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共6题;共2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聘(pn) 校对(jio) 哺育(b) 祈祷(q)B . 挚友(zh) 殷红(yn) 惩罚(chng) 愧怍(zu)C . 亘古(gng) 憎恶(zng) 诘问(j) 晌午(shng)D . 澎湃(bi) 丰饶(ro) 惶恐(hung) 默契(q)2. (2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连翘(qio) 凑合 戳(chu)穿 脚踝 燕然勒(l)功 君子顾穷B . 饶(ro)头 傅彩 毋(w)宁 戒严 不二(r)法门 言不及义C . 倜傥(dng) 花瑞 赋予(y) 要诀 惟余莽(mng)莽 芒刺在背D . 骈(pin)进 狂澜 步履(l) 簇新 津(jn)津有味 群蚁排衙3.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潮平两岸阔,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3)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子曰:“君子喻于义,_。”(论语里仁) (5)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同一个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境遇不同,情感也会有不同。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的诗句中,把-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而在峨眉山月歌“_,_。”的诗句中,却借“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抒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不舍之意。 (6)这个学期,小明同学学习很认真,但他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从不独立思考,结果成绩并没进步。我们可以用十二章中的“ _,_。来告诫他,让他引以为戒。 4. (4分) 名著阅读(1)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 . 孙悟空大闹天宫C . 诸葛亮三顾茅庐D .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_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 5. (4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阅读能力是一种竞争力,信息获取能力也是一种竞争力。不要觉得碎片化信息有害,如果你能够对碎片化信息有效分析的话,_。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拒绝这些。他们觉得,信息太多,内心抗拒这些扑面而来的信息。不要觉得信息太多对你是坏事,你需要的是学会“降噪”,有效过滤掉那些你不需要关心的内容。这是这个时代对你的要求,适应,_;拒绝或是不能适应,最终会被这个时代淘汰。6. (8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比较低,这很令人担忧。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青山遍布祖国大地。(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以“绿树”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二、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共2题;共28分)7. (16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写围城的钱钟书杨绛要认识作者,还是得认识他本人,最好还是从小时候起。钟书自小在大家庭长大,亲的、堂的兄弟共十人,钟书居长。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没个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有“痴气”。他确也不像他母亲那样沉默寡言、严肃谨慎,也不像他父亲那样一本正经。他母亲常抱怨他父亲“憨”。也许钟书的“痴气”和他父亲的憨厚正是一脉相承的。钟书四岁由伯父教他识字。伯父是慈母一般,钟书成天跟着他。每天早上,伯父上茶馆喝茶,料理杂务,钟书总跟着去。伯父花一个铜板给他买一个大酥饼吃;又花两个铜板,向小书铺子或书摊租一本小说给他看。钟书吃了酥饼就孜孜看书,直到伯父叫他回家。回家后便手舞足蹈向两个弟弟演说他刚看到的小说:李元霸一锤子把对手的枪打的弯弯曲曲等等。他纳闷儿的是,一条好汉只能在一本书里称雄。关公若进了说唐,他的青龙偃月刀只有八十斤重,怎敌得过李元霸的那一对八百斤重的捶头子;李元霸若进了西游记,怎敌得过孙行者的一万三千斤的金箍棒。妙的是他能把各件兵器的斤两记得烂熟,却连阿拉伯数字1,2,3都不认识。钟书考大学,数学只考得十五分。他有些混沌表现,至今依然如故。例如他总记不得自己的生年月日。小时候他不会分辨左右,好在那时候穿布鞋,不分左右脚。后来他和钟韩同到苏州上美国教会中学的时候,穿了皮鞋,他仍然不分左右乱穿。在美国人办的学校里,上体育课也用英语喊口号。他因为英文好,当上了一名班长。可是嘴里能用英语喊口号,两脚却左右不分;因此当了两个星期班长就给老师罢了官,他却如释重负。他穿内衣或套脖的毛衣,往往前后颠倒。或许这也是钱家人说他“痴”的又一表现之一。那年他父亲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回家。钟书寒假回家没严父管束,更是快活。他借了大批的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恣意阅读。他父亲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命钟书钟韩各做一篇文章;钟韩的一篇颇受夸赞,钟书的一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这顿打虽然没有起“豁然开通”的作用,却也激起发愤读书的志气。钟书从此用功读书,作文大有进步。钟书考入清华之前,已不再挨打而是父亲得意的儿子了。那时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穆的一本书,上有钟书父亲的序文。据钟书告诉我,那是他代写的,一字没有改动。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的哈哈大笑。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的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他看书常做些笔记。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除了下放期间,他只好“反刍”似的读读自己的笔记,和携带的字典。)新书总会从意外的途径到他手里。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现。我认为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是个好学深思的钟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忧世伤生”的钟书,围城的作者呢,就是个“痴气”旺盛的钟书。我们俩日常相处,他常爱说些痴话,说些傻话,然后加上创造,加上联想,加上夸张,我常能从中体味到围城的笔法。