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复习资料.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复习资料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重点字词: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略无阙处: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同“缺”空缺。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陵:到/漫上山陵。襄,上。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王命急宣:有/宣布,传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指奔驰的快马/不如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潭,深绝巘多生怪柏:巘山峰飞漱其间:这里是冲刷的意思。良:的确,实在。清荣峻茂: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属引凄异:属,(zh)连续。/引:延长。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奔:飞奔的马。湍:急流。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绝巘(山峰):极阻绝:断自三峡(在)自非(如果)通假字:阙;同“缺”,3.、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4.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6.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7.探讨: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8、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9.回答以下问题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10.开放性试题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观潮复习纲要本文节选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谨),宋朝词人。主旨:通过对钱塘江雄伟景观、江潮重点军事演习和健儿游泳的精彩表扬及人们观潮胜况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风景与民俗交融的壮丽画面,抒发了作者乐观向上的豪情。(一) 重点词语注音:京尹 斋 乘骑 焚 艨艟 履 倏尔 舸泅 僦赁 罗绮 溯 穹 车马塞途(二)重点词语解释:天下只伟观:景象 既望:农历十六日 既而:不久方其远出海门:(方:当 .时)( 出:发、起) 际天:连接着天 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每岁:年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骑:马 弄:舞动 标:举、树立)如履平地:踩 人物略不相睹:一点 随波而逝:去、往 文身:刻花纹 出没:在水中若隐若现 鲸波:巨浪 江干:江岸 溢目:满眼倍穹:高 僦凭看幕:租用(三)重点句子:1、 浙江之潮,天气之伟观。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2、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3、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4、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5、 僦赁看幕,虽习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位也不容有。湖心亭看雪复习纲要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奄),又号(蝶奄居士),明代人。本文生动具体描写了西湖中的雪夜奇景。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一)重点字词注音: 沆砀: 喃喃 拥毳衣炉火 长堤 雾凇 余强饮与余周一芥 更定(二)重点词语解释:湖中人鸟声俱绝(俱: )(绝:)是日更定:这余挐一小舟:通“桡”,撑船 一白:全白沆砀:白色弥漫的样子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及下船:等到强饮三大白:(强: 尽力) (白: 酒杯) 客此:在此地客居 (一) 重点词句翻译: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是一片白色。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淡淡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船夫小声地不断念叨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五)重点的背诵: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练习题【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推崇( ) 和谐( ) 惟妙惟肖( )2.按注音填字组词。桥dn( ) xio( )河 长虹饮jin( ) n( )桥 巧妙绝ln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 、 、 。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 ,结构 ,强度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 。(巧妙绝伦 匠心独运)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 (崇拜 推崇)这座桥。4.解释词语匀称: 古朴: 惟妙惟肖: 【能力训练检测】(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赵州桥横跨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1 请你用双竖线为选段划分层次。为一层,为一层。2从选段看来,我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 我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3第二段文字说明了我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有悠久的历史。 几乎到处都有。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4选段提到水经注里“旅人桥”,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5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因为去掉后说明将不准确了。“大约”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可能”和“有记载”使发言更有根据,更可靠;“几乎”既强调了我国石拱桥分布的广泛,又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性。6文中列举“旅人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7“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用“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几乎到处都有”是说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用上 “几乎”,表达准确。8作者举赵州桥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为了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其中有不少是惊人的杰作。9 请在原文中为第4段划分层次并标明层意。人不知其所以为”。长虹饮涧”。 总体介绍赵州桥长、宽,说明它的雄伟,引出造桥技术不凡。分别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总结、高度评价赵州桥。10请用一句话概括赵州桥的特征。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11文中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摘抄其中的一句并分析其作用。如:通过“(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12文中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是为了说明哪一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13文中引用唐朝的张鷟的话是为了说明哪一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文中引用张鷟之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14文中用“最著名”修饰赵州桥和卢沟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赵州桥、卢沟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15概括第四段文字的大意正确的一项是(C)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6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列举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古籍,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举例说明,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引用古籍和运用比喻,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17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黑词语的作用。(1)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1)“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根据,又有资料掌握不全的顾虑,所以必须留有余地。“可算”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这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点。(2)“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两端之上,而不是与大拱平行的位置。“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18.第四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19.揭示第四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20. 第四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逻辑顺序21.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什么?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二)l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卢沟桥的特点。卢沟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2文章引用了马可波罗的话仅仅是为了说明这座桥的闻名世界吗?如果不是,还说明了什么?还为了说明这座桥的美观与设计工艺的先进。3什么是“联拱石桥”?文章在此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下定义,“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4“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引文中的一连串数字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客观的写出了卢沟桥的雄伟,暗示了它的坚固与美观。5“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形象的说明了卢沟桥石刻的形象与整座桥的美观。6下边是作者给育才中学学生的信中的一段话。根据这段话提供的信息,在文中的空格处补上一句话。(2分)卢沟桥的各拱长度如下:中间一孔最长,为21.6米,往北去的五孔是21.2米,20.5米,19.7米,18.6米,16.0米,往南去的五孔是20.6米,19.6米,18.3米,19.0米,16.1米。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7 下边的说法中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B)(2分)A. 因为永定河经常发大水,所以卢沟桥采用了联拱的结构。B.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10个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C. 卢沟桥的桥面是用8米宽的石板铺砌成的,这也是卢沟桥结构坚固的原因之一。D. 桥面的两旁有石栏石柱,上面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8下边的文字是写苏州吴门桥的。说说卢沟桥和吴门桥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吴门桥呈拱形,横跨于波涛滚滚的京杭大运河之上。从船上望去,蓝天碧水之间,像出现了一条长虹。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吴门桥是单拱石桥。9为第一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B)A. B.C. D.10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回答。历史悠久。 结构精巧。 强度高,坚固耐用。 形式美。11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说明了卢沟桥坚固的特点。