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配套课件网站.docx_第1页
教案配套课件网站.docx_第2页
教案配套课件网站.docx_第3页
教案配套课件网站.docx_第4页
教案配套课件网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配套课件网站【篇一:班级读书会-夏洛的网-配套课件和教案】 夏洛的网读书交流活动方案 【作品分析】 夏洛的网 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风行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亚马孙网上书店五颗星的终极评价。 夏洛的网的文字是美丽的,故事是感人的,细节是温馨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友谊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爱和保护,冒险与奇迹,生命和死亡,信任与背叛,快乐与痛苦的书。它涵包人世间所有的美好,生命中所有的真谛。怀特用柔韧无比的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理想的、温暖的、美丽的、爱的大网,感动着世界无数的读者。复旦大学中文教授严峰甚至这样说:一个理想的世界应该有两种人,一种人读过夏洛的网,另一种人正准备读夏洛的网。 “读它吧,带着传教般的热情与虔诚,因为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这本蕴涵着生命、爱和友谊的书,将点燃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一盏盏心灯,净化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学着去编织,人世间最美丽的那个字爱。 【活动目标】 1. 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人物,走近书中营造的童年世界,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体悟作品中对生命,对友谊的诠释。 2采用“班级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3赏析书中打动人心的精彩细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做一个具有博大爱心和勇于创新的人。 【活动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1阅读夏洛的网。 2完成阅读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交流情境。 最近,老师和大家一起在读一部二十世纪最受爱戴的、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夏洛的网。好书值得推荐,阅读需要分享。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部著作,一起分享它带给我们的精神盛宴。 二、认读封面封底。 1.回顾阅读方法: 拿到一本新书, 我们首先要学会阅读书的封面和封底,因为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许多关于这本书的大致信息。你在这本书的封面封底上有哪些发现? (1)学生交流:作者、译者、出版社、题字、人物图片、主要内容等。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2.提示阅读要求:读书如一路看风景,你走得愈远,站得愈高,看到的风景也就越独特、奇妙。孩子们,你们已经达到了阅读的第一层境界知大意(板书) 三、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1. 提示阅读要求:孩子们,我们阅读一本书,还应该熟悉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板书:知情节、析人物) 2.人“物”猜谜: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书中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我们头脑中也逐渐鲜活起来。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 (点击幻灯片,猜人物) 3.不知道细心的同学是否发现了,这几位正是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你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了吗?(弗恩、坦普尔顿、夏洛都帮助过威尔伯。) 4.是的,有了弗恩、坦普尔顿、夏洛的帮助,威尔伯才创造了它生命的奇迹。谁的举动为奇迹拉开了序幕?(弗恩) (1) 出示图片:弗恩的这一举动为奇迹拉开了序幕。你能描述 一下这幅图吗?(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 (2) 其他同学谈对弗恩的印象。(善良、喜爱动物、热爱生命) 5.在弗恩的呵护和精心照料下小小的落脚猪威尔伯渐渐长壮了。阿拉布尔先生不再让弗恩养着它了,威尔伯便搬到了朱克曼先生家的谷仓。在这里,它认识了许多动物,在它的食槽底下,住着一只老鼠坦普尔顿 (1)说说你眼中的坦普尔顿,(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狡猾、机灵、贪吃、自私)。你的这些印象是源于公鹅母鹅对坦普尔顿的印象吧?出示文字:这老鼠不讲道德,没有良心,无所顾忌,不想别人,毫不正派,没有啮齿动物的恻隐之心,没有内疚,没有高尚的感情,没有交情,什么也没有。 (2)其他同学是怎么看坦普尔顿的?(自我中却有着宽容,曾经救了夏洛,从垃圾堆找字回来让夏洛织网,救了威尔伯) 在我们不断的交流、碰撞中,对坦普尔顿又有了新的认识。看来,我们不能简单地给某个人下定义说他是个坏人或绝对的好人。很高兴,同学们能全面的看待人和事,相信这种优点和品质,会使大家在以后与人的交往中受益无穷。 6.好,我们再回到书中,来聊聊另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夏洛 (1)说起夏洛,作品中最后一段有这样一段话。幻灯出示,老师朗读: 威尔伯永远忘不了夏洛。它虽然热爱它的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可是这些新蜘蛛没有一只能取代夏洛在它心中的位置。夏洛是无可比拟的。这样的人物不是经常能够碰到的:既是忠实朋友,又是写作好手。夏洛两者都是。 (2)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心里产生了疑问:夏洛为威尔伯做了什么,使它如此难以忘怀?(夏洛为威尔伯织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老师板书) (3)大家可曾想象过夏洛为威尔伯织网的情景?(播放视频)。 (4)你觉得夏洛在网上织出那些文字容易吗?你能想象到它可能遇到的困难吗?(学生想象表达)提示阅读要求:很高兴,不少同学已经达到了阅读的更高境界乐想象(板书) 对一只蜘蛛来说,这是一项浩大而艰难的工程,但夏洛还是用尽全力,为威尔伯织出了这些字,甚至在它应该织一个卵袋来保护它的孩子们而不能离开时,他还是拿定注意跟威尔伯一起去了集市,它为威尔伯织出了“谦卑”,威尔伯成名了,而它,却再也回不去朱科曼先生家的谷仓了。(播放夏洛临死前的视频) 夏洛对朋友威尔伯的这份情,真令人感动。就此,我们说这张网还仅仅是一张蜘蛛网吗? 网上凝聚着夏洛对朋友的深深的情谊,这是一张友情之网! 夏洛不只是用蛛丝在织网,它是用生命在织网,这又是一张生命之网! 夏洛 ,这还是一张( )! 老师板书:(爱 奇迹 温情 友谊 忠诚) 夏洛对朋友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也打动了每一位读者。难怪威尔伯如此怀念这位朋友,让我们带着对这份友谊的特殊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 7.威尔伯 (1)谷仓里的动物们都在为威尔伯的命运而担心,都在帮助威尔伯那么,威尔伯,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学生交流:威尔伯喜欢美食、威尔伯喜欢玩,威尔伯学结网、威【篇二:生活中的比教案(与课件配套)】 学校名称:南安市洪梅中心仁宅小学 授课教师姓名:曾小河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课目名称:生活中的比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名是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7-50页。 2、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 (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经历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3)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五、资源环境:电脑课件、可供上网的网络系统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设计思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真正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1、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2、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3、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4、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设计思路: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四)、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五)、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六)、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较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七、教学评价: 情境的设计有利于唤起学生经验,有利于学生主动开展数学认知活动;教学中,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与探究与思考的需求;能够科学恰当的组织学生开展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与交流等活动;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心向。 课堂观察(请1位听课的老师记录好、中、一般的3位同学的课堂表现,另1位听课老师观察全班的参与情况。),通过观察表来收集信息 课堂观察表(全体参与度和个体参与情况)【篇三:18 吆喝 主课件配套教案】 18吆喝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过程与方法: 以情景感受,重点研读,活动品味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 2.品味语言,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3.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语言赏析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门情思大碗茶 歌曲 图片展示 北京前门 北京四合院北京胡同糖葫芦 北京街头商贩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听图中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 卖硬面饽饽 卖烤白薯 卖花 关于吆喝 吆喝,说穿了就是大声叫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市井文化。据说,老北京的吆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不过,现在北京城里会吆喝的人已经不多了。 二、简介作者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萧乾 资深记者 作家、翻译家 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