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辅导感染与传染病学 猫抓病_第1页
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辅导感染与传染病学 猫抓病_第2页
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辅导感染与传染病学 猫抓病_第3页
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辅导感染与传染病学 猫抓病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与传染病学猫抓病【概述】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是由汉赛巴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经猫抓、咬人体后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病程呈自限性。【病因】病原体现已基本肯定,归属于立克次体目、巴通体科(Bartonellaceue)的巴通体属而命名为汉赛巴通体。曾用名为汉赛罗卡利马体(Rochlimaea henselae),属于立克次体目、立克次体科的罗卡利马体属。病原体于革兰染色时呈阴性,为细小微弯曲杆菌状,对糖不发酵,生化反应如氧化酶、触酶、七叶苷、马尿酸盐水解、硝酸盐还原等均呈阴性。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但现已发现适于其生长的一种液体培养基。【流行特征】主要为散发。本病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秋、冬季发病者较多,热带地区则无季节性变化。(一)传染源 主要为猫,尤其是幼猫和新领养的猫,其他尚有狗、猴等,尚无人传人的报道。带病原体的猫并不发病。(二)传播途径90以上的患者与猫或狗有接触史,75的病例有被猫或狗抓、咬伤的病史。(三)易感人群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占90。男性略多于女性。本病的发病率,包括亚临床感染、轻症感染、未被明确的病例等在内可能是较高的。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猫抓病患者占出院病人的1.59.2万人。【发病机制】考试大病原自抓伤处进入体内,3天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脓疱(5090),继以引流区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和表皮病灶的活检可见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初期为局限性网状细胞增生,继而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一个或数个呈放射状排列的小脓肿,周围绕以上皮样细胞层,边缘处偶可见巨细胞。最后小脓肿融合成较大脓肿,并可穿破或形成瘘管。数周至数月后有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疤痕。在病程的最初3、4周内,从淋巴结或皮损的活检涂片(用Warthin-Starry饱和银染色)中可发现成簇或呈丝状排列的汉赛巴通体,易在血管壁、微小脓肿等处找到。【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轻症病例明显占较大比例。下列表及文字中的百分比()系指确诊或(和)住院病例而言,并不包括易被忽视或未经确诊的轻症患者在内。(一)原发皮损 在被猫抓、咬后3天,局部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显著;少数丘疹转为水疱或脓疱,偶可穿破形成小溃疡。经13周留下短暂色素沉着或结痂而愈。皮损多见于手、前臂、足、小腿、颜面、眼部等处,可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二)局部淋巴结肿大 抓伤感染后12周(550天),90以上病例的引流区淋巴结呈现肿大,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常见。初质较坚,有轻触痛,直径18cm不等。25患者的淋巴结化脓,偶或穿破形成窦道或瘘管。肿大淋巴结一般在24个月内自形消退,少数持续624个月。邻近甚或全身淋巴结也见肿大。(三)全身症状 大多轻微,3260有发热(38.3)、疲乏(29);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伴体重减轻();头痛、脾肿大、咽喉痛和结膜炎各占、9和5(表-)。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Parinaud综合征)系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助于诊断。(四)不常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根据大系例(50例)的综合分析,少见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有脑病(2)、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肝肉芽肿、骨髓炎等,2)、关节病(关节痛、关节炎等,1)、结节性红斑(1)等。其他尚有短暂性斑丘疹、多形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腮腺肿大、多发性血管瘤和内脏紫癜(多见于HIV感染者)等,均属偶见。脑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脑炎或脑膜脑炎,发生于淋巴结肿大后16周,病情一般较轻,很快恢复。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及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加。重症患者的症状常持续数周,可伴昏迷及抽搐,但多数于16月完全恢复,偶或致残或致死。表-猫抓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9例)临床表现 % 平均持续时间 原发损害 5993 7天 淋巴结肿大 (内52%不伴全身症状) 90 3月 发热(38.3) 3260 6天 胃肠道反应、体重减轻 5天 疲乏无力 29 天 头痛 4天 脾肿大 天 咽喉痛 9 2天 结膜炎 5 6天【实验检查】(一)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20的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病初数周的血沉增速。(二)特异抗原皮内试验 皮试液系从患者的淋巴结脓液中,经适当处理而制成。以0.1ml注入皮内,4872h出现5mm硬结者为阳性,阳性率达95。受染后阳性反应可持续以上,故皮试阳性尚不能反映为现症感染。病初34周皮试可呈阴性,宜重复测试,两次阴性一般可排除猫抓病。国内尚无标准化、安全的皮试液供应。(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有IFA和EIA两种方法,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IgG,灵敏度均较高。由于缺乏纯化抗原制成的药盒,故在一般实验室内尚难推广。(四)病原体分离 需用特殊液体培养基,普通实验室很少置备和采用。(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上文中已述及,对诊断有相当帮助。(六)病原体抗原或DNA检测 已开展各种新方法(包括PCR)以检测活检切片中的汉赛巴通体抗原或活检标本和脓液中的特异性DNA,其实用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诊断说明】被猫抓、咬后23周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特别伴有原发皮损可拟本病。如目前尚无法进行血清特异性IgG测定、病原体抗原或DNA检测、病原体分离等新技术,则确诊有赖于下列4个条件:与猫(或犬)频繁接触和被抓伤,或有原发损害(皮肤或眼部);特异性抗原皮试呈阳性;从病变淋巴结中抽出脓液,并经培养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其他病因引起的可能性;淋巴结活检示特征性病变,饱和银染色找到多形革兰阴性小杆菌。一般病例满足4个条件中3个即可。猫抓病主要需与各种病因如EB病毒感染、分支杆菌属感染、葡萄球属感染、溶血链球菌感染、性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弓形体病、炭疳、兔热病、鼠咬热、恙虫病、腺鼠疫、孢子丝菌病、结节病、布鲁菌病、恶性或良性淋巴瘤、川畸病等所致的淋巴结肿大或(和)化脓相鉴别。有眼部损害伴耳前淋巴结肿大常提示猫抓病。【治疗说明】本病多为自限性,一般24月内自愈,治疗以对症疗法为主。淋巴结化脓时可穿刺吸脓以减轻症状,必要时23天后重复进行。不宜切开引流。淋巴结肿大1年以上未见缩小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摘除。虽体外汉赛巴通体对很多抗菌药物如复方SMZ、多西环素、红霉素及其衍生物、氨基糖甙类、利福平、环丙沙星等敏感或高敏感,但一般病例尚无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重症病例如高热者、伴发脑炎者及免疫缺陷(HIV感染等)者宜及采用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利福平或红霉素与氨基糖甙类的联合,疗程7天或更长。有条件单位宜以药敏试验为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