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分析.docx_第1页
历史试卷分析.docx_第2页
历史试卷分析.docx_第3页
历史试卷分析.docx_第4页
历史试卷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013-2014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分析一.试卷情况分析整体文综试卷满分120分,单选题50分、非选择题70分,从试卷结构、题量、题型的难度看比较适中,符合新课程标准。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强调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材料题的中的改革问题,国防与外交、民主与法制、民生问题等),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切合的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课标准为准绳,以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中考命题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二、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不透彻选择题部分试题明显体现了开卷考试的特点,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注重了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等的考查。但不少考生平时对基本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出现问题。2、识图能力欠缺试题材料丰富,形式多样,仍然出现了漫画、图片以及表形式的题目。这次的市模拟考试第4、12、17、19题就是这样类型,个别学生就不善于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出现的失误比较多,这些问题特别考察了学生能不能根据图中信息,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有最基本的分析能力,但在这一点上还做的不够。3、分析问题不深,解析材料能力欠缺31题和34题考察的是政史中的热点,即:民主与法制、中国的外交政策。相当一部分考生只从某一个方面分析,把一个要点答成了一簇花,对材料不做整体分析,发散思维差,辨析能力弱,分析和回答问题不善于变换角度。如34题第二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加答问题的角度很局限,角度不能扩展,所以造成失分。三、考试内容的特点1、落实基础,紧扣课程标准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针对今年时政中的奥运、十七大、改革开放20周年等,这次模拟考试试卷将时事热点渗入多种题型中,有效避免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密集、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可谓立意高远。2、题型新颖,突显课改魅力从总体上看,试题贴近现实、联系热点、材料丰富、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其他学科知识、课外阅读知识的考查,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3、难度尚可,有较高区分度因为开卷考试相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考出优异成绩,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从考生来看,多数学生感觉比以前的试卷略难。因此平时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最高达98分,85分以上也不在少数,而70分及以下也有不少个别学生甚至不到60分,差距明显。四、试卷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总体上得分率较高,统计人均得分12.80,基本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有几个还取得该题满分。学生失分严重的小题依次是5、7、11、13、17、21.23小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辨析和比较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阅读理解知识和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差。(2)简答题:学生28题第一问基本上都能拿满分。但第二问中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比较大,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和比较,实际上此题难度并不大,但很多学生思维比较狭窄,不善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造成失分严重。29题学生普遍答的比较好,多数同学第一问、第三问能够得满分,第二问个别学生出现问题。问题的原因在于答题时不能看分值答题,给出的答案太简单,点较少。(3)探究实践题:此题得分尚可,但无一人得满分。第二、三小题失分较严重,只有2人全做对,连成绩好的学生都出现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学习掌握不准确,不求甚解。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部分知识本来就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加上复习进度没到这部分,造成这样的结果。(4)活动与探究题:31题第一问学生大多能得满分,第二问失分主要原因是:审题能力差,粗心大意,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分析综合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答非所问,偏离主题,不善于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表达。这说明我们的学生理解归纳能力亟待提高。32题学生第二、三问普遍没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是第一问中的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掌握的不熟练,个别想当然地乱写一通,没有自己的思考。说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33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二问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多表现为答题角度偏少。34题,第一问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学生对解放以来,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掌握的情况不好,个别学生乱写一气。而对第三问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一题,却答的比较好,反映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还是有自己的思考的,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这是值得肯定的。从以上各大题情况分析来看,造成学生的答题失误主要是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获取和运用知识信息等能力低、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习惯,审题和解题能力弱所致,但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有关。如过于着重抠课本、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比较,未重视主题知识的复习、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迁移知识的教学,等等。总的来说,这次模拟考试,学生的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优秀率达到了23%,及格率也达到了64%,只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及格。当然,考试只是对之前工作学习的一个检验与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之后的教学和学习,我们也不能就此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继续努力。五、今后改进的措施1、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切实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要求学生不仅记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还要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迁移、联系和比较能力。复习课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理清知识联系,完善知识网络,进行重要专题的整合。