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考试备考辅导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辅导抗震的设计标准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2_第1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备考辅导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辅导抗震的设计标准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2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辅导-抗震的设计标准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三、抗震设计标准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CB5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的抗震设计和隔震、消能减震设计。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地震作用,抗震承载力计算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抗震效 果。抗震设计首先要确定设防烈度,一般取基本烈度。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5抗震设防烈度为6时,除本抗震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各类建筑的抗震设计标准: 1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 应按专门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其他各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的基本烈度计算,但设防烈度为6度的建筑,一般可不进行抗震作用计算(建造于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除外)。 2抗震措施 甲类建筑应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乙类建筑除有特殊规定外,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设防烈度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丁类建筑可按本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降低。当建筑场地为I类场地时,除丁类建筑外,建筑可按原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地震作用仍按原烈度计算),但6度时,构造措施不降低。四、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 1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应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有利地段是指: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地段。 不利地段是指: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故河道、断层破碎带等。 危险地段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等地段。对甲、乙、丙类建筑不应建在危险地段。 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也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地基有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2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当存在表8-1所列举的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8-3所列举的竖向不规则类型时,应符合第3条的有关规定。不规则类型 定义 扭转不规则 楼层的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凹凸不规则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楼板局部不连续或错层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楼层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 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2)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3)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同时符合本条(1)、(2)款的要求。 4砌体结构和单层工业r房的平面不规则性和竖向不规则性,应分别符合抗震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5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