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C卷_第1页
天津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C卷_第2页
天津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C卷_第3页
天津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C卷_第4页
天津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C卷一、 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0分)1. (3分) (2014盐城)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春天的东方湿地公园芬芳四y,一片雪白的花海在我四周(涌动/流动),微风拂来,花枝摇y,花雨缤纷,花的波浪在浅浅地荡漾,人们仿佛乘着一叶轻舟驶进了春天的深处。(1) 给划线字注音。_微风拂来花雨缤纷(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yy芬芳四_花枝摇_(3) 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四周_(涌动/流动)2. (7分) (2017八下南通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爱读书的夜晚。远离了xun xio的尘世,一窗明月,一册书卷,一杯热茶,静心品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四溢。或于开心处开怀大笑,或于伤心处黯然chu chng;或为历尽cng sng的人物唏嘘不已,或为A(如火如荼/炉火纯青)的技法拍案叫绝每至此时,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发自内心地油然而生。(根据钱锺书读书断想选段改编)(1) 根据拼音用正楷字写出相应的汉字。xun xiochu chngcng sng_(2) 文中A处应选择的词语是:_。(3)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9八上德清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天接云涛连晓雾,_。(李清照渔家傲) (2) 戍鼓断人行,_。(杜甫月夜忆舍弟) (3) 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4) 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 树,常常是文人吟咏的对象。“_,_”,刘祯赠从弟吟咏的树宛如傲立不屈的君子,在严寒中坚守内心的气节;“_,_”,庭中有奇树的这棵苍翠欲滴的奇树,开着鲜艳亮丽的花儿,让思妇愁绪百结。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4. (1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血雨腥_风应有涯_(2) 解释划线的词语: 即_为家应有涯_取_义成_仁(3) 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从内容来看,是_。诗中押韵的字是_。 (4) 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投身革命/即为家B . 血雨腥风/应有涯C . 取义/成仁/今日/事D . 人间遍种/自由/花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5. (1分) (2019三门模拟) 文学作品的命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俗世奇人中的_,是个只认七块银元的行医规矩奇特的人物;儒林外史中的_的名字,意为“渴望得到进士身份的模范”;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_,是说他总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2) 请参考示例,选择下列一部作品,结合具体内容简析书名的内涵。 【示例】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既有对过去美好人事的温馨回忆,也有对现实的理性批判。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红星照耀中国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6.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楸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倘着一个锦皮袋。 (1) 本文选自水浒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的情节(不超过10个字)。并写出与武松有关的另外一个故事。(2) 第一段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7. (15分) (2019九上杭州期末)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宋)欧阳修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 , 往往祀以为神。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悴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注】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菱溪大石(节选)(宋)欧阳修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溪旁人见其可怪(责怪)B .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可爱)C .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废弃)D . 况欲长有此石乎(长久)(2) 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B .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C .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D .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4) 菱溪大石前四句对大石的描写,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5) 欧阳修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为什么自己又“曳以三犊载两轮”呢?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8. (1分) 任选一题作文。(1)有一种叫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要求: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纸、墨、笔、砚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虽然非亲非故,却从四面八方友好地走到了一起。瞧这哥们儿四个,白的白,黑的黑,硬的硬,软的软,方的方,长的长。长相各异,脾气不同,却相安无事,团结如一。所以被人们尊称为“文房四宝”。要求: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7 页 共 7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