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4 5 1 经络腧穴各论 之十二经脉 2020 4 5 2 十二经脉 人的后天之本 足阳明胃经 2020 4 5 3 足阳明胃经 一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 起于鼻 交頞中 旁约太阳之脉 下循鼻外 入上齿中 还出夹口 还唇 下交承浆 却循颐后下廉 出大迎 循颊车 上耳前 过客主人 循发际 至额颅 其支者 从大迎前 下人迎 循喉咙 入缺盆 下膈 输胃 络脾 其直者 从缺盆下乳内廉 下夹脐 入气街中 2020 4 5 4 足阳明胃经 其支者 起于胃口 下循腹里 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 抵伏兔 下膝髌中 下循胫外廉 下足跗 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 下膝三寸而别 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 别跗上 入大指间 出其端 交于足太阴 2020 4 5 5 足阳明胃经 释 1 頞 鼻根部 2 太阳之脉 足太阳膀胱经 3 颐 口角后 下颌部 4 客主人 上关穴 5 额颅 前额 6 气街 气冲部 当股动脉搏动处 7 胃口 胃之下口 幽门 8 髀关 1 股之上端 2 膝上通称 9 伏兔 股四头肌隆起处 10 膑 膝盖 11 足跗 足背 12 中指内间 指 通作 趾 内间 内侧趾缝 2020 4 5 6 足阳明胃经 2020 4 5 7 足阳明胃经 循行方向 头 足起止穴 承泣 厉兑联系脏腑器官 胃 脾 鼻 眼 口 上齿 乳房 2020 4 5 8 足阳明胃经 二 主治概要1 主要病候 A脏腑病 胃痛 呕吐或消谷善饥 肠鸣 腹胀 水肿 口渴 咽喉肿痛 鼻衄 B经脉病 胸部 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热病 发狂 2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 头面 目 鼻 口 齿痛 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020 4 5 9 足阳明胃经 3 足阳明胃经出现问题 会出现哪些症状 发高烧 出汗 头痛 脖子肿 咽喉肿痛 牙齿痛 或口角歪斜 流浊鼻涕或流鼻血 精神方面容易受惊 狂躁 吃得多而容易饿 胃胀 腹胀 膝盖肿痛 胸乳部 腹部和大腿部 下肢外侧 足背 足中趾等多处疼痛 足中趾活动受限 2020 4 5 10 足阳明胃经 三 腧穴本经共有45个穴位 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 30个穴位在腹 胸部和头面部 首穴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末穴厉兑 2020 4 5 11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四十五穴足阳明 承泣四白巨髎经 头维下关颊车穴 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明 膺窗乳中接乳根 不容承满与梁门 关门大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承 水道归来气冲穴 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连条口行 下巨虚连丰隆穴 解膝冲阳陷谷缝 内庭穴在二趾间 次趾甲角厉兑停 2020 4 5 12 承泣Ch ngq ST1 定位 在面部 瞳孔直下 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取法 正坐位 两目正视 瞳孔之下0 7寸 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 特异性 阳跷 任脉 足阳明之交会穴 功用 散风清热 明目止泪 2020 4 5 13 承泣Ch ngq ST1 主治病症 1 五官科系统疾病 急慢性结膜炎 近视 远视 散光 青光眼 色盲 夜盲症 睑缘炎 角膜炎 视神经炎 视神经萎缩 白内障 视网膜色素变性 眶下神经痛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面肌痉挛 面神经麻痹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5 0 8寸 左手推动眼球向上固定 右手持针沿眶下缘缓慢刺入 不宜提插 捻转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2 或平刺0 5 0 8寸 透向目内眦 局部酸胀 可致流泪 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 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 造成严重后果 灸法 禁灸 2020 4 5 14 承泣Ch ngq ST1 配穴 1 配风池 睛明 耳尖放血 有疏风清热 泻火解毒的作用 主治目赤肿痛 2 配足三里 合谷 攒竹 风池 有补益气血 祛风清热的作用 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 3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 2020 4 5 15 四白S b i ST2 定位 在面部 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法 正坐位 在承泣直下3分 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 功用 祛风明目 通经活络 2020 4 5 16 四白S b i ST2 主治病症 眼科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 2 五官科系统疾病 角膜炎 近视 青光眼 夜盲 结膜瘙痒 角膜白斑 鼻窦炎 3 其它 胆道蛔虫症 头痛 眩晕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2 0 3寸 局部酸胀 2 向外上方斜刺0 5寸 入眶下孔可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 治疗三叉神经第 支痛 灸法 不宜灸 2020 4 5 17 四白S b i ST2 配穴 1 配阳白穴 地仓穴 颊车穴 合谷穴治口眼歪斜 2 配攒竹穴治眼睑 目闰 动 2020 4 5 18 巨髎 J li o ST3 定位 在面部 瞳孔直下 平鼻翼下缘处 当鼻唇沟外侧 取法 正坐或仰卧 目正视 瞳孔直下 与鼻翼下缘平齐处取穴 特异性 阳跷 手足阳明之交会穴 功用 清热熄风 明目退翳 2020 4 5 19 巨髎 J li o ST3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2 五官科系统疾病 青光眼 近视 白内障 结膜炎 鼻炎 上颌窦炎 牙痛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3 0 6寸 局部酸胀 2 向颊车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等 3 针尖向同侧四白穴或瞳子方向透刺 可治疗面瘫 近视等 灸法 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20 