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减速器设计减速器设计 班班 级级 机械 122 姓姓 名名 倪杨 学学 号号 12556213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641939 2 目录目录 1方案分析 3 2选择电机 4 3分配传动比 6 4带传动设计 7 5齿轮设计 10 6轴 轴承 键的设计 33 7联轴器的计算 48 8设计小结 49 3 1 方案分析方案分析 1 设计内容 设计一种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中的带传动与减速器 减速器 结构为二级斜齿减速器 2 设计过程 方案分析 选择电机 分配传动比 带传动设计 齿轮计算 轴 轴承 键的设计 画各种图 设计心得 3 设计工作量 设计说明一份 结构草图一份 坐标纸手绘 减速器装配图 一份 大带轮 小带轮 四个齿轮 三根轴的 零件图 减速器 3D 装配图 一份 减速器 3D 动画 三根轴的应力应变图 4 要求数据 如下表 冲击工作年限运行形式输出转速 r min 输出扭矩 n m 小 9 单向 45450 4 2 选择电机选择电机 考虑因素 Y 系列 最经济 1计算电机的参数 kw12 2 9550 45 450 9550 NT p出 99 0 98 0 0 99 98 0 95 0 93 0 齿轮 轴承 带传动 取最大值 联 0 99 894 099 0 99 0 99 0 95 0 23 联 齿轮 2 轴承 3 带传动总 kw371 2kw 894 0 12 2p p 总 w 电 根据要求 带的传动比小于 3 齿轮传动比小于 4 取 总 1 53 3 4 4 总 31 56 电 总 出 31 56 45 1420 2选取电机 选取 4 级三相异步电机 查询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P143 页表 8 1 根据 选取型号为 Y100L2 4 电机 额 电 此电机经济实惠 用于空气中不含易燃 易爆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适用于 无特殊要求的机械上 3汇总表如下 5 型号额定功率额定转速 Y100L2 43KW1420 6 3 分配传动比分配传动比 31 56 总 带 12 34 3 16 3 总 3 51 12 3 16 34 0 9 2 844 带 总 12 34 初选表格如下 带 12 34 3 513 162 844 7 4 带传动设计带传动设计 设计第一级用的普通 V 带传动 电动机功率 转速kwp3 传动比 每天工作 16 小时 参考书机械设计min 14201rn 51 3 i 课本 1确定计算功率 cap 由表 8 8 查到工作情况系数 故2 1 Ak kwpkpAca6 33 2 1 2选择 V 带的带型 根据由图 8 11 选用 A 型1 npca 3根据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的速度 dd 1 初定带速 由表 8 7 和表 8 9 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ddmmdd901 2 验算带速 按式 8 13 验算带的速度 s m69 6 1000 60 1420 90 1000 60 nd 11d smv 因为 5m s v 30m s 故带速合适 3 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根据式 8 15a 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mmmmidddd31690 51 312 根据表 8 9 取标准值为mmdd3152 4确定 V 带的中心距 a 和基准长度dL 1 根据式 8 20 初定中心距mma5000 2 由式 8 22 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mmmm a dd ddaL dd ddd1661 500 4 90315 31590 2 500 2 4 1 2 2 2 0 2 2 2100 由表 8 2 选带的基准长度mmLd1640 3 按式 8 23 计算实际中心距 a mmmm LdLd aa490 2 16611640 500 2 0 0 根据式 8 24 中心距的变化范围为 465 539mm 8 5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1 120 154 490 3 57 90315180 a 3 57 180 121dd dd 6计算带的根数 z 1 计算单根 V 带的额定功率 rP 由0532 1得48查表min 1420和90011 Prnmmdd 根据 WPAi17 0得58型带 查表和51 3min r1420n01 查表 8 6 得 表 8 2 得 于是0 93a K99 0 LK kWkWKKPPPL13 199 0 93 0 17 00532 1 a0r 2 计算 V 带的根数 z 18 3 13 1 6 3 Pr caP z 取 3 根 7计算单根 V 带的初拉力0F 由表 8 3 得 A 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 q 0 105kg m 所以 Nqv zvK PK F a caa 5 14369 6 105 0 69 6 3 93 0 3 3 93 05 2 500 5 2 22 0 8计算压轴力PF NNzFFP9 838 2 154 sin 5 143 3 2 2 sin2 1 0 9大小轮的绘制 mmmm n P d4 14 1420 3 112112 33 9 根据定理选择第二个偶数或者 5 的倍数 选择 15mm 10 带传动设计数据如下表 1 2 带 实 压轴力 90mm315mm3 5838 9N 10 5 齿轮设计齿轮设计 1计算齿轮参数 kw765 299 0 99 0 95 0 kw3 2 2 kw822 299 0 95 0 kw3 1 1 2 齿 2 轴承带电齿轮 轴承带电齿轮 PP PP min r128min r 16 3 406 i n n min r405min r 5 3 1420 i n n 12 1 2 带 电 1 2具体计算 第一级减速可有以下数据 min r405n kw822 211齿轮 P 两班制 个工作日计算240每年以年9 工作寿命16 3齿数比为 选精度等级 材料 确定齿数 1 按照设计的传动方案草图 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初定压力角 20 2 参考 P205 表 10 6 选用 7 级精度 3 材料选择 由 P191 表 10 1 选择小齿轮材料 40Cr 调质 