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汉语言学年论文模板_第1页
10汉语言学年论文模板_第2页
10汉语言学年论文模板_第3页
10汉语言学年论文模板_第4页
10汉语言学年论文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X级学 年 论 文 题 目 从汤显祖的牡丹亭看明朝后期启蒙思想的兴起学年论文统一用16k打印,边距为: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及上下边距为2cm,行距为1.25倍;1、论文标题黑体四号,正标题要控制字数,包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8个字;2、如果标题过长,需要转入第二行,则与第一行标题的第一个字对齐;3、副标题的字体为黑体小四号,控制在14个字内(包含标点符号);4、题目及副标题,最多3行 姓名 XXX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201 年 6 月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摘 要1、摘要黑体三号,不加粗!摘要二字中间空一空格,居中,下空一行,三号;2、摘要正文宋体小四,内容不分段,300字以内。(空一行,三号)在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反映出汤显祖的人文主义思想。牡丹亭中主人公杜丽娘为追求自己的婚姻自由,先是因为思念而死,后来又死而复生,勇敢地跟封建礼教作斗争,反映出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而牡丹亭所讴歌的为追求婚姻自主“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人性美,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可以反映出明后期启蒙思想的兴起。(空一行,小四号)关键词:牡丹亭 人物形象 明朝后期 启蒙思想1、“关键词”字样顶格,黑体小四,不加粗!冒号后直接写关键词;2、关键词宋体小四,各词之间空1-2个汉字的间隔,3-6个关键词。前 言前言,居中,黑体小二,不加粗!前言二字中间空一空格,前言下空一行,正文宋体小四,标点符号全部统一用全角符号。(空一行,小四号)牡丹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戏剧,该剧题词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部戏剧歌颂人世间伟大的爱情,颂扬了爱情和青春的美好,刻画了杜丽娘这个为追求幸福勇于反抗的女性形象,以及年轻一代为追求自由爱情与封建势力作斗争,批判了封建思想在与新思想的对抗中必将失败,这部戏剧所表达的人文思想反映出明朝后的启蒙思想的兴起。(空一行,小四号)一、杜丽娘形象分析一级标题,居中,黑体小二,不加粗!前言、结语、一二级标题上下空一行,如为页首,则上不空行,下空一行。 (空一行,小四号)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是杜丽娘,她是一个天真活泼,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杜丽娘生长在一个封建的官僚家庭,父亲是封建官僚,希望按照封建礼教来严格管教女儿,母亲是是循规蹈矩的封建妇女,看到女儿裙子上绣的成双成对的鸟儿,都提心吊胆感到担忧。杜丽娘生长在这一环境下,一方面必须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渴望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在第三出训女,杜丽娘第一次出场时,父亲责怪她午睡,杜丽娘回答:黄堂父母,倚娇痴惯习如愚。刚打的秋千画图,闲拓著鸳鸯绣谱。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功夫,玉镜台前架书。汤显祖牡丹亭济南:齊魯書社,2004年5月第6页1、注释,脚注,每页重新编号,引用顺序为作者.书名(期刊名)书名及期刊不需要书名号.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2如当页的引用都为同一本书或期刊,允许从该页注释开始,每一处引用写“同上”,标注页码;在打印前检查页码是否有调整,每页的注释不允许标为”同上“。也可以不用“同上”,所有注释都标注全注释3、如有翻译者,则写在作者之后;4、正文中引用整段文字,楷体,小四,上下空一行(小四),引用的文字第一行缩进四个汉字,第二行起缩进两个汉字。.脚注中出现的阿拉伯数字必须用同一种输入法,不允许出现“年,第页”字样。这样的回答即像是顺从父亲教诲,又像是赌气撒娇。这时,她跟一般的大家闺秀一样,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青春尚处于朦胧状态,即使埋藏着反抗的种子,也刚刚开始萌芽。杜丽娘在闺塾中听陈最良讲诗经,对老师说: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教演一番。最后只说了一句:这经文偌多。同上第13页杜丽娘没有直接抱怨,而是说了一句:这经文偌多。就把杜丽娘心中的想法反映出来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人感到厌烦而已。