巨髎 J li o ST3 配穴 1 配合谷穴治齿痛 2 配地仓穴 颊车穴治口歪 2020 4 5 21 地仓D c ng ST4 定位 在面部 口角外侧 上直瞳孔 取法 正坐或仰卧 眼向前平视 于瞳孔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之交点处取穴 特异性 跷脉 手 足阳明之交会穴 功用 祛风止痛 舒筋活络 2020 4 5 22 地仓D c ng ST4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2 其它 口角炎 小儿流涎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2寸 局部胀痛 2 治面瘫时向颊车方向平刺1 0 2 5寸 3 向迎香穴透刺治疗三叉神经痛 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半侧面部 有时出现口角牵掣感 灸法 温针灸3 5壮 2020 4 5 23 地仓D c ng ST4 配穴 1 配颊车 巨髎 合谷 有祛风通络活血的作用 主治唇缓不收 齿痛 2 配颊车 承浆 合谷 有通气滞利机关的作用 主治口噤不开 2020 4 5 24 大迎D y ng ST5 定位 在下颌角前方 咬肌附着部的前缘 当面动脉搏动处 取法 正坐或仰卧 在下颌角前下1 3寸 当咬肌附着部的前缘 下颌骨上 简便取法 闭口鼓腮 在下颌骨边缘现一沟形 按之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2020 4 5 25 大迎D y ng ST5 功能 祛风通络 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1 五官科系统疾病 龋齿痛 智齿冠周炎 面部蜂窝质炎 眼睑痉挛 颈淋巴结核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2 0 5寸 局部酸胀 灸法 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26 大迎D y ng ST5 配穴 1 配颊车穴治齿痛 2 配颧髎 听会 曲池治齿痛恶寒 3 配 手 五里 臂臑治颈部瘰疬 2020 4 5 27 颊车Ji ch ST6 定位 在面颊部 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 中指 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之凹陷处 取法 正坐或侧伏 开口取穴 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凹陷中 如上下齿用力咬紧 在隆起的咬肌高点处取穴 功用 祛风清热 开关通络 2020 4 5 28 颊车Ji ch ST6 主治病症 为十三鬼穴之一 统治一切癫狂症 1 五官科系统疾病 牙髓炎 冠周炎 腮腺炎 下颌关节炎 咬肌痉挛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3 其它 脑血管病后遗症 甲状腺肿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3 0 4寸 局部酸胀 2 向地仓方向平刺0 8 1 5寸 以治面瘫 可采用滞针法 即向同一方向捻转不动 然后手持针柄向患侧牵拉 3 向上 下斜刺0 5 0 8寸 以治上下牙痛 局部酸胀并向周围扩散 灸法 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29 颊车Ji ch ST6 配穴 1 配地仓 合谷 阳白 攒竹 有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 主治口眼歪斜 颊肿 齿痛 2 配下关 合谷主治颞颌关节炎 3 配合谷 有泻阳明热邪的作用 主治牙痛 颞颌关节炎 2020 4 5 30 下关Xi gu n ST7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 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 正坐或侧伏 在颧弓下缘凹陷处 下颌骨髁状突稍的前方 闭口取穴 特异性 足阳明 少阳之交会穴 功用 消肿止痛 聪耳通络 2020 4 5 31 下关Xi gu n ST7 主治病症 1 五官科系统疾病 牙痛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下颌关节脱位 下颌关节炎 咬肌痉挛 耳聋 耳鸣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3 其它 眩晕 足跟痛 刺灸法 刺法 1 向下直刺0 3 0 5寸 周围酸胀或麻电感放散至下颌 2 略向后斜刺1 0 1 5寸 酸胀扩散至耳区 3 沿下颌骨向上 下齿平刺1 5 2 0寸 酸胀扩散至上下齿以治牙痛 4 治疗颞颌关节不利用 齐刺 法 灸法 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10 20分钟或药物天灸 2020 4 5 32 下关Xi gu n ST7 配穴 1 合谷 下关 功能清热止痛 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 备急千金要方 2 牙齿痛配下关 大迎 翳风 完骨 3 口失欠 下牙齿痛配下关 大迎 翳风 4 大迎 颊车 下关 地仓 巨髎 风池 功能疏风通络牵正 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 甲乙经 6 口噼配颧髎 龈交 下关 7 下关 听宫 太冲 中渚 功能疏风清热降火 聪耳利窍 主治肝胆火旺耳聋 甲乙经 8 耳鸣耳聋配下关 阳溪 关冲 腋门 阳关 2020 4 5 33 头维T uw i ST8 定位 在头侧部 在额角发际上0 5寸 头正中线旁4 5寸 取法 当鬓发前缘直上入发际0 5寸 距神庭穴4 5寸处取穴 特异性 足少阳 阳明 阳维之交会穴 2020 4 5 34 头维T uw i ST8 功用 清头明目 止痛镇痉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偏头痛 前额神经痛 精神分裂症 面神经麻痹 2 循环系统疾病 脑溢血 高血压病 3 五官科系统疾病 结膜炎 视力减退 刺灸法 刺法 向后平刺0 5 0 8寸 局部胀痛 可向周围扩散灸法 隔物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35 头维T uw i ST8 配穴 1 配合谷穴治头痛 2 配太冲穴治目眩 3 配临泣 风池治迎风有泪 4 配曲鬓 风府 列缺治偏头痛 5 配角孙 百会穴治血管性头痛 6 面瘫 加阳白 下关 翳风 夹车等 7 精神分裂症 头维 后溪 太冲 涌泉等 2020 4 5 36 人迎R ny ng ST9 定位 在颈部 结喉旁 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法 正坐仰靠 与喉结相平 在胸锁乳突肌前缘 距喉结1 5寸处取穴 特异性 足阳明 少阳之交会穴 功用 利咽散结 理气降逆 2020 4 5 37 人迎R ny ng ST9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心脏神经官能症 2 呼吸系统疾病 咽喉炎 扁桃腺炎 声带疾患 哮喘 肺结核 咯血 3 其它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肿大 雷诺氏病 刺灸法 刺法 避开动脉直刺0 2 0 4寸 