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越南籍婦女教育課程參與, 生活適應對幸福感之影響.doc_第1页
台南縣越南籍婦女教育課程參與, 生活適應對幸福感之影響.doc_第2页
台南縣越南籍婦女教育課程參與, 生活適應對幸福感之影響.doc_第3页
台南縣越南籍婦女教育課程參與, 生活適應對幸福感之影響.doc_第4页
台南縣越南籍婦女教育課程參與, 生活適應對幸福感之影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南縣越南籍婦女教育課程參與, 生活適應對幸福感之影響 台南縣越南籍婦女教育課程參與、生活適應對幸福感之影響黃培文李奇玟摘要本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台南縣女性越南籍配偶,教育課程參與、生活適應、幸?感三者間的關?性。 本研究經由相關獻建?研究架構,以?抽樣台南縣女性越南籍配偶進?問卷調查研究,共計施測回收100位有效樣本,使用生活適應量表及中國人幸?感量表,教育課程參與為筆者自編為研究工具,進?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 (1)教育課程參與與幸?感有顯著正向影響; (2)生活適應對幸?感亦有顯著正向影響; (3)教育課程參與會透過生活適應影響幸?感。 關鍵詞教育課程參與、生活適應、幸?感。 第一章論文順序本章共分為?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近年來隨著跨國婚姻的增加,使得臺灣社會的家庭型態與人口結構同時產生質與量上的巨變,其影響日益重大,是臺灣社會近年來相當值得關注的現象,依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公佈資料顯示,至99年3月底外籍與大陸配偶在臺人數為43萬1,723人,其中台南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共計有14,671人、大陸配偶7,307人,外籍配偶7,364人,排?全國第10名;本縣外籍配偶(扣除大陸)依國別排名人數最多為越南4,804人。 名次1國籍別大陸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日本菲律賓港澳馬來西亞美國其他人數7,36424,804373345895273623772238102986108011合計18014,671圖1台南縣外籍配偶人數依國別排名截至99年3月跨國聯姻及?岸通婚雖增加國人婚配之管道,但部分感情基礎薄弱的婚姻也帶來種種社會問題,如生活適應不良、婚姻穩定性不足、家庭暴力、子女教養不易等等,而跨國聯姻與?岸通婚的存在已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此外,跨國及?岸婚姻,除社經地位較差外,多以年紀較大或身心障礙等弱勢者為對象,在雙方教育程度較低、經濟較不富裕,加上語言、習俗及文化認同差異限制,且此類婚姻也有交易、商品化情況,尤其常有女性被視為商品的不正常現象,值得吾人關心(轉引自吳學燕,xx:67)。 鑑於新移民問題對臺灣社會所造成深且廣影響與衝擊,xx年內政部全面啟動外籍與大陸配偶之整體照顧輔導機制,並訂定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婚姻媒合定型化契約範本以及規劃成?入出國及移民署,經由跨部會的整合與分工,期能?即解決外籍與大陸配偶面臨的生活困境,加強婚姻媒合管理,並透過宣導強調族群平等與相互尊重觀念(邱汝娜、林維言,xx)。 前?政院長游錫更於xx年2月?政院婦女權益促進會議中裁示:政府將自93年度起編列預算來輔導照顧全國外籍及大陸配偶的基本權益與生活。 臺南縣政府亦於92年訂定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小組,盼藉由跨局處合作,提升生活適應能力,推動整體照顧輔導服務,提供各式教育課程,包括識字課程、美容、美髮證照班、教養子女技巧課程、家庭成長課程、烹飪課程、手工藝課程、考取駕照課程等。 積極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開設許多教育課程。 而哪些課程最受台南縣女性越南籍配偶親睞呢?希望藉由此研究了解台南縣越南籍婦女目前參與政府所舉辦的照顧輔導課程之現況,且台南縣尚缺乏相關研究,且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目前新移民在臺灣所面對的生活在文化、語言等皆與其生長環境有所差異,要如何融入臺灣社會生活,並輔導其建構終身學習概念,讓新移民提升生活適應能力,?成為其首要課題。 女性婚姻移民帶著對婚姻及對新生活的憧憬?鄉背景的來到了台灣這個寶島,面對陌生的環境,她們得花費許多的功夫,努力適應各種生活上的差異,而個人生活適應的良好與否,又意謂著個人的人生是否幸福與快?(廖榮?,1986),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氣氛,甚至會左右社會的安定。 所以台南縣越南籍婦女的生活適應情形為何?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正因為外籍配偶人數不斷的增加,外籍配偶這個議題,近來受到多方的注目,許多針對此一族群的研究結果也紛紛發表,在這些研究當中,研究主題多圍繞在生活適應、人際關係及社會網絡(朱玉?,xx;吳美菁,xx;李玫臻,xx;?