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育珠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优质育珠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优质育珠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优质育珠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优质育珠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项目总论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优质育珠蚌 (池蝶蚌 )良种繁育 及产业化示范 项目 项目承办单位 : 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依托单位: 某某 大学生物 科学 系 项目负责人 : 项目 建设规模及 主要建设内容 : 年繁育优质育珠池蝶蚌幼蚌 1亿只、 1龄后备亲蚌 150万只、 2龄后备亲蚌 50万只、 3龄后备亲蚌 10万只,采收优质高档珍珠 加工珍珠能力 100吨。 每年向社会推广池蝶蚌育珠面积 8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 1、优质育珠 蚌(池蝶蚌)良种繁育中心 以南城县徐家乡白州池蝶蚌繁育基地为基础,改扩建育珠蚌(池蝶蚌)良种繁育中心,占地 ,其中培育养殖池 500亩。 幼蚌培育池 亲蚌养殖池 105亩 后备亲蚌培育池 252亩 寄生鱼培育池 寄生鱼暂养池 混凝土预制块(厚 8坡 苗繁育车间 2000水池 2口 9亩 科研业务办公培训用房 800术接种车间 100活用房 400产用房 500具及饲料、肥料仓库等 200班看护房 60000m 水渠 5705m 500m 00m 配电线 1500m 00m 3600m 科研、办公、生活区(占地 地面积 816质地面 780 井、水塔、水泵房及供水系统一套 购置 仪器设备 139台(套、件) 2、 池蝶蚌良种繁育基地 拟建设洪门、龙湖、鹏溪等 5 处优质育珠池蝶蚌繁育基地, 总占地 843亩,其中培育池面积 800亩, 幼蚌培育池 800亩 养殖池开挖土方 凝土预制块(厚 8坡 苗繁育车间 5处,总面积 3000水池 10口 45亩 手术接种车间 5处,总面积 300活用房 5处,总面积 500产用房 5处,总面积 500具及饲料、肥料仓库等 200班看护房 300 水渠 9128m 80m 配电线 6000m 3160m 购置 仪器设备 280台(套、件) 3、 大水面标准化池蝶蚌育珠示范基地 利 用抚州市廖坊水库库汊建设标准化池蝶蚌养殖育珠示范基地 6000亩 。 手术接种车间 600套生活设施 900班看护用房 450汊护岸、道路、低压输电线路 浆砌石护岸 压输电线路 15置 生产设备 工具 等 285台(套件) 4、 池蝶蚌育珠综合养殖开发基地 在龙湖、徐家、天井源、上塘、株良等六处水库(或库汊)建设池蝶蚌育珠综合养殖开发基地 2560亩。 畜禽栏舍六处,总建筑面积 3600术接种车间 300活设施 600班看护用房 720汊护岸、道路、低压输电线路 水库或库汊岸边维修或码头修建等浆砌石 压输电线路 产设备工具等 132台(套件) 5、 营销推广及售后技术服务体系 拟在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和福建等省 及本省的进贤、都昌、丰城、万年、新建、上高、临川和黎川等县市区 设立营销推广及售后技术服务点 520 个。 负责各阶段质量监控检测和池蝶蚌育珠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的传授与指导工作。 每年向社会推广池蝶蚌育珠面积 8万亩。 6、 珍珠加工厂 在抚州市工业园区,建设年加工 100吨的珍珠加工厂一座。 漂白车间 450 拣车间 600 工(打孔、串珠)车间 800 装车间 250 公、检测综合楼 900 库 350 炉房 80 班宿舍 1200 堂 300 厕、配电间、门卫等辅助用房 220 套建设道路、停车场、照明、绿化、围墙等设施 购置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 526台套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元,其中工程费用 元,其他费用 元,预备费用 元,建设 底流动资金 资金筹措:申请国家补助 1000万元, 市财政配套 2400万元,向银行申请建设投资贷款 5000万元,企业自筹 项目建设期限 建设期三年, 2005年 8月 2月 项目主要效益预测 项目完成后,一方面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水产养殖结构,增加养殖户收入,另一方面又能培育高档优质珍珠,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和人们的需求。 每年可向社会推广育珠池蝶蚌养殖面积 8万亩,农民育珠收入约 元,平均每亩收入 4800 元,比纯养鱼效益高 1600 元 /亩。 社会效益显著。同时,项目单位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正常年份 年收入 元 、 年利润 总 投资 利润率 、盈亏平衡点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贷款偿还期 建设期 3年)。 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开展 2004 年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化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发改办高技( 2004) 557号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办公厅关于 继续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等 高技 术 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 2005) 166号 2、农业部水产 苗 种管理办法 ( 3、农业部淡水养殖鱼类原良种场建设要点 4、农业部主要养殖鱼类原、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5、江西省水产种苗管理条例 6、 抚州 市农业发展 “十五 ”规划; 7、委托本单位编制 资金申请 报告的咨询合同 。 