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练习卷一、文学常识填空:(11分)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 代文学家,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这篇短文对 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他表面 ,但内心却隐含着仕途失意的 之情,透露出 的特殊心境。二、重点词语解释:(47分)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乐者3、怀民亦未寝4、盖竹柏影也三、语段阅读:(42分)元丰元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1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文中描写月色的文句有三句,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出,并翻译 文中正面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 ,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均采用 的修辞。2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 ,本文是以 顺序来展开描述的。3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交代了 ;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中“闲人”指 的人,“吾两人者”是指 和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闲”?6“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入户”二字生动传神,下列诗句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7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8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9请仿照“他是一轮明月,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的句式,按要求填空:(1)他是一条河流, 。(2)他是 ,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3)他是 , 。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条干:枝条树干。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惘然:失意的样子。)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1)并穷( )绮丽,以( )饰舆服(2)世罕其比( )(3)尝( )以(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 )赐恺2、回答下列问题(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一、1、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月色 乐观旷达 在贬谪中自我排遣二、1、高兴的样子 2、想、思考 3、睡 4、原来是 5、寻找/不久 6、向/在 7、到/极点 8、共同/共同 9、只是、不过/只/只 10、左右/左右/赞许/拟声词/地方、处所/答应三、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地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借喻 2、空明(澄澈透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作者的行踪 3、记叙 时间、地点和赏月的原因 描写 抒情 画龙点睛之笔,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作者的思想。 4、B 5、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 苏轼和张怀民 夜,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6、A7、D8、B9、一只雄鹰 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接受真理。四、1、 都用尽,用来曾经把,左右比得上2、 击珊瑚展珊瑚枝柯扶疏,铺垫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傲慢,又胸有成竹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译文: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4相与步于中庭()() 5水中藻荇交横()6庭下如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 七、“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八、“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 _ 九、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十解释下列词语。 1.念:遂:盖: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第二层,写景,写了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十一、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_ _ 四、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 _ 五、“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 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_十二.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三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十四解释加粗的字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 十五翻译句子 无与乐者: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欣然起行(高兴地)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 (须扣住“月”字概括。) 5先学习,后做题。(9分) “解”是个多音字,通常有三种读音。作“分割”“剖开”“解除”“解释”“了解”“演算”等讲时读ji;作“古代下级向上级行文报告”“押送”“古代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典当、抵押”讲时读ji,如:解送(jisng)、解元(jiyun)等;作姓氏、古地名(解池)用时读xi,或作“懂得”“明白”“杂技表演的各种技巧(特指马术)”“武术的架势”讲时读xi。 (1)解衣欲睡() (2)解铃系铃() (3)识文解字() (4)解不开这个道理() (5)苏三起解() (6)跑马卖解() (7)使出浑身解数() (8)两头蛇解珍(水浒中的人名)() (9)把犯人解到县里()6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6分) (1)怀民亦未寝()_ (2)水中藻荇交横()_ 7解释加粗的词。(12分) (1)念无与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相与步于中庭() (4)盖竹柏影也() (5)寻张怀民()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默写课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翻译之。(6分) 9本文作者是_,字_,号_,他是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本文选自_。(2分)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7楼10读故事,完成题目。(15分) 有一天,本文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息。恰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押题卷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试卷:逻辑判断与推理高效备考
- 2025年高考生物实验操作专项训练试题解析
- 现代信号处理课件张贤达pdf
- 2026届上海市比乐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南长沙县三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旅游行业定制旅行项目计划
- 2026届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化学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玉米打药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系统集成自然人房屋买卖与装修合同
- 2025年岩沥青市场规模分析
- 《大闹天宫》课件
- 专项 记叙文阅读(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专项训练(全国版)
- 酒吧入股合同协议
- 公司合同协议变更
-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警示案例
- 2025届吉林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DBJ-T13-483-2025 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标准
- 支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家庭指南 资讯、建议和资源 -促进中小学学生(K-12)家庭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身心健康
- 加气站气瓶充装质量保证体系手册2024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卧式振动电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