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89C51的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9页)
编号:669955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80.84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12-19
上传人:专业****设计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葛**(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定做请加QQ:
1060741974
参考网站
http://www.bysj360.com/
http://www.bylw520.net/
http://www.bysj360.com/cat.asp?id=25
- 资源描述:
-
基于单片机89C51的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定做请加QQ:,1060741974,
,参考网站
,/,
,/,
,/cat.asp?id=25
- 内容简介:
-
株洲工学院20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院(系)、部: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专业:班级:完成时间:摘要本文列举了单片机在锅炉中的一个实际应用,并对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电路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章介绍了用单片机控制的、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20的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重点阐述了DS1820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单片机与DS1820之间的接口、数据传递、通信协议。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与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20相结合,能够测量出-55-125之间的温度,同时还具有通过控制加热系统调节被测环境温度和对超限温度进行报警等功能。关键词温度传感器DS1820;单片机;硬件设计;软件设计AbstractPracticalapplicationofone-chipcomputerinheat-treatmentfurnaceislisted,anddetailedintroductionisgiventothecompositionsandthemainfunctionsoftemperaturecontrolsystem.ThepaperintroducesthetemperaturemeasurementandcontrolsystembasedontheDS1820.TheauthoremphasizesontheworkingprincipleoftheDS1820,instructionset,datatransfer,theinterfaceandthecommunicationprotocolbetweentheDS1820andsinglechipmicrocomputer.ThesystemadoptsinglechipmicrocomputercombinedwiththeDS1820,itcanmeasuretemperaturebetween-55-125.Thesystemnotonlycanmeasurethetemperatureoftheenvironment,butalsocanalarmwhenthetemperatureisbeyondtherangofthesafetemperaturewhichisset.KeywordsDS1820;SingleChipMicrocomputer;tlardwareDesign;SoftwareDesign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系统简介2.1系统的组成2.1.1系统组成图2.1.2系统各部分工作原理2.1.3系统各部分功能2.2系统的工作过程第3章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3.1微处理器的89C51的简介3.1.1引脚性能3.2DS1820的简介3.2.1DS1820功能块的详细说明3.2.2DS1820测温原理3.2.3DS1820使用中注意事项3.3控制电路设计3.3.1主回路设计3.3.2键盘显示电路3.3.3接口电路3.3.4温度控制电路第4章控制的算法4.1温度控制的PID算法第5章温度控制程序5.1总述5.2主程序5.3T0中断服务程序CT05.4子程序致谢参考文献附录1附录2第1章绪论单片微型计算机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价比高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家用电器、节能装置、军事装置、机器人、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使产品小型化、智能化,既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造纸行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