局部酸胀 针感可向肩部发散 灸法 禁灸 2020 4 5 38 人迎R ny ng ST9 配穴 配大椎穴 太冲穴治高血压 2020 4 5 39 水突Sh it ST10 定位 在颈部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取法 正坐仰靠 在人迎与气舍之中间 胸锁乳突肌前缘取穴 功用 清热利咽 降逆平喘 2020 4 5 40 水突Sh it ST10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 哮喘 百日咳 喉头炎 声带疾病 咽炎 扁桃腺炎 2 其它 甲状腺肿大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3 0 4寸 局部酸胀 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 2 向内下斜刺1 0 1 5寸 针体呈45度角刺入甲状腺腺体 局部酸胀沉重 以治甲状腺肿大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41 水突Sh it ST10 配穴 1 头痛者 配风池 少阳 2 咳嗽者 配尺泽 3 壮热不解者 配十宣 4 便秘者 配天枢 2020 4 5 42 气舍Q sh ST11 定位 在颈部 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取法 正坐仰靠 在锁骨内侧端之上缘 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 功用 清咽利肺 理气散结 2020 4 5 43 气舍Q sh ST11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 咽炎 扁桃体炎 喉炎 支气管炎 哮喘 百日咳 2 消化系统疾病 食道炎 膈肌痉挛 消化不良3 其它 颈淋巴结结核 甲状腺肿大 落枕 颈椎病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3 0 4寸 局部酸胀 不宜深刺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44 气舍Q sh ST11 配穴 配水突穴治瘿瘤 2020 4 5 45 缺盆Qu p n ST12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 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 正坐仰靠 在乳中线上 锁骨上窝中点处取穴 功用 宽胸利膈 止咳平喘 2020 4 5 46 缺盆Qu p n ST12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 扁桃体炎 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胸膜炎 2 其它 膈肌痉挛 颈淋巴结核 甲状腺肿大 肩部软组织病变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3 0 5寸 局部酸胀 可向上臂放散 不可深刺 以免发生气胸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47 缺盆Qu p n ST12 配穴 配肺俞穴治咳嗽 2020 4 5 48 气户Q h ST13 定位 在胸部 当锁骨中点下缘 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 仰卧位 在乳中线上 当锁骨中线与第1肋骨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功用 理气宽胸 止咳平喘 2020 4 5 49 气户Q h ST13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胸膜炎 2 其它 肋软骨炎 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 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 以防气胸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50 气户Q h ST13 配穴 1 配肺俞穴治喘咳 2 配华盖治胁肋疼痛 百症赋 3 配膻中 内关治胸闷 胸胀 4 配列缺治咳嗽气喘 实用针灸学 5 配云门 天府 神门 有降气平喘的作用 主治喘逆上气 呼吸肩息 6 配华盖 有宽胸利气的作用 主治胁肋疼痛 2020 4 5 51 库房K f ng ST14 定位 在胸部 当第1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 仰卧位 在乳中线上第一肋间隙中取穴 功用 理气宽胸 清热化痰 2020 4 5 52 库房K f ng ST14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炎 肺气肿 胸膜炎 2 其它 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 斜刺0 5 0 8寸 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 以防引起气胸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53 库房K f ng ST14 配穴 1 配屋翳穴治胸肋胀痛 2 痰湿阻肺者 配丰隆 阴陵泉 3 肝火灼肺者 配行间 鱼际 4 肺阴亏虚者 配膏肓 太溪 5 咯血者 配孔最 6 风寒外袭者 配风门 合谷 7 痰热阻肺者 配大椎 曲池 8 喘甚者 配天突 2020 4 5 54 屋翳W y ST15 定位 在胸部 当第2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 仰卧位 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中取穴 功用 止咳化痰 消痈止痒 2020 4 5 55 屋翳W y ST15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胸膜炎2 其它 肋间神经痛 乳腺炎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2 0 3寸 2 或向内斜刺0 5 0 8寸 局部酸胀 3 不可深刺 以防引起气胸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56 屋翳W y ST15 配穴 配天宗治乳痈 2020 4 5 57 膺窗Y ngchu ng ST16 定位 在胸部 当第3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 仰卧位 在乳中线上第三肋间隙中取穴 功用 止咳宁嗽 消肿清热 2020 4 5 58 膺窗Y ngchu ng ST16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 哮喘 胸膜炎 2 其它 肠炎 乳腺炎 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2 0 4寸 2 或向内斜刺0 5 0 8寸 3 不可深刺 以防引起气胸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59 膺窗Y ngchu ng ST16 配穴 配屋翳穴治乳痈 2020 4 5 60 乳中R