2、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解决审题不严密的问题,提高答题“质量”。努力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审清题意基础上再答题的习惯。答题时注意理论实践结合,运用规范化语言作答。3、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沟通、多交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4、要提高复习最后阶段的效率。要让学生将复习目标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自己平日勾画出的重点等,逐一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以便能在答题时,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另外要再翻阅笔记,强调讲过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以前做错了的地方。5、多方面、多渠道的了解中考信息,研究各地模拟试题,把握中考的方向和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总之,“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必由之路,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迎着课程改革的朝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让我们期待今年中考成绩再上新台阶!2013-2014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分析历史部分: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1、试卷结构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1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2、试卷的主要特点(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内容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内容,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能力范围。(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1、成绩分析参考人数99人,不及格人数22人,及格人数77人,优秀人数25人,最高分97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68.3,优秀率25.3%,及格率77.8%。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偏易,能照顾大多数同学,特别是能够充分激起中下层水平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20题,学生对关键词“继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因试题不难,造成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4、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政治部分:一、 试题分析和特点(一)试题分析本试卷为文科综合模拟试题,共两大部分:卷I选择题部分(50分),卷II非选择题部分(70分)。卷I选择题政治部分共10道题为1-10题,其中前4题为时事政治,每题一分,侧重国内时事政治重大事件,5-10题为基础知识考察为主的选择题,同样以国内和人民、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材料为背景和教材知识相联系,形式以组合式选择题为主这样使试题知识考察更宽,涵盖的知识点也更多。21题至27题为政史综合部分,充分体现了本试卷的综合性。卷II部分为非选择题部分共70分,其中28、29、30题为政治题部分,34为政治历史综合部分,题型有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合作探究题、综合回答,试题题型灵活多变充分考查学生的学习灵活性,方法多样性。28题为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责任,权利和自我保护的认识,29题为分析说明题共11分,主要考察学生对食品安全、科学发展观、民生等知识点的认识。30题为探究题共12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的关注能力,对国情、国家责任、公民意识、创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4题为政治历史综合部分共14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民族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试题特点容易题约占55%,中档题占35%,稍难题占1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不是很大。总体概括为以下几点:1、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大,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具有明显的生活性。如6、7、29题。2、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如21至27题、34题。3、立意新颖,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6、8、28题。4、体现新增内容。如34题。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部分学生出错多的题为1、10、27题,第1题时事考查对数据记不准,学生对国家重要事件不够关注导致丢分。第10题考查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大部分同学失分原因是对国策的理解不灵活、太窄,不能进行知识的准确迁移。第27题是政史综合选择题,学生选错的原因是对基础知识记不准确。非选择题为28、29、30题,34题政史综合题。学生失分较多的题29、30题中的意义类,说明类题,主要表现在对材料中事件的意义、说明的观点总结不全面,定位不准确。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背景材料不熟悉,一看就蒙了,不知从哪儿下手,对问题分析不清,找不到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综合归纳能力欠缺,方法技巧欠缺,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应重点解决。三、非选择题分析28题-“关注生命,简要回答”得分率最高,此题是以“小悦悦事件”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由于学生对此问题不陌生或是深有感触,所以对学生来说这个题不算难。考查知识点:(1)道德建设(2)珍爱生命;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3)社会责任感(4)违法行为;犯罪;刑罚处罚(5)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6)见义勇为;公平正义失分原因:(1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全面系统的分析思考问题,分析的角度不够。不懂得按点答题。(2)分析问题不够深入,不透彻。(3)专业名词术语不能灵活运用29题-“阅读材料,分析说明”,好多学生不会总结观点,而是照搬照抄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这说明学生们探究实践能力还是不强,还是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上,不能够灵活运用和迁移知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佳。失分原因:其中(1)、(2)题学生失分严重,第(3)问个别失分。(1)学生审题不清,无法下笔(2)没抓准关键词,马虎失分(3)本题政治色彩很明显,学生专业术语缺乏,不能做到准确作答(4)学生归纳能力不强,答题角度缺乏30题-“关注科技发展,探究实践”题,第二问: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是否表明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强国?为什么?对此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应该结合国情作答,但不少同学只是一味的判断,不会组织答案,还是没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考查知识点: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说明了什么、青少年怎么做失分原因:(1)没抓准关键词,答题不到位(2)归纳总结能力差,不能全面回答(3)对此类题型理解较差四、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一)、抓基础,建构知识网络体系“万变不离其宗”,中考试题无论怎么考怎么出,都是回归到课本上,因此,对课本的重点纲目、重点知识要熟记,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书本内容,可按书本思路,或按“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社会、国家”,或按道德、心理、法律、国情为主线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体系,做到胸有成竹、灵活运用、随时提取。