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1现代中国的外交.doc_第1页
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1现代中国的外交.doc_第2页
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1现代中国的外交.doc_第3页
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1现代中国的外交.doc_第4页
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1现代中国的外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1现代中国的外交一、新初期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外交政策的成熟。2日内瓦会议(b)(1)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2)意义:新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3万隆会议(b)(1)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2)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形成“万隆精神”。微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发展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一种修正,是新外交政策成熟的关键。二、外交关系的突破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1)原因: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广大发展家的支持;美国孤立的政策逐渐破产。(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是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b)(1)原因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2)过程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微点拨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的政策。另外,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才是根本原因。3中日邦交正常化(b)(1)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2)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3)意义: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1)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2)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后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2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1)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2)特点:结伴而不结盟。(3)合作模式: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4)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易错提醒的不结盟政策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由广大发展家组建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主题一打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束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料实证史论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外交成熟的四大依据(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主题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突破史料实证1重返联合国史料2中美关系逐步改善史料美国三代国务卿绕不开的话题:解读史料中美国三代国务卿对的不同立场表明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内国际形势是制约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史论总结1重返联合国的四大原因(1)根本原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力减弱;亚非拉发展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3)直接原因:新历来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支持。(4)历史原因: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2中美关系改善对的影响外交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出现与建交的热潮。(必修1)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我国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和“一国两制”的政策。(必修1)经济中美建交前的1978年,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修2)教育与生活学生的主要留学地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必修3)主题三有关国家外交的认识史料实证1国家利益、国际局势决定外交政策2外交建设的阶段性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提示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选答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改善关系;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史论总结1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意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2外交政策的本质、决定因素及启示(1)本质: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2)决定因素: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3)启示外交工作出发点。应该明确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尊严来自实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作为外交的后盾,否则,尊严无从谈起。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外交政策也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1(20164月浙江选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BC D答案A解析中日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9月;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是1979年1月中美建交;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200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故选A项。2(2015浙江学考)1972年,有18个国家同建交,从而形成了一次建交高潮。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同盟关系的加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 B C D答案A解析是1971年,是1979年,是1972年,故本题选A项。3(2015浙江学考)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答案C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两国还处在敌对的紧张状态,故A、B两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开始”,故C项正确。4(2016湖州学考加餐练)新成立以来,外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B20世纪60年代“非集团”“不结盟”C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D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具体时间,根据所学,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对应正确,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非集团”“不结盟”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对应正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对应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某同学为研究新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A新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材料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收集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答案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并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1993年参加的APEC会议,不是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关系。图二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一的不同在于()图一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缔结军事同盟B坚持独立自主C加强友好磋商D结伴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