采用MCS-51单片机来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组态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MCS-51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即使是非电子计算机专业人员,通过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以后也能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来开发所希望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本文的温度控制系统,只是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的一例传统控制方法(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在处理具有非线形或不精确特性的被控对象时十分困难。而温度系统为大滞后系统,较大的纯滞后可引起系统不稳定。大量的应用实践表明,在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测量温度的关键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本文将介绍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结构特征及控制方法,并对以此传感器、89C2051单片机为控制器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程序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该装置适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于温度测量。第2章系统简介该仪器采用美国Intel公司八位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配以DS18B20构成的智能温度测量装置及其他集成电路,加上精心对软件设计,实现了仪表智能化。对0100范围内的各种电加热炉的温度进行精密测量并能实现实时控制,同时,LED显示器直接跟踪显示被控对象的温度值,准确度高,显示清晰,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监控与温度传感器,完成了课题所有要求。2.1系统的组成由DS18B20构成的智能温度控制装置由四部分组成:DS18B20温度传感器、89C51芯片、显示模块,温度调节驱动电路。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测量范围:0100,测量精度:0.5,反应时间500ms。2.1.1系统组成图显示等TTL电平到EIA电平转换电路单片机温度传感器降温控制电路控制对象加热控制电路图一2.1.2系统各部分工作原理温控仪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整个仪表的工作原理是:由89C51单片机控制,按预先编制的程序定时对被测信号进行采样,并自动进行零漂校正,最后显示所测温度值,同时按设定值、所测温度值、温度变化速率,自动进行PID参数自整定和运算,并输出010mA控制电流,配以主回路实现温度的控制及显示。2.1.3系统各部分功能由DS18B20构成的智能温度控制装置由四部分组成:DS18B20温度传感器、89C51、显示模块,温度调节驱动电路。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监控以及温度传感器。2.2系统的工作过程基于DS18B20的温度测量装置电图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DS18B20将被测环境温度转化成带符号的数字信号(以十六位补码形式,占两个字节),传感器可置于离装置150米以内的任何地方,输出脚I/O直接与单片机的P1.1相连,R1为上拉电阻,传感器采用外部电源供电。89C51是整个装置的控制核心,89C51内带1K字节的FlashROM,用户程序存放在这里。显示器模块由四位一体的共阳数码管和4个9012组成。系统程序分传感器控制程序和显示器程序和温度控制程序三部分,传感器控制程序是按照DS18B20的通信协议编制。系统的工作是在程序控制下,完成对传感器的读写和对温度的显示。标度转换程序根据温度检测值求的实际炉温,数字调节器程序根据恒温给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按积分分离的PID控制算法得到输出的控制量。数字触发器程序根据控制量控制电阻炉子的导通时间,调节炉温的变化使之与给定恒温值一致。导通时间长,输出功率大,温度升的快;导通时间短,输出功率小,温度升的变慢。89C51对温度的控制是通过双向可控硅实现的。双向可控硅管和加热丝串接在交流220V、50Hz市电回路。在给定周期T内,89C51只要改变可控硅管的接通时间即可改变加热丝的功率,以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图二第3章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3.1微处理器的89C51的简介89C51单片机最早由Intel公司推出,其后,多家公司购买了89C51的内核,使得以89C51为内核的MCU系列单片机在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也最广泛,有人推测89C51可能最终形成事实上的标准MCU芯片.3.1.1引脚性能89C51引脚说明一、I/O端口89C51共有4I/O端口,为P0,P1,P2,P3;4个I/O口都是双向的,且每个口都具有锁存器。