杜丽娘希望从书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她父亲和老师所不希望她学到的,所以陈最良在春香问君子好求时很生气,要责骂春香,杜丽娘也不得不摆出千金小姐的样子来教训春香,当老师走了之后,杜丽娘摆的架子马上就没有了,刚刚教训春香的表现好像是演戏一样,还问春香花园在哪里,杜丽娘的心中是讨厌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希望能到花园中游玩也是一个少女渴望自由的心情。而学习诗经则给了杜丽娘思想觉醒一个机会,正是有诗经这样美好的描写才让杜丽娘对青春有了美好的向往。第十出惊梦中,杜丽娘在自家的花园中游玩,却发现这美丽的景色无人欣赏,白白地荒废了,不由地发出感叹: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汤显祖牡丹亭济南:齊魯書社,2004年5月第22页这样美丽的自然景色没有人欣赏白白地荒废了,让杜丽娘不由地发出感慨,而杜丽娘感慨的不仅仅是这自然景色,还有她自己。杜丽娘生长在这个家里却从未来过这个花园游玩,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当杜丽娘来到这个花园游玩时却看到的是美好的景色无人欣赏,不由地感慨自己也像这花园一样,虽然长得美丽,却无人欣赏,空负了青春。这时是杜丽娘的青春由朦胧状态到觉醒的标志,是由现实进入理想的关键,在全剧中则是将剧情推向浪漫主义高潮的起点。杜丽娘怀着爱好自然美景的心情和朦胧的生活理想走进了春光明媚的花园,而春天的自然风光唤醒了杜丽娘对青春的向往,而这样美好的景色却无人欣赏,让杜丽娘觉察到生活中的无奈,这时即使眼前的景色有多么的美好,杜丽娘也没有心思再去欣赏了,只好兴尽而归。这时的杜丽娘的心情是矛盾的,美好的花园与现实的反差让杜丽娘开始思索起自己的青春,这次游园让杜丽娘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为杜丽娘以后大胆地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己的爱情作了思想铺垫。寻梦是杜丽娘对理想生活的大胆追求,在梦中看到的伴侣,杜丽娘大胆地在现实中去寻找。玉交枝(泪介)是这等荒凉地面,没多半亭台靠边,好是咱们眯膎色眼寻难见。明放着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住魂梦前。翣时间有让活现,打方旋再得俄延,呀,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要再见那书生呵。月上海棠怎赚骗,依稀想象人儿见。那来时荏苒,去也迁延。非远,那雨迹云踪才一转,敢依花傍柳还重现。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阳台一座登时变。再消停一番。呀,无人之处,忽然大梅树一株,梅子磊磊可爱。同上第31页杜丽娘回忆着梦中的情景,在自家的花园中寻找梦中的景物,这种情景就像是渴望寻找自己的爱人却又偏偏找不到,只能在熟悉的景色中寻找他的身影,表现了杜丽娘对真挚的爱情的追求。正是有这种对真挚爱情对追求,才使得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由死而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实现的理想让杜丽娘深受打击,杜丽娘一天天地憔悴下去,可杜丽娘不甘心这样,所以她画下了自己的画像,希望有人能够看到。第十四出写真就是杜丽娘内心的真实写照。杜丽娘希望留下自己的画像,把希望寄托给理想中的情侣,不想让自己的青春空度。山桃犯有一个曾同笑,待想象生描着,再消详邈入其中妙,则女孩家怕漏泄风情稿。这春容呵,似孤秋片月离云峤,甚蟾宫贵客傍的云霄?尾犯序心喜转心焦。喜的明装偐雅,仙珮飘摇。则怕呵,把俺年深色浅,当了个金屋藏娇。虚劳,寄春容教谁人泪落,做真真无人叫唤。堪愁夭,精神留与后人标。汤显祖牡丹亭济南:齊魯書社,2004年5月第37页第三十五出圆驾中,杜丽娘为争取自己的幸福与父亲杜宝作斗争:北出队子真乃是无媒而娶。保亲的是母丧门。送亲的是女夜叉。噤声!眼前活立着个女孩儿,亲爷不认。倒做鬼三年,有个柳梦梅认亲。同上第166页杜丽娘的性格有着叛逆的精神,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她在父亲质问她无媒而娶的时候,勇敢地反驳父亲,还指责父亲,不承认女儿。为维护自己的幸福与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作斗争。杜丽娘的形象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在汤显祖的时代,人的真情被虚伪的礼教所扭曲,陈腐的道学传统桎梏着人的个性和自由,而作者却能塑造出一个闪烁着启蒙主义思想光芒的觉醒的形象,通过她对真挚的爱情作了热情的歌颂。从她斗争的过程中,反映了纯真的爱情是怎样战胜腐朽的封建礼教的,假道学是怎样在新思想意识和道德力量的冲击下遭到惨败的。二、柳梦梅形象分析柳梦梅是牡丹亭的另一个主角,他是杜丽娘理想的爱人,更是杜丽娘与封建礼教作斗争过程中的忠实伴侣。柳梦梅对杜丽娘是真心地爱慕,所以才在与杜丽娘梦中相会后对杜丽娘念念不忘,找寻杜丽娘的踪迹。在得到杜丽娘的画像后,欢喜之情溢于言表:集贤宾望关山梅岭天一株,怎知俺柳梦梅得过?得傍蟾宫知怎么?待喜呵,端详停和,俺姓名儿直么费嫦娥定夺?打么诃,敢则是梦魂中真个。好不回盼小生!同上第72页柳梦梅住在道观的时候与杜丽娘的魂魄相会,在杜丽娘未到之前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杜丽娘到来之后的欢喜的心情都刻画得很深刻。直至到柳梦梅与杜丽娘拜天地,立誓言,这些都是柳梦梅对杜丽娘真挚爱情的回答:滴溜子神天的,神天的,盟香满爇。柳梦梅,柳梦梅,南安郡舍,遇了这佳人提携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口心不齐,寿随香灭!