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阁镇张景宏四年级语文教案.doc_第1页
底阁镇张景宏四年级语文教案.doc_第2页
底阁镇张景宏四年级语文教案.doc_第3页
底阁镇张景宏四年级语文教案.doc_第4页
底阁镇张景宏四年级语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 但愿人长久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官、尝、赏、绪、睁、悲、缺、虽、宽”等9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埋”。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4.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在品读感悟、对话交流中了解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亲情,理解感悟苏轼的情感变化。2、 教学重、难点: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2.走进文本,转换角色,真正感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关诗句的含义。3、 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环节,主要查看学生预习笔记、听写词语、同位互批词语、检查学生读书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文本初读情况。先学后教,学生学习不再从“0”开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学生尝试复述课文、指名学生复述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让学生默读、文本标注、自己提问题、互提问题、合作探讨、读中感悟等方式体会亲情、理解诗词的含义。同时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创新能力。4.学练结合,当堂检测,堂堂清,课课清,训练了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积累知识的能力。4、 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查阅苏轼的相关资料;2.认真预习并记好预习笔记。教师:1.教学课件;2.课文配乐录音;3.课堂检测习题卡。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扣题导入 多媒体出示人们中秋赏月的课件同时播放儿歌八月十五月儿圆同学们,看着图,听着歌,让我们想到了十多天后就要到的中秋佳节。在月色如此美好的中秋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过节的呢?(指名学生说说)大家想知道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怎样过中秋之夜的吗?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教师板书:但愿人长久(二)由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但愿”是什么意思,“人长久”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但愿人长久”呢?这些问题老师先给大家记下来,待会读课文时解决。【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境激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三)检查预习昨天我让大家查阅苏轼的资料,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指名学生用实物投影边讲解边展示。1.听写词语:苏轼 朝廷 苏辙 婵娟 埋怨 宽慰 情绪 皓月当空 阴晴圆缺 屈指算来(1) 同位互相批一批,改一改。(2) 及时订正默写错的词语。【设计意图: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靠的是地基。要想学好课文,字词基础知识不容忽视。】3.检查读书情况(1) 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为学生正确读书导航。(2) 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模仿课文录音读准确。(3) 指名学生赛读,充分调动学生读书激情。(4) 及时评议学生读书情况,特别是文中的多音字“埋”在文中应该读“mn”不读“mi”。4.复述课文(1) 自己练习复述课文;(2) 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可以分段复述,也可以自由选择段落复述。(3)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复述情况。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归纳概括能力。教师可以适时予以补充。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理清线索,以问导学1.默读课文,思考:找出描写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2.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在学生精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发挥点拨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精读感悟,换位体情,合作探讨,深入探究师生分角色,读中悟文本,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其一:悟苏轼“心绪不宁”之因师:苏先生,您好,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语段寻找答案)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多媒体出示标注“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语的句子,学生重点读中悟。)2(多媒体播放课件)师: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其二:悟苏轼“埋怨”之缘师:苏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学生读)。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其三:体悟苏轼“宽慰”之故师: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标注重点句段。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2)小组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师: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多媒体展示)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4.升华情感 体悟意蕴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你们自己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吟诵诗句,积累语言 师: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我们在歌中再一次感受这离别之情、思念之心、祝愿之意吧。 大屏幕出示水调歌头.中秋全词内容,并播放根据水调歌头 .中秋词谱曲的歌曲,会唱的学生情不自禁的唱起来此时,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一曲终了)师: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你知道哪些写月亮的诗,我们来个赛诗会如何?有兴趣的也可自己创作。 学生兴味盎然,争先恐后的吟诵起来。 静夜思峨眉山月歌枫桥夜泊 (音乐是心灵的纽带,它将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勿需更多的语言,作者的思念之情、埋怨之意、宽慰之心已留存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此时,教室里情不自禁的歌声就是他们心情的最好写照。