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五单元(课文).doc_第1页
一年级第五单元(课文).doc_第2页
一年级第五单元(课文).doc_第3页
一年级第五单元(课文).doc_第4页
一年级第五单元(课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11、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生字,会写“广、升、足、走”,认识偏旁“心、方”。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艳情。2、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忆生字。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0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天安门图片,升旗仪式录象。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1、板书课文题目,齐读。2、问: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3、带着你们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让学生找出有几句话。2、学生汇报后,指名读读每句话。三、学习第一句话1、请学生读第一句,并回答:我是谁?住在哪里?2、学生自由读读,画出不懂的地方。3、指导朗读,语速稍慢。四、学习第二句1、学生自己读,画出不懂的地方。2、小组讨论、解疑。3、汇报:你们读懂了什么?4、我们一起来体会什么是壮观。(规模宏大,雄伟。)5、指导朗读。五、学习第三句话1、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你们想去看看吗?书中的小学生和我们一样,也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2、谁愿意把第三句话给我们读读?其他同学观察一下,这句话有什么特点?3、比较句子,比比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2)我多想去看看。第一句话表达出“我”特别想去北京的强烈愿望4、指导朗读,“多想”读重些。1、老师还有一些北京的风景图片。(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北京美不美?你们想去看看吗?谁能把你们的愿望读出来?(指名读,齐读)练习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老师这儿还有四句话,你会读吗?先自己练习,然后指名读,范读,齐计。(七)延伸扩展教师指导着图片问学生:北京美不美?除了老师给你们介绍的这些风光,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课下我们收集一些有关的图片,出一期以“美丽的首都北京”为主题的板报。北京这么美,你们爱北京吗?爱我们的祖国吗?有一首名为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吧!放录音,一起唱。四、课堂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收集北京风光图片。第二课时104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会写“广、升、足、走”,认识偏旁“心、方”。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2、请你用钢笔画出这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同遍。(二)用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想xing 能nng 京jng 城chng 广gung升shng(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四)全班交流,比比谁的方法最好,重点指导。想:用拆字的方法记忆,木目心念想。组词:理想 想念告:猜字迹:一口咬掉牛尾巴。组词:告诉 告别走:与“足”区别,把足字上边的“口”换成“土”组词:走开升:与“开”区别,把“开”的第一笔横换成小撇,写在第三笔竖撇的止面。组词:升旗 升起(五)指导书写广:横不要太长,左低右略高。升:第一笔是短撇,第三笔是竖撇。四、课堂作业设计比一比,再组词。听( ) 走( ) 北( ) 开( )诉( ) 足( ) 比( ) 升( )教学反思: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范读-请学生读-全班齐读。如,“非常壮观”应重读,“我多想去看看”应读出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请学生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孩子上台脱离课本表演,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好诗中的长句。12、雨点儿教学要求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认识生字,会写“方、半、巴”。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2、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05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先给你们猜个谜语,比比谁的生活经验丰富。请同学们听好:“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2、你们见过什么雨?(学生甲:毛毛雨。学生乙:雷阵雨。学生丙:大雨。学生丁:暴风雨)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2课雨点儿。一起读课文题目(纠正“儿”音的读法),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甲:天上为什么下雨?学生乙:雨有什么作用?(二)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5自然段)3、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三)讲读课文1、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老师可告诉学生: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空气托不住,就形成了雨。2、你有不明白的词句吗?(大家讨论)(1)数不清:说明雨点儿非常多,不知道有多少。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多得数不清。学生甲: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学生乙:满天飞舞的雪花多得数不清。(2)飘落:飘着降下来。(演示小纸片飘落,帮助学生理解)你能用“飘落”说一句话吗?学生甲: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学生乙:秋天到了,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3、指名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甲:我知道了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要到哪儿去。学生乙:我知道了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学生丙:我知道了小雨点儿问大雨点儿要去哪儿。老师:你们真聪明!问:你们能把这句话说具体吗?(大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学生丁:我还知道了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分角色朗读大雨点儿与小雨儿的对话,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语气。4、雨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学生甲:雨水给花草补充了水分,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学生乙:地里的种子吸收了水分,生根、发芽、开花。