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1期末复习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1期末复习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1期末复习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1期末复习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1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 1 期末复习大纲和典型题解 一 根据图 1 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完成 1 将 a b 与 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 1 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 解 1 负反馈连接方式为 da cb 2 系统方框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方框图 二 试建立图 3 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 其中外力 位移和电压为输入量 tF tx tur 位移和电压为输出量 弹性系数 阻尼系数 电阻 电 ty tuckfRC 容 和 质量 均为常数 m 图 3 系统原理图 解 a 以平衡状态为基点 对质块进行受力分析 不再考虑m 重力影响 如右图所示 根据牛顿定理可写出 2 2 dt yd m dt dy ftkytF 整理得 1 2 2 tF m ty m k dt tdy m f dt tyd b 如右图所示 取 A 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 A 点有 1 1 11 dt dy dt dx fxxk 对 B 点有 2 yk dt dy dt dx f 2 1 联立式 1 2 可得 dt dx kk k y kkf kk dt dy 21 1 21 21 c 应用复数阻抗概念可写出 3 1 1 1 1 sUsI cs R cs R sU cr 4 2 R sUc sI 联立式 3 4 可解得 CsRRRR CsRR sU sU r c 2121 12 1 微分方程为 r r c c u CRdt du u RCR RR dt du 121 21 1 d 由图 3 d 可写出 5 CssIsIsIRsU cRRr 1 6 1 sRIsRI Cs sI cRc 7 CssIsIRsIsU cRcc 1 联立式 5 6 7 消去中间变量和 可得 sIC sIR 13 12 222 222 RCssCR RCssCR sU sU r c 微分方程为 r rr c cc u RCdt du CRdt du u RCdt du CRdt du 222 2 222 2 1213 三 求图 4 所示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sU sU r c 图 4 有源网络 解 a 根据运算放大器 虚地 概念 可写出 1 2 R R sU sU r c b 2 211 2211 1 1 1 1 2 2 1 1 1 1 1 sCCR sCRsCR sC R sC R sC R sU sU r c c 1 1 1 21 2 1 2 2 CsRR R R Cs R Cs R sU sU r c 四 试用结构图等效化简求图 5 所示各系统的传递函数 sR sC 图 5 系统结构图 解 a 所以 4321324321 4321 1 GGGGGGGGGG GGGG sR sC b 所以 HG GG sR sC 2 21 1 c 所以 3213221 321 1 GGGGGGG GGG sR sC d 所以 2441321232121 41321 1 HGGGGGGHGGHGG GGGGG sR sC e 所以 23212121 321 4 1 HGGHGHGG GGG G sR sC 五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图 6 所示 要求系统闭环增益 2 K 调节时间s 试确定参数的值 4 0 s t 21 K K 解 由结构图写出闭环系统传递函数 图 6 系统结构图 1 1 1 21 2 21 1 21 1 KK s K KKs K s KK s K s 令闭环增益 得 2 1 2 K K5 0 2 K 令调节时间 得 4 0 3 3 21 KK Tts15 1 K 六 设随动系统结构图如图 7 所示 若要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无超调 且调节时间尽可能 短 问开环增益应取何值 调节时间是多少 K s t 解 依题意应取 这时可设闭环极点为 1 02 1 1 T 写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图 7 系统结构图 Kss K s 1010 10 2 闭环特征多项式 2 00 2 2 0 2 121 1010 T s T s T sKsssD 比较系数有 联立求解得 K T T 10 1 10 2 2 0 0 5 2 2 0 0 K T 因此有 159 075 4 0 Tts 七 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 8 所示 试确定参数 值 使系统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s 超调 21 K K5 0 p t 量 2 图 8 机器人位置控制系统结构图 解 依题 系统传递函数为 22 2 121 2 1 21 1 2 1 1 1 1 1 nn n ss K KsKKs K ss sKK ss K s 由 联立求解得 5 0 1 02 0 2 1 2 n p o o t e 10 78 0 n 比较分母系数得 s 146 0 12 100 1 2 2 1 K K K n n 八 某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 9 所示 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图 9 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解 依题题意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形式应为 22 2 2 nn n ss K s 由阶跃响应曲线有 2 1 lim lim 00 K s sssRssh ss o o o o n p e t 25 2 25 2 2 1 2 1 2 联立求解得 717 1 404 0 n 所以有 95 2 39 1 9 5 717 1 717 1 404 0 2 717 1 2 222 2 ssss s 九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 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并确定在右半 s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1 01011422 2345 ssssssD 2 0483224123 2345 ssssssD 3 022 45 ssssD 4 0502548242 2345 ssssssD 解 1 0 1011422 2345 ssssssD 劳斯表 S5 1 2 11 S4 2 4 10 S3 6 S2 10 124 S1 6 S0 10 第一列元素变号两次 有 2 个正根 2 0 483224123 2345 ssssssD 劳斯表 S5 1 12 32 S4 3 24 48 S3 0 3 1224 3 4 32348 3 16 S2 48 4243 16 4 12 S 0 辅助方程 1216448 12 0 12480 2 s S 24 