美紅,xx;莊玉秀,xx;陳李愛月,xx;鄭雅雯,2000;顏錦珠,xx;蕭昭娟,2000);或有關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況、學校生活適應及?為表現(?達,xx;陳湘淇,xx)等。 瀏覽以往針對外籍配偶的研究發現,曾針對生活適應與主觀的婚姻滿意度進?研究,但其研究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以半結構式的中文問卷調查方法進?資料收集,並做統計上量化的分析,但外籍新娘在中文學習上識字不多,閱?能力普遍不佳,要她們自?完成問卷填答,恐有問題,如此的問卷其調查結果準確性堪慮。 因此本研究以越南籍女性婚姻移民為研究對象,並請她們親自填寫翻譯成越南文字的問卷來獲取第一手資料,再根據這些資料對這群漂洋過海來台灣尋找幸福及未來的越南籍女性與在教育課程參與對?美紅 (xx)生活適應、幸福感做實證研究,研究者五年來(xx年至今)擔任台南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專案小組聯絡窗口,負責彙整各局處照顧輔導計畫提報中央。 筆者不禁好奇,外籍配偶參與政府開設之教育課程後,是否真的能增加生活適應能力、相對提昇幸福感呢?故欲了解台南縣越南籍婦女在教育課程參與是否會透過生活適應影響幸福感?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希望可以藉此提供一些資訊給予日後欲制訂相關法?與設計外籍配偶各項課程時的參考,希望能在更多的理解與協助下,這一群有勇氣的女性能早日在台灣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根據以上背景敘述及研究動機當中,本研究將探討台南縣越南籍婦女在教育課程參與、生活適應及幸福感之關係。 第二節研究目的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可發現生活適應與幸?感、教育課程參與與幸?感、生活適應之間係存有程度差異的關係,並且因個人背景不同而有所影響。 故本研究的重要性即在於建構三者彼此的關係模式,並以實徵研究驗證之,其目的如下 一、探討探討教育課程參與、生活適應與幸福感的影響。 二、探討生活適應與幸福感的影響。 三、探討探討教育課程參與是否會透過生活適應影響幸福感。 第二章文獻探討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南縣越南籍婦女在教育課程參與、生活品質與幸?感之關聯性。 針對研究主題,本章將文獻分為三節加以探討論述之。 第一節台南縣越南籍婦女分布及照顧輔導措施及教育課程參與現況、第二節探討生活適應、第三節探討幸?感。 第一節台南縣越南籍婦女分布情形、照顧輔導措施及教育課程參與現況本節旨在探討台南縣外籍配偶分布情形、照顧輔導措施及教育課程參與現況。 首先了解外籍配偶的現況,分析台南縣外籍配偶分布情況,了解政府現?外籍配偶照顧輔導政策,最後探討台南縣教育課程參與情形。 一、外籍配偶的現況內政部於97年全面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況調查,本調查主要在蒐集臺灣地區外籍與大陸配偶基本資料、生活?況及照顧輔導措施需求等資料,以分析當前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生活、生育情形及子女?況、工作?況、醫療保健及各項照顧輔導措施的需求?況。 調查對象以截至民國97年7月31日止,持有有效外僑居留證、永久居留證之外籍配偶,已歸化取得我國國籍之外籍配偶,以及申請入境停留、居留及定居之大陸配偶(含港澳配偶,以下均同)為調查母體,抽樣方法為採分層比?系統抽樣法辦理,並採實地訪問調查,共計完成13,345份成功樣本。 茲將調查重要結果摘述如下(一)外籍與大陸配偶基本特性1.在我國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女性比?達96.5%為居多,男性占整體外籍與大陸配偶3.5%。 2.年齡別方面,以25-34歲占52.0%為最多,其次為35-44歲占25.4%。 3.教育程度方面則以國中、初中程度占37.1%為最多,其次為高中、高職程度占28.0%。 4.個人健康?況良好為最多占98.0%。 5.地區別方面,以北部地區占37.1%為最多。 6.與配偶認識方式方面,以親友介紹占52.8%為最多,其次為自?認識占33.8%。 7.外籍與大陸配偶婚姻次數方面,初婚者占84.9%為最多,再婚比?占14.0%;結婚年數方面,以七年至未滿十年占23.8%為最多。 8.外籍配偶持有外僑居留證者占42.0%,持有外僑永久居留證者占7.9%,臺灣地區長期居留證占22.4%,領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占27.7%。 不論是東南亞國家或其他國家配偶,教育程度較高者,較不願意放棄原有國籍,願意歸化我國之外籍配偶,教育程度為中等以下比?較高。 9.大陸配偶目前取得團聚資格占44.2%,取得依親居留資格占23.3%,取得長期居留資格占12.7%,已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占19.7%。 10.港澳地區配偶取得居留資格占52.6%,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占47.4%。 (二)外籍與大陸配偶在臺生活?況1.目前外籍與大陸配偶在臺持有證件以持有駕照方面證照比?較高占45.0%,其中以機?駕照持有比?占31.5%,其次為汽?駕照占13.5%,而持有職業認證證照者占1.3%。 2.外籍與大陸配偶已納入全民健康保險占90.8%,而投保勞工保險者占16.5%。 