zh ng ST17 定位 在胸部 当第4肋间隙 乳头中央 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 乳头正中央 此穴不针不灸 只作为胸腹部取穴的定位标志 2020 4 5 61 乳中R zh ng ST17 功用 调气醒神 主治病症 现代常因此穴作为胸部取穴标志 不作针灸治疗 产后按摩产妇乳中穴 乳根穴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 且方便实用 刺灸法 禁针灸 寒则灸之 热则凉药敷之 无针 2020 4 5 62 乳根R g n ST18 定位 在胸部 当乳头直下 乳房根部 第5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 仰卧位 乳头直下 在第五肋间隙中取穴 功用 通乳化瘀 宣肺利气 2020 4 5 63 乳根R g n ST18 主治病症 1 妇产科系统疾病 乳汁不足 乳腺炎 2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胸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肋间神经痛 臂丛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 向外斜刺或向上斜刺0 5 0 8寸 局部酸胀 可扩散至乳房 灸法 艾炷灸5 7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64 不容B r ng ST19 定位 在上腹 当脐中上6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脐上6寸 巨阙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调中和胃 理气止痛 2020 4 5 65 不容B r ng ST19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胃扩张 神经性呕吐 消化不良 腹痛 2 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 哮喘 3 其它 肋间神经痛 肩臂部诸肌痉挛或萎缩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5 0 8寸 局部酸胀 不宜深刺 防止刺伤肝 胃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66 不容B r ng ST19 配穴 1 配期门 有疏肝理气和胃的作用 主治心痛 喜噫酸 2 配上脘脘 公孙治胃痛腹胀 腧穴学 3 配中脘 公孙 有行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主治胃痛 腹胀 2020 4 5 67 承满Ch ngm n ST20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上5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脐上5寸 上脘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理气和胃 降逆止呕 2020 4 5 68 承满Ch ngm n ST20 主治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 胃 十二指肠溃疡 胃痉挛 急慢性胃炎 消化不良 胃神经官能症 腹膜炎 肝炎 痢疾 肠炎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5 0 8寸 上腹部沉重发胀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69 承满Ch ngm n ST20 配穴 配中脘 胃俞 内关 足三里 太冲 主治胃痛 腹胀 呕吐 2020 4 5 70 梁门Li ngm n ST21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4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脐上4寸 中脘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和胃理气 健脾调中 2020 4 5 71 梁门Li ngm n ST21 主治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痉挛 溃疡病 胃炎 胃神经官能症 肠炎 痢疾 消化不良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5 0 8寸 局部酸胀 并可出现胃部沉重感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72 梁门Li ngm n ST21 配穴 1 配公孙 足三里 内关 有和胃降逆止痛的作用 主治胃痛 腹胀 呕吐 2 配胃俞 脾俞 肾俞 上巨虚 有温肾健脾的作用 主治便溏 2020 4 5 73 关门Gu nm n ST22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3寸 距前正中线2 取法 仰卧位 在脐上3寸 建里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调理肠胃 利水消肿 2020 4 5 74 关门Gu nm n ST22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胃痉挛 肠炎 腹水 便秘 2 其它 遗尿 水肿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8 1 2寸 局部沉重发胀 灸法 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75 关门Gu nm n ST22 配穴 1 寒湿内盛者 配神阙 2 湿热伤中者 配内庭 曲池 3 饮食停滞者 配下脘 梁门 4 脾胃虚弱者 配脾俞 太白 5 肝气郁滞者 配期门 太冲 6 肾阳虚衰者 配肾俞 命门 关元 7 腹胀者 配公孙 伴有脱肛者 加百会 2020 4 5 76 太乙T iy ST23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2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脐上2寸 下脘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涤痰开窍 镇惊安神 2020 4 5 77 太乙T iy ST23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炎 消化不良 肠鸣 腹胀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癔病 癫痫 精神病 3 其它 遗尿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8 1 2寸 局部酸胀沉重 灸法 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78 太乙T iy ST23 配穴 1 寒邪客胃者 配上脘 胃俞 2 饮食停滞者 配梁门 下脘 3 肝气犯胃者 配太冲 期门 4 气滞血瘀者 配膈俞 三阴交 5 脾胃虚寒者 配脾俞 胃俞 关元 6 胃阴不足者 配三阴交 内庭 2020 4 5 