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支气管哮喘_第1页
第八节支气管哮喘_第2页
第八节支气管哮喘_第3页
第八节支气管哮喘_第4页
第八节支气管哮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肺结核疫情呈“三高一底”,三高是指( )高、( )高和( )高,一低是指( )低。 结核分枝杆菌接触70%酒精( )min,即可被杀灭,但最简易的灭菌方法是( ),2,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传播。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是( )肺结核化疗的两个阶段为( )和( )阶段。,3,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 )、( )、( )和全程。 结核病分哪几个类型?,4,成人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A.原发性肺结核 B.血性播散型肺结核C.继发性肺结核 D.结核性胸膜炎 E.肺外结核,5,下列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是A.接触痰液的手要用流动水清洗B.督促密切接触者去医院检查治疗C.病人咳嗽时应用餐巾纸遮住口鼻D.护理未进行规则化疗病人时戴口罩E.对各型肺结核病人都应进行严密隔离,6,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的方法正确的是A.注射后24h测量皮肤局部红晕直径B. 注射后24h测量皮肤局硬块晕直径C. 注射后48h测量皮肤局部红晕直径D. 注射后72h测量皮肤局部红晕直径E. 注射后72h测量皮肤局部硬块直径,7,引起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肺结核病人食用过多注射器B.带菌的飞沫通过呼吸道侵入C.经泌尿道侵入人体D.与肺结核病人同时进餐E.饮用消毒不彻底的牛奶,8,科赫(Koch)现象其最主要机制是A.人体首次感染结核菌后的免疫反应B.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敏感反应C.机体对结核菌已经具有免疫力的结果D.人体对结核菌的自然免疫反应E.说明机体对结核菌无免疫力,9,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染源是A.健康带菌人群 B.患结核病的动物C.痰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被人型结核菌污染的牛乳E.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到水源,10,第八节 支气管哮喘,11,教学目标,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熟悉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及及健康指导。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2,重点: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措施难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13,概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和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14,流行病学,哮喘是全球性疾病;全球约有3亿病人;我国患病率为1%4%;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城市高于农村,成人男女患病率相近;约40%的病人有家族史。,15,16,5-34岁中国哮喘患者中哮喘致死率居全球第一,Masoli M, Fabian D, Holt S, et al. Allergy. 2004;59(5):469-78.,0,5,10,15,20,25,30,35,每十万哮喘患者因哮喘致死人数,40,中国 俄罗斯 新加坡 日本 泰国 中国香港 美国 韩国 新西兰 澳大利亚 英国 瑞典,17,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Kardos ERS 2003,18,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病因不清。1遗传因素 家族集聚现象。2环境因素 吸入性变应原; 感染; 食物; 药物; 其他。,19,(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本质:气道炎症重要特征:气道高反应性,20,哮喘发病机制示意图,环境因素,遗传易感个体,炎细胞、细胞因子以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环境激发因子,症状性哮喘,神经调节失衡上皮细胞及气道平滑肌结构功能异常,21,Barnes PJ,哮喘炎症发展过程Acute on chronic inflammation,22,哮喘病人,正常人,气管镜下的哮喘本质:气道炎症,23,上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黏液腺肥大,水肿,黏液,基膜增厚,NAEP, Expert Panel Report.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August 1991.,气道平滑肌,哮喘时的气道形态学改变,24,目前认为哮喘的本质 -气道炎症+平滑肌痉挛,平滑肌,上皮,肺泡隔,健康人的气道,上皮脱落,受损,炎症,水肿,粘液,血浆渗出,哮喘病人的气道,平滑肌收缩,治疗策略:抗炎+解痉联合治疗,25,哮喘的本质(治疗的目标),哮喘实质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哮喘最显著的病理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 气道炎症使得气道产生高反应性,由此导致各种哮喘症状的发生,如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症状,26,哮喘治疗的进展,1975,1980,1985,1990,1995,2000,吸入激素的基础上加用 LAA Kips et al, AJRCCM 2000Pauwels et al, NEJM 1997 Greening et al, Lancet 1994,支气管阻塞,炎症,气道重塑,大量使用短效2受体激动剂,害怕使用短效2受体激动剂,1972年开始吸入激素的治疗,27,临床表现,(一)症状 (二)体征 (三)分期及病情评价 (四)并发症,28,(一)症状,先兆表现:干咳、呼吸紧迫感、连打喷嚏、流泪等。典型表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伴有哮鸣音。特征之一: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重症哮喘:指严重哮喘发作持续在24小时以上,经一般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不能缓解者。,29,(二)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征象,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严重时寂静胸。 非发作期可无阳性体征。,30,(三)分期及病情评价,1急性发作期(表2-1) 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突然发生, 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2慢性持续期(表2-2) 在非急性发作期,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状。3. 缓解期 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4周以上。,31,32,33,症状,肺功能受损,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黏液分泌 水肿 血浆渗出),引起慢性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哮喘的发病金字塔,34,(四)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3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痰液检查 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二)呼吸功能检查 (三)血气分析(四)胸部X线检查(五)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测定变应原指标结合病史有助于对病因 诊断和避免或减少对该致敏因素的接触。,36,呼吸功能检查,1通气功能检测 FEV1/FVC下降 (低于70或低于正常预计值的80)2支气管激发试验只适用于FEV1在正常预计值的70以上的病人。FEV1下降20为阳性3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气道气流的可逆性。 