项目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正常年份) 表 1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良种繁育中心(占地 个 1 蚌培育池 亩 蚌养殖池 亩 105 备亲蚌培育池 亩 252 生鱼培育池 亩 生鱼暂养池 亩 苗繁育车间 000 研、检测 等 用房 800 2 良种繁育 基地 亩 800 3 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亩 6000 4 综合养殖开发基地 亩 2560 5 营销推广及售后技术服务点 个 20 6 珍珠 加工厂 座 1 7 蚌苗 万只 10000 8 1龄后备亲蚌 万只 150 9 2龄后备亲蚌 万只 50 10 3龄后备亲蚌 万只 10 11 有核珍珠 公斤 12053 12 无核珍珠 公斤 31806 13 串珠 吨 100 14 总投资 万元 5 年销售收入 万元 6 年总成本 万元 7 年经营成本 万元 8 年销售税金 万元 9 年利润总额 万元 0 年所得税 万元 1 年利润 万元 2 投资利润率 % 3 财务内部收益率 4 财务净现值 万元 5 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 年 6 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 年 7 盈亏平衡点 % 第二章 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工培育珍珠最早的国家。宋代文昌杂录详细地记载了中国人在距今 1500年前就已经人工育成珍珠。国外人工育珠的最早记录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 ,他在 1761年才获得有柄珍珠,古代产珍珠的国家主 要是中国、埃及、波斯王国、古希腊和印度,但由于天然蚌的出珠率很低(仅万分之一),因此产量十分稀少。到19世纪,中国的珍珠文化于清末传入日本。 20世纪 40年代,日本珍珠业开始发展, 70年代初日本成为世界珍珠生产大国。 中国淡水珍珠自 1980年繁蚌技术突破后迅速发展, 珍珠产量超过日本,居世界产量之首,并连续 20多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珍珠王国。珍珠的种类包括:珠母贝珠(和珠)、南洋珍珠、大岛珠母珍珠、黑蝶珍珠、淡水珍珠。 珍珠分海水珠和淡水珠,所谓 “河蚌海贝 ”是指产海水珠的称 “贝 ”,产淡水珠的为 “蚌 ”,但珍珠生产的过程都一样,即贝(蚌)苗培育成大贝(蚌)后植入圆核(淡水蚌植入薄片),母贝受刺激分泌碳酸钙形成珍珠,一般而言,养殖时间越长,分泌的珠层越厚,珍珠质量越好。 现在世界淡水珍珠养殖的主要有中国、日本、美国、越南等;海水珍珠养殖的有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波利尼西亚及南美一些国家。 我国有淡水蚌 100多种,但适合养殖珍珠的蚌仅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目前生产上用得最广的河蚌为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珍珠的人工培育技术,是人们在采捕天然珍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发展起来的。我国从上世纪 50年 代开始系统研究人工培育珍珠的生产技术。 70年代末以后,我国育珠技术有了突破和进步:( 1)河蚌人工繁殖成功。我国的育珠是采捕天然水域中的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天然河蚌源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为此,我国进行了河蚌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获得突破,这为淡水育珠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确立了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在育珠中的地位:我国淡水育珠蚌有十几种,经反复育珠试验,从产珠的光泽、颜色、洁度、形状、大小、产量以及手术操作方便程度等多因素考虑,确认 三角 帆蚌与褶纹冠蚌为我国淡水育珠的最佳蚌种。( 3)建立 了 “三小 ”嫁接技术体系,探索出了一套早繁殖、快速培育小蚌的方法;手术操作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规范了手术工艺和操作规程;确立了插低龄、中蚌、中片精品养法。改进了养殖方式 : 改吊养为笼养;改粗养为精养;改深养为浅养等。 80年代至今,我国珍珠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养殖技术体系,整个育珠生产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全面进展。其中包括制片植片技术及操作工具的改进,快速育蚌新技术,大型海水珠、黑珍珠培育技术更趋成熟,淡水有核珠的试验成功和保核率不断提高,淡水珠蚌制片采用新的撕膜法,植片改排片法移植为卷片移植 的新工艺,一些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开始直接用于生产。与此同时,我国珍珠成分的研究和珍 珠临床的研究、珍珠粉的药效试验、珍珠临床应用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珍珠粉的医药应用提供了全面、科学的依据。 池蝶蚌( 日本特有蚌种,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是优质淡水育珠蚌。池蝶蚌是目前世界上培育淡水优质珍珠的首选蚌种。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其一股东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 于 1997年在全国首次引种成功。通过近几年的驯养、繁育和育珠性能研究,证实了池蝶蚌性能优于我国的三角帆蚌,它具 有壳宽大、个体重、外套膜和贝壳珍珠层厚、晶杆粗长等特点。