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1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撺掇(duo) 斡(gn)旋 羁(j)绊 豁(hu)然开朗B . 樯橹(l) 凫(f)水 褶(zh)皱 自怨自艾(y)C . 锵(jing)然 眼眶(kung) 龟(jn)裂 风雪载(zi)途D . 晦(hi)暗 连翘(qio) 低洼(w) 鳞次栉(zh)比2. (2分)带下划线的字的形、音、义全对的一组是:( )A . 自惭形秽(hu丑陋) 艳羡(羡慕) 肴(yo饭菜) 寒伧(chen)B . 裙褶(zh) 面面相觑(q看) 账簿(b) 丰韵(优美的姿态)C . 契(q)约 誊(tng抄)写 赝(yng)品 端祥(仔细地看)D . 亲呢(n) 兴高采烈(非常高兴) 租赁(ln) 请柬(jin)3. (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车轮_,时代潮流_,历史只会眷顾_、_、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A . 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坚定者 奋进者B . 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奋进者 坚定者C . 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坚定者 奋进者D . 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奋进者 坚定者4. (2分)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他们在对白鼠的实验中可能发现了如何减缓老化进程,甚至实现局部器官“返老还童”的办法。B .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C . 园区内多组团式景观绿化,形成点线结合,休息区、生态区、娱乐区等功能各异的景观,怡然自得 , 营造独具魅力的社区文化。D . 同学们手舞足蹈地几乎要互相拥抱了。5. (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中军置酒饮归客B . 去时雪满天山路C . 干戈寥落四周星D . 伤心秦汉经行处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6. (5分)古诗词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 (1)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了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7. (6分)名著导读。 (1)下面两幅图是同学们读完海底两万里后创作的手抄报。里面各涉及了小说中的一个故事,请任选一个,进行简要概述。 (2)据调查,海底两万里是在中学生书架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书目之一。中学生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多集中在以下三点。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点,结合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构思巧妙,悬念迭出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船长复杂而多面的性格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村的炊烟张峪铭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就拿炊烟来说吧。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带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膛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一户人家的炊烟,是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滕,我累得吃不消,跟在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做的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能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几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手指,握住刀片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着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家,左邻右舍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其实炊烟也是乡村人的时间坐标。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还看家里的炊烟。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把,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巴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虽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却也如城里,燃气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了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道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1)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乡村的炊烟”为标题的理由。 (2)结合文意,说说第段中划线词语“人间至味”的含义。 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几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出声儿来钱钢我们中国人,把“看书”叫做“读书”。顾名思义,“读书”就是要把书念出声儿来。你瞧,“书声琅琅”,“抑扬顿挫”,这些词儿,都形容了老辈人读书的情形。不过,这些年里,这种读书的情景越来越少见了,可是,我还是赞成读书读出声儿来我的母校杭州市西湖小学,有几位从军队文工团转业的语文老师,他们极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的班主任卜庆荣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她站在讲台上,充满感情地领着我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常使我们想起,卜老师家墙上那张她当年在舞台上报幕的照片。像导演训练演员一样,她严格地(甚至是过分严厉地)要求我们读书、背书。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她教我们朗读狗又咬起来了大嫂,停下你送行的脚步吧等课文的情形课文是记不真切了,深深印在记忆中的是那动人的语调。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音调”。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音调”都像音乐般优美老作家孙犁写过一部名为铁木前传的中篇小说,作品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我曾多次阅读铁木前传,每次,我都要高声朗读这段结尾。正是在那种“读”的愉快中,我体味到了孙犁语言的清新。我还喜欢高声朗读高尔基的意大利童话。我还喜欢朗读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华山的英雄的十月。记得有位老同志曾对我说,中国文学有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诉诸听觉,诗,自不待说,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小说,同样鲜明地保留了听觉艺术的特点,如明白、晓畅、上口等等。其实又何止是中国的作品如此?不久前,我听我的一位邻居用俄文背诵菜蒙托夫的抒情诗那音调是那么优美迷人,以至于我的那位邻居坚持认为,俄文是世界上最富韵律感的文字。其实又何止“文学”如此?好的演说词,好的报刊言论,好的日记、书信,甚至好的理论书,都能使人在听觉上获得美感。读书读出声儿来,就是说,要从少年时代起就培养这种美感。我永远感激我那位敬爱的卜老师,她使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小受过严格的朗读训练。长大成人后,提笔写作,少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书的音韵旋律就会在耳畔萦绕。当然,有些“音调”终究会显得陈旧过时,束缚自己的文笔。那么,就捧起新的优秀的书籍再读吧,去寻找新的气韵,新的音色,不消说,还是得“读出声儿来”。(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音调”本义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适合朗读的特点。B . “读”指作者反复默读铁木前传。C . 句告诉读者,中国文学具有借助听觉展现美的特征。D . 句建议人们在新的优秀书籍中寻找新的意境和韵味,新的与众不同的特性。(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要大声朗读才能读出韵味来。B . 读书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还要读外国的作品。C . 读书就要朗读新的优秀的书籍。D . 读书就要“读出声儿来”。(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本文作者极力主张朗读,因为朗读能获得美感。B . 培养读书的美感,要从少年时代开始,因为少年喜欢朗读,擅长朗读。C . 本文作者认为读书是抑扬顿挫的吟唱,对从小受到严格的朗读训练,培养起来的读书美感记忆深刻,且可受用一生。D . 本文作者谈的都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而且言辞恳切,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写得亲切自然。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0.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_ 相委而去_下车引之_ 元方入门不顾_(2)翻译句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友人既然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的这种做法是否失礼?并说明理由。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定林所居(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二月四日作(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12. (1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内容。 张敏买了一套十卷本的昆虫记,王莉特别想借来阅读,但自己和张敏关系一般,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就请自己的好朋友李佳帮忙转述自己的想法。李佳非常热心,当天就去找了张敏。听了李佳的话,张敏毫不迟疑地说:“没问题。我可以先将昆虫记的前五卷先借给王莉阅读两个月。请你转告王莉,我邀请她后天到我家所在的南湖小区七幢2单元301来取书。”第二天,李佳向王莉转述了张敏的话,王莉开心极了。根据以上材料,分别以一段话的形式来写出李佳对张敏、李佳对王莉转述的内容。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李佳对张敏说:_。李佳对王莉说:_。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3. (1分)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1)半命题作文升入初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所想。请以“我想”为题,写一篇作文(2)话题作文这段时间,我们学过的一些课文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感受。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纯洁;紫藤萝的万花灿烂,行道树的神圣事业-这一切都融入我们了成长的历程,现在,也让我们来表达对“美好”的感受吧。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若选(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诗歌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共同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权详细协议书
- 金融机构宣传栏金融知识普及与广告投放协议
- (正式版)DB65∕T 4330-2021 《公路融雪剂使用技术规范》
- 环保科研机构研发人员聘用与项目支持合同
- 航运码头租赁期限延长及物流服务合作合同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用支付及教育保障合同
- 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续签与终止条件
- 矿山开采合同纠纷处理合同范本正规范本
- 离婚时双方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协议范本
- 离异家庭子女抚养费支付及监管服务合同
- 2023年安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Be-Safe-on-the-Way课件(省一等奖)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说课-比赛课件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含音标)
- 凝结水泵解体检修课件
- TDTG提升机说明书
- 度基本公卫工作整改台账
- 大宗商品贸易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 公务员第二批
- 阳宅风水培训讲义课件
- 1《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晶体学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