顯示外籍與大陸配偶在臺的個人生活保障主要仰賴全民健康保險。 其他種類保險投保?況皆在一成以下,值得一提的是,外籍與大陸配偶自?投保其他保險比?占6.2%,主要險種為醫療險、人壽險等類。 3.外籍與大陸配偶在臺生活平日個人零用花費最主要來源係來自配偶提供占66.4%,其次為本人工作收入占27.4%。 4.經質化分析發現,不願意歸化、持有我國中華民國身分證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對於生活中感到略有不?,並認為應該對於生活重心在臺者給予些許保障與權益照顧,此外外籍與大陸配偶對於臺灣健保制度最為推崇。 (三)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況1.勞動力分布與就業?況 (1)整體外籍與大陸配偶於97年9月底具有合法就業權人數共計260,120人。 (2)勞動力人口共計有145,558人,占整體外籍與大陸配偶56.0%,其中就業者共計有135,134人,失業者達10,424人,占整體外籍與大陸配偶4.0%。 經推估數據顯示,97年9月底外籍與大陸配偶整體失業率為7.16%。 東南亞國家配偶失業率為5.63%,其他國家配偶失業率為4.74%。 大陸地區配偶失業率為8.33%;港澳地區配偶失業率達13.01%。 (3)非勞動力人口共有114,562人,占整體外籍與大陸配偶44.0%。 主要以無工作料理家務占96.9%為最高。 (4)外籍與大陸配偶勞參率為55.96%,以港澳地區配偶勞參率達74.50%為最高,其次為其他國家配偶勞參率61.10%。 (5)外籍與大陸配偶從事?業別以製造業占35.3%較其他?業別來得高,其次為住宿及餐飲業占21.5%,再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占12.9%,其他服務業占10.7%。 外籍與大陸配偶從事職業以非技術工及體力工占38.9%為最高,其次為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占29.8%。 東南亞、大陸地區配偶主要從事以非技術工及體力工、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等類職業比?較高。 而其他國家配偶從事工作則以專業人員、民意代表、?政主管、企業主管及經理人比?較高;港澳地區配偶從事職業則為事務工作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比?較高。 (6)外籍與大陸配偶從業身分以受雇者占80.5%為居多,其次為自營作業者占11.4%,受雇者又以受私人僱用占79.4%為最高。 (7)外籍與大陸配偶主要工作收入以1萬元至未滿2萬元占47.2%為最高,其次為2萬至未滿3萬元占22.7%,再其次為未滿1萬元占12.3%。 (8)五成以上就業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對工作而言是滿意的。 對工作表示不滿意者約占10.0%,最主要原因為薪水太低占73.9%,其次為工作時間太長占19.4%,工作時間不固定占10.9%。 2.求職?況 (1)求職時,表示有遭遇困難比?為20.3%,人口特性以女性比?較高;大陸地區配偶占24.8%較其他各國籍配偶來得高。 (2)求職最主要遭遇的困難為雇主以無身分證為由不願僱用占30.7%,其次為語言溝通能力較弱占21.9%,再其次為中文識字及書寫能力較弱占13.8%、雇主以口音為理由不願僱用占12.8%。 東南亞國家配偶求職時主要困難為語言、溝通能力部分;大陸地區配偶主要為身分認定、認同感的困擾。 (四)個人生活適應?況1.近八成八外籍與大陸配偶表示在與家人相處上沒有困擾,表示有困擾比?僅占5.7%。 2.外籍與大陸配偶與家人相處有困擾者,主要會產生困擾的對象以配偶的父母占57.5%為最高,其次為配偶占55.8%。 3.與家人相處上,最主要會產生困擾的原因係語言溝通問題占43.9%,其次為對事情看法不同占34.5%,再其次為經濟問題占23.9%。 4.外籍與大陸配偶在臺生活的個人人際網絡,最主要仍以臺灣的親戚、親人為主,占50.9%,其次為來自同鄉的親友占21.3%,再其次為鄰居11.7%。 5.對於居住地區教育環境、環境的友善度、安全度等,外籍與大陸配偶的同意程度均達到九成以上。 整體外籍與大陸配偶,對於居住在臺灣感到快?表示同意者占89.2%,表示不同意者占10.8%。 (五)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成員概況1.婚配對象(國人)特性 (1)年齡層方面,年齡層主要以35-44歲占41.0%為最高,雙方年齡層以35-44歲國人與25-34歲外籍與大陸配偶的比?占整體外籍與大陸配偶的27.5%為最高。 如以不同國籍觀察,東南亞及大陸地區配偶呈現婚配對象(國人)年齡層略長,而其他國家及港澳地區配偶則與婚配對象(國人)年齡相當。 (2)國人教育程度方面,主要以高中職比?占40.1%為最多,其次為國中、初中程度占24.8%。 近九成二婚配對象(國人)健康?況良好,本次婚姻為初婚比?達七成六以上。 (3)八成婚配對象(國人)目前有從事工作,以從事製造業比?最高占30.7%,其次為營造業占13.8%、批發零售業占11.8%及其他服務業占10.0%。 職業別部分,主要從事以技術工及有關工作人員為最高占23.8%,其次為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占18.5%、非技術工及體力工占17.2%。 其他及港澳地區配偶之婚配對象從事民意代表、?政主管、企業主管及經理人比?分別占21.2%及22.2%;從事專業人員分別占16.9%及18.7%,比?上較其他各國籍配偶之婚配對象從事比?