齿面 硬度 280HBS 大齿轮材料为 45 钢 调质 齿面硬度为 240HBS 4 选择齿轮齿数79z 大齿轮25z小齿轮21 5 初定螺旋角 14 按照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 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3 2 1 1 1 2 H EH d Ht t ZZZZ u uTK d 1 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试选5 1 HtK 11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mm 66543mm 405 1000 822 2 9550所以 9550 可得 9550 1NNT N P T TN P 1选取齿宽系数 206 710查表d P 8 189 202 510E ZP选查表 由图 10 20 P203 查取区域系数 那条线0取 0433 221 xxZH 由式 10 21 计算接触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Z 958 2314cos 1 279 562 20cos 79arccos cos2 1cosarccosa 675 2914cos 1 225 562 20cos 25arccos cos2 1cosarccosa 562 2014cos 20tanarctancos tanarctan 222t 111t 1 anhzz anhzz n 659 0 645 1 984 1 984 11 3 645 14 1 3 4 984 1 14 tan 20 1 tan 645 1 2 tantantantan 1 1 221 11 Z z zaz d t 12 a583 力 即轮副的接触疲劳需用应取其中较小者作为该齿 a583a 1 550 06 1 s a570a 1 600 95 0 s 得1410 由式1 安全系数为 1取失效概率为 06 1 95 0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208 2310由图 10 658 225 79 10 39808 8u 10 39808 8240 9 8 2 1 405 6060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15 10由式 a550 a600 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d P211 2510由图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985 014coscos螺旋角系数 1H 2lim2 2 1lim1 1 21 88 12 8 11 2lim1lim MP MPMP HK MPMP HK S KKP NN jLhnN MPMP Z H HN H HN H HNHN HH H 2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mm109 41 583 985 0 659 0 8 189 433 2 25 79 125 79 1 66543 5 1 2 1 2 3 2 3 2 1 1 H EH d Ht t ZZZZ u uTK d 2 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smsm nd v t 872 0 1000 60 405 109 41 1000 60 11 齿宽 b mmmmdbtd109 41109 41 11 13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HK 由表 10 2 P192 查得使用系数 251 AK 根据 05 1查得系数810级精度 由图7 872 0v Ksmv 齿轮的圆周力 4 1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195 310查表 100 44 98 109 41 10 237 3 25 1 10 237 3109 41 66543 2 2 3 1 3 111 H tA tt Kp mmNmmNmmNbFK NNdTF 由表 10 4 P196 用插值法查得 7 级精度 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 置时 417 1 HK 则载荷系数为 604 2417 1 4 1 05 1 25 1 HHVAHKKKKK 3 由式 10 12 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mmmm mmmm tK K dd H H t 918 125 14cos 407 49 zcosdm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 407 49 5 1 604 2 109 41 11n 33 11 3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 由式 10 20 试算齿轮模数 即 3 1 2 2 1 cos2 F saFa d Ft nt YY z YYTK m 1 试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试选载荷系数5 1 FtK 由式 10 18 可得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 14 682 0735 1 75 025 0 75 025 0 735 1140 13cos 645 1cos 140 13cos20 56214tantancostanarctan av 22 av Y atc b tb 由式 10 19 可得计算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螺旋角系数 Y 769 0 120 14 984 11 120 1 Y 计算1 F saFaYY 由当量齿数 48 8614cos 7914cos 37 2714cos 25cos 33 22 33 11 zzzzvv 查图 10 17 得齿形系数19 2 64 221 FaFaYY 由图 10 18 查得应力修正系数 75 1 57 121 sasaYY 15 0159 0 YYYY 大于小齿轮 所以取 YY 因为大齿轮的 0159 0 57 241 75 1 19 2YY 0135 0 14 307 57 1 64 2YY a57 241a 4 1 380 89 0 s a14 307a 4 1 500 86 0 s 得1410 由式4 1 安全系数为 1取失效概率为 89 0 86 