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辛亥革命 科目科目初中历史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师教师俞宏用 课时课时1 课时 一 教材内容及地位一 教材内容及地位 辛亥革命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八课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知道武昌起义 探 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因此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 我将教学过程中的 主线定为以孙中山的人物形象贯穿全课 以此为主线 辅以创设历史情境以及 师生讨论互动 从而突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 二 教学目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领导机构 革命纲领 成 立意义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 2 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 事件的能力 3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评价历史问 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 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2 通过探究的过程 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2 武昌起义的枪声 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 感受孙中山为了革命而鞠躬尽瘁的精神 三 学情分析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 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 学生是八年级学生 思维较活跃 学生为八年级的孩子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中 四 教学策略四 教学策略 1 历史情境设置 根据初二学生抽象思维还在养成中这一情况 讲历史事 实情景化 让学生走进或融入这一个历史情境 从而感受并进行分析 例如 通过展示同盟会的成立大会油画 让学生想象清朝皇帝登基的景象进行对比 学生立刻感受到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迎面扑来的民主与革命的气息 2 分析法 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 以图片和问题材料为依托 引导学生分 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 对比法 将中华民国与清朝景象对比 让学生感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 人心 4 此外 还运用到多媒体教学法 讲述法等 五 教学资源五 教学资源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 上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六 教学过程六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 过程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设计意 图及资图及资 源准备源准备 情景 导入 播放 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反抗 救亡图存图片展 在观看中回顾并感受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历经的历 史 同学们 刚才通过图片展 我们重温了中国近代史 中国历经的侵略与反抗 中国人民也在这个过程中 经历了艰难的探索 这些探索 哪个探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道路 洋务运动学什么 技术 接下来的探索是什么 戊戌变法学什么 制度 成功了吗 这些探索都有同一个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探索都告诉了当时的人们 到底是谁在阻碍中 国的进步 中国的每一个进步都困难重重 中国人没有放弃探 索的步伐 20 世纪到来的时候 中国大地上迎来了 第一次翻天覆地的风暴 辛亥革命 板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没有 失败 了 认知 历史 孙中山一开始就是一个革命者吗 孙中山从小有着远大的志向 后来他到国外留学 成为了一名医生 后来他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1894 年 这是同学们都很熟悉的一年 这一年 有 什么事情发生了 同样在 1894 年 孙中山曾写信给李鸿章 说我们 要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但结果呢 石沉大海 这令 孙中山受到了打击 觉醒了 意识到了什么 这一年 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了 他创建了兴 中会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 划出关于兴中会 甲午中日战 争 依靠清政府 来救国是行 不通的 1984 年 檀 香山 兴中 会 培养学 生的探 究能力 和思维 能力 使得学 生能够 学会发 现知识 的过程 的信息 从名字中你是否看到了这个革命团体的成立是为了 什么 这个革命团体的目标是什么 你怎么看出来的 这就注定了这场革命将与以往的探索不同 为什么 你知道吗 从 1894 年以后短短数年 中国大地上 出现了许多反清革命团体 看图 你获得哪些信息 反清革命小团体 就像星星之火分布在中国大地上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但却各自为政 革命的力量 过于分散 为了使革命的力量从分散走向团结的统一 孙中山 做了一件事 1905 年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 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看图 这是同盟会的成立大会 在这个成立大会 上 你发现了哪些与清朝不同的气息 