汤显祖牡丹亭济南:齊魯書社,2004年5月第95页柳梦梅在功名上虽然和其他的书生一样,渴望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所以千里迢迢去上京赶考,但柳梦梅的性格中具有一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具有反封建传统的大无畏精神,在第三十五出硬拷中,面对杜宝的拷问时,他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燕儿落我为他礼春容、叫的凶,我为他展幽期。耽怕恐,我为他点神香、开墓封,我为他唾灵丹、活心孔,同上第157页柳梦梅为救杜丽娘不惜违反当时不准开关盗墓的法令,找出杜丽娘的身体,又寻方觅药让杜丽娘死而复生,然后带着杜丽娘出走。这些事情都是违反了封建礼教的事情,但柳梦梅为了杜丽娘可以勇敢地和封建礼教作斗争。在面对杜宝拷问可以坚强不屈,为自己和杜丽娘的爱情辩护,维护自己和杜丽娘的爱情。而圆驾是继硬拷之后出现的斗争高潮柳梦梅列举杜宝的“三大罪”:太守纵女游春,一罪。女死不奔丧,私建庵观,二罪。嫌贫逐婿,刁打钦赐状元,可不三大罪?同上第164页质问杜宝,对杜宝的针对予以有力反击,嘲笑杜宝请的黄门陈最良:则怕做了黄门,也奏事不以实。嘲笑这些封建的卫道士的腐朽和无知。在封建统治者面前,柳梦梅为自己和杜丽娘辩解,杜宝诬陷柳梦梅的罪状,都被柳梦梅与杜丽娘一一反驳,他和杜丽娘一起,击败了破坏他们幸福的封建势力,使人物形象更富于光彩。这些都可以看到柳梦梅身上的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可以从人物身上看到对个人幸福的追求的人文思想的觉醒。 三、牡丹亭中其他人物形象分析牡丹亭中除了杜丽娘、柳梦梅还有一些形象鲜明的人物。如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他是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维护者,封建正派人物的典型,杜宝的性格比较复杂。在他身上,即体现了封建制度和礼教的腐朽性与残酷性,又体现了作者对开明政治的理想。杜宝是个封建官僚,在家庭中是严厉的封建家长,希望把女儿培养成为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人,所以很严厉地要求女儿,在第三出训女可以看出:玉胞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你好些时做客为儿,有一日把家当户。是为爹的疏散不儿拘,道的个为娘是女模。汤显祖牡丹亭济南:齊魯書社,2004年5月第6页从杜宝训斥杜丽娘的话可以看出,杜宝希望把自己女儿培养成封建礼教规范的淑女,日后嫁人也可以光耀家门。请腐儒陈最良来教导女儿,第五出延师中杜宝对陈最良说:男、女四书,她都成诵了。则看些经旨罢。易经以道阴阳学,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又是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顺口,且是学生家传,习诗罢。其余书史尽有,则可惜她是个女儿。同上第9页这里杜宝的话就是让陈最良教导杜丽娘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东西,只有诗经合符杜宝的规范,所以才让杜丽娘学习诗经,其余的书因为是杜宝认为不适合女儿学习而一一否决了,选择诗经也是杜宝的希望,希望杜丽娘学习到封建礼教所谓的后妃之德,不嫉妒,宜室宜家,学习到诗经中的“无邪”。在这个过程中,杜宝是杀害杜丽娘的无形的凶手,他为了维护封建礼教而约束女儿的身心,压制女儿思想的觉醒。而在拷问柳梦梅时则是封建礼教的捍卫者,他否认客观事实的存在,逼自己女儿离开柳梦梅。在政治上,杜宝却是个受人民爱戴的官员,杜宝在第八出劝农中的话:“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二三声。”,正是作者汤显祖的政治理想,也是汤显祖对理想政治的期望。而这种希望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种期望在戏剧中具有讽刺意味。杜宝为杜丽娘选择的老师陈最良,则是整个封建礼教和假道学的具体化身,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颇为成功的一个腐儒典型。在第四出腐叹中,汤显祖写道:自家南安府儒学生员陈最良,表字伯粹,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廪。兼且两年失馆,衣食单薄。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因我医、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昨日听见本府杜太守,有个小姐,要请先生。好些奔竞的钻去。他可为甚的?乡邦好说话,一也;通关节,二也;撞太岁,三也;穿他门子管家,改窜问卷,四也;别处吹嘘进身,五也;下头官儿怕他,六也;家里骗人,七也。为此七事,没了头要去。同上第7页从这里可以看出陈最良是一个封建腐儒,他是作者批判的主要对象之一。他的灵魂已经被理学教义所浸透,一言一语都离不开封建礼教的规范。像他这样连书讲不通的人,却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以“有奔走口舌之才”,封为黄门奏事官,真是极大的讽刺。在圆驾中,柳梦梅奚落他:“做个门馆报事不真,则怕做了黄门,也奏事不以实!”杜丽娘也讽刺他“待求官报信则把口皮喳!”从陈最良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腐儒的形象,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经济基础的逐渐动摇,教育和科举制度也趋向腐朽了。