較高;而東南亞國家、大陸地區配偶之婚配對象(國人)從事技術工及有關工作人員分別占26.6%及23.7%、非技術工及體力工22.9%及14.8%比?較其他國籍配偶之婚配對象比?略高。 2.生育子女?況 (1)有生育子女者占整體61.9%,子女人數以1-2人比?較高,各國籍配偶有生育子女比?皆達五成以上。 (2)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年齡層主要分布在3至6歲占37.9%,其次為7至12歲占32.9%,再其次為1至2歲占21.1%,以學齡前、小學階段的孩童為主。 (3)外籍與大陸配偶所生育子女,九成八子女健康?況良好,患病或傷殘占0.5%,重大傷病占0.1%,長年臥病在床0.0%,發展遲緩占0.2%。 3.家庭型態與生活?況 (1)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主要型態以核心家戶、複合家戶為主,比?分別占44.8%及44.6%。 其他家戶占9.0%。 (2)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生活費用主要來源,最主要皆為本人或配偶工作或營業收入重要度達80.0以上。 (3)整體而言,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目前每月家庭總收入約為2-4萬元間,又以3萬元至未滿4萬元占21.2%為最高。 國籍別觀察,東南亞國家、大陸地區配偶每月家庭總收入在4萬元(未滿)以下者比?相對較其他國家、港澳地區配偶家庭來得高;其他國家、港澳地區配偶比?家庭每月總收入則以7萬元以上比?相對較高。 二、台南縣外籍配偶分布情形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截至98年3月底的各縣市外籍配偶人數達140,447人(附錄一),其中以越南籍人數最多達81,276人,女性外籍配偶人數為81,080人,男性外籍配偶人數為196人;印尼籍次之,為26,195人,其中女性外籍配偶人數為25,820人,男性外籍配偶人數為375人。 至99年3月底外籍與大陸配偶在臺人數為43萬1,723人,其中台南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共計有14,671人、大陸配偶7,307人,外籍配偶7,364人,排?全國第10名;本縣外籍配偶(扣除大陸)依國別排名人數最多為越南4,804人。 名次1國籍別大陸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日本菲律賓港澳馬來西亞美國其他人數7,36424,804373345895273623772238102986108011合計18014,671圖1台南縣外籍配偶人數依國別排名截至99年3月鄉鎮市別永康市仁德鄉新營市白河鎮歸仁鄉佳里鎮東山鄉新化鎮麻豆鎮關廟鄉善化鎮七股鄉後壁鄉安定鄉鹽水鎮新市鄉下營鄉柳營鄉官田鄉學甲鎮將軍鄉北門鄉六甲鄉西港鄉玉井鄉楠西鄉大內鄉合計大陸籍其他國籍17854983972902672632132912762172591891971981541951721551731551461261141081109710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9139427746166135745355284904864584574064003943743733703603483462912842752412261991128444377326346311322237214269199268209202240179xx15187193xx651701671311299128293031南化鄉山上鄉左鎮鄉龍崎鄉總計127119817114671484130357307797851367364圖本縣各鄉鎮市外籍配偶人數統計表截至99年3月 三、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依據內政部93.09.10台內戶字第0930070555號函修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內容包括生活適應輔導、生活適應輔導、醫療優生保健、保障就業權益、提升教育文化、協助子女教養、人身安全保護、健全法?制度及落實觀念宣導等八大重點工作,五十二項具體措施茲摘要分述如下:(一)生活適應輔導方面由內政部負責 (一)全面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況查並加強推廣生活適應輔導班。 (二)編印外籍與大陸配偶在臺生活相關資訊簡冊,提供外籍與大陸配偶與國人結婚之相關法?規章、在臺生活資訊等。 (三)提供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相關諮詢資料服務窗口;並規劃大陸配偶服務窗口,提供生活適應諮詢服務。 (四)結合民間團體之資源,發展地區性外籍與大陸配偶服務措施,提供外籍與大陸配偶社區化之服務據點,強化社區服務功能。 (五)研議外籍與大陸配偶及其家庭之輔導與服務措施。 法務部提供民事刑事訴訟法律諮詢服務。 交通部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取得駕駛執照,並規劃製作多國語言之試題影片。 外交部加強聯繫促請相關國家駐華機構對外籍配偶之諮商、協助,並加強對外國提供國內相關資訊,提升我國國際形象;並建?入國前輔導機制,與各該國政府合作,提供來台生活、風俗民情、移民法?及相關權?義務資訊,以縮短來台後適應期。 (二)醫療優生保健方面外交部實施外籍配偶入境前健康檢查。 