(二)、专题梳理,沟通课本内容,构建知识专题,培养整合分析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创新性、整体性思考问题能力,复习中就要打乱教材顺序,对相近知识、同类知识加以综合,进行梳理、重组形成专题知识。(三)、加强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联系能力和应试水平。每个热点的发生都是多种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重大时事、热点,专题训练,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一定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找出与书本知识的联系,用学到的书本知识去思考分析大事热点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分析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开卷考试中很多是开放性的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做题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要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够自己采集、选择、加工、处理。(四)、专项练习,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对于主观性题目,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把握材料主题,结合问题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明确答题方向;再结合信息点,回归课本,多角度多层次的归纳出反映题意的知识点。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专题练习,以便掌握各种题型的方法和思路。1.意义类题:注意从“国家、社会、个人”角度回答。2.建议类题:注意建议的对象一般是“学生、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建议内容,可从“法律、道德”或者“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考虑。3.对于价值判断:注意先断再析。4.探究题:一定要弄清题意,紧扣材料,提出反映材料本质的问题或写出标语或写出口号,提出的问题,自己一定能解答,写标语口号一定要简明扼要。(五)、教师要改进教法,要让学生有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最后一段时间,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松懈,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考状态,争取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2013-2014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分析本试卷为文科综合摸底试题,试卷满分120分,单选题50分、非选择题70分。本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还强调了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如2013年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2012年左宗棠诞辰2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海防、法制、民生问题)。试题难度比较适中,符合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试卷结构看,政治题偏多,历史题占的分量偏小。一、试卷情况分析历史部分卷一为选择题,共27个题,有11个题目考查的是历史,它们分别是1-7、11、12、13、15题,有9个题涉及的是中国史,有2个题考查的是世界史。在这11个题目中,出错较多的为1、4、7、15题。1题考查的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英雄,而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现的英雄,出错同学,概念不清。4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颁布的宪法是什么,现在用这个教材没有,属于老师补充材料。不同时期会颁布的宪法,以前的课本很明显,如:钦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在的教材,部分宪法内容删去了,笔记做的不好的学生,翻课本也翻不到。7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个别学生就不善于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出现的失误比较多,该题考查了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很局限,角度不能扩展,所以造成失分。15题考查的是归纳能力,不同时间成就,提炼一个学习主题名称,如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中,提炼一个学习主题”,知识比较孤立,发散思维差,分析和回答问题不善于变换角度,辨析能力弱,根据文字中信息,找不到相关联的知识点,造成失分。卷二为非选择题,27题是历史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内容,采用的是一拖N的形式,第一问和第三问同学们做的很好。基本上都能拿满分。第4问失分较严重,70%的同学写不正确,连成绩好的学生都出现失误。题目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举一例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新能源,说明该观点。”让答新能源,大部分同学答非所问,读不懂问题,不知道答什么,“写成电子计算机”的居多,紧跟着后面的的一问当然也就跟着错了。在这一问中失了很多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生平时学习掌握不准确,不求甚解。加上复习进度没到这部分,造成这样的结果。卷二31题第一问和32题第三问是历史与时事链接的部分,31题第一问“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这中国梦,学生答的很好。32题第三问“我国目前面临着局部的领土领海争端的挑战,你又什么高招可以是我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这是历史与政治综合,历史与时事热点相联系,这样的题难度较大,得分不高。二、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不透彻试题明显体现了开卷考试的特点,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注重了对学生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等的考查。但不少考生平时对基本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出现问题。如选择题第1、4、7、15题。2、分析问题不深,解析材料能力欠缺如27题的第四问,要求写出的是新能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原题是这样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另举一例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一种新能源说明该观点”,同学们分析和回答问题不善于变换角度,写成了电子计算机,它首先不是能源,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的新能源是煤炭,第二次是电力石油,第三次学地理也知道太阳能,风能、核能,建核电站为人类造福啊,前两年日本的核泄漏,核对人类的危害。看问题角度不能扩展,所以造成失分。从考生来看,多数学生感觉比以前的试卷略难。因此平时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最高达分,70分及以下也有不少,个别学生甚至不到60分,差距明显。总的来说,这次模拟考试,学生的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优秀率达到了20%,及格率也达到60了%,不及格20%。当然,考试只是对之前工作学习的一个检验与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之后的教学和学习,我们也不能就此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继续努力。三、今后改进的措施1、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切实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要求学生不仅记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还要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网络,进行重要专题的整合。2、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解决审题不严密的问题,提高答题“质量”。