79 滑肉门Hu r um n ST24 定位 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1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脐上1寸 水分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镇惊安神 清心开窍 2020 4 5 80 滑肉门Hu r um n ST24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 精神病 2 妇产科系统疾病 子宫内膜炎 月经不调 3 其它 舌炎 舌下腺炎 慢性胃肠炎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8 1 2寸 局部酸胀 灸法 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81 滑肉门Hu r um n ST24 配穴 1 肝郁气滞者 配行间 期门 膻中 2 痰气郁结者 配中脘 阴陵泉 3 心脾两虚者 配脾俞 足三里 4 哭笑无常者 配间使 百会 5 纳呆者 配三阴交 中脘 足三里 6 痰火扰神者 配内庭 曲池 隐白 7 火盛伤阴者 配行间 太溪 三阴交 8 气血瘀滞者 配血海 膈俞 肝俞 2020 4 5 82 天枢Ti nsh ST25 定位 在腹中部 距脐中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脐中 任脉之神阙穴 旁开2寸处取穴 特异性 大肠之募穴 功用 调中和胃 理气健脾 2020 4 5 83 天枢Ti nsh ST25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肠炎 小儿腹泻 痢疾 便秘 胆囊炎 肝炎 2 妇产科系统疾病 痛经 子宫内膜炎 功能性子宫出血3 其它 肾炎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8 1 2寸 局部酸胀 针感可向同侧腹部放散 2 针尖略向上斜刺 针感可沿胃经的循行路线上行至不容穴 3 针尖略向水道穴方向针刺 针感可沿胃经下行至归来穴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10壮 艾条灸15 30分钟 2020 4 5 84 天枢Ti nsh ST25 配穴 1 配上巨虚 有解毒清热化湿的作用 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 配足三里 有和中止泻的作用 主治小儿腹泻 3 配上巨虚 阑尾穴 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主治急性阑尾炎 4 配大肠俞 足三里 有温通气机 调理肠腑的作用 主治肠炎 5 配中极 三阴交 太冲 有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的作用 主治月经不调 痛经 2020 4 5 85 外陵W il ng ST26 定位 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1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天枢下1寸 阴交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和胃化湿 理气止痛 2020 4 5 86 外陵W il ng ST26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肠炎 肠痉挛 阑尾炎 2 其它 痛经 刺灸法 刺法 直刺1 0 1 5寸 局部酸胀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87 外陵W il ng ST26 配穴 配子宫 三阴交穴治痛经 2020 4 5 88 大巨D j ST27 定位 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2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天枢下2寸 石门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调肠胃 固肾气 2020 4 5 89 大巨D j ST27 主治病症 腹部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 1 消化系统疾病 阑尾炎 肠炎 肠梗阻 便秘 腹痛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尿潴留 膀胱炎 尿道炎 睾丸炎 遗精 阳萎 疝气 3 其它 失眠 刺灸法 刺法 直刺1 0 1 5寸 局部酸胀 针感向下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90 大巨D j ST27 配穴 1 寒邪内积者 配神阙 公孙 2 湿热壅滞者 配阴陵泉 内庭 3 饮食停滞者 配下脘 梁门 4 肝郁气滞者 配太冲 期门 5 脾阳不振者 配脾俞 章门 6 急性腹痛者 配梁丘 2020 4 5 91 水道Sh id o ST28 定位 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3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天枢直下3寸 关元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利水消肿 调经止痛 2020 4 5 92 水道Sh id o ST28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炎 膀胱炎 尿道炎 尿潴留 睾丸炎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2 妇产科系统疾病 盆腔炎 子宫病 卵巢病 3 其它 腹水 脊髓炎 疝气 脱肛 便秘 刺灸法 刺法 直刺1 0 1 5寸 局部酸胀 向阴部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5 10分钟 2020 4 5 93 水道Sh id o ST28 配穴 配三阴交 中极治痛经 不孕 2020 4 5 94 归来G il i ST29 定位 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4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水道下1寸 中极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功用 活血化瘀 调经止痛 2020 4 5 95 归来G il i ST29 主治病症 1 妇产科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 痛经 盆腔炎 白带 闭经 卵巢炎 子宫内膜炎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睾丸炎 小儿腹股沟疝 阴茎痛 男女生殖器疾病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8 1 2寸 局部酸沉 2 向天枢方向斜刺 针感沿胃经循腹里走至天枢穴 3 略向气冲方向斜刺 针感沿胃经走至气冲 4 针尖略向耻骨联合处斜刺1 5 2 0寸 下腹有酸胀感 