每个端口有8条线,共计32条I/O线。P0.0P0.7;P1.0P1.7;P2.0P2.7;P3.0P3.71.P0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充存储器时,作数据总线(D0D7)2)。外部扩充存储器时,作地址总线(A0A7)3)。不扩充时,作一般I/O使用,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出/输入使用时应加上拉电阻2.P1只作I/O口使用,有内部上拉电阻。3.P2有两个功能1)。扩充外部存储器时,作地址总线(A8A15)使用。2)。作一般I/O口使用,有内部上拉电阻。3.P3有两个功能除作为I/O口(有内部上拉电阻)外,还有一些特殊功能。如下表所示,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端口的引脚特殊功能P10T2TIMER2的外部输入引脚P11/T2EX(TIMER2的捕捉(Capture)/重新加载(Reload)的触发)P30RXD(串行输入口)P31TXD(串行输出口)P32/INT0(外部中断)P33/INT1(外部中断)P34T0(TMER0的外部输入脚)P35T1(TMER1的外部输入脚)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写入控制信号)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取控制信号)端口1,2,3有内部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时,其电位被拉高,若输入为低电平可提供电流源;作为输出时可驱动4个LSTTL。而端0作输入时,处在抗的状态,其输出缓冲器可驱动8个LSTTL(需外加上拉电阻)。二、RESET复位引脚为高电平时(约2个机器周期),可将CPU复位,CPU复位后累加器及寄存器的初值如下表所示:寄存器二进制值ACC00000000B00000000PSW00000000SP00000111P0/P1/P2/P311111111IPXXX00000IE0XX00000TMOD00000000TCON00000000三、ALE/PROG地址使能信号端有三种功能:1)。89C51外接RAM/ROM时,ALE接地址器(8282)的STB脚,(74373)的EN脚,当CPU对外部存储器进行存取时,用以锁住地址的低位地址。2)。89C51未外接RAM/ROM时,ALE脚会有1/6晶体振荡频率,可作为外部时钟。3)。在烧写EPROM时,ALE作为烧写时钟的输入端。四、PSEN程序储存使能端1)。内部程序存储器读取,不动作。2)。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ROM),在每个机器周期会动作两次。3)。外部数据存储器读取(RAM),两个/PSEN脉冲被跳过不会输出。4)。外接ROM时,与ROM的/OE脚连接。五、EA/VPP1)。接高电平时:CPU读取内部程序存储器(ROM)。扩充外部ROM,当读取内部程序存储器超过0FFFH(89C51)、1FFFH(8052)时,自动读取外部ROM。2)。接低电平时:CPU读取外部程序存储器(ROM)。3)。8751烧写内部EPROM时,利用此脚21V的烧写电压。六、XTAL1、XTAL2接晶体振荡器引脚机器周期晶体12;如12MHz晶体/121微秒3.2DS1820的说明DS18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可组网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在其内部使用了在板(ON-B0ARD)专利技术。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器件里。3.2.1详细说明1综述图1的方框图表示DS1820的主要部件DS1820有三个主要的数据部件64位激光ROM;温度灵敏元件和非易失性温度告警触发器TH和TL。器件从单线的通信线取得其电源,在信号线为高电平的时间周期内把能量贮存在内部的电容器中;在单信号线为低电平的时间期内,断开此电源,直到信号线变为高电平重新接上寄生电容电源为止,作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DS1820也可用外部5V电源供电与DS1820的通信经过一个单线接口,在单线接口情况下,在ROM操作未定建立之前不能使用。存贮器和控制操作主机必须首先提供五种ROM操作命令之一:1ReadROM(读ROM)2MatchROM(符合ROM),3)SearchROM(搜索ROM),4)SkipROM(跳过ROM),或5AlarmSearch(告警搜索)这些命令对每一器件的64位激光ROM部分进行操作如果在单线上有许多器件,那么可以挑选出一个特定的器件,并给总线上的主机指示存在多少器件及其类型。在成功地执行了ROM操作序列之后,可使用存贮器和控制操作,然后主机可以提供五种存贮器和控制操作命令之一。一个控制操作命令指示DS1820完成温度测量,该测量的结果将放入DS1820的高速暂存便笺式存贮器Scratchpadmemory,通过发出读暂存存储器内容的存储器操作命令可以读出此结果,每一温度告警触发器TH和TL构成一个字节的EEPROM如果不对DS1820施加告警搜索命令,这些寄存器可用作通用用户存储器使用存储器操作命令可以写TH和TL对这些寄存器的读访问。通过便笺存储器,所有数据均以最低有效位在前的方式被读写。2寄生电源(parasitepower)方框图(图1)示出寄生电源电路。当I/O或VDD引脚为高电平时,这个电路便取得电源。只要符合指定的定时和电压要求,I/O将提供足够的功率。寄生电源的优点是双重的1利用此引脚远程温度检测无需本地电源,2缺少正常电源条件下也可以读ROM。为了使DS1820能完成准确的温度变换,当温度变换发生时,I/O线上必须提供足够的功率,因为DS1820的工作电流高达1mA。