努力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审清题意基础上再答题的习惯。答题时注意理论实践结合,运用规范化语言作答。3、加强对时事材料与历史知识点链接的学习,使学生尽量多的认识国内外的重大、重要事件,加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性。4、要提高复习最后阶段的效率。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自己平日勾画出的重点等,逐一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讲过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以前做错了的地方。答题时,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中外史的结合,争取做到面面俱到,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13-2014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考试卷分析第一部分:试卷命制特点2014年中考试题的命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注重联系和考查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思品试题的命制必然以思想性为导向。注重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单选第1、2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了解;第11题考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精神、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问题;简答题第13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探究题考查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等等。对社会热点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师生在教学中积极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第二、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本次思品中考试题在很多地方都是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有一种亲近感,易于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同时在考试的过程中再一次受到了正确价值观念的教育,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活动。单选第3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简答题的第13题的情景分析一、二题考查了学生面对考试作弊、体育比赛误判等情境下的行为选择。分析说明题第17题考查了学生面对上课说闲话这样的违反班规班纪的情景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这些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情境的考查,有利于师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更加关注自身生活,反思自身生活,从而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水平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合理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坚实的相关的思想品德基础知识。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命制试题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也是赋分较多的。单选第4、5、6、9、12题,简答题第13题第(1)问都以直接形式考查了学生对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其他题型的解决则以间接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第四、注重考查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第一个方面的体现是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本次考试在这方面也渗透得非常非常充分。简答题第15题不仅考查了国情教育如节能环保、国家治理能力,还考察了公民道德比如勤俭节约,也考察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自尊自信等。分析说明题第17,18题更是同时考察了学生道德判断、法制观念、国情国策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试题的命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思品综合性的另一方面体现是紧密联系学生的课内外知识,跨学科知识进行考察。单选题第8题、简答题第14题、实践探索题的第19题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地理,文学、理化实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和处理问题。这样的考查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要求、社会阅历等要求更高,更能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五、注重考察学生是非价值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辨证地认识和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做一个有理性的合格公民是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重要导向。今年的中考试题继续坚持这一价值导向。单选第7、8题,简答第13题第(2)问,分析说明题第17、18题等都创设了一个个价值判断情景,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考察,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第六、注重试卷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课内课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和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项重要原则。单选第7题、第10题,实践探索题第19题就是创设了一个个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试题的命制还和当前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相连。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更新观念,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还是有很大困难的。第二部分、值得商讨的地方第一、部分试题的命制超出课程标准,给基层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错误的导向。简答题第13题第(1)问的第一小题有关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考查,就是超出了课标要求。这一知识点在旧课标中有要求,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程度是“知道”。但是,在新课标中却明确要求删除了这一条。这个问题虽然不难,但是却给了基层教师一个错误的导向:新课标中有的要教给学生,新课标中没有的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要考的也要教给学生,这无疑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挑战了新课标指导教学的权威。第二、部分问题的答案设置不尽科学合理。可能会给基层教学工作造成一些混乱。简答题第13题第(1)问第一小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应该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而非一国两制。更为不恰当的是第17题的答案,该答案不是思路与答案不一致,就是答案内容不全面,不利于给阅卷教师和基层教师一个明确的教学导向,易造成教学混乱。我认为该题可以用层进式思维回答,也可以不用层进式思维。若用层进式思维回答,可以设计这样的参考答案:现状及性质:上课说话的行为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和违纪行为,是缺乏良好教养的表现。