1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大拱左右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13“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14第一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桥之美桥之美练习题一、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 tng)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2方、圆之间相处(h xi)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 jng)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三、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的字1驻足: 2极目: 3煞它风景: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1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 )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B桥更具有绘画美。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2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与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与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3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4概括本段段意:_(二)漫谈桥的美游览祖国的名胜,也许你醉情于名楼古刹,也许你忘返于名山大川,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那横跨在青山绿水间的仪态万方的桥,常常把人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多么令人神往。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古往今来的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做天上的彩虹。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比如神话中的桥。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那可恶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织女的美满姻缘,用一道银河,隔断了一对生死不渝的夫妻。是那成人之美的花喜鹤,每年七月初七,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使夫妻俩得以相会。这鹊桥,是爱情之桥,幸福之桥,自然它是十分奇丽动人的。1第一段中哪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2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桥的美?3“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这里的“多种艺术”指的是什么?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4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1)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2)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5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要写到一种非建筑桥呢?6这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一、1协同 2和谐 3诗境二、1销毁;俏丽;陡峭;削弱 2险峻;竣工;俊俏;骏马 3孤立;弧形;狐狸;瓢泼 4魅力;魄力;魏国;魁梧三、1停止脚步。驻,停留。 2用尽目力(远望)。极,尽,达到顶点。 3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煞,削弱,损坏。 4意思是相差虽小,但造成的误差或错误很大。厘,计量的小单位。四、(一)1C 2石桥;密密的苇丛;石桥;细柳;长桥;风雨;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 3(1)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的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2)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此景致独特优美。 4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各不相同,但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构成和谐的一体,共同组成入画的景致。 (二)1“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 2作者从五个方面说明桥的美的:一是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二是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三是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四是还因为桥的本身的特殊经历;五是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 3“多种艺术”指的是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文中首先举了卢沟桥的例子:它含有雕刻狮子、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其次举了程阳风雨桥的例子:它的特色是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 4(1)“也许”不能去掉。“也许”表示推测,说明小放牛的歌舞剧流传不衰的缘由有这个原因,如果去掉,就变得太绝对了。 (2)“往往”一词不能去掉。“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说明桥的美,大多是与周围的景色相互配合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掉极少数不是这样。 5这种桥虽然不属于建筑艺术的桥,但它也是美的,它是神话中的鹊桥,象征着幸福,象征着爱情。作者最后的这种安排是从实写到虚写,逐渐抽象升华,完成了对我国桥梁的隽美的说明介绍,突出了说明的中心,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6一方面说明这座桥非常著名,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这种桥的特点;第三,使文章语言生动且丰富。故宫博物院习题一、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鳌头(o) 雍正(yng) 迥然(hu) 琉璃瓦(li)B湛蓝(zhn) 额枋(fng) 矗立(zh)中轴线(zhu)C蟠龙(pn) 鎏金(li) 后妃(fi)紫禁城(jn)D檀香(tn) 击磬(qng) 藻井(zo)金銮殿(lun)二、从下列语句中,选出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大殿廓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B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联,而景然有序。C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D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廷院,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坐精美的汉白玉石桥。三、填空题故宫又称_和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后三宫”指的是_、_、_。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_。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使我们对故宫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B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C作者是以自己参观的路线作为说明顺序的,这也是故宫由南到北的建筑顺序。D说明文中没有详写和略写的区别,而记叙文中有这种区别。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部说明了_;再从_部说明了_。4太和殿的特征是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二)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B(1)珍品; (2)奇巧; (3)随意C(1)精品; (2)精巧; (3)任意D(1)珍品; (2)精巧; (3)随意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二是_;三是_。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1)_。(2)_。(3)_。5第段的说明顺序是_。(三)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正宫前面是一座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塑丰富多姿,美不胜收。1第段交代凡尔赛宫_的,并用了_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的艺术价值。2第段是交代凡尔赛宫_和_的时间,然后说明全宫占地总面积,从中可以知道凡尔赛宫共分两大部分:_和_。3第段中使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各举例分析其作用。4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5 在建筑、陈设、装潢等方面,两座宫殿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D二、B(A廓(廊) B联(连)景(井) D廷(庭)象(像)坐(座)三、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太和殿。四、C五、(一)1列数字 2连环形花纹 3外;太和殿的外观;内;内部装饰4最大;皇帝是龙的化身 5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立足点: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 6描写 7宏大壮丽,建筑精美(二)1 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态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 4(1)圣母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飞阁流丹,气势非常雄伟。 (2)木雕飞龙: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 (3)鱼沼飞梁:是一个方形荷花鱼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飞梁,人行桥上可随意左右。 5空间顺序 (三)1地理位置;打比方2动工;竣工;宫殿建筑;园林 3“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凡尔赛宫占地面积大、气势磅礴的特点。“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它的端正、雄浑的特点。 4规模宏大,布局严密、和谐,建筑精美,外观壮丽。 5故宫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权地位;凡尔赛宫讲究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13 苏州园林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有墙壁隔着,“不隔”指的是墙上有镂空图案;“界”指的是有廊子界着_,“未界”指的是廊子两边无所依傍。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墙上、墙根(墙角、墙前)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举例子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的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层次丰富9多),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景致幽深(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3、(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2分)14、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句中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15、(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2分)16、(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2分)1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2分)18、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2分)19、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关系。(2分)2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甲)中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是_、_,这些词语表达得语气是_。(乙)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的词语有_、_等,因为这些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_15、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身在山间池沼河道高低屈曲任其自然16、假山池沼的艺术美17、“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18、作比较引用19、从整体到局部总分20、(1)一切决不肯定,强调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