经与三角帆蚌进行育珠对比试验,成活率比三角帆蚌高 分泌珍珠速度是三角帆蚌的 质珍珠比例是三角帆蚌的 2倍,且抗病性远优于三角帆蚌。 2005年1月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优良新品种审定。 2003年 2月 25日,由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其一股东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 主持完成的省科技计划 “池蝶蚌育珠性能及繁育技术研究 ”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由中科院院士曹文宣 先生为主任委员以及国内知名水产、贝类共 9 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 的成果鉴定,肯定了池蝶蚌是一种优良的育珠蚌源,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研究的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淡水珍珠技术和质量都落后于日本。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育蚌珠源密切相关。国内珍珠产业发展已经受到优质淡水蚌源短缺的影响。由于三角帆蚌自然资源 日 益枯竭,远不能满 足生产所需的蚌源;人工繁殖、培育的蚌,在开始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时间长了,由于近亲繁殖,品质退化,手术蚌的成活率和珍珠品质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我国大部分淡水珍珠养殖地区,三角帆蚌种质退化十分严重,许多养殖者 急功近利,不重视技术进步, 忽视 蚌种质量,繁殖亲蚌多为同一水体来源,亲蚌个体小,质量差,其结果是仔蚌生长速度慢,个体差异大,抗病能力差, 成活率低, 使 培育的 珍珠质量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使 我 国珍珠养殖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解决育珠蚌源物种单一性,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的其中一股东 洪门水库开发公司于 1997 年底引进四冬龄池蝶蚌原种 108 只作为繁殖用亲蚌,进行了池蝶蚌育珠性能及繁育技术研究, 1998年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通过 7 年来与三角帆蚌育珠性能比较研究,全面掌握了池蝶蚌的形态、结构、生态、繁殖习性及育 珠性能,证明了池蝶蚌的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 利用池蝶蚌良种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可大大地 提高珍珠产品质量,提升我国珍珠产品国际竞争力。这一高科技成果,体现了当今育蚌技术发展趋势,为我国优质淡水珍珠养殖提供了一个新的蚌源,为实现优质育珠池蝶蚌的快速繁育,为抚州、全省甚至全国提供充足、优质、高产的育珠蚌苗,全面提高养蚌育珠生产的成活率和珍珠质量,实现优质淡水珍珠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种 雌雄鉴别 根据外观和鳃丝的特征,同龄的雌蚌个体比雄蚌略大,雌蚌 生长线稍宽、壳宽较大、后端较园、外鳃丝间 距较密。雄蚌壳宽较小、蚌体较 长,后端略尖、外鳃丝间距较。 性腺成熟年龄 引进的种蚌为 4岁龄,故 1998年该蚌进入繁殖盛期,与有关资料介绍相符。但 1998 年繁育的小蚌, 2000 年 5 月已有部分成熟,并可排出钩介幼虫。只是数量较少,质量不高,通过观察,池蝶蚌在第 3 龄就开始性成熟, 4 冬龄进入繁殖盛期,到 6 冬龄仍保持旺盛的繁育率。 池蝶蚌繁育季节为 5 7月,比三角帆蚌晚 7 繁殖习性 多次排卵,分段成熟、成熟一批释放一批,分批排尽,一只母蚌在繁殖可排卵 4 5次。 钩介幼虫的成熟标志是,已脱离卵膜,足丝 和钩具有附着力。 寄主鱼:黄颡鱼。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黄颡鱼作寄生鱼。黄颡鱼具有耐低氧、生活力强、不易死亡、外鳃大,寄生率高,性情温和,操作方便,容易管理等优点。 技术要点: 蓄 水池面积要求大,水深适中,控制肥水浓度。蓄水池在繁殖前必须干塘,用生石灰浆遍泼洒后晒塘 5 7d,再灌注新水。繁育池规格也 11塑料管引水入池,进出水口都要用细网拦好。寄主鱼黄颡鱼须先喂饱育壮,增强体质,在寄生前 23用流水采苗法。 养殖 池蝶蚌的小蚌养殖 采用了 .1 养殖小蚌。分箱时,将 5箱中的小蚌长至 7用于无核珍珠的手术接种。 有核珍珠手术预备蚌的培育 当 圆 网袋内的小蚌长到 10,用 长网袋腹缘向上吊养,当预备蚌长至 13可用作手术。 池蝶蚌有核珍珠的手术接种 将 13上的的预备蚌进行了有核珍珠手术,手术用核为7 8蚌插 6 10粒,手术后一个月,成活率为 95%,固核率平均 80%。 施肥管理 育珠蚌主要摄食浮游 生物中的藻类,通过给水体施肥来培育藻类。有机肥和无机肥均可。有机肥以家畜 、家禽 粪肥为好 ;无机肥常用氮肥、磷肥及氮磷复合肥;最好能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起来使用。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色及透明度的变化 进行施肥,做到肥、 活 、嫩、 爽,利于育珠蚌的恢复和生长。养蚌的水体经常使用生石灰,是调节水质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淡水水体中的用量为每立方米 20克左右。整个养殖过程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用有机肥,或无机肥,或生石灰等,调节水质和肥度。 蚌病防治 蚌病发生原因:一是环境因素变化超过蚌体的耐受限度。水温过高或温差变化剧烈,会使 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失调;酸碱度太低太高,育珠蚌也无法适应;水中溶氧量的高低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健康;有毒物的污染对蚌体造成伤害;施肥不当也会影响蚌体的健康,严重时会由此得病。