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输送机的设计
48页 11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答辩稿+7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传动滚筒A2.dwg
传动滚筒体 A2.dwg
外文翻译--皮带输送机.doc
平行托辊A2.dwg
改向滚筒A2.dwg
机架A1.dwg
槽形托辊A2.dwg
皮带输送机CAD装配图A0.dwg
皮带输送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皮带输送机的设计答辩稿.ppt
皮带输送机的设计说明书.doc
皮带输送机的设计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皮带输送机的设计。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散装材料,具有较高的速度,自动连续作业的理想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煤炭、矿山、港口、食物和许多部门。随着工业的需求,带式输送机向长距离、高速度、大运量、大功率等方向发展,皮带输送机的动力学问题也越来越多。这需要系统带式输送机的动态特性,在设计阶段预测和优化输送机,使带式输送机在经济合理、技术可靠。首先对胶带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和选择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规则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的选择;然后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检验。普通带式输送机由六个主要部件组成:传动装置,并返回设备的尾架,张紧轮和皮带。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
本次皮带运输机的设计,展示设计的一般过程,在选择设计工作的相对价值。
关键词:皮带输送机;倾斜式;双驱动;
Design Of Belt Conveyor
Abstract:The design is a graduation project about the belt conveyor used in coal mine. Belt conveyor is the ideal equipment for high-speed, automation, continuous operations for long-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the bulk materials, which is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ies such as electric power, metallu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coal, mine, ports and foodstuff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mand, the design of belt conveyor aims at long distance, high speed, great capacity and high-power directions. Therefore, there appear more problems in terms of dynamics of belt conveyor.At first, it is introduction about the belt conveyor. Next, it is the principles about choose component parts of belt conveyor. After that the belt conveyor abase on the principle is designed. Then, it is checking computations about main component parts. The ordinary belt conveyor consists of six main parts: Drive Unit, Jib or Delivery End, Tail Ender Return End, Intermediate Structure, Loop Take-Up and Belt. At last, it is explanation about fix and safeguard of the belt conveyor.
Key word : Belt conveyor;Inclination type;Dual drive;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1 前言 1
1.1 选题的意义 1
1.2 皮带输送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计算 2
2.1 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2
2.2 计算步骤 3
2.2.1 带宽的确定 3
2.2.2 输送带宽度的核算 5
2.3 圆周驱动力 5
2.3.1 计算公式 5
2.3.2 主要阻力计算 6
2.3.3 主要特种阻力计算 8
2.3.4 附加特种阻力计算 9
2.3.5 倾斜阻力计算 10
2.4 传动功率计算 11
2.4.1 传动轴功率( )计算 11
2.4.2 电动机功率计算 11
2.5 输送带张力计算 12
2.5.1 输送带不打滑条件校核 12
2.5.2 输送带下C=0.71垂度校核 13
2.5.3 各特性点张力计算 14
2.5.4 输送带强度计算 19
3驱动装置的选用与设计 21
3.1电机的选用 21
3.2 减速器的选用 21
3.3 联轴器 22
4带式输送机部件的选用 23
4.1托辊 23
4.1.1 托辊的作用与选型 23
4.1.2 托辊的校核 26
4.2 传动滚筒、改向滚筒合张力计算 28
4.2.1 改向滚筒合张力计算 28
4.2.2 传动滚筒合张力计算 28
4.3 传动滚筒强度的验算与直径的确定 28
4.3.1传动滚筒结构 28
4.3.2传动滚筒轴的设计计算 29
5制动装置 34
5.1 制动装置的作用 34
5.1.1 制动装置的种类 34
5.1.2 制动装置的选型 34
5.2拉紧装置 35
5.2.1 拉紧装置行程 35
5.2.2 拉紧力与拉紧装置 35
6其他部件的选用 37
6.1 机架与中间架 37
6.1.1 机架 37
6.1.2 中间架 38
6.2 给料装置 38
6.2.1 对给料装置的基本要求 38
6.2.2 装料段拦板的布置及尺寸 39
6.3 卸料装置 39
6.4 清扫装置 39
6.5 头部漏斗 40
6.6 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 41
7 结 论 42
致 谢 43
参考文献 44
1 前言