0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2210由图 10 658 225 79 10 39808 8u 10 39808 8240 9 8 2 1 405 6060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15 10由式 a380 a500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c2410由图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2 sa2Fa2saFa saFa 2 sa2Fa2 1 sa1Fa1 2lim2 2 1lim1 1 21 88 12 8 11 2lim1lim FF F F F FN F FN F FNFN HH H MPMP HK MPMP HK S KK NN jLhnN MPMP 2 计算齿轮模数 mm z YYTK Fd Ft nt 359 10159 0 25 1 14cos 769 0 682 0 66543 5 1 2 YY cos2 m 3 2 2 3 saFa 1 2 2 1 2 调整齿轮模数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sm nd v mmzmdnt 743 0 1000 60 015 3514cos 25 359 1cos 11 11 齿宽 b mmmmdb d 015 35015 35 1 1 16 齿高 h 及宽高比 b h 45 1105775 3 015 35 05775 3359 1 25 01 22 hb mmmmmchhntnan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FK 05 1查得动载荷系数810级精度 由图7 743 0v根据 Kvsm 2 1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310查表 100 69 135015 35 10 801 3 25 1 10 801 3015 35 66543 2 2由 3 1 3 111t F tA K mmmmNbFK NNdTF 1735 238 1 2 1 05 1 25 1 则载荷系数为 38 1 得1310 查图45 11h b 结合417 1用插值法查得410由表 FFVAF FH KKKKK KK 3 由 10 13 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 mmmm K K mm Ft F ntn538 1 5 1 1735 2 359 1 33 对比计算结果 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发面模数大于由齿根弯曲nm 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 从满足弯曲疲劳强度出发 从标准中就近取 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 需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2 nm 来计算小齿轮的齿数 即mmd109 411 取则94 192 14cos 109 41 cos11 nmdz 201 z 取 互为质数 2 6320 16 312 uzz672 z 4 几何尺寸计算 1 计算中心距 mm66 89mm 14cos2 2 6720 cos2 21 mnzz a 17 考虑模数从 1 538mm 增大圆整至 2mm 为此将中心距减小圆整为 89mm 2 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17 12 89 2 2 6720 arccos 2 arccos 21 a mzzn 3 计算小 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mmmm mz d mmmm mz d n n 081 137 17 12cos 2 67 cos 920 40 17 12cos 2 20 cos 2 2 1 1 4 计算齿轮宽度 mmmmdbd920 40920 40 11 取mmbmmb46 4112 5 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 齿轮副的中心距在圆整之后 等均产生变化 应重新校 YYKZKFH 和 核齿轮强度 以明确齿轮的工作能力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按前述类似做法 计算 10 22 中的各参数 415 2417 12cos 1 267 422 20cos 67arccos cos2 1cosarccosa 384 3117 12cos 1 220 422 20cos 20arccos cos2 1cosarccosa 422 202 171cos 20tanarctancos tanarctan 222t 111t 1 anhzz anhzz n 18 989 0741 0 8 189 45 2 35 320 67 920 401 1 665431 989 02 171coscos螺旋角系数 741 0 627 1 373 1 373 11 3 627 14 1 3 4 373 1 17 12 tan 20 1 tan 627 1 2 tantantantan 2 1 1 1 221 11 ZZ MPaZZu ddmmNT Z Z z zaz EH d t a572 力 即轮副的接触疲劳需用应取其中较小者作为该齿 a572a 1 550 04 1 s a570a 1 600 95 0 s 得1410 由式1 安全系数为 1取失效概率为 04 1 95 0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2310由图 10 507 220 67 10 39808 8u 10 39808 8240 9 8 2 1 405 6060 1H 2lim2 2 1lim1 1 21 88 12 8 11 MP MPMP HK MPMP HK S KK NN jLhnN H HN H HN H HNHN H EH d H H H H H EH d Ht t MPa MPa ZZZZ u u d TK K K ZZZZ u uTK d 7 562 989 0 741 0 8 189 45 2 20 67 120 67 145 45 1 66543 579 2 2 1 2 579 2417 1 4 1 04 1 25 1 417 1 4 1K 1 04K m s957 0v bmm145 45 572 989 0 741 0 8 189 45 2 20 67 120 67 1 66543 5 