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用药规律》PPT课件_第1页
《伤寒用药规律》PPT课件_第2页
《伤寒用药规律》PPT课件_第3页
《伤寒用药规律》PPT课件_第4页
《伤寒用药规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用药规律浅析 1 伤寒论用药总数及其分布 伤寒论 作为一部医籍名著 其用药经验对后世之影响毋庸置疑 据统计表明 伤寒论 113方使用的药物总数为84味 2 伤寒论 常用药物以温热居多 功能以散寒温阳益气为主 在 伤寒论 使用的84味药物中 有11种药物使用频率较高 均达10 以上 这11为药是甘草 桂枝 大枣 生姜 芍药 人参 干姜 附子 黄芩 麻黄和半夏 其中使用率最高者为甘草 从 伤寒论 分析来看 若仅考虑药性 则以温热药居多 11种药物中9种药物皆为温热药 仅有芍药和黄芩2种药物为寒凉药 若从作用进行分析 11种药物中则以散寒 温阳益气为主 很明显 这与 伤寒论 所治外感疾病多伤于寒邪有关 从 伤寒论 所讨论内容来看 确实以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的病变及证候较多 3 仲景组方遣药少而精 仲景组方遣药少而精 一直为后人称道 伤寒论 中以3 4味药组成的方剂最多 为43方 占38 1 其次 为5 6味药物组成的方剂 为25首 占22 1 若加上由1 2味药组成的17方 伤寒论 113方中 组成药物都在六味以下得方剂共85首 占76 1 方剂组成在十味药物以上者仅有两首 占1 8 这一组方特点值得发扬光大 其一 便于分析总结方剂治疗效果 所用方剂中 哪味药在起主要作用 起何种作用 由于药味少 使分析成为可能 使疗效总结更接近实际 其二 减少药物资源浪费 诊治疾病开大方 堆积数十种药物 其中有的药物可能与治疗无关 对病人亦无益处 造成极大的药源浪费 其三 便于控制和制定质量标准 从研制新药的角度来讲 由于组方药味少 干扰因素减少 便于控制药物质量 使质量标准的制定可能成为现实 4 伤寒论 药物用量 张仲景处方用药非常重视计量 同一药物 在不同的处方中 或所治病症不同 即根据病情或配伍得不同而分别采取用不同的药物剂量 4 1病情不同 用量不同以柴胡为例 在小剂量3 10g 用于升阳举陷 中剂量12 18g 用于疏肝解郁 大剂量20g以上用于发表解肌 4 2用量比现在偏大纵观 伤寒论 全篇 其药物用量似有偏大之状 据统计 伤寒论 中最大剂量用到1斤者有4味药 最大剂量用到0 5斤者有7味药 此外 如用杏仁70个 桃仁50个 水蛭30条 虻虫30个 大枣30枚 枳实5枚等用量也较现在为大 或然证加减用药规律 1 腹痛常用芍药 附子 人参1 1加芍药以缓急止痛如小柴胡汤和通脉四逆汤1 2加附子以温通止痛如四逆散1 3加人参以益气止痛如理中丸2 呕吐多用生姜半夏2 1呕者加生姜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丸2 2不呕去半夏小柴胡汤证 3 小便不利则用茯苓3 1 小便不利加茯苓小青龙汤证若小便不利 少腹满着 去麻黄 加茯苓 小柴胡汤证 若心下悸 小便不利 去黄芩 加茯苓 3 2 小便利者减茯苓真武汤小便不利之症 提示水液内停 方中茯苓为臣 利水渗湿使邪从小便而走 4 咳嗽多用五味子 干姜 细辛咳者作为或然证见于小柴胡汤 四逆散 真武汤 4 1五味子 干姜 一收一散如小柴胡汤证 四逆散证4 2细辛 干姜 五味子 温散水寒 敛肺止咳如真武汤证5 心悸者加茯苓 桂枝若为水饮凌心 则加茯苓利水宁心 如小柴胡汤证 理中丸证 若为心阳不振则加桂枝温通心阳 如四逆散证 6 下利者随证加减真武汤证之下利去芍药加干姜 治疗阳虚水泛四逆散证加薤白通阳行滞理中丸证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