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选读教学设计茹晓静_第1页
荀子选读教学设计茹晓静_第2页
荀子选读教学设计茹晓静_第3页
荀子选读教学设计茹晓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兰州一中 语文组 茹晓静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 读懂文本 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排比句的运用 4 学生通过学习选文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天论 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是一篇长文 在文章中 荀子提出 了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的鲜明观点 大胆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 命 拜倒在自然面前的看法 本文节选属于文章的后半部 主要阐述 制天命而用之 的观点 充分体 现他 人定胜天 的思想 2008 年 5 月 12 日下午 14 时 28 分 四川汶川发生 8 0 级地震 此次地震 比 1976 年 7 月 28 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 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000 枚广岛原 子弹的能量 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 连北京 上海都有震感 而距此次地震 震中 700 多公里的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 这 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 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 也是荀子 大天而 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的最好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 天论 中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说 认为上天伟大并思 慕它 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 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 规律 并力图掌握规律 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在古代 人们又对自然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 二 作家作品 乱世哲人 荀子 荀子 约前 313 前 230 名况 时人尊而号为 卿 故又称荀卿 汉代避 宣帝讳而改称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 今山西南部 人 先秦著名思想家 战国 时赵国 在今安泽一带 人 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 是我国古代杰 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 教育家 李斯 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况一生到过很多 地方 曾在齐国游学 在稷下 今山东临淄北 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 术交流和讨论 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 行礼时的首席 后来又到过秦国 赵国 晚年在楚国任兰陵 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 令 著书立说 直到逝世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他的学问渊博 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 础上 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 改造 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发展了 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现存的 荀子 三十二篇 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 涉 及到哲学 逻辑 政治 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在自然观方面 他反对信仰天 命鬼神 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 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在人 性问题上 他提出 性恶论 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 的影响 在政治思想上 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 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 主 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在认识论上 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 但 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荀子 的文章论题鲜明 结构严谨 说理透彻 有很强的逻辑性 语言 丰富多彩 善于比喻 排比偶句很多 有他特有的风格 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 定影响 荀子 中的五篇短赋 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 他采用当时民歌 形式写的 成相篇 文字通俗易懂 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 学术思 想 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苟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 学家 教育家 三 自主学习 1 给下列字注音 释义 A 注音 蕃蕃长于春夏 辍辍广 啜菽啜菽 秽秽稼恶 籴籴贵民 雩雩而雨 卜筮卜筮然后决大事 楛楛耕伤稼 礼义之不愆愆兮 B 重点字义 天作高山 大王荒荒之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辍冬 君子有常体常体矣 礼义之不愆愆兮 何恤恤人之言兮 若夫志意修修 是节节然也 上暗暗而政险 故日月不高 则光晖不赫赫 大天而思思之 孰与理理物而勿失之也 2 诵读正音 3 用自己的话概括荀子在本文中的观点 4 研读文本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 重点自学第 1 段 第 4 段 第 5 段及最后一 段 疏通文义 概括内容 思考或简答以下问题 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提出的 制天命而用之 的观点 1 学习选文第 1 段 重点讲解 治乱天邪 是禹 桀之所同也 和 禹以 治 桀以乱 治乱非天也 这三句的古汉语句式特点 理文脉 指导学生抓 住 天邪 时邪 地邪 三个关键词和 治乱非天也 治乱非时也 治乱非地也 三句话来把握本段文脉 本段用三个问句 领起三个意思 层 次分明 条理井然 逻辑严密 本段主要论述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 乱没有决定作用的道理 2 学习选文第 4 段 重点解说 星队木鸣 怪之可也 怪星之党见 是 无世而不常有之 中的加点字的含义 本段指出自然界中的奇怪现象都是可以 解释的 不必大惊小怪 是上天决定的 与人力无关 这一段在文章的内容上 是由对天命的思考转入谈人事的话题 3 学习选文第 5 段 讲清以下加点字词的含义 人祆 楛耕伤稼 政令 不明 举错不时 本事不理 其说甚尔 其灾甚惨 提问 本段中提到的 人祆 指什么 作者列举了几个方面的反常现象来阐述 人祆 的特点 人祆 会导致什么后果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 四个问题的 设置和提问要讲究层次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本段主要的意思是说 人祸远苦于天灾 在本段中 荀子提出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 是否风调 雨顺 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 都不是关键的问题 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 政 治是否清平 真正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怪异形象 而是 人祆 即人为的灾难 荀子列举了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后强调 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实 是产生于昏乱 要是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的话 就不会有安宁 的国家了 而这些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 引起的灾祸却十分惨重 这些都是 可怕的 荀子认为 对天地间万物产生的的种种怪现象 人们不必花费精力去 研究 应该关注那些自己应该花工夫的方面 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怪现象 经书 上是不说的 没有用处的辩说 不紧要的明察 应该抛弃不去研究 至于君臣 之间的道义 父子间的亲情 夫妻间的区别 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 弃了 这是荀子作为儒学大师的根本立场 本段是教学的难点 要认真解读 4 学习选文最后一段 疏通 抓住六个 孰与 来把握文脉和感情 着重讲清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故错人 而思天 则失万物之情 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段意理解 在本段中 荀子提出 如果沉溺于 大天而思之 从天而颂 之 望时而待之 因物而多之 思物而物之 愿于物之所以生 那就 是 错人而思天 对 天 天命 时 物 等 人应该做到的是 物畜而 制之 制天命而用之 应时而使之 骋能而化之 理物而勿失之 以 及 有物之所以成 这些都是合乎万物实情 人应该做出的努力 由此可见 荀子的意思是 在应当努力的地方 人必须努力 5 鉴赏 A 就说理文的文法略做点拨 荀子文章以其说理的清晰 论辩的透辟 逻 辑的周密 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 思想的深邃丰富 理论的系统严整 使其单篇行文缜密 论证严谨周密 从学过的文章 我们可以发现荀子之文思 理严整 论证全面 为说明观点 层层论述 首尾贯串 一气呵成 本文就是 典型的一篇 B 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大量排比手法的好处 速读课文 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辨析 排比句要三句以上 谈谈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 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 强烈的气势 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 同时更加富有抒情色彩和感染 力 6 评价和感悟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评价 荀子所说的 天 的内涵是什么 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提出的 制天命而用之 的观点 在教学中 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联系实例说明 比如时代 出身 家庭 高考 汶川地震等 这样才能有切身体会 荀子所说的 天 是自然之天 为 自然的运行 在荀子那里 天 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 而是无预于人事的 自然 天 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 人也不能依赖或抱怨天 人只有靠自己的努 力去顺应和利用 天 的规律而生存发展 在荀子看来 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 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 不放弃自己的努力 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 父子间的亲 情 夫妻间的区别 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 在天面前不 错人 而思天 四 小结 荀子启示我们 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 比如日月 星辰 瑞历 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 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 我们 可以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