衛生署 (一)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加入全民健康保險。 並提供符合優生保健措施減免或補助費用辦法之外籍與大陸配偶補助產前遺傳診斷、子宮內避孕器及結紮經費。 (二)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逐一建卡及健康照護管理及生育健康相關調查研究。 (三)保障就業權益方面勞委會負責 (一)提供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諮詢服務並推薦、媒合取得工作權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 (二)規劃取得工作權之受暴外籍與大陸配偶,經社工員評估其有工作需要者,得以憑政府公文或證明,專案給予免費接受相關職業訓練或推薦就業,以安定其生活。 (三)研議修正相關法規,使無居留證之受暴大陸配偶得於一定期限內工作。 (四)研修就業服務法,放寬外籍配偶申請工作許可規定。 (五)提供相關訓練,協助外籍與大陸配偶提升就業及創業能力。 (四)提昇教育文化方面教育部負責 (一)研議強制外籍與大陸配偶接受國民補習教育之可?性。 (二)辦理外籍與大陸與配偶之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並分等級開設,落實社區化語文訓練。 (三)加強外籍與大陸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規劃,培育多元文化課程師資。 (四)辦理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活動,並將跨國婚姻、多元家庭及性別平等觀念納入婚姻家庭教育宣導,增進整體社會對跨國婚姻正確認識,並強化本國籍配偶社會責任。 (五)宣導並鼓勵外籍與大陸配偶進入國中、小補校就?,以取得正式學歷。 (六)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成人基本教育師資研習及參考教材研發,並將教材上網資源分享,以提升教學品質。 (五)協助子女教養方面衛生署負責 (一)將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全面納入嬰幼兒健康保障系統。 (二)加強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兒童發展篩檢工作。 教育部負責 (一)加強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語言及社會文化學習,提供其課後學習輔導,增加其適應環境與學習能力。 (二)外籍與大陸配偶之子女優先進入公?幼稚園、托兒所。 (三)定期辦理教育方式研討會,與地方政府教育局及第一線教師研討最適合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教育方式,提供更適當之教育服務,並組成計畫績效訪視小組瞭解接受補助之地方政府執?計畫落實情形。 內政部負責 (一)對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有發展遲緩者,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二)委請專家學者就東南亞外籍配偶家庭兒童生活?況予以研究。 (三)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生活適應研討會。 (四)繼續結合法人機構及團體,補助辦理外籍配偶弱勢兒童外展服務及親職教育研習活動。 (五)編印多國語文之四至六歲親職教養秘笈手冊。 (六)人身安全保護方面由內政部主導負責 (一)整合相關服務資源,加強受暴外籍與大陸配偶之保護扶助措施。 (二)加強受暴外籍與大陸配偶緊急救援措施。 (三)結合運用民間團體建?通譯人力資料庫,開發民間外語諮詢服務資源。 (四)落實家庭暴力通報制度,建?單一通報窗口,並試辦外籍配偶保護諮詢專線,提供英、越、印、泰、柬五種語言諮詢服務。 (七)健全法?制度方面由內政部主導負責 (一)研議我國移民政策。 (二)規劃設?入出國及移民專責機。 (三)研議如何規範外籍與大陸配偶入籍我國前應具備之基本學歷要求及應強制接受教育容。 (四)研擬相關規範與配套措施,加強婚姻媒合業及廣告之管理。 (五)研議修法對逾期居留之外籍配偶得於繳納?政罰鍰後免出境。 (六)持續蒐集並建?相關統計資料,作為未來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之依據。 (七)?結建置外籍與大陸配偶資料系統。 (八)每三個月檢討各機關辦理情形,並規劃辦理整體績效評估。 (九)研議建?移入人口時點管控及預警數量機制,及訂定非經濟性移入之評核點數標準。 (八)落實觀念宣導方面由外交部加強外籍配偶申請來臺審查機制,推動面談、追蹤、通報及家戶訪查機制,並提供及時服務資訊。 內政部負責 (一)加強大陸配偶申請來臺審查機制,除採形式審查外兼採實質審查,推動面談、追蹤、通報及家戶訪查機制,並提供及時服務資訊。 (二)選定實驗縣市,規劃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示範計畫。 新聞局負責加強宣導國人包容、接納、平等對待及肯定不同文化族群之正向積極態度,並鼓勵推廣外籍配偶之外語廣播或電視節目,或於公共媒體考量語言溝通,以提供多元文化及生活資訊。 教育部負責整合規劃多元文化教材,宣導多元社會發展,促使國人從小建?族群平等與相互尊重接納之觀念,並推動民間團體或社區舉辦多元文化相關活動,鼓勵一般民眾參與,促使積極接納外籍與大陸配偶。 