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ocx_第1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ocx_第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ocx_第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上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的平台。因此,只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的常规,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性等的评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有实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小组 合作学习 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意见。总之一句话,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小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组长一言堂,或是热闹表面中的伪合作伪学习,或是一潭死水等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加强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现代建构主义认为:课堂教学环境和情境的营造是获得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出来;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怀、尊重、理解和信任带给学生,积极营造成一种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有效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让原组长根据组内同学表现,推荐新组长,由原组长辅助进行合作学习等。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二、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何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呢?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助力器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或“不劳而获”的现象。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使一些思维相对较慢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尽管检查时你发现他们能应答自如,但是仅限于模仿和机械地重复,并没有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必然扼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结果导致班级学习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甚至整组总动员,帮助一些学困生,达到整组共同进步。(二)教给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倾人的一生中,其实听得多说得少,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然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合作。(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四)、培养学生学会小组内的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五)、教会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知识的全过程。 认知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主体的学习能力。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一位老师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性质时,出示了5=50=500这样一道算式,带着期待的目光问学生:“你能用适当的办法,让这道算式成立吗?”。一番讨论后,有的学生说:5元=50角=500分;还有的学生认为:5米=50分米=500厘米、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教师趁势质疑:如果只允许加上两点,你还能使这个算式成立吗?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2、加强实践操作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的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3、鼓励学生设疑置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才能常长进。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疑置难,让学生处于认知的矛盾之中,让学生处于悬念之中,让学生产生“新奇”,顿生“愤悱”之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探索意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一位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通过三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第一组等底不等高,第二组等高不等底,第三组既不等底也等高。对第三组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时,学生就茫然了,陷入了困境,短暂思考后,一学生提出:“如果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具体是多少就好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师抓住契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的欲望。“你能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能大胆地试一试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分组研究,共同探究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剪拼成已学过的长方形的方法。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没有就此罢休,再一次把学生置于认知冲突之中,“你有办法知道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明白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还必须想出“新招”,学生这个问题的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设疑置难,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想探索,能探索。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烈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求,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肯定:“你考虑问题真周密!”、“你的方法真有创见!”、“同学解题方法好”等;还可以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出“数学智多星”、“解题高手”、“探索行家”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斥,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为情感,进而转化为志趣。5、给出明确的合作任务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其次,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四、多样的学习评价,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动力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呢?一是评价以组为单位,以增强各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中组长的协作能力,组员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倾听交流等做出评价,评价以表扬为主,通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具体的肯定,给其他同学以正向暗示,从而给其他组提供好的方法,起到榜样促进作用,形成整体向上合作氛围,你追我赶的组间的良性竞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