二是育珠蚌的健康状况下降。如因插片手术、运输不当,暂养堆积等原因造成育珠蚌体下降进而感染疾病。三是水体中存在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寄生蠕虫;各类致病生物之间可相互诱发,如寄生虫的侵入会为细菌感染打开缺口、创造条件。蚌病的种类:一为细菌性蚌病,是养蚌的多发病,主要有烂鳃炎、烂斧足病、胃肠炎等。此类病发病率高、传染快,处理不 及时易引起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二为寄生性蚌病,以原虫、线虫为主。一些小型原生动物往往侵入蚌的外套腔、鳃组织中,虽然不会直接引起蚌的死亡,但为细菌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常见并发各种细菌性疾病。三为病毒性疾病。蚌病防治技术措施。首先对养蚌水体进行严格消毒,包括暂养池消毒,手术过程消毒,育珠水体清塘消毒。其次要查明病原,对症下药。常用的给药方式有水体泼洒药物和豆浆药饵给药两种。 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的前身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 经过多年的研究,对池蝶蚌的驯养、繁殖、培 育的方式进行探索,并在小蚌繁育、培育、育蚌珠手术接种、水质管理、生态防病等方面进行了技术 某某 ,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池蝶蚌繁 育技术,制定了池蝶蚌育珠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全国首家池蝶蚌种质标准(企业标准),为池蝶蚌在我国育珠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池蝶蚌在抚州引进驯化与育珠成功,为我国的河蚌育珠和珍珠生产开辟了新蚌源和高质量珍珠产品。这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将为解决国内因三角帆蚌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品质退化而带来的蚌源问题,为提高国内淡水珍珠养殖的产量和品质,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发挥巨 大的作用和影响。 产业关联度分析 我国是珍珠生产大国,珍珠产量占世界 95%,但珍珠产值仅占世界的 10%。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育珠蚌 三角帆蚌过渡开发利用,种质退化严重,抗病力下降,培育的珍珠产品质量较差,养殖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淡水珍珠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池蝶蚌是世界公认的优质淡水育珠蚌,池蝶蚌培育的淡水珍珠享誉全球。本项目立足于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 前身 蝶蚌繁育和育珠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池蝶蚌繁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和育珠产业化经营,带动和促进 池蝶蚌育珠良种良法大面积生产应用,推动抚州市乃至全省优质淡水珍珠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产业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技术成果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本项目拟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池蝶蚌繁育和育珠技术 ,已通过了由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等国内水产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 的鉴定委员会省级成果鉴定。 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 经过 7 年时间的池蝶蚌驯养、育珠性能及繁育、育珠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池蝶蚌繁育和育珠技术 。 池蝶蚌引种并繁育、育珠成功,在全国属首家,填补了 国内空白,也是我省水产界第一个直接从国外引进并驯养、繁育成功的优良品种。项目应用的优质淡水育珠蚌 池蝶蚌,是目前世界上培育淡水优质珍珠的首选蚌种,它具有个体大、双壳鼓、外套膜结缔组织发达、厚实,分泌珍珠质能力强,所产珍珠圆、光、大,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合在我国淡水水域养殖,为优质淡水珍珠养殖及产业化示范提供了良好的品种资源。 五项 某某 技术措施可提高淡水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主要技术为 “池蝶蚌繁育及育珠养殖技术 ”,包括亲蚌培育、繁殖、蚌苗培育、生物防治、无核与有核珍珠插片和育蚌培 育等技术。 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 根据三角帆育珠生产技术,对池蝶蚌的繁殖、培育、育珠及水质管理进行探索和 某某 。五项 某某 技术措施是: 寄生鱼寄苗放养、脱苗 某某 ; 流水挂框加泥法培育小蚌 某某 ; 提前钻孔单吊有核珍珠手术预备蚌培育 某某 ; 手术蚌二次插片技术 某某 ; 生态防病 某某 。在满足社会对池蝶蚌良种需求的同时传递技术,为广大养殖户 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本项目通过池蝶蚌的产业化开发,可使淡水珍珠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较大提高,从而提高农民淡水珍珠养殖的积极性,增 加农业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创建和谐平安社会。 