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诺曼底号遇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诺曼底号遇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诺曼底号遇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本文选自中国小说1985年第一期,作者雨果(18021883)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准确地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特点;议论适当,起到了深化、突出主题的作用。通过本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和基本要求;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突出主题的作用;从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和舍己救人的高尚行为中得到启示,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学习本文,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当指导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二教时。 一、课前准备 (一)、查工具书: 1、 给括号里的生字注音:推(搡) ( 肇)祸 铁(铸) (履)行 2、注释下列成语: 小心翼翼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3、给多音多义字注音:呛 号 (二)、朗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一)、教具:一张世界地图挂图。 (二)、导言:世界上有许多海港和航海线,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远洋轮船通过海港和航海线在世界各个地区、国家来往。显然,远洋轮船是那个年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海港和航海线是连接世界各国政治、贸易等方面往来的纽带。(看世界地图挂图)课文描述的是一艘轮船在国际航运要道英吉利海峡(在英国与法国之间)遇难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据课文提示、注释简述文章来源、文体及其主要特征、作者。 2、简述故事(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3、给文章分段,并且概述段意。 (二)、教师点拨 1、本文选自中国小说1985年第一期。这是一篇小小说,字数没超过两千。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与其他叙事性文学体裁(神话、长篇叙事诗等)相比较,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可以虚构)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二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是对环境作具体描写。也就是说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和鉴赏小说,必须牢牢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当然,还要探究小说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2、简述故事(用课文中词语,不超过二百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通过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的事件,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船长形象。故事情节较简单,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来展开情节。人物形象也是随着情节的逐步展开而逐渐鲜明起来,最后巍然屹立在读者的心目之中,久久不能忘怀。 3、本文在结构上是用顺叙的方式来述说故事的。作者逐一交待了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因此我们可以按照本情节发展的过程把这篇小说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主要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部分原因。开头的一个自然段,把“诺曼底”号夜航的时间八七0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格思西岛的航线上;主要人物哈尔威船长等情况交待得一清二楚。然后,反复地描写当时航行的环境:“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周围一片漆黑”。夜航又遇上浓雾给航行带来较大的危险性,这是发生事故的原因之一。(略写) 第二层,从第五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玛丽”号撞坏了“诺曼底”号。 这一层的内容进一步交待事故发生的原因。作者主要让读者明确,这次偶然发生的海难,除了天气的原因之外,主要责任在于“玛丽”号。小说前面说了哈尔威船长是“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缓缓行驶”着的,而且“象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玛丽”号的情形则不同,它的负载特别大,又是“全速前进”,“飞驶过来”,“诺 曼底”号终于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之下被“玛丽”号在船身上剖开了一个大窟窿,就这样,本来是一次平安的夜航就发展成了一场大灾难。(略写) 第三层,从第九自然段到倒数第三自然段,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这次海难事件的结局是哈尔威船长把“诺曼底”号上全体遇难人员都救出来了,他自己却沉入了大海。(详写) 第四层,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直接赞扬主人公哈尔威船长的高尚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略写) 四、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指定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高潮、结局部分。(1、船长;2、洛克机械师;3、奥克勒福大副;4、文中叙述语句。) (二)、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从哪二方面描写主人公与属下的对话,主人公语言的内容是什么。 2、细致描写主人公的对话的作用是什么。 3、请同学们从高潮、结局部分找出议论抒情语句,并且说明这些语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教师点拨 1、作者从两方面描写了主人公一系列对话,一是了解情况,二是说明时间的紧迫。哈尔威船长说话的内容:在二十分钟内,抢救六十条生命;每一个字都与救人有关,没有一个字与自己有关。 2、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言,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坚决果敢、指挥若定、忠于职守、无私无畏的性格特征。同时从中看出情节的发展。(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预示着:不超过二十分钟,沉船势在必然。) 3、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从“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从“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等简短、精辟的议论,抒发作者的崇敬之情;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突出文章中心思想。全文的议论,句句紧扣篇首的题记:“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真正具有自制力的人,是那些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人,是那些克服可卑的利己主义,舍己为人的人。 五、总结课文 (一)、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二个自然段。 (二)、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叙述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赞扬了什么人?提倡什么? 2、这篇小说运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三)、教师点拨 1、本文叙述的是发生在英吉利海峡的一起撞船事故。赞扬了“诺曼底”号邮船 船长哈威尔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行为。提倡人应该具有自制力。 2、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一,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叙议结合突出人物的思想。如高潮、结局部分的对话,这对话前有一段说明:“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哈威尔发布第一道命令后又有一段议论:“实际上一共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这样由说明、叙述、议论结合,突出主人公哈威尔“舍己”和“忘我”的高尚品德。 (三)摘录一则你最喜欢的议论句。 六、知识拓展、迁移 (一)、知识拓展 1、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的雨果其他的作品。 2、请学生讲述所学过的小说中对话描写,叙议结合的例子。 (二)、知识迁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