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真事。可是他毕竟不是个不知世事的痴人,也毕竟并不是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所以小说里各个细节虽然令人捧腹大笑,全书的气氛,正如小说结尾所说:“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肠荡气。(1)结合文本,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表现人物的特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2)文章标题为写的钱钟书,但却从传主小时候写起,侧重写他的日常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3)钱钟书博学多能,学贯中西,被誉为“文化昆仑”。本文却说他“痴气”旺盛。“痴气”旺盛的钱钟书为什么会成为大学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李晓贺知章耄耋之年,告老还乡,见物是人非,不禁生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乡音”是一枚镌刻在我们身上独有的印记,生生不息、根脉相传,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吸收、同化而形成。这些夹杂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或源于市井生活的寻常琐事,或源于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它收纳了民间的智慧,采集了地域的精华。翻过一座山,音调就转变;走过一陇田,意义大不同。你可以讲着吴侬软语,夜话闲谈;也可以侃着东北话语,把酒言欢。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才赋予了方言承载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才得以遍地开花、异彩纷呈。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戏曲为例,无论是秦腔豫剧,还是京剧黄梅,那些生动鲜活、合辙押韵的戏词,唱出了亦俗亦雅的风情,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试想,如果唱词千篇一律,那么何来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何来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正是因为方言的异质性,才带来它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价值连城。而今,传统的乡音却变了味道,它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并成为“有无文化”的衡量标尺。打工返乡的青年们羞赧于它的腔调,刚刚入学的孩童在学会标准发音的同时,也在遗忘着自己曾经熟悉的语音。方言的日渐式微,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乡愁,它折射的是一种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这或许是我们最该扼腕叹息之处。文化不能简单地用“优劣”二字加以评判。你可以津津乐道上海方言的机智敏捷,也可以大加赞赏天津方言的诙谐幽默,还可以对齐鲁方言的纯粹耿直加以欣赏,它们是多元、独特而又平等的。对于方言的流失,我们更应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考量。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频繁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见增多,这种流动对方言的冲击显而易见。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碾压式的优势显现,使包括方言在内的农村文化不断被漠视,而这种文化信号的衰减很可能是无可补救的。方言早已成为与故乡这片土地难以割裂的一部分,任何语言不假思索地堆砌于此便会显得水土不服、格格不入。好比我们的容貌与声音,与生俱来,独一无二,倘若真用人工的方式加以改变,自会有它的蹩脚与尴尬。方言就是那告知了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我们在奔波忙碌中找寻地域文化自信,却不以为然地忽视了它。它以自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因素汇集起来,无论是民俗故事,还是戏曲民谣,以及属于这个地域的秉性与品格,这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地域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选自2016年3月30日光明日报)(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第段划线句有何作用?(3)说说第段划线句的含义。而今,传统的乡音却变了味道,它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并成为“有无文化”的衡量标尺。(4)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首先列举各种方言,提出方言本该是多元、独特而平等的,不能简单用“优劣”评价;然后_;最后_。三、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共2题;共14分)9. (10.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便宜:指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方法或建议。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林胡”亦同。(1)下列语句中画线的“以”与“以数千人委之”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扶苏以数谏故B . 固以怪之矣C . 以土砾凸者为丘D . 祭以尉首(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 使边防得以巩固。B . 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C . 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 ,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D . 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3)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字。赵王让李牧 如故约 王许之 降林胡 (4)请把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10.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 .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C .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