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普 通通 混混 凝凝 土土 力力 学学 性性 能能 检检 验验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青荣城际铁路工程施工指挥部中心试验室 分发号 005 文件编号 QR HNTL 005 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 2010 年 10 月 25 日发布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青荣城际铁路工程施工指挥部中心试验室 本文件使用于以下机构的检测活动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青荣城际铁路工程施工指挥部中心试验室 生 效 日 期 2010 年 10 月 25 日 文 件 编 号 QR HNTL 005 编 制 张继胜 批 准 卢艳军 日 期 2010 年 10 月 25 日 1 目的 为了实现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过程受控 使不同人员的操作程 序准确一致 保证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 有效性和正确性 特制定本文件进行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试验室所进行的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 3 引用标准和文件 铁建设 2005 号 GB T50080 GB T50081 4 选材原则 4 1 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应处于干燥状态 4 2 每盘的拌合量 当粗骨料粒径 31 5mm 时 试配量应 0 015m3 最大粒径为 40mm 时 试配量应 0 025m3 4 3 材料的总量应不少于所用搅拌机容量的 25 5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主要技术数据标准对仪器要求环境要求 1 压力试验 机 YES 2000 量程 0 2000KN 上下压板平整 有刚度 均 匀地连续加荷 保持固定荷 载 2 混凝土抗渗 仪 HP 40 3 冷冻箱 TDR 3 6 检验前准备 6 1 检查样品在运输 保管过程中有无污染 与抽样单或委托单上填 写样品状态栏的内容是否相符 6 2 检查完毕后 双方当事人在样品台账上签字 检验人员还要在原 始记录样品情况中记录 6 3 检验前将样品编号 并在 样品标签 上注明相应标签 6 4 检查检验用仪器设备是否正常 在仪器设备记录填写试验时间 试验前校准情况 7 检验实施细则 7 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依据 GB T50081 2002 7 1 1 试件从养护室取出后 应尽快进行试验 以免试件内部的温湿 度发生显著变化 7 1 2 先将试件擦拭干净 测量尺寸 并检查其外观是否完整 如实测 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 1 mm 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 7 1 3 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 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 面垂直 试件的中心应与下压板中心对准 开动试验机 当上压板与试 件接近时 调整球座 使接触均衡 7 1 4 混凝土试件的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 加荷速度应为 混凝 土强度等级低于 C30 时 取每秒钟 0 3 0 5 兆帕 3 5 千克力 平 方厘米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 C30 时 取每秒钟 0 5 0 8 兆帕 5 8 公斤 平方厘米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 停 止调整试验机油门 直至试件破坏 7 2 抗折强度试验 依据 GB T50081 2002 7 2 1 试件从养护室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 先将试件擦拭干净量测 尺寸 并检查其外观是否完整试件尺寸量测精确至 1 mm 并据此进行 强度计算 7 2 2 试件在跨中 1 3 梁的受拉区内 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 7 mm 并 深度超过 2 mm 的孔洞 试件承压区及支承区接触线的不平度应为每 100 mm 不超过 0 05 mm 7 2 3 调整支承架及压头的位置 其所有间距的尺寸偏差不应大于 1 mm 7 2 4 将试件在试验机的支座上放稳对中 承压面应选择成型时的侧 面 开动试验机 当加压头与试件快接过时 调整加压头及支座 使接 触均衡 如加压头及支座均不能前后倾斜 则各接触不良之处应予以 垫平 试件的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 其加荷速度应为 混凝土强度 等级低于 C30 时 取每秒钟 0 02 0 05 兆帕 0 2 0 5 千克 平方厘米 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 C30 时 取每秒钟 0 05 0 08 兆帕 