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313 课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概况 认识发展缓慢的原因 2 知道近代中国 水运和航空发展的概况 3 知道近代中国在通讯方面的变化 4 认识新式交通 通讯的变 化产生的影响 一 铁路 更多的铁路 情景导学 他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家庭 他是首批留美幼童 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1909 年 他主持修建 京 北京 张 张家口 铁路 思考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京张铁路的修建有何意义 提示 詹天佑 设计了 人 字型轨道 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教材导学 1 近代铁路的起步 1 1881 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2 1888 年 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2 近代铁路的发展 1 甲午以后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 1909 年 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 里程碑 3 到 1911 年 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以后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 2 有 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易错易混 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 而是英国 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 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二 水运与航空 情景导学 1877 年 招商局一口吃下美国旗昌船运公司 成为中国水域内最大的轮运企业 此 后 利润连年翻番 截至 1881 年 还清所有欠款后 还盈余 100 多万两 其轮船试航远至 伦敦与旧金山 全球为之侧目 商界评论 11 月刊 买办救国 吴晓波 思考 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教材导学 1 水运 1 1872 年 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 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 的诞生 2 1900 年前后 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 但在列强联手压价 竞争排挤中艰 难求生 2 航空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 1918 年 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 处 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同年 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筹办航空事宜处 此后 10 年间 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而且在客 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 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 思想理念 三 从驿传到邮政 情景导学 3 思考 我们现在主要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 微信等方式进行联系沟通 你知道古代 近代的人们是如何进行远距离沟通交流的吗 提示 古代主要是靠驿站传递书信 近代出现了邮政 电话 电报等 教材导学 1 邮政 1 鸦片战争后 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 领事邮政代办所 2 1896 年 大清邮政局 成立 3 民国时期 1913 年 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 年 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 联大会 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2 电报 电信事业 1 1877 年 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 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 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情况才发生 变化 3 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意义 1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还一定程度地转变 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促进了中国的经 济与社会发展 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图解识记 近代交通 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 特点及影响 4 探究点一 近代交通的发展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 列强在中国疯狂掠夺铁路修筑权 到 1911 年 全国铁路总长 9292 千米 其中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材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 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 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 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 信息的流通 知识的传播 意味着建 立 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 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 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截至抗战爆发前 经常行驶在长江的洋船有 50 多艘 总吨位 95 万多吨 洋船已占全长江轮船 47 的吨位 垄断了全长江 62 4 的客货源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中国近代铁路兴建的特点 其后果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 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 3 据材料三 分析近代中国航运业的特点 信息解读 1 材料一中 反映其特点 反映了后果 2 从经济 从城市化 从信息的传播 从现代化分析了其影响 3 结合 中的数字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 1 特点 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 在华修建的铁路长度大大 超过了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 其后果一是帝国主义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二是控制了中 国的交通命脉 便于它们进一步侵略中国 2 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 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 带动了与铁路有关的行业的发展 有利于知识 信息的流通传播 但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3 中国传统的沙船航运业的日益衰败 中国近代航运业艰难求生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 1 进步性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观念 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 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2 局限性 最初受制于列强 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 经济侵略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 交通事故 环境污染等问题 题型突破 5 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 铁路火轮车 招贴画 据记载 当 火轮车 通过时 人们纷纷涌来 