FEV1较用药前增加15,且绝对值增加200ml 为阳性。4PEF及其变异率测定反映气道通气功能。 PEF变异率20 。,37,辅 助 检 查,38,血气分析,严重发作时可有PaO2降低。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39,胸部X线检查,哮喘发作时双肺透亮度增高,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感染时,可见肺纹理增加和炎性浸润阴影。,40,诊断要点,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有下列一项:支气管激发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20%。符合上述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41,治疗要点,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脱离变应原最有效 (二)药物治疗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四)哮喘的长期治疗 (五)免疫疗法,42,(二)药物治疗,1缓解哮喘发作 (支气管平滑舒张肌) (1)2受体激动剂 (2)茶碱类 (3)抗胆碱药 2控制哮喘发作(1)糖皮质激素 (2)白三烯(LT)拮抗剂 (3)其他,43,1.缓解哮喘发作,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的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减少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颗粒和介质的释放,起到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作用。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分类:短效-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长效-福莫特罗、沙美特罗 用药方法:首选吸入 ( MDI、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入) 口服或静脉注射。,44,茶碱类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环腺苷酸(cAMP)浓度拮抗腺苷受体,增强呼吸肌的收缩能力;增加气道纤毛清除功能,舒张支气管和气道抗炎作用。 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每日610mg/kg 。静注首次剂量46mg/kg,注射速度不超过0.25 mg/(kgmin)。静滴维持量为0.60.8 mg/(kgh),日注射量一般不超过1.0g。,45,抗胆碱药: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减少粘液分泌的作用。胆碱能受体(M受体)拮抗剂舒张支气管及减少痰液 短效:异丙托溴胺吸入或雾化吸入 。长效:噻托溴铵 。,46,2.控制哮喘发作,糖皮质激素:通过作用于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如抑制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在气道的聚集、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增加平滑肌细胞2肾上腺受体的反应性等,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 分类:吸入:最常用于长期抗炎治疗,如倍氯米松、氟替卡松、莫米松 。口服:泼尼松、泼尼松龙 静脉:甲基强的松龙,47,白三烯(LT)拮抗剂具有抗炎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常用药物如扎鲁斯特、孟鲁司特。,48,其他色苷酸钠是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物。对预防运动或过敏原诱发的哮喘最为有效。 酮替酚和新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阿司咪唑对轻症哮喘和季节性哮喘有效 。,49,(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治疗目的: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一般根据哮喘的分度进行综合性治疗。1.轻度的治疗 2.中度的治疗 3.重度至危重度的治疗,50,1.轻度,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200500g倍氯米松)。出现症状时间断吸入短效2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可加服2受体激动剂控释片或小量茶碱控释片,或加用抗胆碱药。,51,2.中度,每天增加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5001000g倍氯米松);规则吸入2受体激动剂或口服其长效药;或联用抗胆碱药,加服白三烯拮抗剂;若不能缓解,可持续雾化吸入2受体激动剂,或联用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52,3.重度至危重度,持续雾化吸入2受体激动剂;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松;病情控制和缓解后,改为口服给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缺氧;缺氧状态不能改善时,进行机械通气。,53,(四)哮喘的长期治疗,根据哮喘的不同病情程度制定合适的长期治疗方案。 1间歇至轻度持续 吸入或口服2受体激动剂 , 剂量口服茶碱, 每天定量吸入糖皮质激素500g/d)。2中度持续 每天定量吸入糖皮质激素(5001000g/d)。3重度持续 每天吸入糖皮质激素量1000g/d 。,54,护理评估,病史 1.患病及治疗经过 2.与哮喘有关的病因和诱因 3.心理-社会状况,55,身体评估1.意识状态2.皮肤和黏膜3.胸部体征,56,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常规检查2.动脉血气分析3.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4.痰液检查5.肺功能检查6.X线检查,57,常用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气道阻力增加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多、痰液黏稠、无效咳嗽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正确使用吸入器的相关知识。,58,目标,1.病人呼吸困难缓解,能进行有效呼吸。2.能够进行有效的咳嗽,排出痰液。3.能够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59,护理措施及依据,气体交换受损 1.环境与体位 脱离过敏原 提供安静、舒适、清洁的环境 根据病情提供舒适的体位2.病情观察 观察症状 监测血气分析和肺功能 加强对急性期病人的监护,60,3.饮食护理 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饮食。 避免硬、冷、油煎食物。 不宜食用鱼、虾、蟹等。4.皮肤护理 保持身体清洁舒适5.氧疗护理 遵医嘱吸氧,监测动脉血气。,61,6.用药护理 (1)2受体激动剂按医嘱用药,不宜长期规律、单一、大量使用。 宜与吸入激素等抗炎药配伍使用。 注意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62,(2)糖皮质激素吸入药物后立即用清水充分漱口 。全身用药不良反应-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等口服用药宜在饭后服用 。气雾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其口服量。 不得自行减量或停药 。,63,(3)茶碱类毒性反应:胃肠道、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静脉注射用药: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注射时间宜在10分钟以上。 慎用:发热、妊娠、小儿或老年有心、肝、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联合用药:合用西咪替丁(甲氰米胍)、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应减少用量。缓释片必须整片吞服,64,(4)其他色苷酸钠及尼多酸钠:咽喉不适、胸闷、偶见皮疹,孕妇慎用。 抗胆碱药:溴化异丙托品。口苦或口干感。 白三烯调节剂:较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少数有皮疹、血管性水肿、转氨酶升高。慎用引起哮喘的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