5K的上拉电阻将使I/O线没有足够的驱动能力。3运用测量温度DS1820通过使用在板on-board温度测量专利技术来测量温度。温度测量电路的方框图见图二所示。DS1820通过门开通期间内低温度系数振荡器经历的时钟周期个数计数来测量温度。而门开通期由高温度系数振荡器决定,计数器予置对应于-55的基数,如果在门开通期结束前计数器达到零,那么温度寄存器,它也被予置到-55的数值。将增量指示温度高于-55,同时,计数器用斜率累加器电路所决定的值进行予置,为了对遵循抛物线规律的振荡器温度特性进行补偿,这种电路是必需的。时钟再次使计数器计值至它达到零。如果门开通时间仍未结束,那么此过程再次重复。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振荡器温度特性的非线性,以产生高分辩率的温度测量,通过改变温度。每升高一度,计数器必须经历的计数个数来实行补偿,因此,为了获得所需的分辩率,计数器的数以及在给定温度处每一摄氏度的计数个数,斜率累加器的值,二者都必须知道。此计算在DS1820内部完成以提供0.5的分辩率,温度读数以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数据在单线接口上串行发送DS1820可以以0.5的增量值在0.5至+125的范围内测量温度。对于应用华氏温度的场合必须使用查找表或变换系数。注意在DS1820中温度是以1/2LSB最低有效位形式表示时产生以下9位格MSB:最高有效位;最低有效位:LSB。最高有效符号位被复制到存储器内两字节的温度寄存器中较高MSB的所有位,这种符号扩展产生了如表1所示的16位温度读数。以下的过程可以获得较高的分辩率首先读温度并从读得的值截去0.5位(最低有效位),这个值便是TEMP_READ然后可以读留在计数器内的值,此值是门开通期停止之后计数剩余。TEMPRATURE(温度=TEMP_READ0.25+(COUNT_PER_CCOUNT_REMAIN)COUNT_PER_CCOUNT_REMAIN所需的最后一个数值是在该温度处每一摄氏度的计数个数COUNT_PER_C于是用户可以使用上式计算实际温度。4运用告警信号在DS1820完成温度变换之后,温度值与贮存在TH和TL内的触发值相比较,因为这些寄存器仅仅是8位,所以0.5位在比较时被忽略。TH或TL的最高有效位直接对应于16位温度寄存器的符号位,如果温度测量的结果高于TH或低于TL,那么器件内告警标志将置位。每次温度测量更新此标志,只要告警标志置位,DS1820将对告警搜索命令作出响应。这允许并联连接许多DS1820同时进行温度测量,如果某处温度超过极限,那么可以识别出正在告警的器件并立即将其读出而不必读出非告警的器件。564位激光ROM每一DS1820包括一个唯一的64位长的ROM编码。开绐的8位是单线产品系列编码。64位ROM和ROM操作控制部分允许DS1820作为一个单线器件工作并遵循单线总线系统一节中所详述的单线协议,直到ROM操作协议被满足。DS1820控制部分的功能是不可访问的,单线总线主机必须首先操作五种ROM操作命令之一。6CRC产生DS1820有一存贮在64位ROM的最高有效字节内的8位CRC总线上的主机可以根据64位ROM的前56位计算机CRC的值并把它与存贮在DS1820内的值进行比较,以决定ROM的数据是否已被主机正确地接收。CRC的等效多项式函数为:CRC=X8+X5+X4+1DS1820也利用与上述相同的多项式函数产生一个8位CRC值并把此值提供给总线的主机以确认数据字节的传送。在使用CRC来确认数据传送的每一种情况中,总线主机必须使用上面给出的多项式函数计算CRC的值,并把计算所得的值或者与存贮在DS1820的64位ROM部分中的8位CRC值ROM读数,或者与DS1820中计算得到的8位CRC值在读暂存存贮器中时它作为第九个字节被读出。进行比较CRC值的比较和是否继续操作都由总线主机来决定,当存贮在DS1820内或由DS1820计算得到的CRC值与总线主机产生的值不相符合时在DS1820内设有电路来阻止命令序列的继续执行。移位寄存器的所有位被初始化为零,然后从产品系列编码的最低有效位开始,每次移入一位。当产品系列编码的8位移入以后,接着移入序列号,在序列号的第48位进入之后移位寄存器便包含了CRC值,移入CRC的8位应该使移位寄存器返回至全零。7存贮器DS1820的存贮器如图所示那样被组织。存贮器由一个高速暂存便笺式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电可擦除E2RAM组成。后者存贮高温度和低温度和触发器TH和TL。暂存存贮器有助于在单线通信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数据首先写入暂存存贮器,在那里它可以被读回,当数据被校验之后,复制暂存存贮器的命令把数据传送到非易失性E2RAM,这一过程确保了更改存贮器时数据的完整性。SCRATCHPADBYTEE2RAMTEMPERATURELSB0TEMPERATUREMSB1TH/USERBYTE12TH/USERBYTE1TL/USERBVTE23TL/USERBVTE2RESERVED4RESERVED5COUNTREMAIN6COUNTPER7CRC8DS1820存贮器映象图暂存存贮器是按8位字节存储器来组织的。头两个字节包含测得温度信息,第三和第四个字节是TH和TL的易失性拷贝,在每一次上电复位时被刷新,接着的两个字节没有使用,但是在读回时,它们呈现为逻辑全1。第七和第八个字节是计数寄存器,它们可用于获得较高的温度分辨率。还有第九个字节,它可用ReadScratchpad读暂存存贮器命令。该字节包含一个循环冗余校验CRC字节,它是前面所有8个字节的CRC值。此CRC值以CRC产生一节中所述的方式产生。8单线总线系统8.1硬件接法单线总线只有一根线,即线上的第一个器件能在适当的时间驱动该总线。为了做到这一点,第一个连接到单线总线上的器件必须具有漏极开路或三态输出。单线总线要求近似等于5k的上拉电阻,单线总线的空闲状态是高电平。不管任何原因,如果执行需要被挂起,那么,若要重新恢复执行,总线必须保持在空闲状态。