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 )A . 渤海(b) 澎湃(bi) 桅杆(wi) 坠毁(zhu)B . 着舰(zhu) 浩瀚(hn) 揪心(ji) 绽放(zhn)C . 参数(cn) 紧绷(bn) 刹那(sh) 咆哮(xio)D . 娴熟(xin) 镌刻(jun) 舰艉(wi) 千骑(j)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繁杂 慈怜 祷告 花梗B . 遮拦 乘凉 摇摆 覆盖C . 繁密 遮蔽 庭院 倾侧D . 莲蓬 凋谢 花瑞 跳舞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B .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C . 敬业与乐业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无中生有造出来的。D .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 , 石破天惊。4. (2分)16岁少女武亦姝摘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桂冠,引发了广泛的热议。下面评论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人们喜欢武亦姝,不仅是喜欢她对古诗词的记诵、理解和感悟能力,又喜欢她的谦虚羞怯中带有一点机灵劲儿。B . 武亦姝对古代诗词有特别敏感的记忆,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总比花精力去玩电子游戏好得多。C . 这种诗意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长时间在诗词之中浸润的结果,比如气定神闲的武亦姝,她站在那里,诗意就出现了。D . 在这个颜值经济时代,武亦姝等选手让我们突然发现原来还有一种跟颜值无关的美,叫气质。古诗词涵养了她们的思想,提高了她们的气质和审美视野。5. (2分)下列对沁园春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B . “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字上。C . 描写群山、高原的两句话中诗人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方法。D . 本词上片在表达方式上是描写与议论相结合。6.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早上,张明和吴建一起上学,张明问吴建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B .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C . “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D .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古诗文默写_ , 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_。念天地之悠悠,_。_ , 坐看云起时。弃我去者,_;乱我心者,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句子是:_ , _。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8. (2分)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注意书写工整、规范)给予是一种幸福。溪水的幸福,是能让鱼儿自由来去;_,_;天空的幸福,是能让鸟儿展翅翱翔。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9. (22分)于都县闻,回答问题植物不失眠乔娟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的寒冷。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选自网络,有删改)(1)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 (2)现代科学家与达尔文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 (3)第段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B . 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C . 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D . 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10.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了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微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弱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阅读全文,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2)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的划线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3)第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请结合两段文字,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 (4)请赏析第段的划线句。 (5)文章结尾颇有味道,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根据要求作文,请以为了心中的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2. (10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结合你所了解的柳宗元,说说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38分)13. (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_ ,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_。(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屋舍俨然俨然:_阡陌交通交通:_便要还家要:_乃不知有汉乃:_(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_ ,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_。(7)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8)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9)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