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概 述,温病的治疗,是在温病的诊断、辨证基础上确立相应治法,选用适宜方药,以达到邪去正安。 治疗基础:明确诊断,准确辨证 治疗关键:确立治法,选用方药 治疗目的:祛除外邪,扶助正气,举 例,提 纲,一、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二、确立温病治疗的原则三、温病主要治法四、温病兼夹证的治疗五、温病瘥后调理,一、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温病治法确立的主要依据是病因和病机 1、审病因:明确病邪性质。温病病因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热等病邪,不同性质病邪侵袭人体,具有不同致病特点。根据温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等因素,寻求温病的病因种类,这就是“辨证求因”。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审因论治”。,2、辨证:通过辨病机变化,明确病变阶段、病变部位及气血脏腑变化,施行治法。卫气营血辨证:“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三焦辨证: “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3、针对特殊症状:动风者宜息风;窍闭者宜开窍;腑实者宜通腑;迫血者宜凉血止血。4、根据特异性病原体:在辨证施治为主体基础上,可从辨病角度在用药中选择一定具有抑制、杀灭作用的中药。,二、确立温病治疗的原则,1、正确处理邪正关系(1)重在祛邪:祛邪以扶正,针对主因是温热与湿热,分别清凉解毒(卫、气、营、血)和宣透、清利;宣上、畅中、渗下。(2)注意扶正:温病后期,正虚为主,扶正以祛邪。如:养、补、滋、扶。(3)掌握邪正消长情况:邪盛正强、邪盛正减、邪衰正虚,不同病势,采取不同程度的祛邪扶正治法。,2、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在掌握整体大局基础上,不忽视局部症状。3、重视病理变化要点:调整气血,消除病理产物,如调气(升降与出入)、化痰、化瘀治法广泛应用。4、按病证性质,发病类型施治:温热类温病主以寒凉;湿热类温病主以祛湿,合用清热。,5、顺势调节脏腑功能:不同脏腑有不同生理功能特点,温病发生后,治法中体现相关脏腑病理状态的恢复。6、重视病人的体质:肾水素虚,先安未受邪之地;阳虚者,清法只应用到十分之六七;阴虚者,须防“炉烟虽熄,灰中有火” 。7、知常达变:灵活掌握治疗原则,正确使用。,三、温病主要治法,温病的治法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祛邪为主的治法二是以扶正为主的治法三是用于急救治标的治法,(一)泄卫透表法,本法具有疏泄腠理,透邪外出,汗出散热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现代报导:本法促进汗腺分泌及血管舒张,通过发汗、扩张血管,加快散热,达到退热目的。改善循环,有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和人体功能恢复。,使用本法注意事项:忌用辛温发汗,解表并非都要发汗:无汗者,因腠理郁闭,宜微汗,如荆芥、豆豉、香薷等;重在宣解,“辛凉宣肺,便是汗剂”、“汗之应为得汗”、“不在乎升表,而在乎开其郁闭,和其阴阳”、“妙之导邪外出”。此法常要配合清气法、滋阴法。,(二)清气解热法,本法具有清热逐邪,生津护阴的作用。适用于热病气分阶段。 现代报导:本法对病原微生物有抑杀作用;具有解毒作用,可对抗中和内毒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解热、抗炎、镇静、强心、升压、止血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温邪未入气分者不宜早用,以免寒凉冰伏邪气。气分湿热证不宜单用,应与化湿法同用。素体阳虚者不可过用,应中病即止。苦寒药有化燥伤津之弊,热盛阴伤或素体阴虚者慎用。,(三)和解祛热法,和解祛热法具有宣通气机,疏解气分半表半里之痰热湿浊,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膜原的作用。适应于邪已离表又尚未入里的半表半里证。现代报导:本法具有解热、抗菌、消炎、疏泄利胆、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适合于邪热痰湿郁阻于少阳,对气分里热炽盛不宜用。分消走泄、开达膜原以疏化湿浊为主,热偏重者不宜用。,(四)祛湿清热法,具有调畅气机,健运脾胃,通利水道作用。适应于气分湿热证。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一定抗感染、调节胃肠功能、利尿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对于湿邪已经化燥者,不可再用;中焦湿热证候,若湿盛者,苦寒药当慎用或不用;虽有湿邪而阴液亏损者慎用 。,(五)通下逐邪法,具有通腑泄热,排除邪毒,通瘀破结的作用。适用于有形实邪与热互结于肠腑。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增强胃肠蠕动,改善肠胃血液循环;抗菌,消炎,排除毒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利胆、利尿。,使用本法注意事项:里实未成者不可用;平素体虚者,应配合扶正药同用;津枯肠燥便秘,忌用苦寒通腑泄热。,(六)清营凉血法,清营凉血法具有清营养阴,凉血解毒,散血活络之功。适应于温病热入营血分。