争相乘坐 图文材料说明 a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 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 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 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解析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 故 a 项错误 人们纷纷乘坐火车 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 但不是彻底改变 故 b 项错误 人民纷纷乘坐火车 表明人们 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 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 故 c 项正确 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 料没有涉及到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针对训练 1 上海洋场竹枝词 写道 往来如织密如麻 满眼汽车与电车 欲保安全维秩序 认明红绿两边灯 材料反映了 a 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 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 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解析 根据题干中 上海洋场竹枝词 这一信息可知 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 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 故 a 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 故 b 项错误 题干中 欲 保安全维秩序 认明红绿两边灯 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故 c 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 体现半殖民地色彩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6 探究点二 近代通讯的发展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列强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报线的要求 但 遭到 清廷婉拒 1871 年 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报线 总理衙门对既成 事实 消极应对 允准铺设水线 仍禁止铺设陆线 材料二 1874 年 日本侵占台湾后 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 消息闭塞的害处 朝 野上下 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 1877 年 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 直隶总督衙署 所属淮军各营的电报线 材料三 19 世纪 80 年代 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 东西遥隔语言 通 此器名为德律风 沪上巨商装设广 几如面话一堂中 1 依据材料一 二 概括指出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 2 综合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清政府上述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材料三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 通讯工具的发展有何作用 信息解读 1 从 关键信息 婉拒 消极应对 自行举办 进行提炼其态度 2 从外 内两个方面总结 3 从 可知只能通话不能见面的通讯工具是电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提示 1 由最初的坚决抵制 到后来有条件地接受 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 事业 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2 列强侵略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 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办洋务运动的直接 促进 清政府加强国防事业建设的实际需要 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根本需求 3 工具 电话 作用 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有 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和积极影响 1 兴起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军事政治的需要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 积极影响 加快信息传递 有利于航运 防汛等 7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强了国防建设 改进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 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题型突破 1899 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 入手而能用 著耳而得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 隔颜色而可亲謦欬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 年 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 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 a 火车b 电话 c 电报d 电影 解析 1814 年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与材料中 1899 年 创行未三 十年 不符 故 a 项错误 1877 年 也就是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二年 在波士顿设的第一 条电话线路开通了 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 与材料中 著耳而得声 坐一室而可 对百朋 可通数千里 相符 故 b 项正确 1837 年 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 与 材料中 1899 年 创行未三十年 不符 故 c 项错误 1895 年 12 月 28 日是世界电影的 诞生日 与材料中 1899 年 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 创行未三十年 不符 故 d 项 错误 答案 b 针对训练 2 1882 年 10 月 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 申报 驻京记者将江 断 皖 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 转电上海 次日见报 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 24 小时 材料 反映了 a 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 b 申报 为政府需要服务 c 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 d 申报 突出的教化功能 解析 材料不能体现官员的来源主要是科举 只体现了发榜的及时性 故 a 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 申报 报道发榜这一新闻事件的及时性 不能因报道科举 就断定该报服务 于政府 故 b 项错误 根据材料 转电上海 次日见报 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 24 小时 体 现了电报具有及时传播时事信息的功能 故 c 项正确 教化指教育感化 材料并未体现该 信息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8 近代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 近代交通 通讯工具变化显著 在近代 西方发明了轮船 火车 汽车 电报 电 话 并传入中国 从而使中国的交通 通讯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 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彼此距离缩短 极大地促进了区 域之间政治 经济 文化的交流 3 新式交通 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 