这些都是新气象 是革命的气息 我们来看看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几件大事 首先 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也就是中国同盟会的最 高领袖 选举体现了什么 民主 第二 通过了革命纲领 还创办了机关刊物 民报 作为宣传纲领的阵地 什么叫革命纲领 也就是同盟会为之奋斗的目标 是要完成的任务 请看同盟会的 16 字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由这个纲领 孙中山又进一步浓缩为 6 个字 民 族 民权 民生 也就是 三民主义 划书 什么叫民族主义 对应纲领中的哪句话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鞑虏 指的正是清政府 为什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有助 于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是否包含了 反对列强的侵略 为什么 振兴中华 推翻清政府 孙中山联合 反清志士组 成的革命团 体 洋务运动和 戊戌变法的 目的都是维 护清政府的 统治 剪发辫 表 示要革命 穿西装 演 讲 选举 推翻清王朝 的统治 解 除民族压迫 包含 因为 清政府自 辛丑条约 以后 已经 成为了列强 统治中国的 工具 互动 探究 在民族主义中 孙中山清楚明白的告诉人们 为什 么民族危机愈演愈烈 要独立 要自由我们先要做 到什么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也包含着反对列强 民权主义 培养学 生概括 能力和 如果通过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那么我们的国 家要变成什么样 孙中山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叫民权主义 这对应了革命纲领中的哪一句话 对了 建立民国 什么叫民国政府呢 国家的人民一律平等 国家的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 原来呢 是的 民国政府意味着没有世袭 没有压迫人的专 制制度 没有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皇帝 各地的代 表集中到一个地方开会 投票 谁的票多就是谁上 任 而且任期是有限的 原来的皇帝呢 终身的 当到死为止 所以你发现了吗 民国政府 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上 这样的国家 正是孙中山和他的革命者们所梦寐以 求的 请大家想想 如果真的建立起这样一个国家 和以前两千多年的专制相比 最大的不同会在哪里 封建旧社会中有皇帝 有世袭 有专制 有等级 君臣之间 臣民之间没有平等甚至尊严可言 而民 国政府中人人平等 人人可参政 生活在这样的国 家里尊严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假如民国政府真的建立了起来 人人是平等的 心 灵是自由的 思想是飞扬的 请你想想 如果你生 活在当时 听说了这样了一种新的理想 你会做出 什么选择 孙中山建立民国的理想 喊出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 的愿望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会有那么多人奋不顾身 地奔赴孙中山高举的旗帜下来 而这些目标的提出 更是激励着不止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向前奋斗 三民主义还有一个民生主义 什么叫民生主义 民生 人民的生活 如何让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者 摆脱贫困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土地分给劳动者 再 请你想一想 如果真的建立起了中华民国 千千万 万的中国老百姓将拥有土地 摆脱贫困 你向往吗 民生主义 在人民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让生 活在清政府压迫下 列强侵略的痛苦中的中国人民 看到了新的希望 这就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这就是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革命者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我们再次假设 假如你生活在清朝末年 目睹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痛心于列强一次次的欺凌 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又 推翻君主专 制政体 建 立民国政府 皇帝是世袭 的 人民 通过改革土 地制度 解 脱劳动者的 贫困 做到 家给人足 不甘心 抽象思 维能力 为你描绘了一幅理想的蓝图 你甘心祖国继续沉沦 吗 感悟 迁移 我相信 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会做出新的选择 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同盟会的三民主义成为了革命的旗帜 这面旗帜是 领导中国革命的旗帜 是鲜红的 理想的旗帜 引 领着中国人民走向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此 革命者 向腐朽的封建清王朝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这个号角 是谁最先吹响的 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 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 革 命者在全国各地不断进行斗争 海外的革命者筹款 集资买武器 国内的革命者拿着这些武器与清政府 展开了血与火的搏杀 这些战争是如此艰难 他们 面对的敌人是如此强大 每一次的起义都以巨大的 牺牲告终 但坚信 三民主义 的人们没有动摇 没有屈服 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这是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补充举例林觉民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 虽 然屡战屡败 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 三民主义 