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师集体备课专用表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教师: 时间:2011- - 第 七 单 元单元教学目标预设1.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词句。2.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3.由课文的学习了解文中的诸多优秀品质,并产生仿效的意识。4.引导学生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3.由课文的学习了解文中的诸多优秀品质,并产生仿效的意识。4.引导学生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单元课时划分(共 12 课时左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乌塔 1课时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1课时语文园地七 3课时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时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2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教师板书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4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自己自读课文时的发音,巩固正确读音。三、学习生字、生词1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注意:(1)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2)“范、巡”是前鼻韵。(3)“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2教师板书以下词语,提名学生读过课文后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同时加以指导。提示:崛起:是兴起的意思。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 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诸”是“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 胸怀: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四、再读课文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提示: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五、作业1熟读课文3 写生字第二课时一、 导入1 在一次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出来。板书:中华不振二、研读“中华不振”(一)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二)扣“中华不振”,感受国家的落后,人民饱受欺凌。周恩来闯进租界,哪些地方让他看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作上记号。重点交流: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你可以抓句子中的词语来谈读后的体会。提示:大不相同(1)你读出了哪些不相同?提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中国的别处会怎样呢?耀武扬威本该为民服务外国人多把租界当成了自己的国家(2)看到这样的场面,年幼的周恩来会怎么想?让学生说想法时读句子,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3)小结:是的,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中华不振啊!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1)指名说体会(2)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 初步感受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3)这里有一组对比十分强烈的词,你找出来了吗?提示: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3)你知道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亲人的无辜惨死被轧死 (联系下文中句子)(出示下句“这位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洋人的惨无人道(抓得意洋洋,他凭什么得意洋洋?他有理由得意洋洋吗?中华不振!)巡警的狗仗人势(抓“不但不反而” 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正义得不到伸张(“谁又敢怎么样呢?” “谁又敢怎么样呢?”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为什么人民不敢怎样吗? 注意:以上学生谈到一处就结合朗读训练。(4)导读: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读-(生1)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3、这样的事仅仅就在那天发生吗?仅仅是偶然吗?同学们不要凭空猜想,作者把用自己的笔墨,用泣血的文字在告诉大家,读读课文,你能发现吗? (1)“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现在你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了吗? (2)在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善良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内心的愤怒与无奈,你发现了那充满愤怒却又满带无奈的动作了吗?提示:紧握拳头4、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没处说理去呀,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体会到伯父当时的心情了吗?进入角色体会着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应该怎么来读。 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伯父对他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指板书,让生齐答中华不振!)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4、补充材料,书写感想(1)在旧中国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事,面对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不平等事件,你都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2)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说时,老师提炼,用一句话激情并肯定学生的想法。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啊?!(3)小结:妇女的哭诉;洋人的得意扬扬;巡警的训斥;围观中国人的敢怒不敢言。这一切,都源于“中华不振”。周恩来看了内心很不平静愤怒、同情、悲哀、伤心于是回来后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三、立志 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找答案。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2.这九个字是他今后的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3. 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4. 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 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离去时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之降半旗。四、总结1那今天,你们将为什么而读书呢? 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2大家都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光靠理想是不够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建设者,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当刻苦学习,为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3让我们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沿着伟人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老师期待着。修改意见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要求识记的词语。2、 把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中华崛起教学反思 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 2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二、自读:(第一轮) 明确自学要求:默读: 标出小节;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轻读: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学生自学。三、交流 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解释词语:提示:推荐:推举,介绍。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删掉:(演示)颠倒:(举例)典雅:优美不粗俗。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蕴含:包含。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4通读: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四、小组合作自读:(第二轮) 明确自学要求: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说明了什么?思考、练习:完成第一题。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学生自学。 五、交流 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提示: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第一段(1)修改作文;第二段(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提示:“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3连线:板书:(让学生连线,教师指导。)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二、自读:(第三轮)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 4自读“修改作文”部分:(1)出示图片:修改稿。(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5)引读页第二节:(读改读)(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提示:因为肖是“身临其境”。(8) 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5自读“邀请作客”部分: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举例: 意外; 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 握了握手; 交谈融洽。(二)交流:这次谈话使“我”?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指导。三、自读:(第四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2、出示肖复兴照片及作品图片:修改意见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2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板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修改作文改一丝不苟评指点鼓励(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邀请作客亲切(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教学反思 课题27、乌塔课时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2、都到过什么地方?3、是独自旅游的吗?4、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板书:乌塔5、出示欧洲地图,简介欧洲二、自学课文1、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到22课,读一读课文,遇到生词和生字,自己想想办法解决。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和生词4、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巩固生字读音的记忆。三、再读感悟1、板书: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2、小组内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例:生1: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生2: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1)热情、活泼。例: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2)生存能力强。例: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3)有责任感。例: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4)做事有条理,有计划。例: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讨论交流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板书问题: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1)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习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2)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3)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修改意见作业设计: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2、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时 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难点: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2、师: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生:有道理。师:我们看到这句中,有两个丈量单位进行比较,谁跟谁比?生:尺和寸比。师:尺和寸有什么关系?生:1尺=10寸。师:一尺和一寸比,谁长?生:尺长。师:那又为什么这里说是尺有所短呢?学生思考。师:尺有所短,那是一尺在跟谁比啊?生:跟一米比。跟一丈比,就显得短了。师:很好,相信你们也同时明白了寸有所长是怎么回事了。生:那是把一寸和一厘米、一毫米在比了。师:对极了。师:明明是尺和寸在比长短,柯岩怎么把这句话送给张国强,她的目的又是什么?生:柯岩想告诉张国强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自己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找课文句子读)师: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生:我的学习成绩比好,但是体育成绩不如他。其他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答。师:你觉得你可以去学习班上那位同学的长处?生:写字、朗读、跑步、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太有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引读:让我们一起记住“尺有所短”)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2、交流:写信给好友有哪些好处呢?(1) 学生交流(2) 教师小结:、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2、教师边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修改意见作业设计写信提示:1、先确定要写给谁。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3、注意书信的格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七课时 3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3日积月累: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概念英语二册课程详细教案
- 工业污水治理技术方案汇编
- 中高考备考心理辅导方案
- 第5课《设计汽车标志》(教学设计)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2024年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
- 六年级下册作文题目及范文
- 2025-2030中国数字人民币场景拓展与商户接入报告
- 2024年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大全
- 第九课 友谊之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川教版五年级上册-川教版
- 新型电气安全规范实施指南
- 东芝电梯CV180故障诊断
- GB/T 31186.1-2014银行客户基本信息描述规范第1部分:描述模型
- 退伍军人职业规划课件
-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件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 卡西欧PROTREKPRW-6000使用手册
- 干燥综合症的中医治疗冯兴华公开课课件
- 关于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函(模板)
-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
- 大金D型水冷螺杆机说明书
- JJG 700 -2016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