新蚌源为实现生态养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的用种平台 长期以来,由于育珠蚌源的品种单一、种质退化、抗病力下降以及育珠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得国的淡水珍珠产业不稳定,珍珠质量上不去,养殖效益不高。目前国内三角帆蚌发病率高达3050%,极大地影响珍珠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蚌源,来解决这项核心问题,让我国的三角帆 蚌自然种群得到休养生息,重建新的种群优势,池蝶蚌具有极大的抗病毒性能,具育珠性能好,是理想的育珠蚌源。江西是我国水产品生产的重点省份,生态环境优、水质好、污染轻,具有发展 “绿色 +特色 ”优质水产品的天然优势,做大做强江西 “绿色 +特色 ”水产业和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战略的实施,为本项目提供了发展空间。本项目建设可为本省及周边省份提供良种幼蚌和后备亲蚌约 1亿只。 珍珠串起的产业链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珍珠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宝 ,它光彩夺目 ,晶莹美丽 ,是珍贵的装饰品和药材 ,也是我国名 优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进入 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珍珠的应用十分广泛,珍珠系列产品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珍珠是卫生部批准的 20余种可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的物质之一。从目前市场需求看,低档珍珠主要用于医药、食品保健、美容化妆等方面,高档珍珠用于装饰和工艺。主要产品有 : 珍珠饰品与工艺品(珍 珠项链、耳环、戒指、吊坠、珍珠塔等); 珍珠美容品(珍珠霜、洗面奶、爽身粉、香波、牙膏、肥皂等); 珍珠药 物(珍珠明目液、珍珠降压灵、六神丸等); 珍珠营养保健品(珍珠口服液、珍珠含片、珍珠蜂皇浆、珍珠茶等); 珍珠食品添加剂(珍珠酒、珍珠纯净水、珍珠酸奶、珍珠醋等) 纯珍珠粉(普通珍珠粉、超微珍珠粉、可溶珍珠粉等)。珍珠串起的产业链条,涉及养殖业、首饰加工业、医药、食品等数十个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珍珠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必将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大力发展珍珠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对促进农 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出口创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内市场 1、珍珠 作为珍珠盛产地的中国,淡水珍珠年产量占到了世界珍珠产量的 95%之多,在国际珠宝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珍珠市场分布较广,但重点是浙江、江苏、广西、广东四个地区。浙江珍珠市场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是诸暨市, 2001年诸暨市投资亿元,新创建了一个 “中国珍珠城 ”,年成交额均保持在 30亿元以上。广西是我国海珠发展的重点地区,其产量占全国海产珠的45%。国际市场将世界珍珠分为三大类,即西珠、东珠和南珠,西珠产 于西欧(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东珠产于日本,南珠即产于中国南海北部湾沿岸的浅海地带。国际市场上盛传 “西珠不如东 珠,东珠不如南珠 ”的说法,南珠也被誉为 “世界珍珠之王 ”。南珠是广西在世界享有声誉的特色经济产品。北海市建立有规模宏伟的 “中国南珠城 ”,经营面积达 7500年来已举办多次 “国际珍珠节 ”,广西珍珠系列产品的产值超过 2 亿元。江西省 1996 年产珠虽仅 55吨,但近年来珍珠养殖发展迅速,形成了新的规模的新的特色。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珠宝首饰在我国将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近几年来国外发达国家对珍珠 珠宝消费的升温,势必引起国内珍珠珠宝消费的增长,珍珠珠宝市场的前景看好,国内珍珠珠宝需求量每年都在以 10%的幅度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市场的消费已摆脱传统纯粹金银的消费习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品味化的需求。在国外,珍珠已成为这种消费观念的代表。 目前国内消费主要是以珍珠原料和饰品为主,其他还有另一广阔的珍珠美容品、食品、保健品、药品的市场。随着珍珠加工业的发展,珍珠的附加值与精加工及相关产品开发,珍珠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终端产品市场的开拓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内的珍珠需求将以更快 的速度增长。 2、育珠池蝶蚌种苗 2003 年我国淡水珍珠产量 1200 吨, 2004 年继续保持了较大的增长速度。这些产量几乎全部是用三角帆蚌等淡水蚌类进行育珠生产的,目前,国内池蝶蚌育珠仍未形成产量。我国正处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急需更多的优良新品种进入生产中。品种结构调整在淡水珍珠养殖上显得尤为突出。池蝶蚌具有优异的 育珠和繁育性能,是解决我国目前淡水珍珠养殖存在诸多问题的优质新蚌源,可使我国的淡水珍珠质量和养殖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使珍珠产业得到跨跃式的发展。