现代报导:本法具有抗感染、消炎、中和内毒素、改善微循环、减轻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镇静、强心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温病未入营血分者不宜早用;兼夹湿邪者慎用;热入营血,易致伤阴、闭窍、动风之变,须分别配合养阴、开窍、息风药。,(七)开窍醒神法,开窍醒神法具有清心化痰,醒神通窍作用。适应于温病神昏窍闭的证候。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镇静、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 仅有热扰心神或营热证偶有谵语者,不可早用清心开窍法; 神苏即止,不可过用,因辛窜药易耗气; 本法适用于闭证,元气外脱、心神外越的脱证禁用。,(八)息风止痉法,具有平肝息风,解除挛急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动风证。 现代报道:本法具有解热、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纠正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镇静、强心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壮火尚盛,不得用滋阴息风法。小儿卫分证表气郁闭重者,可因热而淫及肝经,引起动风,治当清热透邪为主,不可早用凉肝息风法。不同证候都可出现动风症,要随症加减。若气分热盛动风,加气分清热药;若气分腑实,加大黄、芒硝等;若营血分证,加犀角地黄汤;神昏、动风,手足厥阴病,加开窍药等;痰壅,加竹沥、胆南星等;若虚风欲脱,滋阴熄风合育阴潜阳,用大定风珠。,(九)滋阴生津法,滋养阴津法具有润燥生津,滋养真阴,壮水制火的作用。适应于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之证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一定的直接补充多种营养素和电解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损伤修复,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微循环和凝血功能,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抑制病原微生物,中和内毒素,促进胃肠蠕动,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温病伤阴兼有湿邪未化者,禁用本法;气热壮甚而阴伤不明显者,不可用本法。,(十)固正救脱法,具有益气敛阴,回阳救逆的作用。适应于温病正气外脱证,气阴外脱及亡阳。 现代报导:本法具有一定的强心、抗休克等作用。,使用本法注意事项:用药应及时、快速、准确;用本法治疗,一旦阳回脱止,应再及时予以辨证施治 。,四、温病兼夹证的治疗,(一)夹痰饮1、痰湿内阻,加燥湿化痰行气之品。常用药如陈皮、半夏、枳壳等。2、痰热壅肺,加清化痰热之药。常用药如瓜蒌、贝母、胆星、竹沥等。3、痰热闭窍,加清心豁痰之品。常用药如牛黄、胆星、天竺黄等。,(二)夹食滞1、在胃脘,加消食和胃之品。药如莱菔子、陈皮、山楂等。 2、在肠,加导滞通腑之品。药如枳实、槟榔、厚朴等。,(三)兼气滞:加开郁顺气之药。药如香附、郁金、青陈皮、枳壳等。(四)兼血瘀:加活血散血之品。药如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等。,五、温病瘥后调理,温病瘥后多体虚未复,机能不调,余邪未清,应结合精神、饮食、起居、药物等综合调理。1、精神调理 闲情逸志,舒畅恬静,节制七情。2、 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科技与互联网行业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报告
- 高中政治供给侧改革课件
- 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档案基础)手机备考题库及答案(黑龙江省2025)
- 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药械化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整治工作汇报
- 2025年智能家居改造升级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2025高端医疗设备注册代理与临床试验全面监管合同
- 2025年绿色生产车间承包协议及全过程节能减排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家电OEM产品全国销售总代理合作协议
- 创伤急救培训课件
- 2025年智能家电产品区域代理销售合同
-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会诊制度
- 电池及电池系统维修保养师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
- 学校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示范课教学课件
- 临床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11声音的三要素(练习)(原卷版)
- 矿产购销合同模板
- 湖北荆州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 重庆市字水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水闸现场安全检测分析报告
-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