1 2 1 2 3 1 3 1 Hv 3 2 3 2 1 1 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条件 2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19 69 0693 1 75 025 0 75 025 0 693 1426 11cos 627 1cos 426 11cos20 42217 12tanarctancostanarctan av 22 av Y b tb 861 0 120 17 12 373 11 120 1 Y 73 7117 12cos 67cos 41 2117 12cos 20cos 33 22 33 11 zz zz v v 查图 10 17 得齿形系数23 2 77 2 21 FaFaYY 由图 10 18 查得应力修正系数76 1 56 121 sasaYY 0164 0 YYYY 大于小齿轮 所以取 YY 因为大齿轮的 0164 0 86 238 76 1 23 2YY 0141 0 14 307 56 1 77 2YY a86 238a 4 1 380 88 0 s a14 307a 4 1 500 86 0 s 得1410 由式4 1 安全系数为 1取失效概率为 88 0 86 0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2210由图 10 507 220 67 10 39808 8u 10 39808 8240 9 8 2 1 405 6060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15 10由式 a380 a500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c2410由图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2 sa2Fa2saFa saFa 2 sa2Fa2 1 sa1Fa1 2lim2 2 1lim1 1 21 88 12 8 11 2lim1lim FF F F F FN F FN F FNFN HH H MPMP HK MPMP HK S KK NN jLhnN MPMP 计算齿轮模数 mm z YYTK Fd Ft nt 889 10164 0 20 1 861 0 956 0 69 0 66543 5 1 2 YY cos2 m 3 2 3 saFa 1 2 2 1 20 2 调整齿轮模数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sm nd v mmzmdnt 820 0 1000 60 649 3817 12cos 20 889 1cos 11 11 齿宽 b mmb649 38 齿高 h 及宽高比 b h 093 925 4 649 38 25 4889 1 25 01 22 hb mmmmmchhntnan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FK 06 1查得动载荷系数810级精度 由图7 820 0v根据 Kvsm 2 1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310查表 100 111649 38 10 443 3 25 1 10 443 3649 38 66543 2 2由 3 1 3 111t F tA K mmmmNbFK NNdTF 3055 245 1 2 1 06 1 25 1 则载荷系数为 45 1 得1310 查图093 9h b 结合417 1用插值法查得410由表 FFVAF FH KKKKK KK 20 2 1 17 12 861 0 69 0 76 1 56 11 23 2 77 2 66543 3055 2可以得到如下数据 12 211 zmYYY YYYmmNTK ndSa SaFaFaF 21 2 23 2 1 23 2 1 2 1 23 2 1 23 2 1 1 636 213 20 2 1 17 12cos 861 0 69 0 76 1 23 2 66543 3055 2 2cos2 212 235 20 2 1 17 12cos 861 0 69 0 56 1 77 2 66543 3055 2 2cos2 F nd saFaF F F nd saFaF F MPa zm YYYYTK MPa zm YYYYTK 齿根疲劳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并且小齿轮抵抗弯曲疲劳强度破坏的能力 大于大齿轮 6 主要设计结论 齿数模数 m 2mm 压力角 螺旋角 67 2021 zz 20 变位系数 17 12 中心距 齿宽 小齿轮选用021 xxmma89 mmbmmb46 4112 40Cr 调质 大齿轮选用 45 钢 调质 齿轮按 7 级精度设计 第二对齿轮 具体计算 第二级减速 min r128n kw765 212齿轮 P 齿数比 2 844 工作寿命 9 年 两班制 选精度等级 材料 确定齿数 6 按照设计的传动方案草图 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7 精度等级参考 机械设计 中的 10 6 从 6 8 中选择 7 8 选择齿轮齿数57z 大齿轮20z小齿轮21 9 初定螺旋角 12 10 初定压力角 20 按照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2 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3 2 1 1 1 2 H EH d Ht t ZZZZ u uTK d 22 3 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试选5 1 HtK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mm 10 22 2mm 128 1000 765 2 9550所以 9550 可得 9550 5 1NNT N P T TN P 1710d 选取齿宽系数查表 8 189 202 510E ZP选查表 由图 10 20 查取区域系数 那条线取0 0433 2 21 xxKH 由式 10 21 计算接触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Z 23 a576 力 即轮副的接触疲劳需用应取其中较小者作为该齿 a5 632a 1 550 15 1 s a576a 1 600 96 0 s 得1410 由式1 安全系数为 1取失效概率为 15 1 96 0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2310由图 10 313 920 