少数向小腹及外生殖器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7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96 归来G il i ST29 配穴 配大敦治疝气 配三阴交 中极治月经不调 2020 4 5 97 气冲Q ch ng ST30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 当脐中下5寸 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 在天枢穴下5寸 曲骨穴 任脉 旁开2寸处取穴 特异性 足阳明 冲脉之交会穴 功用 调经血 舒宗筋 理气止痛 2020 4 5 98 气冲Q ch ng ST30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泌尿系感染 前列腺炎 睾丸炎 疝气 2 妇产科系统疾病 痛经 月经不调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不孕症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5 1 0寸 局部重胀 针刺不宜过深 用于调经 理气止痛 2 向外阴斜刺1 0 2 0寸 局部酸胀并向生殖器扩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7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99 气冲Q ch ng ST30 配穴 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2020 4 5 100 髀关B gu n ST31 定位 在大腿前面 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屈股时 平会阴 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取法 仰卧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的连线上 平臀横纹 与承扶穴 膀胱经 相对处取穴 功用 强腰膝 通经络 2020 4 5 101 髀关B gu n ST31 主治病症 1 运动系统疾病 下肢瘫痪 股内外肌痉挛 下肢麻痹疼痛 膝关节痛 重症肌无力 2 其它 腹股沟淋巴结炎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1 5 2 5寸 局部酸胀 可向股外侧部扩散 以治股外侧皮神经炎 2 斜刺2 0 3 0寸 针尖向上 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髋部 以治髋关节痛 3 针尖向内 使股前部酸胀 并向膝关节处放散 以治下肢疾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7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102 髀关B gu n ST31 配穴 1 髀关配环跳 风市 足三里 承扶 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主治下肢麻痹 2 髀关配风市 阳陵泉 足三里 解溪 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主治下肢疼痛 2020 4 5 103 伏兔F t ST32 定位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 髌底上6寸 取法 正坐屈膝位 在膝髌上缘上6寸 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取穴 功用 散寒化湿 疏通经络 2020 4 5 104 伏兔F t ST32 主治病症 1 运动系统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 下肢瘫痪 下肢痉挛 2 其它 荨麻疹 脚气 腹股沟淋巴腺炎 刺灸法 刺法 直刺 1 5 2 5寸 局部酸胀 可下传至膝部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7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105 伏兔F t ST32 配穴 1 配肝俞 有温经行气的作用 主治寒疝 2 配髀关 阳陵泉 足三里 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主治膝腿冷痛 无力 2020 4 5 106 阴市Y nsh ST33 定位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髌底上3寸 取法 正坐屈膝位 在髌骨外上缘上3寸 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取穴 功用 温经散寒 理气止痛 2020 4 5 107 阴市Y nsh ST33 主治病症 1 运动系统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 髌上滑囊炎 髌骨软化症 脑血管病后遗症 2 其它 糖尿病 水肿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5 1寸 局部酸胀 扩散至膝关节周围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 5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108 阴市Y nsh ST33 配穴 配足三里穴 阳陵泉穴治腿膝痿痹 2020 4 5 109 梁丘Li ngqi ST34 定位 屈膝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髌底上2寸 取法 正坐屈膝位 在膝髌上外缘上2寸凹陷处 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之连线上取穴 特异性 足阳明经之郄穴 2020 4 5 110 梁丘Li ngqi ST34 功用 理气和胃 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痉挛 胃炎 腹泄 2 妇产科系统疾病 乳腺炎 痛经 3 运动系统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 髌上滑囊炎 髌骨软化症 膝关节病变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5 0 8寸 局部酸胀 扩散至膝关节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9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111 梁丘Li ngqi ST34 配穴 1 配足三里穴 中脘穴治胃痛 2 配曲泉 膝阳关 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治筋挛 膝关节不得屈伸 3 配犊鼻 阳陵泉 膝阳关 阴陵泉 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治膝关节痛 2020 4 5 112 犊鼻D b ST35 定位 屈膝 在膝部 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取法 