全国有内陆养殖面积 部分水域可 以用于培养珍珠,市场对优质淡水珍珠种苗的需求量极大,为池蝶蚌的种苗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就国内市场而言,国内有淡水珍珠养殖面积 100 多万亩(根据中国宝石协会提供的数据,江浙是中国淡水珍珠的主产地;湖南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淡水珍珠产地,集中在洞庭湖周边的常德、益阳、岳阳市 2004年养殖面积超过万亩;江西、安徽淡水珍珠养殖面积迅速增加),年需求蚌苗 20亿只,而国内池蝶蚌供应量不足 400万只(目前国内蚌源以三角帆蚌为主),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江西省现有可养水面 550 万亩,宜养珍珠的面积达 300 余万亩,如果按 10%的开发利用率,亩吊养育珠蚌 1000个计算,就需要育珠蚌 3 亿只,需蚌苗 6 亿只。随着我国为全面提升淡水珍珠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而带动珍珠品种的升级换代,优质淡水珍珠种苗需求量会大幅上升,市场容量 更 大,而国内池蝶蚌的供应量又一时难以跟上,这就为抚州市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国内淡水珍珠养殖正处于全面更换蚌源的时期,以优质池蝶蚌替代三角帆蚌,是解决新世纪我国珍珠产业发展蚌源问题关键所在,是国内淡水珍珠养殖企业必然选择。池蝶蚌种蚌需求市场大,可供数量少, 35年内供需紧张状况还会持续下去,市场空间是巨大 的,谁把握住先机,谁就能赢得市场。抚州市池蝶蚌繁育和育珠成功后,江苏、浙江、福建 、安徽等珍珠生产大省相继前来购 买蚌种和蚌苗,这一广阔区域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抚州市计划到 “十一五 ”期末池蝶蚌育珠养殖面积 5 万亩,需要池蝶蚌苗 1 亿只;江西省五年内以池蝶蚌取代三角帆蚌如达到 60%,需要池蝶蚌苗 4 亿只;全国三年之内取代比例达到 30%,需要池蝶蚌苗 6亿只。目前国内仅有抚州市 某某 公司能提供极少量的池蝶蚌苗,尽管国内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传统养殖地区的企业)都看到了这一市场需求趋势,但因缺乏核心技术而无法在短期内跟进。抚州市 在建立 “国家级池蝶蚌良种场 ”的同时,将在省内的都昌、丰城、万年、新建、上高、进贤等县市建立繁育基地,在国内主要产区地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苏建立繁育基地,在 35年内迅速发展并抢占制高点,成为全国最大的池蝶蚌良种供应基地,占据国内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 际市场 淡水珍珠是我国传统的创汇渔业。我国珍珠出口始于 1972年,主要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印度以及中亚、中东地区等。我国淡水珍珠年产量占到了世界珍珠产量的 90%之多,在国际珠宝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 1994年,就远远超过号 称 “珍珠王国 ”的日本而位居世界首位,海水珍珠的年产量亦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必须清醒看到: 2003 年全球珍珠产品销售额约 50 亿美元,中国却只有不到 5 亿美元;中国珍珠的世界贸易中的交易额却只有 10%的份额,未能建立起来市场优势。国内低档珍珠多,而 “大、光、圆、艳 ”的优质珍珠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宝石级珍珠出口较少,不到出口总量的 5。而 80的珍珠以原料形式出口,未 经深加工就流向海外,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在产品层次上,所售卖的珍珠仅仅处于工艺品阶段,尚未成为真正的珠宝首饰。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 优质淡水珍珠品种、加工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知名品牌。 2003年,中国出口珍珠 771吨,销售额 8719万美元,每公斤均价 113美元,与国际上每公斤均价1 万美元差距太大。珍珠产业在养殖技术、加工、流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珍珠的产值与产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高产低收 ”使中国珍珠的 “珍宝 ”形象难以实至名归。日本是利用池蝶蚌进行珍珠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但由于近年来日本国内 池蝶蚌的主要养殖水域 琵琶湖等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不适宜进行 大规模 池蝶蚌育珠生产,至使 池蝶蚌淡水育珠的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产量大幅削减。 世界海水珍珠生产国生存空间会被中国淡水珍珠进一步压缩,年内世界珍珠市场将由中国人 “说了算 ”。因此,我国池蝶蚌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展,其产品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随着国内池蝶蚌育珠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扩大,市场也将得到持续发展。再从珍珠及其加工品的国际需求市场进行分析,目前国际市场上高档珍珠饰品需求量大,价格稳中有升,并呈供不应求状态,如: 7万美元, 100美元以上。随着我国加入 珠及其工艺品的出口将会更加便捷通畅,出口量也会有一个新的增长,这给 抚州市珍珠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品具有可观的国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前 景也较理想。 则、目标等相关联情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高新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通过与高新技术的交融、更新和拓展,农业科学在理论、方法、手段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发展。