辅助方程求导 024 s S0 48 系统没有正根 对辅助方程求解 得到系统一对虚根 sj 1 2 2 3 022 45 ssssD 劳斯表 S5 1 0 1 S4 2 0 2 辅助方程 022 4 s S3 8 0 辅助方程求导 08 3 s S2 2 S 16 S0 2 第一列元素变号一次 有 1 个正根 由辅助方程可解出 022 4 s 1 1 222 4 jsjssss 1 1 2 22 45 jsjssssssssD 4 0502548242 2345 ssssssD 劳斯表 S5 1 24 25 S4 2 48 50 辅助方程 050482 24 ss S3 8 96 辅助方程求导 0968 3 ss S2 24 50 S 338 3 S0 50 第一列元素变号一次 有 1 个正根 由辅助方程可解出 050482 24 ss 5 5 1 1 250482 24 jsjsssss 5 5 1 1 2 502548242 2345 jsjssssssssssD 十 系统结构图如图 10 所示 试求局部反馈加入前 后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静态速 度误差系数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解 局部反馈加入前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为 1 12 10 2 ss s sG 0 lim p s KG s 图 10 系统结构图 lim 0 ssGK s v 10 lim 2 0 sGsK s a 局部反馈加入后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0 12 10 1 20 1 1 10 12 2 sss s s ss s s sG lim 0 sGK s p 5 0 lim 0 ssGK s v 0 lim 2 0 sGsK s a 十一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2 4 1 7 2 ssss s sG 试分别求出当输入信号和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tttr 1 2 t tctrte 解 22 4 1 7 2 ssss s sG 1 87 v K 由静态误差系数法 时 1 ttr 0 ss e 时 ttr 14 1 7 8 K A ess 时 2 ttr ss e 十二 已知开环零 极点如图 11 所示 试绘制相应的根轨迹 解 根轨迹如图 12 所示 十三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概略绘出系统根轨迹 15 0 12 0 sss K sG 图 11 开环零 极点分布图 图 12 根轨迹图 3 2 5 sss sK sG 12 1 ss sK sG 解 2 5 10 15 0 12 0 sss K sss K sG 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 0 1 p2 2 p5 3 p 实轴上的根轨迹 5 0 2 渐近线 33 12 3 7 3 520 k a a 分离点 0 2 1 5 11 ddd 解之得 舍去 88 0 1 d7863 3 2 d 与虚轴的交点 特征方程为 010107 23 kssssD 令 010 Im 0107 Re 3 2 jD kjD 解得 7 10 k 与虚轴的交点 0 根轨迹如图所示 j10 根轨迹绘制如下 实轴上的根轨迹 3 5 0 2 渐近线 22 12 0 2 5 320 k a a 分离点 5 1 3 1 2 11 dddd 用试探法可得 根轨迹如图解 4 3 b 所示 886 0 d 图 a 5 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 5 76 图所示 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 时 系统的稳态输出和稳态误差 tcs tes 1 ttr2sin 2 452cos 2 30sin tttr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图 5 76 系统结构图 2 1 s s 频率特性 22 44 2 2 1 j j j 幅频特性 2 4 1 j 相频特性 2 arctan 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 1 1 1 s s sG s e 则 2 arctan arctan 4 1 2 2 jj ee 1 当时 rm 1ttr2sin 2 则 35 0 8 1 2 j 45 2 2 arctan 2 j 4 18 6 2 arctan 2 79 0 8 5 2 j j e e 452sin 35 0 2sin 2 ttjrc mss 4 182sin 79 0 2sin 2 ttjre eemss 2 当 时 452cos 2 30sin tttr 2 2 1 1 22 11 m m r r 5 26 2 1 arctan 1 45 0 5 5 1 jj 4 18 3 1 arctan 1 63 0 5 10 1 jj ee 2 452cos 2 1 30sin 1 jtjrjtjrtc mms 902cos 7 0 4 3sin 4 0 tt 2 452cos 2 1 30sin 1 jtjrjtjrte eemeems 6 262cos 58 1 4 48sin 63 0 tt 5 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0 8 08 11 94 teeth tt 试求系统频率特性 解 s sR ssssss sC 1 9 4 36 9 8 0 4 8 11 则 9 4 36 ss s sR sC 频率特性为 9 4 36 jj j 5 6 试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曲线 1 G s ss 5 21 81 2 G s s s 10 1 2 解 1 G j 5 1 1610 222 G jtgtgtg 111 2 28 10 1 16 取 为不同值进行计算并描点画图 可以作出准确图形 三个特殊点 0 时 0 0 5 jGjG 0 25 时 90 2 jGjG 时 0 180 0 jGjG 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 5 6 1 所示 1012345 4 3 2 1 0 1 2 3 4 Real Axis 9 8 7 6 5 4 3 2 10 x 10 14 1 0 8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1 x 10 8 Real Axis 图解 5 6 1 Nyquist 图 图解 5 6 2 Nyquist 图 5 9 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1 G s ss 2 21 81 2 G s sss 200 1 101 2 3 G s s s sss 400 5 0 21 2 4 G s s sssss 20 31 61425 101 22 5 G s s s ssss 80 1 1425 22 解 1 G s ss 2 21 81 图解 5 9 1 Bode 图 Nyquist 图 2 G s sss 200 1 101 2 图解 5 9 2 Bode 图 Nyquist 图 3 1 1 2 0 12 100 1 2 0 5 0 40 2 2 ss s s s ssss s sG 图解 5 9 3 Bode 图 Nyquist 图 4 G s s sssss 20 31 61425 101 22 110 1 25 4 5 16 13 25 20 2 2 ss s ss s sG 图解 5 9 4 Bode 图 Nyquist 图 5 11 三个最小相角系统传递函数的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分别如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