57 10 6542 2u 10 6542 2240 9 8 2 1 128 6060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15 10由式 a550 a600 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d2412由图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989 012coscos螺旋角系数 746 0 617 1 3532 1 3532 11 3 617 14 1 3 4 3532 1 12 tan 20 1 tan 617 1 2 tantantantan 025 2512cos 1 257 41 20cos 57arccos cos2 1cosarccosa 38 3112cos 1 220 41 20cos 20arccos cos2 1cosarccosa 41 2012cos 20tanarctancos tanarctan 1H 2lim2 2 1lim1 1 21 78 12 8 21 2lim1lim 1 1 2 21 1 1 222t 111t 1 MP MPMP HK MPMP HK S KK NN jLhnN MPMP Z Z z zaz anhzz anhzz H HN H HN H HNHN HH H d tt n 1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mm833 65 605 989 0 746 0 8 189 433 2 20 57 120 57 1 10 22 2 5 1 2 1 2 3 2 5 3 2 1 1 H EH d Ht t ZZZZ u uTK d 2 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4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smsm nd v t 441 0 1000 60 128 833 65 1000 60 11 齿宽 b mmdbtd833 651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HK 由表 10 2 查得使用系数25 1 AK 根据 03 1查得系数810级精度 由图7 441 0v Ksmv 齿轮的圆周力 2 1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310查表 100 06 128 833 65 10 563 6 25 1 10 744 6833 65 10 22 2 2 2 3 1 35 111 H tA tt K mmNmmNmmNbFK NNdTF 由表 10 4 用插值法查得 7 级精度 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 422 142246 1 HK 则载荷系数为 197 2422 1 2 1 03 1 25 1 HHVAHKKKKK 3 由式 10 12 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mmmm mmmm tK K dd H H t 656 320 12cos 76 74 zcosdm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 76 74 5 1 197 2 833 65 11n 33 11 3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 由式 10 20 试算齿轮模数 即 25 3 1 2 2 1 cos2 F saFa d Ft nt YY z YYTK m 1 试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试选载荷系数5 1 FtK 由式 10 18 可得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 Y 696 0681 1 75 025 0 75 025 0 681 1267 11cos 617 1cos 267 11cos20 4112tantancostanarctan av 22 av Y atc b tb 由式 10 19 可得计算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螺旋角系数 Y 8319 0 120 12 681 11 120 1 Y 计算1 F saFaYY 由当量齿数 91 6012cos 5712cos 37 2112cos 20cos 33 22 33 11 zzzzvv 查图 10 17 得齿形系数23 2 74 221 FaFaYY 由图 10 18 查得应力修正系数76 1 56 121 sasaYY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15 10由式 a380 a500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c2412由图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2lim1limMPMPHH H 26 0151 0 YYYY 大于小齿轮 所以取 YY 因为大齿轮的 0151 0 57 260 76 1 23 2YY 0128 0 93 333 56 1 74 2YY a57 260a 4 1 380 96 0 s a93 333a 4 1 500 85 0 s 得1410 由式4 1 安全系数为 1取失效概率为 96 0 85 0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2210由图 10 313 920 57 10 6542 2u 10 6542 2240 9 8 2 1 128 6060 2 sa2Fa2saFa saFa 2 sa2Fa2 1 sa1Fa1 2lim2 2 1lim1 1 21 78 12 8 11 FF F F F FN F FN F FNFN MPMP HK MPMP HK S KK NN jLhnN 2 计算齿轮模数 mm z YYTK Fd Ft nt 389 20151 0 20 1 12cos 8139 0 696 0 10 22 2 5 1 2 YY cos2 m 3 2 25 3 saFa 1 2 2 1 2 调整齿轮模数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sm nd v mmzmdnt 327 0 1000 60 84 4812cos 20 389 2cos 11 11 齿宽 b mmmmddb84 4884 48 11 27 齿高 h 及宽高比 b h 