5、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画片,我们一起看看雨的作用。(多媒体课件)6、教师总结:经过雨水的冲洗,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水珠在叶子上滚动,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地里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花儿红艳艳,草儿绿油油,多美的景色呀!7、你能把这么美的景色读出来吗?指导朗读,速度要稍慢,注意“更、红、绿”要读重音,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雨后田野美丽的景色。第二课时106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2、会写“方、半、巴”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雨有什么作用吗?2、你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吗?3、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二)用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四)全班交流学习方法,比比谁的方法最好点:分三部分记,上边与“十”字比较,中间是口字,下边是四点。点头、雨点儿。数:分三部分记,左上“米”字捺变点;左下“女”字横变提,右边不出头;右边是反文儿。组词:数不清 数星星。清:用“青”字加上三点水旁。组词:分清 清楚飘:是把“漂”字左边的“氵”去掉,右加“风”。组词:飘扬半:用“米”区别,把“米”的撇、捺去掉,换成一笔横。组词:一半。问:“闪”里边的“人”换成“口”字。组词:问题 疑问回:大口套小口。组词:回答 回家方:把“房”字的“户字旁”去掉。组词:四方 方向(五)指导书写四、作业布置书写生字:“方、半、巴”,每字两行。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关系。13、平平塔积木教学要求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二、认识生字,会写“业、本、平、书”,认识偏旁“彳”。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2、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07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二、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板书课文题目,老师问: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2、你读懂了吗?把不明白的词句画出来。(三)观察图,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四)从图中我们知道了奶奶在和平平说话,你找找书中哪句话是奶奶说的,用“ ”画出来,读一读。平时奶奶是怎样和我们说话的?这两句话都是疑问句,句末标点是问号,要读出疑问语气。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疑问词“呢”。它一般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你能用“呢”说句话吗?(五)平平搭的这四间房子都给谁住呢?用“”画出平平是是回答奶奶的,指名问答问题。我们以前句子中也出现地“啊”,比如,湖里的荷花真漂亮啊!“啊”起什么作用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再学习它的一种新用法,“啊”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你能依照书中的句子说句话吗?比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六)在学习哪座房子最漂亮时,课文写到一座房、两座房,今天我们课文中又出现了四间房,有什么区别?(七)平平有什么心愿?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节平平的心愿多美好哇!你再读一读这一节。(八)回到画面奶奶听了平平的心愿?摸着他的头,在夸奖他什么?(九)你有什么心愿?谁能用“我长大了干什么”说说你的心愿第二课时108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和偏旁“彳”。2、会字“业、本、平、书”。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平平有什么愿望?我们一起读读课文。2、用铅笔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二)用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字形(四)全班交流,比比谁的方法最好1、复习熟字加、换部首、换部件的方法。搭答 间问 文这 住主 平苹2、学习新部首“彳”双人旁,区别“很”与“跟”。3、拆字法。呢:口字旁,右边与“尺”比较,把捺去掉,换成“北”字的右半边。啊:口字旁,中间“阝”,右边“可”字。没:三点水旁,右边把“朵”字下边的“木”字换成“又”字。组词:没有(五)指导书写四、作业布置书写本课生字:“平、这、住、呢”,每字两行。教学反思:本课语句浅显易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含义,从插图入手,避免了抽象的说教,让学生联系生活,把自己当成文中角色读好课文。14、自己去吧教学要求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二、认识生字,会写“自、己、东、西”。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1、从读中领悟:为什么小鸭和小鹰的妈妈都让它们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09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从小就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很多同学在这短短的半年里学会了许多本领。有的同学学会了收拾书包,有的同常常会了穿衣、系鞋带,还有的同学学会了洗手绢儿等。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鸭和小鹰学会了什么本领。(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轻声志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把每句话读正确、通顺。3、标出自然段。(三)自读自司,领会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1、今天天气格外好,小鸭和妈妈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散步。小鸭看见哗哗流淌的溪水,它是怎么对妈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2、自己再练习读读书中句子,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画出来。3、全班讨论、交流。指导朗读:小鸭想让妈妈陪它去游泳,又怕妈妈不同意,因此用商量、恳求的语气,你来试着读读。指导朗读鸭妈妈的话,同学们想想妈妈平时怎么和我们说话呀?你愿意读读鸭妈妈的话吗?读时要强调“自己去”,读出鼓励的语气。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5、启发学生想象:小鸭刚下水时心里会怎么想?小组讨论后交流。开始游泳时,小鸭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组讨论后交流。它学会游泳后心情怎样?又会怎么说呢?6、分小组练习表演课本剧,师生共同评议。(四)自读自司自演第二自然段,以小组形式汇报1、学生汇报2、老师指导。读:小鹰的话要读出恳求、商量的语气。妈妈的话要亲切、和蔼、读出激励的语气。演:给学生带上头饰,加上合理想象,配以恰当的动作、表情。师生共同评议。