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一(20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2020年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一(20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2020年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一(20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2020年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一(20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2020年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一(20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一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该举措()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二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已经日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 )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国际组织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制度化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社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胡佛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他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B.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D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这能看出()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积极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倡导自由贸易。但从2017年开始,特朗普政府称其为“我们国家史上,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最糟糕的经济贸易”导致美国人的金钱流失、就业机会流失。这主要说明( )A.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C.资本输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输出国经济发展D.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成为世界主流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当年走出大萧条,而它的另一面就是中国的白银危机和严重的经济危机。新政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材料表明新政()A实行美元增值B放弃金本位制C主张货币紧缩 D抑制通货膨胀19291933年的美国电影热衷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这一现象反映出()A电影创作再现社会生活B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C政府力图控制民众情绪D电影折射民众的心理需求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它成立20余年后,主要借款对象由西欧各国变为发展中国家,扩大了各国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该组织()A.建立于1945年,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B.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C.是法德以经济合作促政治和解的初次尝试D.以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为其重要特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致使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C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D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据美国媒体称,今天的美国民族主义者认定是它(全球化)掏空了美国的工业核心。不管正确与否,他们关注的是生活和生计在很多情况下也已被掏空的美国公民。于是,一股强劲的贸易保护主义潮流席卷全国,奉行全球主义的精英落荒而逃。该言论反映了美国( )A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B工业的发展受到全球化的打击C公民大多是民族主义者D中下层民众是全球化的牺牲品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罗斯福新政期间的农业改革被誉为是“在美国试行的最勇敢的社会实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自立国以来,农业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自由放任的生产经营模式为美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繁荣。从1914年到1919年,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增加了2.64倍,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产品平均价格分别上涨了114.7%和110.3%,农业总纯收入增加了近3倍。20世纪30年代初,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1967100)由1928年的64.8%下降到1932年的29.5%,下跌了55.5%,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3亿美元,下降了67%。材料二1938年2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美国农业部先后主导建立了国家农业信贷署、农产品信贷公司等机构,负责对处于困境中的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直接补贴及技术支持。政府还动用行政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从而达到“保证价格”的目的。新政期间,华莱士(时任美国农业部长)几乎在实施每一项国家干预措施时,都注意与农民进行“协商”,注意培养农民及地方的主动合作精神。以上材料摘编自王祖奇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上半叶美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显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政期间美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积极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政前后美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角色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独立后,1789年由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大概为20%左右。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进入20世纪,美国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体关税。1930年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增加“超级301”“特别301”条款。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以上材料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阶段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投下原子弹到苏联解体是45年,这段时间并不是世界历史上一成不变的时期。特殊的国际形势又把整个历史时期整合成一种单一模式,这种形势在苏联解体前一直主导着世界。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材料二 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法国对共产党中国的承认显然象征着新的全球均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并概括这一体系的突出特征。(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的含义,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崭新格局对中国外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解析答案为:B解析: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故A项错误;北约规定的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相似,与材料中“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北约在东南亚地区的表现,故B项正确;“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故只会加剧亚洲冷战的形势,越南战争并没有为此受到遏制,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没有为此停止,故D项错误。答案为:B;解析:选项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对联合国的国际地位的表述,不是材料中联合国影响力大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国际关系规范化、体制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联合国的原则和制度成为各国的合法依据,是全球化的表现,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不符,故C项错误;政治多极化趋势是指影响国际的政治力量多,与材料中各国以联合国的规范原则为法律依据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为:A解析:从“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可知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是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有经济存在的国家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集体农庄”可知,是斯大林模式的农业措施,故D项错误。B答案为:D;解析:1933年的苏联刚刚完成了一五计划(19281932年),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这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认为苏联一五计划(计划手段)是不切实际幻想的看法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说明了国家干预(计划手段)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美苏冷战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故A项错误;该漫画体现了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并没有反映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故B项错误;该漫画是1933年的苏联漫画,其意图在于表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并没有说明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为:D解析:材料“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说明欧盟政治经济设计架构的缺陷因债务危机凸显,故D项正确。答案为: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答案为:B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D答案为:D解析:材料给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地点是非洲。这明显符合不结盟运动的时间和内容。非洲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成员国,因此美国的行为就是来抵制不结盟运动。答案为:C解析: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资本输出国,“导致美国人的金钱流失、就业机会流失”说明资本输出造成美国经济发展受阻,故C正确;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A错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主流,排除D。答案为:B;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新政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新政中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实行美元贬值和放弃金本位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主张货币紧缩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货币紧缩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故D项错误。答案为:D;解析:题干中“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注意用词“隐约”,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意为文化领域大量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等,经济大萧条时期电影得到的是“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未反映政府行为,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经济大萧条的民众希望用虚拟电影来慰藉心灵,故D项正确。答案为:A解析:材料信息“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体现了世界银行的特点,故A项正确。答案为:C;解析:根据所学,美国依旧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多极化趋势在加强,但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新兴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新兴大国“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故D项错误。答案为:D;解析:根据“认定是它(全球化)掏空了美国的工业核心。不管正确与否,他们关注的是生活和生计在很多情况下也已被掏空的美国公民”可知,经济全球化严重影响了美国民众的生活,特别是中下层民众的生活,于是民众掀起贸易保护主义潮流,故D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不符合事实,排除;经济全球化促进美国经济发展,B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公民大多是民族主义者,材料反映中下层民众是全球化的牺牲品,C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一 、材料阅读答案为:(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答案为:(1)变化:从巨大繁荣到严重危机(价格上涨、总收入增多到价格普跌、纯收入急剧下降)。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波及农业;长期农业自由放任政策为农业发展埋下隐患。(2)内容:控制农业产量,减少农产品供应;国家信贷扶持,补贴农业发展;调节农产品流通领域,稳定农产品价格;培养农民合作意识,促进农业合作关系。积极作用:促进农业复苏,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奠定基础。(3)变化:从自由放任到全面干预。解析:(1)变化: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自由放任的生产经营模式为美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繁荣”、“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1967100)由1928年的64.8%下降到1932年的29.5,下跌了55.5%,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3亿美元,下降了67%”可以得出农业发展的状况是从巨大繁荣到严重危机(价格上涨、总收入增多到价格普跌、纯收入急剧下降)。原因: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中发生变化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再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史实可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波及农业;长期农业自由放任政策也为农业发展埋下隐患。(2)内容:题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建立了国家农业信贷署、农产品信贷公司等机构,负责对处于困境中的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直接补贴及技术支持”、“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注意培养农民及地方的主动合作精神”等信息可以概括为:控制农业产量,减少农产品供应;国家信贷扶持,补贴农业发展;调节农产品流通领域,稳定农产品价格;培养农民合作意识,促进农业合作关系。积极作用:主要从上述措施对农业和国家政策方面来分别分析。具体来说,对农业来说,是促进农业复苏,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国家政策来讲,是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奠定基础。(3)变化: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由材料一可知,由于20世纪30年代初之前,农业一直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到材料二中的国家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经济发展,可以得出,新政前后美国政府在经济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