086 9375 5 84 48 375 5389 2 25 01 22 hb mmmmmchhntnan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FK 03 1查得动载荷系数810级精度 由图7 327 0v根据 Kvsm 2 1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310查表 100 67 23284 48 10 09 9 25 1 10 09 984 48 10 22 2 2 2由 3 1 35 111t F tA K mmNmmNbFK NNdTF 1321 238 1 2 1 03 1 25 1 则载荷系数为 38 1 得1310 查图086 9h b 结合419 1用插值法查得410由表 FFVAF FH KKKKK KK 3 由 10 13 可得按实 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 mmmm K K mm Ft F ntn686 2 5 1 1321 2 389 2 33 对比计算结果 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发面模数大于由齿根弯曲nm 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 从满足弯曲疲劳强度出发 从标准中就近取 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 需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5 2 nm 直径来计算小齿轮的齿数 即mmd84 481 取则89 232 12cos 84 48 cos11 nmdz 241 z 取 互为质数 256 6824 844 212 uzz712 z 4 几何尺寸计算 1 计算中心距 28 mm40 121mm 12cos2 5 2 7124 cos2 21 mnzz a 考虑模数从 2mm 增大至 2 5mm 为此将中心距减小圆整为 121mm 2 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067 11 121 2 5 2 7124 arccos 2 arccos 21 a mzzn 3 计算小 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mmmm mz d mmmm mz d n n 863 180 067 11cos 5 2 71 cos 137 61 067 11cos 5 2 24 cos 2 2 1 1 4 计算齿轮宽度 mmdbd137 611 取mmbmmb66 6112 5 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 齿轮副的中心距在圆整之后 等均产生变化 应重新校 YYKZKFH 和 核齿轮强度 以明确齿轮的工作能力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按前述类似做法 计算 10 22 中的各参数 29 991 0067 11coscos螺旋角系数 708 0 698 1 494 1 494 11 3 698 14 1 3 4 494 1 067 11 tan 24 1 tan 698 1 2 tantantantan 164 24067 11cos 1 271 348 20cos 71arccos cos2 1cosarccosa 921 29067 11cos 1 224 348 20cos 24arccos cos2 1cosarccosa 348 20067 11cos 20tanarctancos tanarctan 1 1 221 11 222t 111t 1 Z Z z atzaz anhzz anhzz d t n 991 0 708 0 8 189 45 2 96 224 71 137 611 1 10 22 21 2 1 5 ZZMPaZZ uddmmNT EH a576 力 即轮副的接触疲劳需用应取其中较小者作为该齿 a5 632a 1 550 15 1 s a576a 1 600 96 0 s 得1410 由式1 安全系数为 1取失效概率为 14 1 96 0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2310由图 10 9719 824 71 10 6542 2u 10 6542 2240 9 8 2 1 128 6060 1H 2lim2 2 1lim1 1 21 78 12 8 11 MP MPMP HK MPMP HK S KK NN jLhnN H HN H HN H HNHN H EH d H H H H H EH d Ht t MPa ZZZZ u u d TK K K ZZZZ u uTK d 693 991 0 708 0 8 189 45 2 96 2 196 2 88 65 1 10 22 2 1726 2 2 1 2 1726 242 1 2 1 02 1 25 1 42 1 2 1K 1 02K m s43 0v bmm88 65 576 991 0 708 0 8 189 45 2 24 71 124 71 1 10 22 2 5 1 2 1 2 3 5 1 3 1 Hv 3 2 5 3 2 1 1 30 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条件 2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677 0755 1 75 025 0 75 025 0 755 139 10cos 698 1cos 39 10cos20 348067 11tanarctancostanarctan av 22 av Y b tb 8706 0 120 39 10 494 11 120 1 Y 610 7439 10cos 71cos 220 2539 10cos 24cos 33 22 33 11 zz zz v v 查图 10 17 得齿形系数24 2 63 221 FaFaYY 由图 10 18 查得应力修正系数77 1 58 121 sasaYY 01491 0 YYYY 大于小齿轮 所以取 YY 因为大齿轮的 01491 0 266 77 1 24 2YY 01264 0 57 328 58 1 63 2YY a266a 4 1 380 98 0 s a57 328a 4 1 500 92 0 s 得1410 由式4 1 安全系数为 1取失效概率为 98 0 92 0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2210由图 10 967 896 2 10 654 2u 10 654 2240 9 8 2 1 128 