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孔子的科技伦理思想简析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开创者。他总结了以往的伦理思想,以“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治学伦理、知德统一论对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对当前科技伦理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孔子 伦理思想 当代价值科技伦理思想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小时“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 料量平; 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当过管理仓库和畜牧的小吏,干过杂活。掌握有多种科技知识。他凭借问学与自学成才,创立了儒家学派,招生授徒。为推行其仁学思想与克己复礼的主张, 游历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十三年, 但未被任用。晚年回到鲁国, 整理诗、书、春秋, 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精力虽然主要用于政治活动与教育活动, 但其学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科技领域, 其“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人而无恒, 不可以为巫医”、“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等语, 都表明他对技艺亦有独到的见解。其科技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 也散见于其他古籍中。一、 孔子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同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一样,孔子伦理思想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了特定的社会需要。1、 阶级矛盾尖锐 孔子的伦理思想产生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孔子生活在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度的春秋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了牛耕、铁器等较为先进工具,使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变革。广大劳动人民在封建领主和地主的双重剥削下,生活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奴和残存的奴隶不断进行起义反抗。统治者逐步认识到了劳动人民的力量,寻找新的统治武器,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人民由于长期遭受战争的创伤,也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伦理思想便应运而生了。2、 传统礼乐制度的破坏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加剧了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与征伐连年不断。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更是土崩瓦解。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道德自觉开始广泛丧失,社会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这个时代要求就是诸子蜂起和百家争鸣的客观条件。孔子从个人的生存状况出发,希望保留奴隶社会的道德主义遗产,实现社会不同阶层的整合和调整,并使用道德主义的精神遗产进行社会教化,用比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天下大治。在这种时候,孔子提出“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等一系列伦理政治思想。1二、 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 治学伦理孔子的科技伦理思想, 首先是与他的治学道德相密切联系的。他一生以追求真理为己任, 奉行“朝闻道, 夕死可也”的学术精神, 认为“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士人立志追求真理, 但又耻于吃粗粮、穿破衣, 同这种人是不值得商讨学问的。在孔子看来, 治学应该抱客观求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不懂就学、就问, 不要以不知为知, “子入太庙, 每事问”。学习应该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 不可以为巫医,善夫!”这里讲的巫医, 是指以禳祷之术为人疗疾者, 意思是人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就不能做巫医。孔子特别重视将读书学习与思考质疑结合起来,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不思考, 就会被书本欺骗; 凭空思考而不读书,也会疑惑不决。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对思与疑看得很重, 提出“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多听、多看解决不了疑难问题, 就暂时保留着, 继续思考研究。对于思, 孔子提出“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这其中, 想想看明白么? 听清楚么? 说话忠诚老实么? 做事严肃认真么? 有疑问请教么? 这些“思”也适用科技领域。独立思考与怀疑精神是提出新问题、发现真理的基本途径,对此, 孔子是提倡与鼓励的。他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我与颜回整天讲学, 他从来不提出反对意见, 像个蠢人;但“退而省其私, 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他回去自己研究, 也能够发挥我讲的道理, 可见不蠢。这样看来, 孔子是反对拘泥师说、照搬书本, 主张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2、 知德统一论与重德轻力观孔子重视学习的一个原因, 是他看到了知识对人的德行的重要作用, 两者有一致性。他认为,知识、真理是德行的前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而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总之, 道德缺乏知识、真理的基础,行为就会走向反面。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讲的知,泛指能分辨是非、善恶的知识、真理、智慧,主要指社会知识。樊迟“问知”, 子曰:“知人。”知在他那里是一大德目:“知、仁、勇三者,天下达德也。”在这个意义上, 知与德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德本身就包含有知,知是一特殊的德。与道德等社会知识相比, 孔子不大看重科技知识, 有时甚至轻视一般的技术知识。“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 樊迟也!”孔子的学生樊迟要求学习种庄稼、种蔬菜的技术, 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夫、老菜农, 不能教你这些技术。樊迟走后, 孔子说他是个小人。论语 子罕称庄稼汉为“鄙夫”;认为技艺鄙贱, 为君子们所不事。孔子自称“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鄙事”指鄙贱的技艺、技巧;他认为,真正的君子是不会掌握这么多“鄙事”的。不过, 孔子并没有完全否定科技知识的价值。他之所以主张士人不要去学技术, 是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研究大学问。正如其学生子夏所说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君子学以致其道”, “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不为也”。意思是工匠们能“成其事”,技艺一定有可取之处, 只是恐怕它妨碍远大的事业, 君子才不去掌握它。孔子讲的知,有时也包括自然知识。他主张“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了解大自然。有学者指出, 孔子在修订春秋的过程中,对前人观测到的天文现象非常重视,仅日食一项就记载有37 次,其中30次被证明是可靠的,而对哈雷彗星的记载,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但总的来说,孔子虽然肯定知识具有一定的道德功能,但他更重视道德。论语 述而将德置于知之前:“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与此相适应,在德与力的关系上,他重德轻力。周公讲过:“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 述而篇说他平“不语怪、力、乱、神”。他虽然能骑善射,勇力过人,但不以此自夸。王充说:“孔子能举北门之关 ,不以力自章,知夫筋骨之力,不如仁义之力荣也。”在各种力中, 孔子最重视的是道德力,不大重视体力、技术力,最反对武力。其门生南宫适问他:“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这是为什么? 孔子不答。卫灵公问他战争之事,他也只是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那么, 孔子是不是真的不懂战阵之事?史记 孔子世家说,“其门生冉有为季氏将师, 与齐战于郎, 克之。季康子问他指挥作战的本领是不是学来的,冉有曰: 学之于孔子。”