如果不满足这一点且总线保持在低电平时间大于480us,那么总线上所有器件均被复位。存在脉冲presencepulse使总线主机知道DS1820在总线上并已准备好工作。经过单线接口访问DS1820的协议protocol如下初始化ROM操作命令存贮器操作命令处理/数据8.2.1初始化单线总线上的所有处理均从初始化序列开始,初始化序列包括总线主机发出一复位脉冲,接由从属器件送出存在脉冲。2.8.2.2ROM操作命令一旦总线主机检测到从属器件的存在,它便可以发出器件ROM操作命令之一,所有ROM作命令均为8位长,这些命令列表如下:ReadROM(读ROM)33h此命令允许总线主机读DS1820的8位产品系列编码唯一的48位序列号以及8位的CRC。此命令只能在总线上仅有一个DS1820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如果总线上存在多于一个的从属器件,那么当所有从片企图同时发送时将发生数据冲突的现象,漏极开路会产生线与的结果。MatchROM(符合ROM)55h符合ROM命令后继以64位的ROM数据序列,允许总线主机对多点总线上特定的DS1820寻址。只有与64位ROM序列严格相符的DS1820才能对后继的存贮器操作命令作出响应。所有与64位ROM序列不符的从片将等待复位脉冲,此命令在总线上有单个或多个器件的情况下均可使用。SkipROM(跳过ROM)CCh在单点总线系统中,此命令通过允许总线主机不提供64位ROM编码而访问存储器操作来节省时间。如果在总线上存在多于一个的从属器件而且在SkipROM命令之后发出读命令那么由于多个从片同时发送数据,会在总线上发生数据冲突,漏极开路下拉会产生线与的效果。SearchROM(搜索ROM)F0h当系统开始工作时,总线主机可能不知道单线总线上的器件个数或者不知道其64位ROM编码。搜索ROM命令允许总线主机使用一种消去elimination处理来识别总线上所有从片的64位ROM编码。AlarmSearch(告警搜索)ECh此命令的流程与搜索ROM命令相同,但是仅在最近一次温度测量出现告警的情况下DS1820才对此命令作出响应。告警的条件定义为温度高于TH或低于TL。只要DS1820一上电,告警条件就保持在设置状态,直到另一次温度测量显示出非告警值,或者改变TH或TL的设置使得测量值再一次位于允许的范围之内,贮存在EEPROM内的触发器值用于告警。3.2.2DS1820测温原理如图2所示。图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影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计数器1。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振荡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计数器1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图2中的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和修正测温过程中的非线性,其输出用于修正计数器1的预置值。在正常测温情况下,DS1820的测温分辩率为0.5以9位数据格式表示,其中最低有效位(LSB)由比较器进行0.25比较,当计数器1中的余值转化成温度后低于0.25时,清除温度寄存器的最低位(LSB),当计数器1中的余值转化成温度后高于0.25,置位温度寄存器的最低位(LSB),如25.5对应的9位数据格式如下:3.2.3DS1820使用中注意事项DS1820虽然具有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接方便、占用口线少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较小的硬件开销需要相对复杂的软件进行补偿,由于DS1820与微处理器间采用串行数据传送,因此,在对DS1820进行读写编程时,必须严格的保证读写时序,否则将无法读取测温结果。在使用PL/M、C等高级语言进行系统程序设计时,对DS1820操作部分最好采用汇编语言实现。(2)在DS1820的有关资料中均未提及单总线上所挂DS1820数量问题,容易使人误认为可以挂任意多个DS1820,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当单总线上所挂DS1820超过8个时,就需要解决微处理器的总线驱动问题,这一点在进行多点测温系统设计时要加以注意。(3)连接DS1820的总线电缆是有长度限制的。试验中,当采用普通信号电缆传输长度超过50m时,读取的测温数据将发生错误。当将总线电缆改为双绞线带屏蔽电缆时,正常通讯距离可达150m,当采用每米绞合次数更多的双绞线带屏蔽电缆时,正常通讯距离进一步加长。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总线分布电容使信号波形产生畸变造成的。因此,在用DS1820进行长距离测温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总线分布电容和阻抗匹配问题。(4)在DS1820测温程序设计中,向DS1820发出温度转换命令后,程序总要等待DS1820的返回信号,一旦某个DS1820接触不好或断线,当程序读该DS1820时,将没有返回信号,这一点在进程序进入死循环。对DS1820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时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3.3电路的设计3.3.1主回路的设计3.3.2键盘显示电路由74LS247七段译码器、74LS139双二四线译码器、74LS05六倒向器各一片和四位LED显示器组成。89C51单片机把要显示的温度信号通过P3.0P3.3口送到74LS247,经译码后送七段数码显示器,然后再由89C51的P1.4P1.5口输出位选通信号,选通要显示的位。