文建會負責尊重多元文化,於社區總體營造奬助須知納入有關外籍與大陸配偶議題,並以外籍與大陸配偶集中地區優先推動。 四、台南縣現?外籍配偶照顧輔導政策臺南縣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作業要點自92年訂頒執?至今,內容包含提升生活適應能力、保障工作權及提升工作技能、整合醫療資源及灌輸優生保健觀念、人身安全維護、落實觀念宣導、建構社會支持網絡、提升教育文化、協助子女教養八大面向,其內容如下 一、為辦理本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特訂定本要點。 二、為整合?政資源、加強各局室間橫向?繫與溝通,應成?台南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專案小組,以期有效執?本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分工表中各項具體措施。 三、專案小組成員(一)召集人本縣副縣長。 (二)縣府暨所屬機關民政處處長、社會處處長、教育處處長、勞工處處長、警察局局長、衛生局局長、民政處戶政科科長、社會處社會福?科科長、教育處社會教育科科長、勞工處就業促進科科長、警察局婦幼隊隊長、衛生局保健課課長。 (三)其他機關?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南縣榮民服務處處長及總幹事。 四、工作分配方式(一)依據內政部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中所列各項具體措施及中央主辦機關,制訂台南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分工表。 (二)以民政處為對外?繫窗口及專案小組間橫向整合單位;社會處、勞工處、教育處、警察局、衛生局為照顧輔導措施辦理機關,各辦理機關應於每年1月底前提報年度照顧輔導計畫書、每季結束後10日內提報照顧輔導措施辦理情形,並由民政處負責彙整。 五、業務聯繫會報專案小組應於每年2月底前召開業務聯繫會報,俾?瞭解照顧輔導措施之辦理現況,並審議各辦理機關之年度照顧輔導計畫及補助經費額度。 六、經費來源各機關辦理照顧輔導措施所需經費,係由中央編列補助經費及本府編列預算支應。 表3-1台南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之現況摘要表重點工作理念具體措施辦理機關生活適應輔導協助解決其因文化差異所衍生之生活適應問題,俾使迅速融入我國社會。 一、加強推廣生活適應輔導班,充實課程內容、教材與教學方法,加強種子教師培訓,鼓勵家屬陪同參與。 二、各鄉鎮市戶政事務所配合中央發送宣導資料。 三、提供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相關諮詢資料服務窗口;並規劃大陸配偶服務窗口,提供生活適應諮詢服務。 四、結合民間團體之資源,發展地區性外籍與大陸配偶服務措施,提供外籍與大陸配偶社區化之服務據點,強化社區服務功能。 五、研議外籍與大陸配偶及其家庭之輔導與服務措施。 (俟社會救助法完成修法程序後,納入經常性業務。 )社會處民政處民政處社會處社會處醫療優生保健規劃提供外籍與大陸配偶相關醫療保健服務,維護健康品質。 一、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加入全民健康保險。 二、提供符合優生保健措施減免或補助費用辦法之外籍與大陸配偶補助產前遺傳診斷、子宮內器及結紮經費。 三、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逐一建卡及健康照護管理。 衛生局衛生局衛生局保障就業權益保障外籍與大陸配偶工作權,以協助其經濟獨?、生活安定。 一、提供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諮詢服務。 二、推介、媒合取得工作權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 三、提供相關訓練,協助外籍與大陸配偶提升就業及創業能力。 勞工處勞工處勞工處提昇教育文化加強教育規劃,協助提昇外籍與大陸配偶教養子 一、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之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並分等級開設,落實社區化語文訓練。 教育處女能力。 二、加強外籍與大陸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規劃,培育多元文化課程師資。 三、辦理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活動,並將跨國婚姻、多元家庭及性別平等觀念納入婚姻家庭教育宣導,增進整體社會對跨國婚姻正確認識,並強化本國籍配偶社會責任。 四、宣導並鼓勵外籍與大陸配偶進入國中、小補校就?,以取得正式學歷。 五、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成人基本教育師資研習及參考教材研發,並將教材上網資源分享,以提升教學品質。 教育處教育處教育處教育處協助子女教養積極輔導協助外籍與大陸配偶處理其子女之健康、教育及照顧工作,並對發展遲緩兒童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一、將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全面納入嬰幼兒健康保障系統。 