1.1 选题的意义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连续运行的无休止的输送带输送机械。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输距离长,生产效率很高。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煤炭、发电厂和工业企业。随着现代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式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它是工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皮带输送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需求逐渐增加,对我国矿业企业,全部为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带式输送机技术的提高。总之,我国的带式输送机迅速发展,带式输送机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强大的科技支持,不仅运输距离带式输送机的提高,而且功率提高也非常大,中国新时期的带式输送机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计算
2.1 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设计参数及环境
(1) 输送物料:散状物料
(2) 物料特性:
1) 最大块度:400mm
2) 散装密度:1t/m3
3) 堆积角:ρ=20°
4) 物料温度:<50℃
(3) 工作环境:井下
(4) 输送系统及相关尺寸:
1) 运距:100m
2) 倾斜角:β=14°
3) 最大运量:1000t/h
运输机的主体构型,如图所示:
弹簧清扫器是固定方式是刮板架两端靠弹簧压紧。可以安装在卸料滚筒的下部或者卸料滚筒与增角滚筒之间的输送带下部
(2)空段清扫器
为防止运输过程中散料粘结在改向滚筒表面,造成张力不均,影响输送带,所以需要在回程段改向滚筒进口处安装清扫器。利用橡胶条或输送带做成的“人”字形或“/ ”形刮板清扫器安装在与输送带适当的距离上,然后将其固定。
同时在回空输送带的上表面且靠近机尾换向滚筒外也安装空段清扫器。
6.5 头部漏斗
头部漏斗主要是为了使物料更好的到达皮带并控制运输方向,同时也可以起防尘作用。
(1) 本系列漏斗有普通型和调节挡板型两种。其中普通型又可分为不带衬板和带衬板两种。
带速范围:≤2.5m/s,3.15m/s,调节挡板式带速范围1.6~5m/s;带衬板漏斗在水平运输时可达4m/s。
因为本次设计的带速为2m/s,所以选择DTII04J22373型号的调节挡板型漏斗。
6.6 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
为保护人身安全,监测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需要安装安全保护装置,以防止意外发生,并及时报警。
(1)所有安全保护监测设备才应当依照有关国家标准或者专业标准要进行设计及使用。
(2)电气设备的保护:主回路要求有电压、电流仪表指示器,并有断路、短路、过流(过载)、缺相、接地等保护及声、光报警指示,指示器应灵敏、可靠。
(3)安全保护和监测;按照皮带输机的工作情况和工艺情况及系统选择,一般用到的保护,监测装置如下所示:
a.输送带跑偏监测:监测装置安装在输送机头部、尾部,中间及易跑偏的点,5%带宽偏移量时为轻度跑偏引发信号和报警,重度跑偏量达l 0%带宽偏移量时为重跑偏,引发延时动作,报警、正常停机情况。
b.打滑监测:对于传动滚筒与输送带两者的线带速度进行监测,若两者的的线速度之差超过一定值就会引发报警、自动张紧皮带或下常停机。
c.超速监测:适用于向下运输时速度的监测,当超越到均规定带速的l15%~l25%时报警并紧急停机。
d.沿线紧急停机用拉绳开关,沿输送机全长在机架的两侧每隔60m各安装—组开关,动作后自锁、报警、停机。
e.其它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7 结 论
本次设计主要是根据现有的设计标准进行仿形设计,严格依据设计标准和有关规范进行设计与计算。
设计的主要成果为:
(1) 熟练地掌握了输送机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功能,了解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 对输送机中出现问题和解决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参 考 文 献
[1] 唐金松.简明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
[2] 北京起重机机械研究所、武汉丰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DTⅡ(A)型带式输送机机械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6(4):78-80
[3] 机械化运输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化运输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5.
[4] 张钺.新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2.
[5]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编组委.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上、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
[6] 毋虎城.矿山运输与提升设备.煤炭工业出版设.2004-5.
[7]孔庆华,刘传绍.极限测量与测试技术基础.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8] 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
[9] 濮良贵 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7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6.
[10] 吴宗泽 主编.机械设计师手册上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11] 冯开平 左宗义 主编.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9.
[12]廖念钊 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8.
[13] 张俊红,赵昌普,王玉春.内燃机制造工艺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14] 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5] 钱人一.排气凸轮轴的滚压扩张制造工艺[J].汽车与配件,2004,24(18):26-29.
[16] 张核军.凸轮轴制造工艺综述[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6,14(03):11-15.
[17] 龙连春,马照松,胡丽萍,等.避碰组合多项式凸轮型线及其优化设计[J].内燃机学,2002,28(02): 15-20.
[18] 李洪.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19] 吴宗泽.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0] 王军岗,愈水良.机车柴油机配气凸轮型线及机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 内燃机车, 2000,64(03): 26-35.
[21] 龙连春,马照松,胡丽萍,等.避碰组合多项式凸轮型线及其优化设计[J].内燃机学,2002,28(02):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