四位显示器从个位到千位依次轮番点亮,每位显示时间1ms,显示实际测量的温度以及断偶报警。3.3.3接口电路8255用作键盘/LED显示器接口电路8255引脚功能RESET:复位输入线,当该输入端外于高电平时,所有内部寄存器(包括控制寄存器)均被清除,所有I/O口均被置成输入方式。CS:片选信号线,当这个输入引脚为低电平时,表示芯片被选中,允许8255与CPU进行通讯。RD:读信号线,当这个输入引脚为低电平时,允许8255通过数据总线向CPU发送数据或状态信息,即CPU从8255读取信息或数据。WR:写入信号,当这个输入引脚为低电平时,允许CPU将数据或控制字写入8255。D0D7:三态双向数据总线,8255与CPU数据传送的通道,当CPU执行输入输出指令时,通过它实现位数据的读/写操作,控制字和状态信息也通过数据总线传送。PA0PA7:端口A输入输出线,一个位的数据输出锁存器/缓冲器,一个位的数据输入锁存器。PB0PB7:端口B输入输出线,一个位的I/O锁存器,一个位的输入输出缓冲器。PC0PC7:端口C输入输出线,一个位的数据输出锁存器/缓冲器,一个位的数据输入缓冲器。端口C可以通过工作方式设定而分成个位的端口,每个位的端口包含一个位的锁存器,分别与端口A和端口B配合使用,可作为控制信号输出或状态信号输入端口。PA3-140-PA4PA2-239-PA5PA1-338-PA6PA0-437-PA7RD-536-WRCS-635-RESETGND-734-D0A1-833-D1A0-932-D2PC7-1031-D3PC6-1130-D4PC5-1229-D5PC4-1328-D6PC0-1427-D7PC1-1526-VCCPC2-1625-PB7PC-1724-PB6PB0-1823-PB5PB1-1922-PB4PB2-2021-PB3A1、A0:端口地址总线,8255中有端口A、B、C和一个内部控制字寄存器,共个端口,由A0、A1输入地址信号来寻址。2764是8KEPROM型器件。89C51的PSEN和2764的OE相连,P2.5和CE相连,所以2764的地址空间为:0000H-1FFFH,ADC0809的0通道(IN0其他输入端可作备用)和变送器的输出端相连,所以从通道0(IN0)上输入的0V-+5V范围的模拟电压经A/D转换后可由89C51通过程序从P0口输入到它的内部RAM单元,在P2.2=0和WR=0时,89C51可使ALE和START变为高电平而启动ADC0809工作;在P2.2=0和RD=0时,89C51可以从ADC0809接收A/D转换后的数字量。也就是说ADC0809可以视为89C51的一个外部RAM单元,地址为03F8H(地址重复范围很大),因此,89C51执行如下程序可以启动ADC0809工作。MOVDPTR,#03F8HMOVXDPTR,A若89C51执行下列程序:MOVDPTR,#03F8HMOVXA,DPTR则可以从ADC0809输入A/D转换后的数字量。3.3.4温度控制电路可控硅在自动控制控制,机电领域,工业电气及家电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可控硅是一种有源开关元件,平时它保持在非道通状态,直到由一个较少的控制信号对其触发或称“点火”使其道通,一旦被点火就算撤离触发信号它也保持道通状态,要使其截止可在其阳极与阴极间加上反向电压或将流过可控硅二极管的电流减少到某一个值以下。可控硅二极管可用两个不同极性(P-N-P和N-P-N)晶体管来模拟,如图G1所示。当可控硅的栅极悬空时,BG1和BG2都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电路基本上没有电流流过负载电阻RL,当栅极输入一个正脉冲电压时BG2道通,使BG1的基极电位下降,BG1因此开始道通,BG1的道通使得BG2的基极电位进一步升高,BG1的基极电位进一步下降,经过这一个正反馈过程使BG1和BG2进入饱和道通状态。电路很快从截止状态进入道通状态,这时栅极就算没有触发脉冲电路由于正反馈的作用将保持道通状态不变。如果此时在阳极和阴极加上反向电压,由于BG1和BG2均处于反向偏置状态所以电路很快截止,另外如果加大负载电阻RL的阻值使电路电流减少BG1和BG2的基电流也将减少,当减少到某一个值时由于电路的正反馈作用,电路将很快从道通状态翻转为截止状态,我们称这个电流为维持电流。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通过一个开关来短路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从而达到可控硅的关断。第4章控制的算法4.1温度控制的PID算法PID参数如何设定调节PID就是比例微积分调节,具体你可以参照自动控制课程里有详细介绍!正作用与反作用在温控里就是当正作用时是加热,反作用是制冷控制。PID控制简介目前工业自动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行各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古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三个阶段。智能控制的典型实例是模糊全自动洗衣机等。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一个控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器的输出经过输出接口执行机构加到被控系统上控制系统的被控量经过传感器变送器通过输入接口送到控制器。不同的控制系统其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是不一样的。比如压力控制系统要采用压力传感器。