正坐屈膝位 在髌骨下方 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取穴 功用 通经活络 消肿止痛 2020 4 5 113 犊鼻D b ST35 主治病症 运动系统疾病 膝关节炎 膝部神经痛或麻木 脚气 下肢瘫痪 足跟痛 刺灸法 刺法 从前向后内斜刺1 0 1 5寸 膝关节酸胀沉重 灸法 艾炷灸5 9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114 犊鼻D b ST35 配穴 1 配膝阳关 足三里 阳陵泉 有温经通络的作用 主治膝及膝下病 2 配梁丘 阳陵泉 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治膝关节炎 3 配阳陵泉 委中 承山 有行气活血的作用 主治髌骨脂肪垫劳损 2020 4 5 115 足三里Z s nl ST36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取法 正坐屈膝位 于外膝眼 犊鼻 直下一夫 3寸 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 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 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合穴 五行属土 胃之下合穴 功用 健脾和胃 扶正培元 通经活络 升降气机 2020 4 5 116 足三里Z s nl ST36 主治病症 本穴应用广泛 为全身强壮要穴 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1 消化系统疾病 急慢性胃肠炎 胃痉挛 胃 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 肠炎 痢疾 急慢性胰腺炎 阑尾炎 肠梗阻 肝炎 消化不良 小儿厌食 辅助胃镜检查 2 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心绞痛 贫血 风湿热 3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炎 膀胱炎 遗尿 阳萎 遗精 5 妇产科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 功能性子宫出血 盆腔炎 6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失眠 神经衰弱 小儿麻痹 面神经麻痹 脑血管病 癫痫 7 五官科系统疾病 眼疾 口腔疾患 耳聋 耳鸣 2020 4 5 117 足三里Z s nl ST36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5 1 5寸 针感向下肤放散 2 针尖略向上斜刺 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 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 归来 天枢等穴 少数走向胃腑 剑突处 3 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 4 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10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 每年1次 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 每日1次 每月20次 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2020 4 5 118 足三里Z s nl ST36 配穴 1 配冲阳 仆参 飞扬 复溜 完骨 有补益肝肾 濡润宗筋的作用 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2 配天枢 三阴交 肾俞 行间 有调理肝脾 补益气血的作用 主治月经过多 心悸 3 配曲池 丰隆 三阴交 有健脾化痰的作用 主治头晕目眩 4 配梁丘 期门 内关 肩井 有清泻血热 疏肝理气 宽胸利气的作用 主治乳痈 2020 4 5 119 足三里Z s nl ST36 5 配上巨虚 三阴交 切口两旁俞穴 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6 配阳陵泉 行间 有理脾胃 化湿浊 疏肝胆 清湿热的作用 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7 配中脘 内关 有和胃降逆 宽中利气的作用 主治胃脘痛 8 配脾俞 气海 肾俞 有温阳散寒 调理脾胃的作用 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2020 4 5 120 上巨虚Sh ngj x ST37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6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取法 正坐屈膝位 在犊鼻下6寸 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特异性 大肠之下合穴 功用 调和肠胃 通经活络 2020 4 5 121 上巨虚Sh ngj x ST37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 阑尾炎 胃肠炎 泄泻 痢疾 疝气 便秘 消化不良 2 运动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后遗症 下肢麻痹或痉挛 膝关节肿痛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5 1 2寸 局部酸胀 2 针尖略向上斜刺 针感沿胃经循膝股走至腹部 少数可上行至上腹部及胸部 3 略向下斜刺 其针感沿足阳明经走至足跗 足趾部 4 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 5 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9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2020 4 5 122 上巨虚Sh ngj x ST37 配穴 1 配足三里 气海治便秘 泄泻 2 泄痢脓血 下廉 幽门 太白 3 胸胁满引腹 下廉 丘墟 侠溪 肾俞 2020 4 5 123 条口Ti ok u ST38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8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取法 正坐屈膝位 在犊鼻下8寸 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 功用 舒筋活络 理气和中 2020 4 5 124 条口Ti ok u ST38 主治病症 1 运动系统疾病 肩周炎 膝关节炎 下肢瘫痪 2 其它 胃痉挛 肠炎 扁桃体炎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5 0 9寸 深刺可透承山 局部酸胀沉重 可扩散至小腿足背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 