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4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 语言 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师读旁白。指导学生读出各自的神态和语气。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 刘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继续交流:你还你从哪些行动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表现二:到达前,下马步行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诸葛亮的家呢?(他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表现三:到达后,耐心等候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谈谈你的体会。 读读这个句子,“轻轻”动作轻一点,有礼貌点,千万别惊醒了诸葛亮哦。(师加点) ()“恭”字下面是什么?“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平常对谁“恭恭敬敬”过? ()而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等了多长时间?相机了解“半晌工夫”与“一个时辰”, 半天左右再加上两小时。如果你平时等人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怎样?联系学生等人经验来体会。进而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明眼人都能看见。 ()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 师:半晌工夫过去了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又一个时辰过去了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当时正值早春,“春寒依旧浓”,天挺冷的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表现四:快步走入 (1)终于诸葛亮醒了,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 (2)刘备先前等得是那么的耐心,这时他为何要快步走入?结合“快步”体会刘备见诸葛亮的迫不及待以及求贤若渴。 (3)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因此留下一段佳话。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吧。齐读 (4)总结写法: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 三、探究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过渡:刘备如此求贤若渴,那么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思考: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1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这样的分析,这样的策略,是前所未闻的。刘备听了(引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你看,有了诸葛亮这片青天,这道阳光,刘备原本混沌的心底顿时明亮起来。 “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3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板书:雄才大略) 4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出示) (1)用一个成语概括叫“如鱼得水”。 谁是鱼儿?谁是水?诸葛亮出山后,成为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你们知道他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5刘备以自己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20年后,刘备已死,诸葛亮还在他的一篇出师表中提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事,刘备的诚心与尊重换来了诸葛亮的忠心,用自己的一生回报了刘备。我们可以用八个成语来概括诸葛亮的一生。 (出示关于诸葛亮的词串)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师:这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这些词串。 四、感受环境,体会烘托作用。 、诸葛亮真是一位旷世奇才,诸葛亮的住处也是独具特色,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想一想,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交流(山冈、松林、溪流、竹林) (2)怎样的山冈?怎样的松林?怎样的竹林?怎样的小溪?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段话仅仅是描写景色吗?你们看作者把山冈比作什么?(卧龙)看到“卧龙”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就是我们写作中常用到的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5)隆中的景物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身临其境,下面我们也来模仿这种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指名说1-2名)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1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词,有人把它谱成了一首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洒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化背景拓展计划
- 仓储物流安全管理及措施
- 幼儿园月计划课程设计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环保教育培训计划
- 会计与审计专业企业税务筹划实习报告范文
- 2025年度高端住宅设施保养维修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不良资产评估及法律服务委托合同
- 2025版尾盘别墅市场推广转包代理合作协议
- 2025版国际贸易欺诈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合同
- 医学论文写作范文实证研究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六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全套)
- 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
- 西宁金鑫气体有限公司湿法工艺生产溶解乙炔气项目环评报告
- 广东省工商局授权委托书格式
- 高中音乐-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教学课件设计
- 深圳大学 答辩3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一英语练字字帖
- 学校食堂教师就餐付费记录表
- 第一章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
- GB/T 40073-2021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