教师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由此延伸开去,让学生放飞思维,即兴吟诵写月亮的诗句,在吟诵中加深感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七)当堂检测,内化达标教师发放课堂检测习题卡 四年级语文课堂练习检测“自助餐”【温馨提示】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你的收获一定很大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知识的宝库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盛宴。我们只有不断地从知识中汲取营养,把每天学到的知识争取做到“堂堂消化,课课吸收”,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知识营养餐来了,快快品尝吧!(1)营养餐: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Mn yun ( ) 品 chng ( )朝 tng ( ) wn sh ( )此外,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词语还比较重要,请你写在下面:-(2)营养快线:辨字组词。官( ) 尝( )宫( ) 赏( )绪( ) 悲( )堵( ) 斐( )(3)家常菜: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埋 ( ) ( ) 埋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a比喻亲兄弟感情深厚。( )b形容彼此关系亲密。( )3.我能写出这样类型的词语。眼睁睁( ) 时隐时现( )悲欢离合( ) (4)新鲜菜:按要求做题。1.但愿人长久一课主要写了北宋文学家( )创作名篇( )的经过。文中能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 )( )( ),从这些词语我体会到诗人( )之情。2.我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的理解是(5)高档菜:价格不菲,自由选做,任选一题。1.小练笔:中秋节到了,假如你的亲人在远方,请你写写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吧!-2.古往今来,描写月亮的诗词举不胜数,默写一首你最熟悉的吧!(提示:如果全诗不会默,也可以默描写月亮的名句哟。) -a.学生自由做题。b.师生评议做题情况。(八)作业设计1.将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复述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吧,告诉你的爸爸、妈妈:“我会学习了”!2.中秋节那天,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你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说一声:“爸妈,你们辛苦了,不要牵挂,我会好好学习的”!(九)结束语 千里明月寄相思,手足情深心相连!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请不要灰心,因为苏轼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逢佳节倍思亲,假如有一天,当你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时候,请记住苏轼的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把这种祝愿送给天下所有离别的人,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永远珍藏在记忆中吧!(十)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 情感线索: 思念(心绪不宁) 一 埋怨 一 宽慰苏轼 祝福 变化原因 :(思念弟弟) (月圆人不圆)-(真情留人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课前预习,先学后教,学生的学习不再从“0”开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且认真记好预习笔记。这样以来,学生很自然的养成了课前预习新课并记预习笔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我及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采取听写词语,同位互批,展示收集苏轼的材料,复述课文,归纳课文内容等方面了解学生对文本的预习情况,同时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检查他们的作业,给学生充分展示表现的机会,调动学习的热情。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养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而养成一个好习惯却是非常难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更难养成好习惯。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跟不上。其实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玫瑰色的梦。只不过农村的孩子大多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这是因为要想实现他们的梦想除了老师教育之外,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但是,许多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而对孩子的学习他们认为那是学校老师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在家里能够真正关心孩子学习、经常询问孩子做作业的家长寥寥无几。由此导致了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还学会编造各种理由逃避做作业。我曾经看到一个没做家庭作业的学生编得顺口溜:人之初,性本善;爸爸疼,妈妈惯。老师布置作业我不干。检查作业怎么办?老师们,最好骗;撒个谎,许个愿。就说昨天生病去了医院,等到病好了一定好好干。其实昨晚一直在家看奥特曼。因此,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课前预习、先学后教的习惯势必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2.绿色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一节课如果学生动不起来,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不是很好。只有学生真正获得了时间和空间,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在本课教学中我时时为学生亮绿灯: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互相提问题合作交流探讨,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从而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老师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动,害怕一动而不可收拾。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亮剑,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说过这样一句话:乖孩子很少有出息,好动的孩子往往能成大事。好动的学生思维活跃,有时他的想法会别出新裁、一鸣惊人。3.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你一个奇迹。当老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给学生一条鱼,仅充一饭之饥;教给学生捕鱼的技术,可解学生一生之饿;如果再教会学生养鱼,就是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个机会,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金子”般的亮点。抓住一个,让它释放光芒,就会暖其全身,甚至会照亮孩子一生的旅程。在教学中,不要用比较的方法看学生,因为那样越看越黯淡;要用发现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那些所谓的“学困生”,那样越看闪光点越多。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一些展示才能的机会,比如读书的机会、复述课文的机会、提问题的机会、解答问题的机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给他们的机会越多,他们给你的惊喜也就越多!不足之处:1.由于学生刚刚步入四年级,大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