二、加強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兒童發展篩檢工作。 三、對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有發展遲緩者,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四、加強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語言及社會文化學習,提供其課後學習輔導,增加其適應環境與學習能力。 五、外籍與大陸配偶之子女優先進入公?幼稚園、托兒所。 衛生局衛生局教育處衛生局教育處教育處人身安全保護維護受暴外籍與大陸配偶基本人權,提供相關保護扶助措施,保障人身安全。 一、整合相關服務資源,加強受暴外籍與大陸配偶之保護扶助措施。 二、加強受暴外籍與大陸配偶緊急救援措施。 三、結合運用民間團體建?通譯人力資料庫,開發民間外語諮詢服務資源。 社會處警察局教育處健全法?制度研擬我國移民政策並建 一、加強婚姻媒合業及廣告之管理。 警察局?專責機構,有效管理婚姻仲介業,並蒐集外籍與大陸配偶相關研究統計資料。 二、持續蒐集並建?相關統計資料,作為未來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之依據。 民政處落實觀念宣導加強宣導國人建?族群平等與相互尊重接納觀念,促進異國通婚家庭和諧關係,並建?必要之實質審查機制。 一、加強外籍配偶申請來臺審查機制,推動面談、追蹤、通報及家戶訪查機制,並提供及時服務資訊。 二、加強大陸配偶申請來臺審查機制,除採形式審查外兼採實質審查,推動面談、追蹤、通報及家戶訪查機制,並提供及時服務資訊。 三、加強宣導國人包容、接納、平等對待及肯定不同文化族群之正向積極態度,並鼓勵推廣外籍配偶之外語廣播或電視節目,或於公共媒體考量語言溝通,以提供多元文化及生活資訊。 四、整合規劃多元文化教材,宣導多元社會發展,促使國人從小建?族群平等與相互尊重接納之觀念,並推動民間團體或社區舉辦多元文化相關活動,鼓勵一般民眾參與,促使積極接納外籍與大陸配偶。 警察局警察局教育處社會處衛生局教育處社會處 五、台南縣照顧輔導措施推展?況98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辦理情形彙整表 六、教育課程參與情形(一)外籍配偶識字班重點工作具體措施主辦機關協辦機關預定完成期限辦理情形項目統計資訊生活適應輔導 一、加強推廣生活適應輔導班及活動,充實輔導內容、教材與教學方法,加強種子教師跨文化培訓,鼓勵家屬陪同參與。 內政部陸委會教育部衛生署勞委會退輔會地方政府經常性業務教育處串珠五?星東陽國小辦理,20人親子DIY親子遊戲東陽國小辦理,20人泰國點心製作東陽國小辦理,20人親子共?-閱?Fun(放)輕鬆東陽國小辦理,20人越南點心製作東陽國小辦理,20人親子齊動手一起做點心東陽國小辦理,20人菲律賓點心製作東陽國小辦理,20人親子溝通(親子情緒EQ管理)東陽國小辦理,20人內政部自九十二學年度起請各縣市政府加強輔導外籍配偶的學習,並於九十二年度專案補助各縣市政府辦理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專班(識字班)三百九十一班,約八千人參與學習,有部分地區因受限就?人數,仍採與年長者合班上課方式學習,成效良好。 xx年二月二十五日辦理全國外籍配偶成人教育研討會,計一百七十人參與,並研發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及教師手冊(中、越語文)(已於xx年四月完成),且結合民間團體製播成人基本教育電視節目,將教材上網資源分享(教育部,xx)。 台南縣政府教育局社教課除了規劃各校的國小補校班和成教班外,基於各鄉鎮外籍配偶日益增加,向教育部爭取識字專班的經費,同意各學校比照成教班模式;每期、每班研習期限二至三個月,每期授課七十二節,一年共上課二一六節,各校申請期限、人數、經費與實施日期和成教班同步作業,?於各校依據自己外籍配偶人數實際比率衡量開設何種班別,對於外籍配偶識字教育的學習與教師授課的內容較能掌握。 課程內容包含國語教學、國語輕鬆學及基礎電腦網路操作等課程。 台南縣教育處98年度辦理識字班學員人數調查表編號校名班數第1期人數合計第2期人數合計28173010191220第3期人數合計28172919111新民國小2新生國小3歡雅國小4仁光國小5白河國小6玉豐國小7柳營國小211111128172819118太康國小9菁寮國小10新東國小12東原國小13聖賢國小14中營國小15大內國小16仁愛國小17信義國小18中洲國小19後營國小20成功國小21七股國小22光復國小23漚汪國小24鯤鯓國小25文山國小26大成國小27大同國小28新市國小29大社國小30安定國小31山上國小32玉井國小33楠西國小34南化國小35玉山國小36長興國小37依仁國小38紅瓦厝國小39關廟國小40五甲國小42崇和國小43復興國小44崑山國小45五王國小1112211111111111111211111212111412212115163630162429251510172030222030101440261816231536102810133791103740242115163730162925151017203022203010144026181623361025101337911037402421151635162925151017203022203010144026181623361025101337911037402446永信國小1551710272095720924總計46校辦理55班(153期)2908人次 二、生活適應輔導班台南縣政府積極規劃辦理外籍配偶生活適應及語文訓練,輔導其融入我國生活環境;尊重其受教權,提升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能力,施以語文訓練、居留與定居輔導、生活適應輔導、生育及優生保健輔導及地方風俗民情等課程。 