6060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15 10由式 a380 a500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c2412由图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2 sa2Fa2saFa saFa 2 sa2Fa2 1 sa1Fa1 2lim2 2 1lim1 1 21 78 12 8 11 2lim1lim FF F F F FN F FN F FNFN HH H MPMP HK MPMP HK S KK NN jLhnN MPMP 计算齿轮模数 31 mm z YYTK Fd Ft nt 166 201491 0 24 1 8706 0 677 0 10 22 2 5 1 2 YY cos2 m 3 2 5 3 saFa 1 2 2 1 2 调整齿轮模数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sm nd v mmzmdnt 355 0 1000 60 967 52067 11cos 24 166 2cos 11 11 齿宽 b mmb96 527 齿高 h 及宽高比 b h 867 108735 4 96 52 8735 4166 2 25 01 22 hb mmmmmchhntnan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FK 04 1查得动载荷系数810级精度 由图7 351 0v根据 Kvsm 2 1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310查表 100 88 19796 52 10 384 8 25 1 10 384 896 52 10 22 2 2 2由 3 1 35 111t F tA K mmNmmNbFK NNdTF 1528 238 1 2 1 04 1 25 1 则载荷系数为 38 1 得1310 查图867 10h b 结合42 1用插值法查得410由表 FFVAF FH KKKKK KK 32 71 24 5 2 1 067 11 8706 0 677 0 77 1 58 11 24 2 63 2 10 22 2 1528 2可以得到如下数据 2 12 21 5 1 zzmYYY YYYmmNTK ndSa SaFaFaF 2239 24 5 2 1 067 11cos 8706 0 677 0 77 1 24 2 10 22 2 1528 2 2 cos2 5 250 24 5 2 1 067 11cos 8706 0 677 0 58 1 63 2 10 22 2 1528 2 2 cos2 23 25 1 23 2 1 2 1 23 25 1 23 2 1 1 F nd saFaF F F nd saFaF F MPa zm YYYYTK MPa zm YYYYTK 齿根疲劳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并且小齿轮抵抗弯曲疲劳强度破坏的能力 大于大齿轮 6 主要设计结论 齿数模数 m 2 5mm 压力角 螺旋角 71 2421 zz 20 067 11 变位系数 中心距 齿宽 021 xxmma121 mmbmmb66 6112 小齿轮选用 40Cr 调质 大齿轮选用 45 钢 调质 齿轮按 7 级精度设计 33 6 轴 轴承 键的设计轴 轴承 键的设计 1 输入轴的设计及校核 1 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求轴的最小直径 计算得 mmd39 21 405 822 2 1123 取 mmd24 选取轴的材料为 45 调质处理 2 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做出轴的计算简图 即力学模型 斜齿轮的齿轮受力分析 34 求得 NFF NFF NFFF N d T F ntn ta ntttr t 9 3621 17 12cos20 cos3327 cos cos 5 71717 12tan3327tan 77 123817 12cos 20tan3327cos tantan 3327 40 106543 622 11 11 111 4 1 1 1 3 轴的结构设计 1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如图所示 2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 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力 故选用 深沟球轴承 查机械手册得 基本尺寸 mm 轴承代 号 dDB 6205255215 3 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齿轮 皮带轮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 查询书本表 6 1 齿轮与轴的连接 选用平键为 配合为 mmmmmm3278 6 7 n H 35 皮带轮与轴的连接 选用平键为 配合为 mmmmmm4078 6 7 k H 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是由过渡配合保证的 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 差为 m6 4 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书本表 15 2 取轴端倒角为 C2 4 求轴上的载荷 首先根据轴的结构简图做出轴的计算简图 作为简支梁的轴的支承跨距 根据轴的计算简图做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mmL95 233 36 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 C 是轴的危险截面 现 将计算出的截面 C 处的 及值列于下表 H M V MM 载 荷 水平面 H垂直面 V 支 反 力 F NFNF NHNH 1969 731 21 NF NF NV NV 5 645 5 358 2 1 弯 矩 M mmNMH 5 92471 mmNM mmNM V V 5 15330 25 45350 2 1 总 弯 mmNM 4 10299225 45350 5 92471 22 1 mmNM 7 93733 5 15330 5 92471 22 2 37 5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 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 