5壮 艾条温灸5 20分钟 2020 4 5 125 条口Ti ok u ST38 配穴 1 配足三里 承山 承筋 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主治足下热 不能久立 2 配肩三针 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治肩周炎 2020 4 5 126 下巨虚Xi j x ST39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9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取法 正坐屈膝位 在犊鼻下9寸 条口下约1横指 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 当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 特异性 小肠之下合穴 2020 4 5 127 下巨虚Xi j x ST39 功用 调肠胃 通经络 安神志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 急慢性肠炎 急慢性肝炎 胰腺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 精神病 肋间神经痛 3 运动系统疾病 下肢瘫痪 下肢麻痹痉挛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 5 0 9寸 局部酸胀 向下扩散至足背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9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128 下巨虚Xi j x ST39 配穴 1 配曲池 太白等主治泄痢脓血 2 配阳陵泉 解溪主治下肢麻木 2020 4 5 129 丰隆F ngl ng ST40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外踝尖上8寸 条口外 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中指 取法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 在条口穴后方1横指取穴 约当犊鼻与解溪的中点处 特异性 足阳明经之络穴 功用 健脾化痰 和胃降逆 开窍 2020 4 5 130 丰隆F ngl ng ST40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病 癔病 失眠 头痛 2 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 脑溢血 脑血管病后遗症 3 呼吸系统疾病 急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胸膜炎 4 消化系统疾病 肝炎 阑尾炎 便秘 5 其它 尿潴留 烟癖 肥胖病 腿膝酸痛 肩周炎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5 1 2寸 针感可沿足阳明经至足腕 甚至足跗部第2 3足趾处 用于下肢痿痹 足肿等 2 针尖微向上方斜刺 针感可循经上传至髀关 天枢等穴处 少数可上至胃腑 甚至可上至缺盆 项部 头部头维处 用治上中三焦病变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 7壮 艾条灸10 20分钟 2020 4 5 131 丰隆F ngl ng ST40 配穴 1 配冲阳 有豁痰宁神的作用 主治狂妄行走 登高而歌 弃衣而走 2 配肺俞 尺泽 有祛痰镇咳的作用 主治咳嗽 哮喘 3 配照海 陶道 有涤痰醒神的作用 主治癫痫 2020 4 5 132 解溪Jiexi ST41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 当 踇 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 平齐外踝高点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 踇 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经穴 五行属火 功用 舒筋活络 清胃化痰 镇惊安神 2020 4 5 133 解溪Jiexi ST41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 精神病 头痛 腓神经麻痹2 运动系统疾病 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 足下垂 3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肠炎 4 其它 高血压 刺灸法 刺法 1 直刺0 3 0 5寸 2 平刺1 0 1 5寸 3 可透丘墟或商丘 局部酸胀 有时可扩散至整个踝关节 灸法 艾炷灸3 5壮 艾条灸10 15分钟 2020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恋爱期间双方婚姻筹备及规划协议书
- 2025年工业自动化电气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合同
- 2025版温泉度假村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合同范本
- 2025版塔吊安装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产品陈列与专业展览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大学兼职教师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提升协议
- 2025版导演劳务输出及收益分配合同范本
- 2025版汽车抵押贷款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版金融行业退休员工返聘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游乐园场地租赁及游乐服务合同范本
- 中国黄金集团招聘面试经典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居产业互联互通标准与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报告
- 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护理查房
- 2025年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提取公积金租房合同范本
- 推理能力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和写作)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重点名校2026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2.4抽象函数的周期性与对称性-讲义(原卷版)
- 喷粉挂钩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