国家 “十五 ”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明确提出:加强技术 某某 和体制某某 ,培育 某某 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的渗透、扩散作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开拓、竞争 能力,为产业结构升级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把重点建设以现代技术支撑的种业工程、现代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工程等作为国家 “十五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推广应用价值大,适宜产业化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建成池蝶蚌国家级良种场,彻底解决困扰我国养殖珍珠贝种质退化问题,构建优质淡水珍珠产业链,培育珍珠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向 “养殖 加工 销售 ”一体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要求。 我国是世界淡水珍珠生产大国,养殖水面、从业人员和珍珠产量都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育蚌珠源问题,致使我国的淡水 珍珠技术和质量都受到制约。必须寻找新的蚌源来弥补三角帆蚌的缺陷,从而使我国珍珠养殖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将扩大池蝶蚌繁殖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淡水育珠生产中推广应用,通过池蝶蚌产业化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池蝶蚌是世界公认优质淡水珍 珠育蚌。 1997年抚州市在全国率先引育获得成功,需尽快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调整水产品结构、优化水产养殖品种、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是抚州市水产生产发展目标。抚州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质清新、水域资源丰富,全市可养水面 49万亩,适宜珍珠养殖水面近 10万亩,传统的珍珠养殖也有一定基础,同时,抚州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为池蝶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产业主体,辐射和带动全市 发展池蝶蚌生产,做强做大该产业,使 之成为抚州市又一新的农业支柱产业。 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需要 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池蝶蚌产业,可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随着池蝶蚌产业的壮大发展,农民的收入必将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单位 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设池蝶蚌生产基地,培育优质珍珠生产的蚌源,并形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和引导池蝶蚌珍珠生产,从而提高珍珠产品质量,实现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 目的。 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珍珠品质,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珠产品已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珍珠装饰品和工艺品消费需求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就当前国际市场看,淡水珍珠产品主要来自中国,但产值所占的比重低,主要原因为珍珠品位不高,价格低廉。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珍珠及其工艺品的国内需求量和出口国外数量都会有一个新的增长,这给珍珠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大力推广应用优质育珠源 池蝶蚌,培育壮大珍珠产业,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珍珠品质,增强抚州市农业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 保护我国三角帆蚌种 质资源,重建优势种群,使我国淡水珍珠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淡水育珠蚌源,但由于近年来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普遍使用的育珠蚌源为人工繁殖、培育的蚌,这就造成近亲繁殖,种质退化严重,抗病力低,育珠性能下降,并且呈逐年加剧之势,必须寻找新的优质蚌源。池蝶蚌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替代三角帆蚌进行育珠生产,让三角帆蚌自然资源得到休养生息,重建优势种群。到时,两种优质蚌可交替使用,确保我国淡水珍珠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第三章 项目的技术基础 项目 技术来源于已完成的 2001 年度江西省科技计划 “池蝶蚌育珠性能及繁育技术研究 ”项目,由 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一股东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独立承担,聘请 某某 大家生物系洪一江博士(教授)为技术顾问。 