的影响 让更多的人为革命而战 让更多的人知道 了民主共和的理想 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 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武昌起义 1911 年 10 月 10 日 这个日子永远印刻在了中国历 史中 这是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日子 这一天 引导 划书 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了起义 起义军经过一 夜激战 完全占领了武昌城 接着又占领了汉口和 汉阳 起义胜利了 起义胜利了 武汉三镇都在革命者的控制之中 这场起义胜利的意义仅仅如此吗 它对全国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请同学们看这幅地图 从图中你发现 了什么 是的 仅一个多月时间 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 离清政府而独立 不再承认清政府的统治 当时清 朝不过二十多个省份 十几个省独立 这说明什么 这是反清斗争的胜利 是什么敲响了清王朝统治的 丧钟 接下来 1911 年 12 月 宣布独立的各省派出代表 在南京开会 你知道他们在会上做了什么吗 你有没有感受到什么全新的东西出现了 中华民国就要诞生了 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是选 加入中国同 盟会 参加 革命 拥护 三民主 义 孙中山 许多省份独 立 要求学 生关注几个 表示时间的 词语 清政府的统 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 选举孙中山 为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选举 进行情 感态度 价值观 的教育 和渗透 举产生的 这就是对三民主义的实践 这是三民主 义中什么的体现 对了 民权主义 终于 1912 年元旦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图片 中国的历史在这里有了一个永久的定格 中国的历 史从这里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三民主义的理想 将 要在中国的大地上实现了 就职仪式上的阵阵掌声 声声都奏响了民主共和的新乐章 你知道人们为什 么这么高兴吗 人们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探究 分析 建立了新的中华民国 推翻了旧的清政府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 从兴中会到同盟会 从振兴中华到三民主义 这胜 利是多少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 民主自由平等这 是几千年中国人民的期盼 就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几个月里 立刻颁布 了一部 临时约法 从各个方面给中国注入了全 新的气息 课件 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全体国民 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全体国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l 改用公历 以中华民国纪年 改用公历 以中华民国纪年 l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 l 废除跪拜礼 代之以握手礼 废除跪拜礼 代之以握手礼 l 革除老爷 大人等称呼 革除老爷 大人等称呼 l 改变服饰 禁止蓄辫 缠足等 改变服饰 禁止蓄辫 缠足等 中华民国颁布的部分法令中华民国颁布的部分法令 引导分析 引导分析 在这个约法中 你来想想 你感受什么 人们真正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民国的自由 平等与民 主 人们感受到了开放 开明的新风气 新气象 这就是民主共和的观念 它想春风一样吹遍中国大 地 它像春雨一样滋润着人民的心田 人们尽情享 受着中华民国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这正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 当人们还沉浸在中华民国的欢喜中时 中国 的形势骤然改变 这个变化与一个名字联系在了一 起 袁世凯曾经是清政府任命的内阁总理大臣 掌握清 政府内部大权 他又有自己的军队 当清政府在武 装起义中摇摇欲坠时 袁世凯却得到了列强的支持 在这种支持下 袁世凯也想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想取代孙中山 于是 袁世凯采取了两面派的丑恶 国家的事情 有法可依 而清皇帝金 口玉言 改公历 与 世界接轨 从时间纪念 上步入新时 期 人们对 时间的观念 在改变 不读教人绝 对顺从服从 的四书五经 从思想桎梏 中解脱 从称呼上体 现平等与尊 重 会以生 命来捍卫来 之不易的民 主 平等与 尊重 剪发辫 剪 掉的不仅是 陋习 更是 封建专制的 象征 废除 跪拜礼 废 培养探 究历史 的能力 做法 他一方面与孙中山谈判 提出如果清帝退位 他宣布赞成共和 孙中山就保举他做临时大总统 你们知道结果如何吗 清帝退位了 但是袁世凯于 3 月在北京宣誓就职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 袁世凯凭借军事力量 列 强支持 采用欺骗的手段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袁世凯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此后中国历 史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动乱中 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因此 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困惑 看动脑筋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 了 那么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为什么 除的不仅是 旧俗 更是 改出了人与 人之间的平 等 改服装 改变的不仅 是样式 更 是穿出了中 国人的精神 面貌 课堂 小结 辛亥革命距今已近 100 年 100 年的历史翻开了崭 新的篇章 然而有一个伟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