2围绕“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问题做些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完成一篇演讲稿。教学反思课题19、维生素C的故事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课文大概内容,弄清楚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1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资料链接:维生素也称维它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的科学家丰克为它命名的,丰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人体中如果缺少维生素,就会患各种疾病。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着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它们排列起来以便于记忆,维生素按 A、B、C一直排列到L、P、U等几十种。课前预习:1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a.标好小节。b.画出生字词。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a.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给生字注音。 b.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c重点句子我理解。(做好批注)【学习建议:边读课文边画出生词,对读音、写法易错的字词仔细分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3阅读“资料链接”了解维生素的知识。4了解文章结构,概括课文内容。【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容。】 预习反馈:1.小组内交流难读难写的生字词。2.每组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3.互读课文,检查读书。4.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听。质疑探究:(一)初读要求1.交流对于维生素C的了解。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3.小组交流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4. 读了课文,你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二)重点探究:1.轻声读一二自然段,了解哥伦布航海生活。2.联系课文理解“海上凶神”。3.读出你对“海上凶神”的感受。【学习建议:】当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乘风破浪( ) 拖累( ) 物质( )蓬头垢面( ) 缺乏( ) 治愈( )2.比一比,再组词。艰( ) 乏( ) 秘( )坚( ) 泛( ) 密(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海上凶神”的症状。 教学反思课题19、维生素C的故事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清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2、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3、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2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的36小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预习反馈:小组内交流航海途中的故事主要内容。推荐组员有感情地朗读,相互点评。合作探究:仔细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哥伦布的心情。【学习建议: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2.讨论:哥伦布同意把病重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种做法你认为对不对?是不是哥伦布太残忍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呢?3思考:在返航时哥伦布心里想到的情景和眼前的情景分别是怎样的?心情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学习建议:抓住“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4.把人物心情的变化读出来。【学习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5.在你的脑海产生了哪些疑问?读读7、8自然段。6.说说你明白了哪些?7.用自己的话说说,“海上凶神”其实就是什么?8.谈一谈维生素C对人体还有其他哪些作用?哪些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你平时吃的水果蔬菜多吗?都吃了哪些?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习建议:要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讨论。】当堂检测:读下列句子,你读懂了什么。1、“船员们在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咸鱼。”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2、船离那些重病船员所在的荒岛越来越近,哥伦布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3、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课后作业:1写出近义词缺乏( ) 艰苦( )适量( )2写出反义词。危险( ) 容易( )沉重( )胜利( )3将下列词语用线连接起来。改善 方法 心情 繁重改进 章程 任务 笨重修改 制度 身体 隆重改革 生活 场面 沉重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哥伦布是十六世纪( )伟大的( ),他常常( )船队在大西洋上( ),( )。(2)所谓“海上凶神”就是( ),它是由于( )。教学反思课题练习5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1、读童话争功,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涵的道理。2、成语运用的妙处。3、好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写好捺。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1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资料链接:电脑的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电源+主板+内存+硬盘+显卡+cpu+风扇课前预习:1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脑,那你知道电脑包括哪些部分吗? 2读短文争功,了解大意。 【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3练写练习中的三个钢笔字,说说你的体会。 预习反馈:1. 互读短文,检查读书。2. 相互交流文后的习题。3. 小组内交流练写的三个钢笔字。质疑探究:(一)初读要求1. 认真地读读短文,短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它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3.小组内分角色读短文。4. 从它们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二)重点探究:1. 小主人会怎么说?先同桌讨论,后小组内交流。2. 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3. 找出文中画线的部分读一读,能否替换成成语?4. 换上成语后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学习建议:读出成语的韵味。】5. 交流钢笔字的书写要领。当堂检测:1. 根据给出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来。 (1)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 )(2)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 ) (3)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 ( ) (4)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 )2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加上适当的词语。 例:他是一位少先队员。 他是一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她那眼睛真迷人。 她那( )的眼睛真迷人。 (2)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奔跑。 一匹( )的骏马在( )的草原上奔跑。 例:父亲从身上掏出一支小手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身上掏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