由社會處、衛生局與教育局社教科,共同依業務性質區隔辦理方式與課程內容。 台南縣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班從2000年十月起開辦,至xx年十二月已辦理二十一期共210班。 每班以不少於十五位學員為開辦原則;每期研習時間二三個月;每週授課六九節;第一期、第 二、三期授課都達72小時。 三、教育課程參與量表之編定研究者所採用之課程內容量表,係依據96年台南縣職訓中心所做外籍與大陸配偶課程需求調查表,內容包括識字課程、生活適應課程、教養子女技巧課程、家庭成長課程、經營婆媳關係的課題、烹飪課程、手工藝課程、美容美髮、自我探索課程、考取駕照課程等選項,經資料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外籍與大陸配偶課程需求排名為 1、識字課程 2、教養子女技巧 3、考取駕照課程 4、手工藝課程 5、烹飪課程 6、家庭成長課程 7、美容美髮。 且依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98年度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成果報告可得知全國23個直轄市、縣市政府(未含台東縣及?江縣)辦理98年度補助各地方政府共辦理234班之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課程,參與人數計1萬3,720人,總受益人次計約2萬6,203人。 各地方政府詳細之辦理情形如附表二至附表四,包含生活適應輔導課程156班(含機?考照與語文學習),種子研習營3班、多元文化活動12班、生活適應宣傳39班、其他24班等,仍以生活適應輔導課程156班(含機?考照與語文學習)為較多數。 附表四98年度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生活適應輔導課程分析表課程內容班數人數受益人次百分比生活適應輔導班手工藝、烹飪班、家庭成長、教養子女、美容美髮班1443,4556,50061%生活適應輔導機?考照班生活適應輔導識字班種子研習營多元文化活動53783782%72312313%31521521%126826825%生活適應宣傳392,2602,26017%其他創新作為246,56216,00011%合計23413,72026,203100%第二節生活適應理論本節主要探討的內容分為四部分生活適應的意義與內涵、適應的評量指標與跨文化適應理論。 壹、生活適應的意義 一、適應的意義適應一詞,在心理學上分為?種意涵,一為“adaptation”,該詞最早出現於Darwin在1859年提出的生物學進化論(theory ofevolution)?,認為生物進化的法則就是優勝?敗、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 生物為了生存,適度的改變自己,以期在生理機能與心理結構上能與客觀環境配合,屬於被動性的適應(張春興,1995)。 二為“adjustment,是指個體能主動運用技巧以增加自己與環境的和諧關係,強調個體主動適應的能力。 後來心理學者認為個體在與社會和環境奮鬥的歷程中雖有被動性的適應外,但也應有更多主動性,故將適應一詞,由adaptation修正為adjustment(楊錦登,1999)。 適應的意義,各家?法不同,大致而言,可以分為五類(引自洪冬桂,1986)(一)適應是一種交互作用Arkoff (1968)認為適應是個體與環境間互動的關係,而?人滿意的適應並不表示可以受用一輩子,個體必須在日後生活中反覆去經歷這個過程。 所以個體要想達平衡的?態,必須與環境間不斷的適應與再適應。 (二)適應是一種過程基本上,適應是一種雙向的過程,心理學家White強調,適應的概念應為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之調查研究包含個體與環境中的恆常互動關係,?者是相輔相成的。 他認為適應是?極端間的一個折衷,而所謂適應不良指的是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中找不到?人滿意的折衷辦法而已。 所以,良好的適應是成功且一貫的調和過程,而不良的適應是失敗、拙?的調和過程(引自?焜輝,1980)。 (三)適應是一種因應的?為Lazarus&Folkman (1984)認為,適應是一種?為,其能夠幫助個人達成環境對他的要求,克服個體內部加?在他身上的壓力,而使個體與其內在及外在的環境間維持和諧的關係。 故持本種觀點的學者認為適應是一種因應的?為。 (四)適應是一種滿足的?態Hollander (1967)認為適應的良好與否與人類過去的經驗有關,即適應是個體的需要、過去的經驗及滿足未來需要的三者間相互平衡情形。 而調適的方法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是本乎自我中心,個體透過與環境建?和?的關係,使自我需要得到滿足;第二,基於社會環境需要,個人某些傾向或需求,?如態度、價值與動機,因應環境的要求,彼此達到顯著的平衡。 第三,良好的適應是個人潛能藉由成熟與經驗,使自我需要得到滿足的一種?態(張曉春,1972;Hollander,1967)。 (五)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