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18两极地区_第1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18两极地区_第2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18两极地区_第3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18两极地区_第4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18两极地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十八讲第十八讲 两极地区两极地区 目标达成作业目标达成作业 一 单项选择题 海洋生物普查项目 研究表明 235 种在南极生存的动物也同样生存在北极 这表 明南极的绕极海流为大多数物种创造了保护屏障 但是某些偶然事件曾经使两极连接起来 南极洋流使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 同时造成极低的温度 经自然选择生成了奇异的生存机 制 据此回答 1 3 题 1 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矿产资源贫乏 b 终年盛行西南风 c 淡水资源丰富 d 平均海拔仅低于亚洲 解析 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 冰层的平均厚度达 2 000 多米 因而淡水资源极 为丰富 答案 c 2 造成南极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的洋流是 a 西风漂流 b 秘鲁寒流 c 西澳大利亚寒流 d 本格拉寒流 解析 造成物种隔离的是 绕极海流 即西风漂流 答案 a 3 下列有关北极地区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之间交通往来 若穿越北极地区 则直线距离最短 b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具有相同的科学研究价值 c 北极地区具有南极地区所没有的煤 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d 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强 解析 南北两极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 其科研价值存在一定差异 南极地区煤 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 两极地区生态系统均较脆弱 答案 a 2018 重庆调研 2017 年 11 月 8 日上午 我国第 34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 雪龙 号 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难言岛 在那里 中国 第 34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为中国建设第 5 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 雪龙 号将于 2018 年 4 月回到国内 执行任务周期 164 天 读图完成 4 6 题 2 4 罗斯海是南极洲的重要海域 其属于 a 南极洲内海 b 大西洋边缘海 c 印度洋的边缘海 d 太平洋的边缘海 解析 根据经度位置判断罗斯海位于太平洋沿岸 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故答案选 d 项 答案 d 5 罗斯海位于中山站的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北方向 解析 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罗斯海位于中山站的东方 根据罗斯海和中山站离南极 的距离 可以判断罗斯海位于中山站的南方 因此综合判断罗斯海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选 a 答案 a 6 南极大陆是风暴最频繁 风力最大的大陆 12 级以上的暴风是家常便饭 南极大 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 主要成因有 沿海地带比内陆气压更高 气压梯度力大 地形平坦 地表冰雪覆盖对风的阻挡 小 南极极地高压强大 沿海地带气压梯度力大 风多来自海上 缺少阻挡 摩擦力 小 a b c d 解析 南极中心附近为极地高压中心 南极大陆沿海地带位于极地东风带 风力大不 是因为气压高 而是因为气压梯度力大 风多为东南风来自内陆 不对 故答案选 b 项 答案 b 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 回答 7 8 题 3 7 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 9 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a 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 b 海洋水体升温较慢 c 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 d 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 解析 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的时间就是水温升高 海冰融化 冰盖退缩 由于热力性 质的差异 海水的比热容大 海洋水体升温较慢 海水的温度变化滞后于大陆气温的变化 所以推迟到 9 月水体温度最高 冰川面积最小 故选 b 答案 b 8 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 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利用太阳能发电 改进农业灌 溉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 b c d 解析 要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 只有气温变化幅度减小 也就是要有利于调 节气候的措施 就现阶段来说 就是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 选项中 5 个措施中改进农业灌 溉技术对气温变化没有什么影响 应该排除 故选 d 答案 d 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 读 西北航道示意图 回答 9 10 题 9 下列国家 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 a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b 加拿大 俄罗斯 冰岛 c 挪威 加拿大 瑞典 4 d 俄罗斯 芬兰 加拿大 解析 读图可知 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国家有美国 加拿大和俄罗斯等 因此答案为 a 答案 a 10 黄河站在北京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解析 黄河站和北京的南北方位很容易确定 黄河站位于北京以北 再考虑经度 黄 河站靠近 0 经线 而北京经度为 116 e 因此黄河站位于北京以西 故选 b 答案 b 2017 年 12 月 13 日 21 时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 难言岛 完成了我国第 5 个南极考察站的优化选址作业 读图完成 11 12 题 11 此季节 难言岛 附近区域的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解析 此季节 2017 年 12 月 13 日 为南半球的夏季 难言岛 附近区域全年盛行 极地东风 为东南风 没有明显季节变化 故选 d 答案 d 12 关于南半球西风漂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范围大致在南纬 60 80 之间 b 形成过程主要受西南信风影响 c 水温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偏低 d 洋流性质属于上升补偿的暖流 解析 南半球西风漂流范围大致在南纬 40 60 之间 形成过程主要受盛行西风影 响 属于寒流 水温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偏低 答案 c 二 综合题 13 根据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极周边区域图 图甲 及冰岛图 图乙 5 材料二 北冰洋航线是连接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的捷径 但由于北极地区的严寒与冰 冻 加之城市 港口稀少 一些重要航线不得不避开北冰洋海域 绕道 而行 如今 全 球气候变暖 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 北极航线 逐渐显露真容 材料三 北半球 寒极 奥伊米亚康周边地区地形图 图丙 及奥伊米亚康气候资料 图 丁 1 a 港能成为北极圈内唯一的终年不冻港 主要是因为受 影响 若 从 a 城乘坐飞机去 b 城 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 再向 方向飞行 2 从水系角度看 冰岛的河流具有 特征 3 冰岛岛内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 4 奥伊米亚康夏季气温特点是 简要分析其成为北半球 寒极 的原因 5 北冰洋航线开通后 船舶在航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答案 1 北大西洋暖流 暖流 北 正北 南 正南 2 河流短小 河流众多 呈放射状分布 3 地热能 风能 水能 4 短促凉爽 温暖 纬度高 冬季太阳辐射弱 日照 白昼 时间短 地势较高 气温 低 深居内陆 冬季受大陆冷气团影响 大陆冷高压控制 受地形影响 极地寒冷气流易 从北部侵入 造成极端寒冷天气 5 低温严寒 易造成航道封冻 浮冰多 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 大风天气多 风 浪大 航线沿途港口稀少 补给困难 6 14 根据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 年 2 月 8 日 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开站 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 第四个科考站 材料二 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 材料三 从泰山站外形来看 圆环形外表 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 设计者们寓意为中 国灯笼 但众多网友却称之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 ufo 设计者解释说 环形结构具有视 野开阔 减少风阻的优点 1 泰山站开站时为南极地区的 季 南极冰川分布范围接近材料二中的 冰冻线 此时全球昼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是 2 泰山站环形结构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试列举南极地区多 暴风雪的影响因素有 3 此前南极考察站所用能源都靠柴油火力发电机使用低温柴油燃料而产生 泰山站利 用太阳能 风电系统来提供能量 这种电力系统可在南极应用的优势有 4 南极地区每年 9 至 11 月臭氧快速耗减 在特定高度臭氧几乎完全消失 导致臭氧 空洞形成 影响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臭氧空洞的形成 带来的直接后果主要是 解析 1 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开站时间应选择夏季的极昼期 从图中可以看出 泰山站接近永久冰冻线 此季节 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位置 开始向北运动 由于太阳直 射南半球 昼长由南向北递减 南极附近为极昼 2 南极地区终年酷寒 且常年盛行极地 东风 酷寒加上烈风 加上其地势较高的地形特点 导致暴风雪多发 3 南极地区大气稀 薄且干燥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所以太阳辐射强 太阳能丰富 极地高压势力强 7 气压差异形成强风 加上冰川地貌 风能丰富 太阳能和风能均为可再生能源 且为清洁 能源 减少了能源运输且保护当地环境 4 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 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 中的紫外线 如果破坏臭氧 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 会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