2003 年 2 月 25 日江西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曹文宣院士、国家水产原良种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思发教授、中国淡水贝类学权威刘月英等专家评审,其核心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培育的池蝶蚌良种于 2005年 1月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水产优良新品种审定。该些成果知识产权全部归该公司所有,该公司对本项目产品的品种、繁育、育珠、工艺等拥有独立支配权。该公司已授权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实施 “优质育珠蚌(池蝶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 ”项目,无知识产权纠纷。 该品种的研发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池蝶蚌的繁殖季节、性腺成熟年龄、繁殖习性,繁殖技术以及名年龄阶段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引进的池蝶蚌及其所繁殖的子代能够正确繁殖,并健康生长发育。研发工作已经完成。 2003年通过了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2005年 1月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 优 良 新品 种 。研究的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增添了一个新的、优质育珠蚌源;并证实了池蝶蚌育珠性能优于三角帆蚌,引进的池蝶蚌及其繁殖的子代能正常发育、繁殖、生长。为我国淡水育珠生产开辟了新的蚌源和高质量珍珠产品。拟通过本项目将其产业化。 品种选育技术特点及优势 江西省抚州 某某 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的 前身 池蝶蚌的引种为契机,参照三角帆蚌育珠生产技术,对池蝶蚌的繁殖、培育、育珠及水质管理进行探索和 某某 ,引进 的池蝶蚌及其子代能够正常繁殖,并健康生产发育,同时,已研究一套较成熟的池蝶蚌繁育技术。 与三角帆蚌比较,优质育珠池蝶蚌良种繁育 项目的六个 某某点为: ( 1)提供了一种优质新蚌源 池蝶蚌是一种品质优于三角蚌的蚌源。该蚌双壳鼓、贝壳厚、分泌珍珠质能力强,利于手术操作和提升珍珠品质。 ( 2)寄生鱼寄苗放养、脱苗 某某 常规寄苗脱苗方法,容易使寄苗鱼在小池内不适应而乱蹦乱跳,造成受伤死亡的现象。为使寄生鱼脱苗提高成活率,又出苗整齐,规格一至。该公司创造性将同批寄生鱼寄苗后集中放养在蓄水池或大水池中,待到脱苗前 12天再 分池放养脱苗,使寄生鱼的脱苗成活率平均达到 78%,最高达到 95%,现时又节约了繁殖池和水源,达到同批繁殖的小蚌规格和密度相对一致。 ( 3)流水挂框加泥法培育小蚌 某某 过去脱苗后的幼蚌一直养到出池,容易造成规格小的蚌苗被规格大的幼蚌挤压而死的状况。 某某 性把达到出池规格的幼蚌分批筛选出池,进入小网框培育,防止敌害侵袭;当小蚌长至 5 厘米后,撕去薄膜去泥,大大加快了幼蚌的生长。 ( 4)提前钻孔单吊有枋珍珠手术预备蚌培育 某某 过去用长网袋或圆网袋吊养容易造成因网线嵌入蚌内而出现畸形。 某某 性将小蚌培育到 78厘米时,采 取钻孔单吊,使预备蚌提前半年达到手术规格,即加快生长速度,培育的预备蚌肥壮、健康。 ( 5)手术蚌二次插片技术 某某 过去一次插片,吐核率高,成活率低。创造出将有核珍珠手术蚌二次插片。一次使用为当预备蚌长到 12厘米后,进行插直径为 8 毫米圆形扁片(或 88 毫米正方形扁片)有核手术,养殖一年后,取出扁片珍珠,再在珍珠 内插 910毫米的圆球核,既可提高固核率,又可避免尾巴珍珠的产生,培育出大规格优质圆形珍珠。 ( 6)生态防病技术 某某 在养蚌池内,放养部分吃食性鱼类,可起搅动池水的作用 ,其排泄物可作为天然有机肥,草 鱼可以舐食蚌壳上各类藻类,少量 猛鱼类(鱼)吞食对蚌类有害的小杂鱼,减少斧足病的发生,放养的目的不在渔获量,而是利用生物方法防治蚌病的发生。 术或工艺特点及优势 池蝶蚌选育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如图) 排出钩介幼虫 选母蚌 寄 生 脱 苗 分 养 管 理 出 池 幼蚌培育 手术预备蚌培育 插 片 珍珠蚌培育 出 珠 暂 养 销 售 选 育 亲 蚌 系列产品加工 池蝶蚌育珠生产流程网络图: 珍珠 加工 挑选成熟母蚌 排放钩介幼虫 寄 生 暂 养 分 养 脱 苗 捞 鱼 管 理 小蚌培育 出 池 预备蚌培育 蚌 蚌培育 插 片 珍珠培育 出 珠 项目技术成果与同类产品质量性能比较 项 目 三角帆蚌 池蝶蚌 壳间距 小 大,易育大规格珍珠 外套膜 薄 厚,手术易成活 宜培育珍珠 宜培育中、小型珠 宜培育大型珠 珍珠质量 比三角帆蚌厚出的珍珠珠层厚、品质高 边缘膜、中央膜 分别比三角帆蚌 1/3、 2倍,分泌珍珠能力强 贝壳 比三角蚌厚 50%,利于加工珍珠粉 闭壳肌直径 比三角帆蚌大 20%,利于手术操作 项 目 三角帆蚌 池蝶蚌 亲蚌驯化方法 模拟自然生态 模拟自然生态 孵化方法 常规 静水采苗法 寄生鱼寄苗后放养方法 直接分池放养 先集中、再分池放养 幼蚌培育方法 同时出池 分批筛选出池 小蚌培育方法 大网箱或小网袋培育 404010框培育 预备蚌培育方法 长网袋或圆网袋吊养 钻孔吊养 水质管理 施用鸡、猪粪、无机肥 施用鸭粪、增施豆浆 繁殖成活率 76% 85% 小蚌成活率 90% 95% 手术蚌成活率 90% 95% 育珠周期 常规 缩短一年 产品标准 达标率低 达标率高 本项目拟进行产业化生产池蝶蚌繁育及育珠技术为通过省级审定, 2005年 1月,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 优 良 新品 种。建设单位拥有该项目成果知识产权。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增添了 一个新的优质育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