0 5 0 8 千 克力 平方厘米 当试件接近破坏时 应停止调整油门 直至试件破坏 记 录下破坏荷载及破坏位置 7 3 抗冻性能试验 依据 GBJ82 85 7 3 1 试件应在 28 天龄期时进行冻融试验 试验前 4 天应把冻融试 件从养护室取出 进行外观检查 随后放在 15 20 水中浸泡 水 面高出试件顶面至少 20mm 浸泡 4 天后进行冻融试验 对比试件则应 保留在标准养护室内 直到完成冻融循环后 与抗冻试件同时试压 7 3 2 浸泡完毕后 取出试件 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 称重 按编号置 入框篮后即可放入冷冻箱内 框篮应架空 试件与框篮接触处应垫以 垫条 并保证至少留有 20mm 的空隙 杠篮中各试件之间至少保持 50mm 的空隙 7 3 3 试件在箱中温度到达 20 时放入 装完试件如温度有较大升 高 则以温度重新降至 15 时起算冻结时间 每次从将装完试件到重 新降至 15 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 2h 冷冻箱内温度均以其中心处温 度为准 7 3 4 对 100 100 100 mm 及 50 150 150 mm 试件的冻结时间 不应小于 4h 7 3 5 冻结试验结束后 试件即可取出并应立即放入能使水温保持 15 20 的水槽中进行融化 融化时间不应小于 4h 水槽水面应高 出试件表面到少 20 mm 融化完毕即为该次冻融循环结束 取出试件 送入冷冻箱时进行下一次循环试验 7 3 6 应经常对冻融试件进行外观检查 发现有严重破坏时应进行称 量 如试件的平均失重率超过 5 即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7 3 7 混凝土试件达到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后 D25 为 25 次 D50 为 50 次 D100 为 50 及 100 次 D150 为 100 及 150 次 D200 为 150 及 200 次 D250 为 200 及 250 次 D300 为 250 及 300 次 即应进行抗压 强度试验 抗压试验前应称重并进行外观检查 详细记录试件表面破 损 裂缝及边角缺损情况 如果试件表面破损严重 则应用石膏找 平后再进行试压 7 3 8 在冻融过程中 如因故需中断试验 为避免失水和影响强度 应 将冰融试件移入标准养护室保存 直至恢复冻融试验为止 此时应将 帮障原因及暂停时间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7 3 9 混凝土的抗冻标号 以同时满足强度并损失率不超过 25 重量 损失率不超过 5 时的最大循环次数来表示 7 4 抗渗性能试验 依据 GBJ82 85 7 4 1 抗渗性能试验应采用顶面直径为 175 mm 底面直径为 185 mm 高度为 150 mm 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 150 mm 的圆柱体试件 抗 渗试件以六个为一组 试件成型后 24h 拆模 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 泥浆膜 然后送入标准养护室养护 试件一般养护至 28d 龄期进行试 验 如有特殊要求 可在其它龄期进行 7 4 2 仪器设备 混凝土抗渗仪 加压装置 7 4 3 试件养护至试验前 1 天取出 将表面晾干 然后在其侧面涂一 层熔化的密封材料 随即在螺旋或其它加压装置上 将试件入经烘箱 预热过的试件套中 稍冷却后 即可解除压力 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 上进行试验 7 4 4 试验从水压力为 0 1MPa 开始 以后每隔 8h 增加水压 0 1MPa 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7 4 5 当六个试件中有三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 即可停止 试验 记下当时的水压 7 4 6 在试验过程中 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 则应停止试验 重新密封 8 判定规则 按 GB 1355 1986 GB 2760 1996 标准规定 其中有一项检验不 合格 判该样品不合格 9 检验工作完毕 9 1 检验工作完毕后 校准仪器设备是否正常 填写设备使用记 录 将计量器具归位 清理检验现场 9 2 在样品标签上注明相应状态标识 交回样品室管理保管 等 待处理 10 安全注意事项 10 1 检测过程中发生停水 停电或其他不可避免的自然事故 使检测工作中断或影响检测结果时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 停止检测 其测试数据作废 待水 电条件恢复正常后 再重新进行测试 样品已 损坏 可领用备用样品 若备用样品不足应向受检单位说明情况 采取 补救措施 10 2 检测仪器设备发生意外损坏时 应立即停机 报告室主任 所测数据作废 待仪器设备修复 校准后再重新测试 事故责任按有关 规定查处 10 3 测试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或突发疾病时 立即组织抢救 该 检验人员的测试数据无效 待事故调查分析工作结束 测试条件具备 时 再由该室重新安排检测 10 4 测试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难以达到要求时 应停止测 试工作 原测试数据作废 待环境恢复正常时再重新安排检测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