可见, 孔子是懂兵战的,只是不愿为打仗出谋划策,而致力于提倡仁义道德才这样做。所以南宫适走后,孔子便赞扬他是尚德的君子:“君子哉若人! 尚德者若人! ”善于射箭的羿与善于水战的奡都未得善终, 而教导与率领百姓种庄稼的舜、稷却得了天下。在这里, 孔子称颂舜、稷的不是别的, 而是生产衣食、为民造福的道德精神。2三、 孔子伦理思想的特点在孔子整个学说中,“仁”是伦理道德范畴;“礼”可以说是政治范畴,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规范、典章制度。“仁”和“礼”的关系,也就是道德和政治的关系,两者密切结合,溶为一体。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是孔子伦理思想的一大特色。孔子不仅要求统治者把奴隶当作人看待,还提出了一套仁政、德治的现实政治主张,要求对他们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后来孟子的“仁政”学说,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把伦理、教育、政治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为统一的整体。论语中所记的孔子教育,大量的是伦理道德教育。孔门四科中也以“德行”为先。孔子认为这是培养“士”、“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政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以人伦”,培养为封建政治服务的“士”、“君子”。孔子揭示出政治、教育、伦理三者的密切关系,注意到政治除了刑、政以外,还有道德教育。3这方面今天对我们还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不仅要搞经济建设,同时还要重视道德教育。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其作用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于“礼”。他认为通过以下行为才能达到“仁”的标准。首先,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哪五种呢?他说:“恭、宽、信、敏、惠。”。一个“仁人”,要具备这样五种品德:“恭则不侮”,即保持一定的尊严和恭敬,就不会招致别人的侮辱;“宽则得众”,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信则人任焉”,诚实,言出令从,具有威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敏则有功”,善于思考,行动果断,这样在工作中可以取得具体的成绩;“惠则足以使人”,善于布施一些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就能够使唤人。这说明仁的作用和礼的作用一致。所以,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其次,孔子认为求仁完全是靠自己的自觉、主动,并不依靠他人的行为。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孔子强调实现仁的自觉性,目的是要人们自觉地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于是,就把“礼”这种外在的制约,通过“仁”的德性修养,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孔子还提出了一个人自觉实现仁的简易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还有,仁的行为必须在视、听、言、动诸方面全面地符合礼,这是仁的品德的全面性。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对其弟子子路、冉求、子华的政治才能,令尹子文的忠诚、陈文子的清白,都不称许以仁的品德。他认为能行“恭、宽、信、敏、惠”五者于天下,才算“为仁矣”,能做到“刚(刚强),毅(果断),木(朴实),讷(言语谨慎),近仁”,能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论语子路)。因此,他要求每一个人不论在怎么仓卒匆忙和颠沛流离的情况下,都要时刻追求这种成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个意义上的仁,孔子也叫做“道”,所以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还提出若干道德行为的准则,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首先,孔子提出“仁者安仁”,讲的是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问题,这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又说,“士志于道”,然而粗衣粗食未足评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指出德、福不一致,这种观点是对西周以来的“福善祸阴”天命观的一个否定。这种观点为汉代王充发展了,他提出“祸福不均”,作为对达官贵人的批评的一种武器。4诚然,孔子这种观点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它使受压迫的人“安贫乐道”。其次,孔子提出义利问题,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之一。所谓义利问题,主要是指道德行为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孔子认为,评价人的行为善恶,主要看义,而不是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他重义轻利,把追求个人私利的人视为小人。他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要做到“见利思义”(论语宪向)。四、孔子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政治关系都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51、 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孔子的伦理道德观主张家庭和睦,主张以孝悌来维系家庭。论语 学而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即每一个有道德的人都要专心致力于“本”,本就是孝悌。孔子认为每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孔子还认为孝,不仅要能赡养父母,还要尊敬父母。论语 为政云:“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而每人对于犬马来说,皆能养。如果只养活父母而对父母不敬,那么与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认为,真正的孝不仅是干活操劳,还要在父母面前有愉悦的表情。孔子关于家庭伦理的学说,要求家庭成员亲长辈、睦父母、友兄弟,大家友好相处,使整个家庭和谐幸福,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只有家庭稳定了,整个社会才会稳定。2、 构建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际交往更加频繁,人际关系也入去重要。孔子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待人谨慎讲信用,热爱众生,用亲仁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孔子主张,对自己严格要求,如果别人对自己不能理解,也不要去怨恨别人,而应该以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的看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误会自己,也不去怨恨别人,不也是君子所为吗?“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着急,着急的是我不了解别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有道德的人求自己,而小人则去要求别人。孔子把“忠恕”当做终身信用的格言,要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统计与决策案例分析及实战习题
- 小学信息技术课设计与案例分析
- 网购商品采购质量保障承诺书7篇
- 工地环境保护管理操作规范
- 产品质量检测记录表产品问题追溯与分析
- 2025年商务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商务平台用户增长与留存试题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内知识点梳理汇编
- 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案例分析与应用
- 2025年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考试真题模拟卷:电气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试题
- 2025年医保政策调整影响评估考试题库: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试卷
- 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 如何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 家政中介服务线上平台运营方案
- 2025-2026学年华中师大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第13课 美丽中国我的家(教学课件)小学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 北师大版(2024)二年级上册《参加欢乐购物活动》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 2025城管执法考试题及答案
- 医学影像科危急值管理规范
- 2026年中考历史复习:非选择题 答题技巧
- 茅台镇酱酒文化课件
- 物业公司百家宴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