电加热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目前,PID控制及其控制器或智能PID控制器(仪表)已经很多,产品已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各种各样的PID控制器产品,各大公司均开发了具有PID参数自整定功能的智能调节器(intelligentregulator),其中PID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整是通过智能化调整或自校正、自适应算法来实现。有利用PID控制实现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控制器,能实现PID控制功能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还有可实现PID控制的PC系统等等。可编程控制器(PLC)是利用其闭环控制模块来实现PID控制,而可编程控制器(PLC)可以直接与ControlNet相连,如Rockwell的PLC-5等。还有可以实现PID控制功能的控制器,如Rockwell的Logix产品系列,它可以直接与ControlNet相连,利用网络来实现其远程控制功能。1、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open-loopcontrolsystem)是指被控对象的输出(被控制量)对控制器(controller)的输出没有影响。在这种控制系统中,不依赖将被控量反送回来以形成任何闭环回路。2、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closed-loopcontrolsystem)的特点是系统被控对象的输出(被控制量)会反送回来影响控制器的输出,形成一个或多个闭环。闭环控制系统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若反馈信号与系统给定值信号相反,则称为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若极性相同,则称为正反馈,一般闭环控制系统均采用负反馈,又称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很多。比如人就是一个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眼睛便是传感器,充当反馈,人体系统能通过不断的修正最后作出各种正确的动作。如果没有眼睛,就没有了反馈回路,也就成了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另例,当一台真正的全自动洗衣机具有能连续检查衣物是否洗净,并在洗净之后能自动切断电源,它就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3、阶跃响应阶跃响应是指将一个阶跃输入(stepfunction)加到系统上时,系统的输出。稳态误差是指系统的响应进入稳态后系统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差。控制系统的性能可以用稳、准、快三个字来描述。稳是指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一个系统要能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从阶跃响应上看应该是收敛的准是指控制系统的准确性、控制精度,通常用稳态误差来(Steady-stateerror)描述,它表示系统输出稳态值与期望值之差快是指控制系统响应的快速性,通常用上升时间来定量描述。4、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比例(P)控制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error)。积分(I)控制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withSteady-state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微分(D)控制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5、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它主要是依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器参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数据未必可以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方法,它主要依赖工程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采用。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后调整与完善。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法进行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让系统工作(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PID参数的设定:是靠经验及工艺的熟悉,参考测量值跟踪与设定值曲线,从而调整PID的大小。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各种调节系统中P.I.D参数经验数据以下可参照:温度T:P=2060%,T=180600s,D=3-180s第5章温度控制程序5.1总述通常,电阻炉炉温控制都采用偏差控制法。偏差控制的原理是先求出实测炉温对所需炉温的偏差值,然后对偏差值处理获得控制信号去调节电阻炉的加热功率,以实现对炉温的控制。