即危险截面 C 的强度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 以及轴双向旋转 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 变应力 取 轴的计算应力6 0 MPa d tdbtdW TM ca 9 48 232 10303 76 0 4 102992 2 3 2 42 2 1 2 1 前已选定轴的材料为 45 调质处理 由表 15 1 查得 r C MPa70 1 因此 故安全 1 ca 2 中间轴的设计与校核 1 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求轴的最小直径 计算得 mmd19 31 128 765 2 1123 因为有轴承所以取 mmd35 选取轴的材料为 45 调质处理 矩 扭 矩 T mmNT 4 1 10303 7 38 2 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做出轴的计算简图 即力学模型 1 斜齿轮 的齿轮受力计算 NFF NFF NFFF N d T F ntn ta ntttr t 49 3346 17 12cos20 cos3074 cos cos 9 66217 12tan3074tan 8 114417 12cos 20tan3074cos tantan 3074 134 1006 222 11 11 111 5 1 1 1 2 斜齿轮 的齿轮受力计算 NFF NFF NFFF N d T F ntn ta ntttr t 8 9383 255 13cos20 cos8583 cos cos 8 2021255 13tan8583tan 1747255 13cos 20tan8583cos tantan 8583 48 1006 222 22 22 222 5 2 2 2 39 6 轴的结构设计 3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如图所示 4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 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力 故选用 深沟球轴承 查机械手册得 基本尺寸 mm 轴承代 号 dDB 6207357217 5 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大小齿轮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 查询书本表 6 1 大齿轮与轴的连接 选用平键为 配合为 mmmmmm32810 6 7 n H 小齿轮与轴的连接 选用平键为 配合为 mmmmmm40810 6 7 k H 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是由过渡配合保证的 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 差为 m6 40 6 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书本表 15 2 取轴端倒角为 C2 各轴肩处的圆角为 R1 3 求轴上的载荷 首先根据轴的结构简图做出轴的计算简图 作为简支梁的轴的支承跨距 根据轴的计算简图做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mmL5 179 41 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 B 是轴的危险截面 现 将计算出的截面 B C 处的 及值列于下表 H M V MM 载荷水平面 H垂直面 V 支反 力 F NF NF NH NH 6 420 6 2485 2 1 NF NF NV NV 2 371 2 3086 2 1 弯矩 M mmNM mmNM H H 64 135216 14 19726 2 1 mmNM mmNM mmNM mmNM V V V V 08 132225 28 167889 28 48297 28 17409 2 2 1 1 42 4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 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 即危险截面 B C 的强度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 以及轴双向旋转 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 环变应力 取 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语音通讯平台租赁合同》
- 2025设备租赁借款合同
- 2025版劳动合同模板
- 专家教师培训知识课件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6届数学八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旅游业财务报表编制与解析教程
- 山东省德州市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2026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邮储银行哈尔滨市方正县2025秋招笔试管理营销专练及答案
- (2024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 《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课件-质量管理 ch5 质量功能展开
- 水运工程监理旁站方案(3篇)
- 新疆博物馆课件介绍
- 2025至2030白酒包装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学堂在线 公共管理学 章节测试答案
- 专项质量护理管理制度
- 现金采取限额管理制度
- 2025-2031年中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机械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图
- (高清版)DB41∕T 742-2012 公路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施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