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_第1页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_第2页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_第3页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_第4页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 防治自然灾害的通用措施 1 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 2 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 及时掌握引发 灾害的动向 为预报 灾害提供信 息 3 加强对 灾害的管理 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 4 加强预防知识教育 提高人们的意识 5 加强 预报 启动应急方案 6 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 水文 地质灾害 一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 频次高的原因 1 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 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强烈 3 国土面积大 地形复杂多样 滑坡泥石流多发 4 季风气候不稳定 尤其是夏季风的不 稳定或规律反常 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 5 海岸线长 多台风 风暴潮 灾情严重再加 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薄弱 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1 2 点是指特殊地理 位置 3 点是指特殊地貌 第 4 点是指特殊的气候 二 自然灾害频率上升的认为原因 1 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 植被破坏 使地质灾害加重 水旱灾害频发 风沙灾害加重 2 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 3 地下水超采 导致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 4 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 5 沿海红树林 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 风暴潮的威胁 三 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1 季风区 是洪水暴雨集中的地区 地势低平 有大面积的内涝区 2 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大 3 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 4 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 人口稠密 受灾体脆弱 灾害群发 四 西南地质灾害严重 自然原因 1 地质构造复杂 山高谷深 位于板块交界处 构造运动 强烈 多地震 诱发滑坡泥石流 2 地貌类型多种多样 地势起伏大 坡度陡 易发生滑坡 3 位于季风区 雨季长多暴雨且集中 使岩体疏松 在重力作用下 容易诱发滑坡泥流 人为原因 1 开垦开矿造成的植被破坏等 2 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建设者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当 3 人 建筑物 财产等密集 危害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社会失稳 资源环境破坏 滑坡掩埋或破坏农田 建筑物和道路 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堵塞江河 摧毁聚落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 生产生活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滑坡形成条件 1 岩体破碎 物质条件 2 地势起伏大 动力条件 重力和水 3 植被覆盖率较差 加剧 泥石流下形成条件 1 地形陡峻 动力条件 2 丰富的松散物质 物质条件 3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 物质条件 4 植被覆盖率较差 加剧 防治 工程和生物措施 1 实施护坡工程 2 植树造林 恢复地表植被 3 工程建设和聚落应避开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带 五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1 土质疏松 2 降雨多暴雨且集中 3 地形起伏大 千沟万壑 地表径流流速加大 人为因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导致植被破坏 防治 小流域综合治理 1 实施护坡工程 建水土保持工程 打坝建库 2 植树造林 恢复地表植被 3 实施生态移民 4 调整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 六 地震 1 自然原因 略 2 人为 修建水库 开山 爆破 采矿等 3 影响灾情因素 烈度 人口密度 建筑物抗震系数 防震意识 经济水平及救灾防灾能 力 4 灾情变化趋势 死亡人数减少 经济损失加重 七 洪涝灾害形成原因 1 水系 水文 气候 降水量 降水强度 降水变率 地形地势 2 植被破坏 围湖造田 水土流失 河床淤积等 防治 1 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 提高预报准确性 2 工程措施 上游建水库 中游建设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开挖入海河道 加固堤坝 裁弯 取直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等 3 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改善生态环境等 八 长江水文灾害原因 自然 1 流经季风区 中下游降水集中 多暴雨 2 流域面积大 支流多 汛期长 上游来水量大 3 中下游河道弯曲 地形平坦 流速变慢 排水不畅 人为 1 植被覆盖率低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 滥伐森林 陡坡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河 流含沙量大 泥沙淤积 河床变浅且抬高 3 围湖造田 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4 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 城市密集 洪水灾情严重 2 防治 1 参照七防治措施 2 退耕还湖 疏浚河道 3 裁弯取直 4 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 荆江 河道特别弯曲 水流不畅 泥沙容易淤积 3 九 淮河流域旱涝灾害原因 地形 水系 植被 水文 人类活 动等 自然 1 春季锋面雨带还未到达 形成春旱 2 夏季受副高控制 伏旱严重 6 3 有些年 当夏季风势力过强时 锋面雨带迅速北移 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梅雨期缩 短 称为少梅或空梅 4 梅雨季节或夏季风较弱的年份 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江淮地 区 多梅 5 淮河流域 地处南北过渡地带 具有北方暴雨集中 降水变率大和南 方暴雨历时长 强度大的特点等 6 黄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 地形平 坦 水流不畅 水灾多发 7 淮河没有独立的入海口 人为 1 淮河流域垦殖 指数高 农田面积大 农业用水量大 2 开发历史久 人口众多 人地关系矛盾突 出 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 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涵养水源能力差 使淮河流域形成 严重的洪涝灾害 十 海河 1 地形 发源于黄土高原 河水含沙量大 下游流经平原地区 泥沙沉积 2 气候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3 水系 扇形水系 支流汇入干流 排水不畅 4 人为原因参照八淮河 十一 孟加拉洪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 1 春末夏初或夏末初秋的过渡季节对流发展旺盛的时候 有足够强大的上升气流 2 中纬度内陆地区 向赤道和两极减少 山区多于平原 海洋较少 二 防治措施 参考通用措施和寒潮的防治措施 培育耐低温的 作物品种 发展温室或者塑料大棚农业等 三 冻害灾情分析 1 农作物播种面积 2 纬度高 接近冬季风源地 降温强度 霜期 持续时间 3 南方缺少抗冻雨和雪灾的基础设施 抵御能力差 4 适逢 人口流动量大 5 作物耐寒性差 四 冰雹危害 1 给农作物成长带来严重损伤 导致局部地区带来严重损失 减产甚至绝产 2 融化时会造成农作物冻害 3 雹块可能会造成人畜伤亡和地面设施的破坏 五 雪灾危害 1 阻断交通 中断通信和输电设备 2 危害越冬作物 树木 人畜 3 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等 二十二 雾或者灰霾的危害 1 影响交通 能见度 事故 2 影响人体健康 含有污染物 吸入对人体不利 3 作物缺少光照 影响生长和病害的发生 二十三 盐碱化原因 1 不合理灌溉 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 地下水位上升 蒸发旺盛 地表盐分聚集 次生 盐碱化 2 频繁的旱涝气候 黄淮海平原 3 地势低洼 4 大气降水少 蒸发旺盛 5 不合理灌溉和水利工程如水库建设 治理措施 1 引淡淋盐 农田覆盖 2 合理灌溉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二十四 地面下沉一般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 措施一般是 合理利用地下水 雨季回 灌等 二十五 酸雨 一般是由于有色冶金业排放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 等所致 危害 1 腐蚀建筑设施 2 影响作物生长 使作物减产 3 土壤和水体酸化 4 影响人体健康 引发疾病等 附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的排放 加速臭氧分解 防治措施是减 少氟利昂排放如使用无氟冰箱等 全球温室效应 略 二十六 生物灾害 14 一 蝗灾与旱灾链性发生 防治措施 生物灾害通用 1 生物防治 保护害虫天敌 推进专业化防治 2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 培育抗病虫害作物品种 二 树木病虫害 危害 使农作物 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 导致大面积农田 森林破坏 防治 生物灾害通用措施和以下措施 1 林区围栏 2 加强病虫害防治 建立 自然保护区 二 外来物种或物种入侵 好处是丰富了引入地的物种和农业生产类型 危害 1 对入侵地的物种构成威胁 2 降低光线的穿透能力 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降低 ph 值 溶解氧 水产品质量 3 覆盖水面 堵塞河道 影响水运 汛期阻碍水流 增大 洪水水位 影响防洪 发电等 2 和 3 这两点是指水生物外来物种 4 造成社会危害和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 甚至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