思想观念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4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它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 接触 到西方在政治 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 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大大促进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 课堂归纳小结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 铁路是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但其建设过程艰难曲折 2 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水运交通的发展 民国时期 航空事业则获得较快发展 3 近代邮政 电讯逐渐成为日益重要的通讯方式 但发展之路颇多艰难 课时跟踪训练 十三 一 选择题 1 清朝著名诗人 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 钟声一及时 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 柁 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 a 火车b 电车 9 c 电报d 电话 解析 重 万钧 但 动如绕指柔 的应是火车 答案 a 2 下图是 1881 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 顽固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 损伤地脉 最后竟不行机车 而出现图中所示骡马拖载车辆的运煤情景 变成了 马车 铁道 这条铁路应该是 a 吴淞铁路b 京张铁路 c 唐胥铁路d 粤汉铁路 解析 吴淞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 与 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 不符 故 a 项错误 京张铁路是 1905 年詹天佑主持的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与材料不符 故 b 项错误 唐胥铁路是当时开平煤矿为煤运而修建的 清政府以机车行驶 震及皇帝陵园为由 只准许以骡 马曳引车辆 故 c 项正确 粤汉铁路是 1900 年动工的从 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的铁路 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 1868 年 11 月 24 日 上海新报 报道 兹见上海有车几辆 乃一人坐于车上 一 轮在前 一轮在后 人用两脚尖点地 引轮而走 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a 黄包车b 自行车 c 汽车d 电车 解析 黄包车是两轮在后 不是一轮在前 一轮在后 故 a 项错误 自行车是一轮 在前 一轮在后 故 b 项正确 汽车是四个轮子 故 c 项错误 电车靠的是电力作为动力 不符合材料意思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4 1879 年盛宣怀指出 电报为国防要务 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 非急起图功不可 由此可见盛宣怀兴办电报事业的目的在于 a 提升军事调动的效率b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传播民主平等的思想d 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 10 解析 根据题目中 电报为国防要务 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 故 a 项正确 题目中 并未提到盛宣怀兴办电报是为资本主义发展 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 故 b c d 项错误 答案 a 5 20 世纪 20 年代初 上海马路上 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 每天要通过 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 汽车 卡车 电车 马车 自行车 人力车 独轮推车 手推 车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 上海市区交通秩序混乱亟待改进 c 西方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 d 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解析 仅从交通工具不能说明城市的繁荣 故 a 项错误 交通工具混杂不等于交通 秩序混乱 故 b 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传统交通工具和西式交通工具并存 故 c 项错误 材 料反映了上海马路上传统交通工具和西式交通工具并存 体现了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 的需要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 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一行文字 中华铁路 师夷之技 源唐胥始 于 龙号 机车编号 起 几多艰难 历经风雨 下列对此则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唐胥铁路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 龙号 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c 中国修筑铁路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d 中国铁路修筑过程艰难曲折 解析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 1876 年的 吴淞铁路 故 a 项错误 符合题意 龙号 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打下了封建时代的烙印 故 b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中华铁路 师夷之技 源唐胥始 表明中国修筑铁路借鉴了 西方的修筑技术 故 c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几多艰难 历经风雨 表明中国铁路修筑 过程艰难曲折 故 d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7 旧中国哈尔滨 太原 成都 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 1 米 俗称为 窄轨 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 京奉 津浦 沪宁接不上轨 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 重工业基础薄弱 c 列强的经济侵略 d 铁路建设各自为政 11 解析 窄轨 涉及哈尔滨 太原 成都 昆明等铁路局 遍布中国东北 华北 西南 并没有体现明显的南北差异 故 a 项错误 重工业基础薄弱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 现状 但是与材料并没有相关 故 b 项错误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体现在争夺修筑铁路 权 并以铁路的延伸进行侵略 但是与 窄轨 并不相关 故 c 项错误 窄轨 的修建 是在北洋军阀时期 军阀割据一方 各自为政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 稀奇稀奇真稀奇 两个轮盘当马骑 这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念的一句童谣 它 说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 这一新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是 在 a 19 世纪中期b 20 世纪初 c 新中国成立后d 改革开放后 解析 稀奇稀奇真稀奇 两个轮盘当马骑 童谣说得是自行车 根据所学 20 世 纪初德国入侵青岛 德国传教士把自行车带入了青岛 时间是 1903 1905 年 选择 b 项符 合题意 答案 b 9 下列有关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叙述 正确的有 a 20 世纪 50 年代 自行车传入中国并逐渐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b 1906 年我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工程在上海建成 c 牵引动力由人力 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d 台湾总督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解析 