(或者说是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也是对他人受教育权利的侵犯,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成因:上课说闲话,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注意不能用说明这个词)这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组织纪律性不强,对这种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也可能是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等,其次的原因可能还有教师原因(如:教学方法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家庭原因,(如家长的管教不严,过于溺爱等)危害:可围绕对自己、对老师及同学、对班级等方面来谈。态度或做法:我们要谴责这种行为,希望这些同学能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加以改正。同时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对这些同学行为的规范和教育。这样的参考答案可能对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启发更大,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第三、部分试题题型设置比较偏怪,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学价值导向不大。分析说明题第18题有关古城景区黄金周涨价问题的命制值得探索。商讨问题之一:本题目是否超标问题。学生分析本题目必然要用到“市场的价值规律与供求关系“这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明确的出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中,让初中学生运用这样的知识分析问题无疑是超标的,是初中学生不能理解的。即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出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的论断,而且明确要求必考。那它也只能作为“了解”或“知道”层面,不可能让初中的学生达到理解或是应用层面。商讨问题之二:本题目所运用的初中思想品德的主干知识过少,以学生现有的思维结构,思想品德现有知识存储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商讨问题之三:本题目的设置比较远离学生生活,特别是农村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生活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肯定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话可说,泛泛而谈。在阅卷过程中遇到的情况的确如此。商讨问题之四:该题目作为某一资料中的题目出现在中考题中,有失中考的权威性。这样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组织学生死练题,练大量题目以实现高分,更甚至是教师会让学会把一些自认为比较重要的题目组织学生抄写到课本中,出现死抄书,加重学生负担,导致学生不去思考的后果。第三部分: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今年中考,我参加了分析说明题第18题的阅卷工作。下面我主要针对本人所阅题目谈谈学生回的问题情况。第一、运气大好,复制答案。由于该题目是某资料中的原题,并且部分基层教师不仅组织了学生进行了联系,而且让学生抄写在课文中,所以和参考答案几乎一致,这部分学生普遍得到了5-6分。第二、虽然练过,效果不佳。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来,部分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学生不能很好运用思品术语去回答。这样的答案呈现的结果是虽然有意思,但不规范,能得到2-3分。第三、不回答问题,复制材料。由于该题目较难,距离学会生活也比较远,也可能由于这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解答思品试题的方法,这部分学生只是在答题的过程中把材料体现的话再次重复了一遍,质量不高。这部分学生能得到0-2分。第四、思维混乱,缺乏逻辑。部分学生回答该问题时缺乏总体布局,逻辑混乱,不能有条理的进行阐述。不注重思维方式的运用。这反映了教师在分析说明题训练中思维方式训练的强度、质量还不是很到位。第四部分:今后教学建议:第一、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社会是思品课教学的灵魂,只有在教学中把握社会热点,也才能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一方面,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热点。作为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善于及时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关注热点问题,注意将时政教学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把时政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精心选取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这样的关注,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要一味地追求热点,特别关注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以及有利于学生正确观点形成的时事材料。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在教学中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二、依据课标和教材,夯实基础知识。重视对思品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教学。通过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易混知识点的区别、重要观点原理的理解、记忆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唯有如此,学生面对考试题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三、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中的质疑、教学结果的反馈与矫正。要善于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向、逆向、纵向、横向等不同角度和层次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教学时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同时,通过适度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学科表达的能力,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第四、优化复习方法,做到高效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上,依据“问题习题化”的原则,以练带讲、以练促学。知识的网络化复习上,不仅注重本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构图成网,更要注意联系旧知和社会生活实际(生活热点和学生实际)而构图成网。这样的网络化的知识,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拓展练习上,一定做到选题和编题的有机结合上,这样的练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更强。第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学科术语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法之一,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关键术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方法既能加大练习的密度(只写关键词,节约了时间,无形中增加了练习量),又能比较高效率地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术语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锲而不舍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第六、真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练习的主人、展示的主人、活动的主人、反思的主人,最后也才能成为成绩提高的主人。2012-2013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分析一、总体分析:本次考试试题内容涉及到初中历史六本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泛,对中外各个历史阶段的主干知识都有所考查,同时考察了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综合、观察、比较、概括和表述历史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从题型上来说,共有40个选择题,4个主观性试题,试题容量较大,而且阅读量较大,难度较大,整套试题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有助于对学生系统复习的全面考查和选拔,是一份质量高、有特色、集综合性、思维性于一体试题。