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目标导航1、了解王安石受到重用的原因。(重点)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重点)3、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难点)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给宋仁宗上言事书,提出了变法的设想。(2)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易错提醒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复杂尖锐,阶级矛盾、民族问题冲突不断,统治集团内外交困,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二、措施及内容类别措施内容富国之法农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农田水利法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公用水渠须“疏通均济”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照贫富等第收免役钱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商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强兵之法兵保甲法政府把农户编为保甲,农闲练兵,维护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工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取士之法士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取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儒家经典),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唯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思维点拨1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富国”与“富民”是不相同的:(1)“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2)“富民”政策主要是要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注重实用性;(2)注意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史论要旨1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另外也有与大官僚大地主争夺政治、经济权益,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深刻目的。2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内容广泛,但富国之法对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触动最大。3王安石的取士之法同庆历新政在选官用官方面的改革相比,已有较大变通和缓和,已有明显吸取教训的特点。4王安石变法中的唯才用人,打破了按资升迁的成规,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知识图示主题一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史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史料二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传家集史料解读表明王安石企图通过调整封建政府和占有大量财富的大地主、大商人的关系,来缓和社会矛盾,解决财政困难。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观,他主张通过积极开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富国之法有何特点。提示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和商人利益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中小地主和商人的利益。(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提示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主题二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史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史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史料解读指违法作乱的事情。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2)据史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提示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理财措施的特点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2)整军措施的特点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1(2017北京西城模拟)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A私田出现均田制B商贾囤积市易法C边防危机将兵法D土地兼并免役法答案B解析北宋时,王安石利用政府实行市易法,调节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2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设立的机构是()A市易务B邸店C发运使D十三行答案A解析市易务是王安石变法实行市易法中为管理市场而设立的商业机构,故A项正确;邸店属于商人休息与停货的场所,故B项错误;发运使是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故C项错误;十三行是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故D项错误。3从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增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答案B解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选拔更具实用性的人才,故选B。4(2017盐城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商君书画策材料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王安石周公(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答案(1)方略:厉行法治,严刑峻法;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但严刑酷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2)方略:立善法;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整顿太学,以三经新义为教材,培养变法人才。(3)因素: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解析第(1)问“方略”根据材料“民本,法也”“不刑而民善故无刑也”可知商鞅主张运用法治立国,推行严刑峻法约束百姓;“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第(2)问“方略”根据“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分析作答;“措施”结合“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3)问从法律能否严格依据立法者立法初衷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寻求各方利益均衡点等方面综合分析作答。基础达标1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于()A冗官冗兵导致冗费B中央集权过度导致地方无权C生产少及土地兼并D长期战争费用及缴纳“岁币”答案C解析王安石认为导致国家贫困的原因,不是开支过多,而是生产过少,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是兼并和繁重的徭役,故C正确。2(2018北京怀柔区高二检测)“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A青苗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答案A解析青苗法内容是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农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符合材料内容,故A项正确。3(2017成都高二检测)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均田制B农田水利法C青苗法D方田均税法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鉴于此,王安石变法时实行方田均税法,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被清丈出来。4为了克服北宋初期“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保甲法B将兵法C更戍法D保马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北宋初期”“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可以判断这是实行更戍法带来的兵将脱节、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弊端,而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此的措施即是将兵法。5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答案A解析保甲法规定:农民十户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这样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减轻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故本题选A。6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三书的重新解释,命名为三经新义,并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科举制度与整顿太学B发展儒家理论,弘扬儒家思想C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与制造舆论D为宋神宗治国提供理论参考答案C解析王安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的目的就是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能力提升7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其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王安石变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巩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