自行车传入中国并逐渐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是在 20 世纪初期 故 a 项错误 我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工程在天津建成 故 b 项错误 牵引动力由人力 畜力向机 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故 c 项正确 1877 年 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0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 1937 年曾写道 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 殆 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1939 年时 任教于云南大学的白寿彝应邀到重庆 中央大学讲学 并想体验 九十年来 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工具 那么他可以选择乘坐 轮船 火车 汽车 飞机 a b c d 解析 从云南到重庆 在某些路段 可以沿长江坐轮船 故 正确 火车虽然进入 了中国 但是西南地区一直到建立新中国之后才修筑了宝成线 故 错误 20 世纪初 汽 车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重庆作为当时的陪都 从政治和军事等角度出发 是有公路修建 12 的 故 正确 1920 年中国开通了京津民航线路 故 正确 选项 c 符合题意 答案 c 11 1890 年 晚清诗人黄遵宪 今别离 朝寄平安语 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 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 又无君默记 门前两行树 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 有丝 两头系 诗中描述的新奇事物是 a 有轨电车b 有线电报 c 邮政信件d 电话 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是通讯工具 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的信息有字 不是手书 电线等信息综合考虑可知其为有线电报 故 b 项正确 邮政信件为人手书 并且其不用电 线 故 c 项错误 电话虽然用到电线 但是其与文字无关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2 1874 年 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 车身一律漆成黄色 故又名黄包 车 在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 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 达到五六万辆之多 在城市中来往穿 梭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 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b 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 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 d 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解析 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故 a 项正确 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 而且直到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大量存在 不利于中国交 通的近代化 故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主权的部分丧失 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 故 c 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黄包车对市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3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这些现象不包括 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已经出现 自行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 中国人开始 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a b c d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自然经济解体 近代民族工业诞生 买 办和买办化商人出现 故 正确 不符合题意 自行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是在建国以来 故 错误 符合题意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中国进入国人办报时期 1873 年 昭文新报 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 故 正确 不符合题意 中国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发生在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时间不符 故 错误 符合题意 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3 14 1865 年 总理衙门密函各地将军暨各省督抚 指出 倘任其安置飞线 是地隔 数千里之遥 一切事件 中国公文尚未递到 彼已先得消息 办事倍形掣肘 且该线偶值 损坏 必归咎于官民不为保产 又必丛生枝节 是以叠经本处力为拒绝 材料表明当 时清廷 a 对外国架设电线持犹豫态度 b 认为电线应该由本国来架设 c 对一切西方的科技坚决抵制 d 出于抵御和害怕的心理状态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 清王朝总理衙门对电线的架设是一种抗拒和抵制的 态度 故 a 项错误 电线应该由本国来架设 这一点材料无从体现且与史实不符 清王 朝正式认识到这一点是在甲午战争之后 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提及的仅是电线一项 对一 切西方的科技坚决抵制 有以偏概全之意 故 c 项错误 由 一切事件 中国公文尚未递 到 彼已先得消息 办事倍形掣肘 且该线偶值损坏 必归咎于官民不为保产 又必丛生 枝节 可知 清王朝是 出于抵御和害怕的心理状态 才对电线的架设持一种拒绝的心态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二 非选择题 15 铁路的建设发展 关系到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图是 1980 年英国发行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火车铁路开通 150 周年的首日封 纪念的 是 1830 年史蒂芬孙修建的 连接港口城市利物浦和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完全 用机车牵引的铁路 首日封中描绘了 火箭号 动力机车 各等级车厢 运羊货车 平板 货车 邮车 以及运河附近的田园风光 材料二 自强之道 练兵 造器固宜次第举行 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 铁路之利 于漕务 赈务 商务 矿务以及行旅 厘捐者 不可殚述 而于用兵一道 尤为急不可缓 之图 刘铭传 1880 年 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材料三 中国铁路兴建情况表 摘编 单位 公里 年份全国里程平均每年兴建里程 14 1912 1927 13040 48213 89 1928 1931 14238 86299 60 1932 1937 21036 141132 88 严中平等编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 材料一中这张首日封纪念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简述这条铁路修建的作用 2 依据材料二 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 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 3 依据材料三中表格 说明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 并指出其发展背景 解析 1 第一小问成果 根据材料一 纪念的是 1830 年史蒂芬孙修建的 第一 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 得出纪念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二小问作用 根据材料 连接港口城市利物浦和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 结合所学得出交通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