(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必得了什么道理?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独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七)小鸭和小鹰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会了生活的本领,你最近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么学会的。第二课时120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2、会实际收入“自、己、东、西”。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2、检查背诵。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二)用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如果出现错误让学生自己纠正)(三)用喜欢的方法认字(四)全班交流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多动脑1、学过的偏旁加上熟字的方法。吧:“口字旁”,加上“巴”字。您:上下结构,“你”加上“心字底”。吗:左右结构,“口字旁”加上“马”字。会:上下结构,“人字头”加上“云”字。组词:开会。景:上下结构,“日字头”加上“京”字。组词:景色。2、熟字去偏旁的方法。那:左右结构,把“哪”字左边的“口”去掉。3、拆字。美:上下结构。上边“羊”字的竖下边不出头,下边“大”字。4、与形近字比较。自:与“目”区别,上边多一笔小撇。(五)指导书写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要写得居中。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四、作业布置书写本课生字:“自、己、东、西”,每字两行。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字强字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文本主要是对话,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在朗读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在学生读课文后,借助插图练习背诵课文。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要求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的道理。二、认识生字。会写“回、片、皮”,认识笔画横撇。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2、利用多种形式认识生字。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2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明白燕子妈妈谁为什么夸小燕子。二、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种蔬菜,你们认识吗?冬瓜和茄子有什么时候不一样的地方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4自然段)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然后评议。(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你们知道燕子一般把窝搭在什么地方吗?2、屋檐下,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菜园里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3、“什么”是疑问词,表示疑问。“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一不样”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什么”说句话?3、小燕子去菜园看了三次。第一交小燕子看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小燕子看到了冬瓜是绿,茄子是紫的。第三次小燕子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志,茄子的柄上有小刺。指导朗读。同学们,当你们弄懂一个问题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小燕子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会不一样后也特别高兴。我们在读小燕子的话时,速度要快一些,表达出它兴奋的心情。4、燕子妈妈是怎样夸奖小燕子的,谁愿意读读燕子妈妈的话?指导朗读。妈妈说话时,态度非常亲切,读时速度要慢一些,还要读出鼓励小燕子自己去观察的语气。注意读“你说得对”“很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5、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引导:仔细是什么意思?正是因为小燕子细心看,才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平时,我们干什么事都要非常细心。你愿意用“仔细”说一句话吗?6、分角色朗读课文。7、你们知道冬瓜和茄子都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第二课时122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和笔画横撇。2、会写“回、皮、片”。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的道理。课下,你都观察了哪些蔬菜、水果?讲给大家听听。2、老师: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了许多水果、蔬菜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再来比比,看谁最细心,能观察到生字的特征。3、自己从课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二)用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仔”是整体认读音节。(三)自己用喜欢的方法认字,然后交流。1、偏旁加熟字。会:单人旁,右边加“十”字。样:木字旁,右边加“羊”字。仔:单人旁,右边加“子”字。2、拆字法。次:左边“冫”,右边是“欠”字。(四)指导书写回: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片: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四、作业布置书写本课生字:“回、片、皮”,每个字写两行。教学反思:“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本课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版纳这一道理渗透在字里形间。教学时,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是记忆新字,如,用熟字加偏旁识记“什、样、现”或用组词的方法来比较识记同音字。语文园地五教学要求 1、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复习同偏旁的字,积累词语,比较形近字,能说完整的句子。3、培养把学过的字归类复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辨认形近字。2、了解“吗、吧、呢”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23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认读生字,加深记忆。2、引导学生仔细辨认,学习深辨细究,把字看清楚。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1、自己读读这些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