在工业上,偏差控制又称PID控制,这是工业控制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形式,一般都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温度控制程序的设计应考虑如下:1)键盘扫描、键码识别和温度显示;2)炉温采样、数字滤波;3)数据处理;4)越限报警和处理;5)PID计算、温度标度转换软件结构图如图所示检测与变送A/D转换工程量变换温度非线性转换发送数据到串口比较判断算法温度预设值温度调节电路执行器从串口接受数据命令识别控制程序5.2主程序主程序包括89C51本身的初始化、并行接口8255初始化等等。大体说来,本程序包括设置有关标志、暂存单元和显示缓冲区清零、T0初始化、CPU开中断、温度显示和键盘扫描等程序5.3T0中断服务程序CT0T0中断服务程序是温度控制系统的主体程序,用于启动数/模转换器、读入采样数据、数字滤波、越限温度报警和越限处理、PID计算和输出可控硅的触发脉冲等。P1.3引脚上输出的该同步触发脉冲宽度由T1计数器的溢出中断控制,89C51利用等待T1溢出中断的空闲时间(形成P1.3输出脉冲顶宽)完成把本次采样值转换成显示值而放入显示单元缓冲区和调用温度显示程序。89C51从T1中断服务程序返回后即可恢复现场和返回主程序。5.4子程序主要服务子程序包括温度检测采样及数字滤波子程序、带符号双字节乘法子程序和标度转换子程序目的是把实际采样取得的二进制值转换成BCD码形式的温度值,然后存放到显示缓冲区中,供显示子程序调用致谢时间飞逝,岁月如梭,转眼大学生活就要以毕业论文完成而结束。毕业论文能够顺利的按时完成,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我的导师罗文老师的关怀和指导,罗文老师在我们的心里是一位知识丰富,平易近人的老师。他丰富的知识与耐心的教导使我受益非浅。借此机会对罗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同时,还要感谢这四年来所有传道授业过我的老师,以及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同学们。参考文献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李鸿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2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孙占友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93检测与转换技术常健生等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4电子测量仪器原理与应用智能仪器罗耀华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2.55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沙占友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6陈明荧.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训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8徐淑华程退安姚万生.单片机微型机原理及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9戴明桢、周建江编,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10孙育才编,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8711李均宜编,炉温仪表与热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2徐爱钧编著.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3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子程序集锦陈伟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3。14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徐爱卿、孙涵芳、盛焕鸣、张继志编著,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6年。15MCS-51单片机综合系统及其设计开发张凯、马忠梅、刘继华、张立平编著,科学出版社1996年。16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子程序集锦陈伟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3。17MCS-51单片机综合系统及其设计开发张凯、马忠梅、刘继华、张立平编著,科学出版社1996年。附录1本设计使用的单片机程序如下:#include/*voidINIT()ADCON1=0X07;TRISC=0X80;TRISB=0X00;TRISD=0X00;RD1=0;RD0=0;TRISA=0X0f;TRISE=0X00;/*#include#includeinit.h#includeproc.h/*unsignedchari;unsignedintdelay;externunsignedchara;externunsignedchartemph;externunsignedchartempl;/*voidmain()/初始化INIT();for(del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