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烈士诗歌赏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息烽集中营烈士诗歌赏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息烽集中营烈士诗歌赏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息烽集中营烈士诗歌赏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息烽集中营烈士诗歌赏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息烽集中营烈士诗歌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有关诗歌的知识,重点积累押韵、对仗知识。2、尝试写诗。过程与方法1、 收集和积累息烽集中营烈士诗歌。2、 到集中营参观、走访当地居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欣赏诗歌,了解诗歌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形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诗歌常识,如律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2、尝试写诗歌(新体旧体都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安排预习,要求学生参观息烽集中营,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烈士诗歌。一、导入:同学们,作为息烽人,我们知道我们县的一块旅游招牌吗?对,息烽集中营全国有名的红色教育基地。那么,大家对息烽集中营了解多少?对烈士的事迹有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近息烽集中营烈士的诗歌,通过烈士们的诗歌,我们将会了解到烈士们的英雄业绩。相信烈士们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将会成为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二、资料展示师:课前安排大家去参观集中营,相信大家收获应该不少,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踊跃发言,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大家分享。(学生发言,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三、由学生收集的烈士诗歌中选一至两首指导学生赏析。七月的榴花张露萍七月山城的榴花依旧灿烂地红满在枝头好似战士的鲜血好似少女的朱唇令我们沉醉也叫我们兴奋在榴花的季节先烈们曾洒出了他们满腔的热血无数滴的血呵汇成了一条巨大的河流这七月的红河啊它冲尽了民族百年来的耻辱和仇羞我们在血海中新生我们在血海中迈进今天胜利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要准备着更大的流血去争取前途的光明许晓轩烈士诗不悲身世不思乡,百结愁成铁石肠。止水生涯无节日,强颜欢笑满歌场。追寻旧事伤亡友,向往新生梦北疆。慰罢愁人情未已,低徊哦诵惯于章。四、指导学生赏析七月的榴花(一)要求学生齐读一遍。老师指出朗诵诗歌应该注意的事项。(二)全体学生再朗诵一遍。(三)全体女学生朗诵一遍。(四)男同学点评。(五)分小组讨论诗歌的思想感情。(六)小组代表发表看法。(七)老师点评,并投影对本诗歌的解读。七月榴花的诗情1943年7月的一个清晨,22岁的张露萍从低矮潮湿的牢房里走出来,在金色的朝阳里,她的目光飞过死灰一样冰冷的高墙,飞过铁网如织、戒备森严的碉楼,飞到很远这是她在狱中度过的第3个夏天了。三年里,她记不得自己在阴森的猫洞被刑讯了多少回,也数不清在不足半米高的禁闭室镣禁过多少次,但她清楚地记着每一位被提审后再也没有回来的难友。那年轻的面容,那拖着沉重镣铐的背影,总是让她想起七月里漫山遍野的石榴花,火红的颜色,长久的清香,年复一年的开放。于是,她取出用来书写“悔过书”的一页草纸和一根小铅笔头,略作沉思,信笔疾书,写下了火一样热烈的诗行。1945年7月,又是榴花盛开的时节,又是一个宁静的早晨。张露萍与往常一样走出牢房,再次深情地凝望天边升起的金色朝阳。她格外精心地梳理好头发,换上了潜入重庆军统电讯总台时常穿的那套浅咖啡色薄绒连衣裙,戴上了奔赴延安前母亲送的红宝石戒指,她还请难友黄彤光为自己再化一次妆。在监狱里表演女谍、日出等进步话剧时,都是黄彤光为自己化妆的。空气中凝结着难友们生死离别的悲伤。她望着大家,平静地说:“我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死是注定了的,但我并不怕。”是啊,她真的不怕。冲破重重封锁奔赴延安她没有怕;按照党的指示,秘密潜入军统总部建立“红色电台”,获取敌人电台密码、呼号等绝密情报她没有怕;被蒋介石下令钉上死镣、接受戴笠毒刑逼供她也没有怕。面对死,她已经作好了准备。罪恶的枪声中,张露萍身中6弹倒在了息烽快活岭的荒野之中。此时,诗人已经不能激昂慷慨为战友们吟诵自己的诗作,她以行动实践了诗中的誓言:“今天/胜利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要准备着更大的流血/去争取前途的光明”。细心的难友李任元找来一块牛角骨,在上面刻下了“253,1945.7.14”。253是张露萍的监号。这块牛骨,记下了她牺牲的时间。此后的七月,榴花依然会默默地盛开,此后的中国,走进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伟大时代。原先阴森恐怖的息烽集中营,如今已经是革命纪念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前来凭吊。当人们走进张露萍烈士被关押了5年的“义斋”,驻足在她留着齐耳短发、目光炯炯、面带微笑的照片前,都会凝神屏气深深鞠躬,表达后辈对一位革命先驱最崇高的敬意。然后逐字逐句读着她的生平介绍:“张露萍,曾用名余硕卿、余慧琳、黎琳等,1921年出生,四川崇庆县(今崇州市)人。父亲余安民是眉山专署专员,川军暂编一师少将师长。1935年考入成都建国中学,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不顾父亲反对,积极参加抗日演出。1936年秘密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四川总队。1937年,在成都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奔赴延安。延安期间,先后就读于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10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奉中央组织部命令返回重庆,潜入军统电讯总台,担任军统局地下党支部书记,开展秘密工作。1940年3月被捕,先后关押在重庆白公馆、贵州息烽集中营牺牲时年仅24岁。”而那页影印的甚至有两处已经班驳的诗作手稿,总是牵住参观者的目光,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凑上近前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还要隔着玻璃背板来回地抚摸那娟秀的字迹。诗人说:“夏天的花和春天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慰藉,那么夏的花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张露萍烈士不正是一株有着浓烈生命之力的石榴花吗?如果没有选择革命,按着父亲设想,她不仅可以读完中学,可能还可以读大学,静享一个富家女儿的安逸人生。如果没有选择离开延安,她也可能像1938年3月27日写给母亲的信中那样:这儿是我们训练了多年的边区,也就是根据地,这儿的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有组织的,都能打仗希望你们不要耽心,八路军和边区亲爱的同胞们,是会保护你们的孩子的。”如果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没有一幅过硬的骨头这些在命运拐点上完全合乎逻辑的如果,都有足够的能量改写张露萍的人生轨迹。然而,每一个生死的渡口,她都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潜入重庆之前,她最后一次回到成都的家,她没有告诉亲人自己要做什么,只是在临行前给母亲留下一张镶在五角星相框里的半身像。在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即使被宣判死刑,她仍然想方设法把狱中党组织的指示秘密传递给难友。她把自己的棉被剪下来,给大家改制冬衣、棉鞋。她卖掉了自己的金戒指,给重病的难友买营养品。没有悲伤,没有哭泣,她是天生的光明使者,血液里流淌着为天下兴亡计的红色激流。她把短暂的青春岁月坚定地汇入到追求真理、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将一腔赤诚化作血雨腥风中剑气如虹诗情。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