陈最良作为一个艺术典型,不但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而且有其深刻的认识意义。从以上一系列艺术形象中,反映出启蒙主义思想对封建礼教的胜利,爱情战胜了死亡,确定了人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表现出青春与爱情的美。而腐朽的理学思想开始没落,在当时还占统治地位的封建观念失去对青年一代的控制,这种已经没落的旧思想,在与新的思想意识的交锋中,节节败退。人类的至情对僵化的程朱理学的斗争,在生活实践和文学艺术中取得令人鼓舞的胜利。牡丹亭在封建社会,是妇女争取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教科书。吴志达明代文学与文化武汉:东西出版社,2010第419页此处脚注标注方法不规范,可出现于教科书中,以尾注方式注解;却不可出现于论文中,因不能判断引文起止。论文中所引他人观点时,若为原文引用,需采用明引方式,加引号,下标脚注;若为意引,则不必采用脚注,直接列入参考文献即可。四、人物形象折射的启蒙思想分析汤显祖标举的“至情”思想在明末掀起了一股人文主义新思潮,汤显祖的牡丹亭以“主情”为主导思想,热情讴歌了主人公杜丽娘这一艺术形象,“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济南:齊魯書社,2004年5月第1页热情赞颂了杜丽娘为追求个人爱情的幸福,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由死而生的执着精神,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的人生理想和爱情追求。牡丹亭的特殊的文化意义还在于: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出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书中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个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就是为颂扬人的个人自由和追求人的个性解放。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杜丽娘为追求个人爱情的幸福,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由死而生的执着精神,就歌颂了爱情的美好和为追求爱情不怕牺牲的精神。三是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宣传个性解放的思想,推动社会新思潮的发展,牡丹亭的问世也是必然的。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15页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杜丽娘生死以求真正的爱情和悲剧命运,震撼着许多封建时代女子的心灵。广陵女子冯小青屈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为妾,不得为欢,读牡丹亭后,写下了“冷雨敲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22页甚至出现三妇合评牡丹亭的佳话。而封建者则对牡丹亭进行漫骂攻击,甚至把牡丹亭列为禁书之一,正好说明了牡丹亭宣传启蒙思想的反封建意义。明朝中后期,随着经济上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带有启蒙主义性质的思想体系也逐渐形成,尤其是晚明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人的觉醒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但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思想启蒙意义,而且为之后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埋下了种子,人文思想在思想领域中与程朱理学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戏剧方面,当时的文人如汤显祖也高举主情发理的大旗,同理学展开了斗争。汤显祖讴歌理想的真挚爱情,批判现实中的封建礼教,汤显祖的思想正属于这一人文主义思想体,而牡丹亭这部作品也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小结综上所述,从牡丹亭中可以看出晚明启蒙思想的兴起,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冲击和颠覆,并引发人们思想行为大解放历史时期,其中一个就是封建社会后期的晚明。晚明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人的觉醒的影响极其深远。晚明时期,我国商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也随之崛起,思想领域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因素的衍生以及程朱理学的衰朽,新的思想兴起,这种思想即启蒙思想,特点就是从人的自然性情出发,把人的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