二、具体分析:1、涉及考点细致全面,各部分内容比例符合中考考试要求。部分题号涉及考点所占比例中国古代史1-18 41题42题第2问分封制、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甲骨文、孔子思想、汉武帝大一统、丝绸之路、秦汉文化、隋朝大运河、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元之治、隋朝赵州桥、经济重心南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统一问题(西藏台湾)28分占28中国近代史1928题43题14问第44题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近代化的探索张謇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科技、中共一大、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共七大、四大战役、重庆谈判、甲午中日战争27分占27中国现代史第2932题第41题第五问第六问第43题第5、6、7问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外交、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成就、中共十五大12分占12世界古代史33、34题上古时代、文艺复兴2分占2世界近现代史第35-40题第41题第4问第42题第44题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世界格局的演变、社会主义专题、三次科技革命新经济时代、经济危机、日本崛起31分占312、选择题设置更加多样化,情境类、材料性、插图类、组合型、分析比较性选择题逐渐增多,试题迷惑性增强,难度有所增加。选择题第1、3、5、6、7、11、17、19、21、25、,通过情境的创设将知识与情境结合,考查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第2、9、13、16、31、39题通过插图和表格,巧妙地将知识与插图结合,进一步考察了学生对课本中重要插图材料的识记和运用能力。第24、28、29、32、33、34、37通过将知识精心组合,考察了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综合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3、主观性试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专题知识的考察,而且专题的跨度较大、综合性更强,问题的设计层次性更强,既有基础知识,又有综合能力的考查,有较强的思维性和灵活性。第41题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统一专题,将秦、汉、清加强统治措施及美国南北战争、一国两制、台湾问题结合在一起,既有对措施的考查,又有对思想控制和国家统一的考察,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第42题考查的是科技专题,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三次科技革命结合在一起,意在总结归纳中国及世界科技成就,并确立对科技的正确认识,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考查形式既有插图又有表格,方式多样化。第43题结合建党93周年和中国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考查点有中共一大、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战役、重庆谈判、三大改造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可以说通过几个问题将党的历程进行了综合性的考查。第44题以时事新闻为切入点意在考察中日关系专题,将日本的历史与中日关系结合在一起,将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及二战后的日本发展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的考察了日本的历史,把握住了重点又抓住了热点,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和综合性,体现了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的充分结合。4、试题设计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对学生阅读和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了细致的考查。纵观本套试题,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问题设置都注重了知识的识记、迁移和运用,尤其是主观性试题,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点到面,进一步深化了对专题知识的考查,比如第42题分别从古代四大发明、工业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美国新经济时代、我国现代科技成就进行了考察,最后结合以上知识,考查学生对科技革命的认识,知识由点到面,考察比较全面和细致。再如第44题将日本崛起和中日关系与社会热点充分结合,进一步突出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4个主观性试题问题设计都比较明确,核心词语的把握比较到位。总之本套试题考查知识较为广泛,试题设计巧妙多样化,专题突出特色鲜明,对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的考查比较全面细致,必将对后期的复习起到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一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的高质量的有效试题。2012-2013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河北省中考试卷分析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从总体上看,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紧扣新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贴近考生生活,立足国情,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领价值导向。真正做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图文并茂,简洁明快,既彰显人文关怀,又紧扣教材,能够关注热点话题,将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与学科内容完美融合,体现了学科特色。如“十八大”“先进模范人物”、“食品安全”、“中国式剩宴(光盘行动)”、“中国梦”、“美丽中国”等等,既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能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整体难易度来看,比去年难度有所提高,总题数比去年减少2题,题型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内容鲜活,语言简洁,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二、试卷的具体分析 2013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主要由单项选择和非单项选择两类题型组成。其中,单项选择26分,占本学科分值的42.6%;非选择题35分,占本学科的67.4%。(一)、选择题部分,分别对时事、法律、资源、民族、小康、中国梦六个方面有关知识的考察第1-3题为时事部分,时事没有纯时政的内容而是考察时事与理解相结合。 2012年11月8日,中学生小辉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首诗词:“云淡风高秋风劲,北国霜晨。雁阵欢鸣,不尽红叶壮京城。神州大地展美景,盛会喜临。亿众同庆,继往开来乾坤新。”回答12题。 1诗词中的“盛会”是指 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第三十届奥运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实现“继往开来乾坤新”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A B C D 3小辉依据下列人物的事迹及影响,概括了以下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弘扬民族精神 B加速经济腾飞 C推动科技进步 D维护世界和平 4、5题考查的是法律问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食品越来越受青睐。一时间,假冒伪劣绿色食品充斥市场。回答45题。4假冒伪劣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诚信社会建设败坏社会风气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犯消费者的智力成果权 A B C D 5对生活中形形色色造假现象的治理,下列网友提出的做法可行且有效的是水中月:重罚造假者,让其自食其果安之素:要形成对造假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思无邪:加大打击力度,依据刑法处罚所有造假者漫游者:增强消费者防范意识,提高识假能力 A B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