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苏格拉底的对话教学所想到的、 苏格拉底授课没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据说哪里人多往哪里去,较少拘束,但这个移动的课堂并非他随兴之作,而早已形成了一套不无严谨的反诘式的上课方式主动发问,在遵循逻辑与辩证思维的前提下,驱使弟子绞尽脑汁对某个命题进行思考,揭露其见解之矛盾,动摇其论证之基础,启发谈话者意识自身之肤浅,并引导他从众多答案中寻求普遍性答案。这些致力让学生认识自己、深化认识的课堂活动,表面看来,是学生原有观念不断轰塌的过程,实则是他们不断产生出新知识的“生育”过程。“助产婆”苏格拉底不仅使学生“知其不知”,更使之“知其所知”。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他已将思维原则悄悄植根于对话者:一是重视逻辑层次,二是使用的概念须有明确定义。也就是说,这种深度对话,让对话者后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有章可循,在“当堂”对话未果,或者有果却又引发了更多疑难后,学生将在课外进行自我对话,这使得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尤其在2011版新课标实施之际,此教育理念与思想更要发扬光大! 再者是旁听者。苏格拉底挑人多的休闲场所“开讲”,可能也有考虑提高课堂的影响。想象一下,围观的人可能有时候多些,有时候少些,但无论怎样都应该不会影响他谈话的兴致,只要有人乐意对谈,他总是乐此不疲的,包括奴隶。据说他曾用问答法引导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奴隶得出了一个几何学的定义。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这些旁听者,也许会有不少人受到震撼,于是茶余饭后,自觉不自觉评评苏格拉底的课,大家在点评中都若有所思,念念叨叨,这样一来,影响的人就更多了。 这种点燃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口口相传的广泛影响,都成为后来不少人害怕他的重要原因。更有人对他存有偏见,认为他不过夸夸其谈,却没有为社会带来任何实际收益。总之,人们希望他缄口,不希望他对正统理论的挑战继续扰乱民心。 这让我们不得不发问,苏格拉底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说“我从来不关心大多数人所关心的那些事情,例如,赚很多的钱,过上舒适的生活,获得高级军衔,成为社会上层人士”那么他关心什么?这只叮得人奇痒难耐的牛虻,他的刺螯为什么而亮出?他重在启发个体思考事物本质的谈论,背后含藏了什么深意? 苏格拉底处于雅典从极度繁荣转为衰败的时期,社会问题丛出,“知德者鲜矣”。一些学派关注自然科学研究,苏格拉底觉得这些理论根本无法解决社会问题。他认为另外那批被称为智者的学派,虽然注重社会和人生问题,但过度崇尚感觉,导致对理性和确定性的贬低,成为没有操守的巧舌投机者。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犯罪”,倡导以追求事物普遍性定义为路径把握对象的本质,从而获取真正知识,通过这种探索真知的教育使人们拥有美德,振奋懈惰世风。 尽管知识并不是德行的充分条件,但这种鼓励孕育真理胎儿的主张,无疑是伟大的精神变革,启迪了希腊人追寻“善”的道德自觉。他呼吁人们不要只注重名利,而以追求正义挽救文明。当然这样一来,必定形成对当局时弊的强大谴责氛围,引来众人的倾轧,使殉道成为必然。特立独行者,往往孤独,甚至总要付出血的代价。那些只教给学生如何获取权力的智者却无比逍遥,这难免让我想到今天的教育情形。数千年以降,我们变得更好了吗?那些不唯成绩是从,竭力培养学生反思精神和人格品质的教师,在这个以成绩衡量一切的社会,总是不无忧伤。舆论从不把唯权力马首是瞻者视为异类,因此他们更容易畅行无阻。爱心灵者,在缺乏伦理认同、失却真理敬畏的社会里,忧心忡忡,难以突围。 苏格拉底同时代的戏剧作家亚里斯托普所著的戏剧云非常有意思。戏里除了苏格拉底外的所有角色只关心自己的满足,苏氏在剧里是一个被丑化的角色,他反对享乐主义的态度被描述为可笑的对象。也就是说,他关注道德、积极施教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不现实的。这也难怪啊,世人皆醉,清醒者自然就成为笑料。 不过雅典处死了他,却又用他埋下的火种继续燃烧,终于用熊熊希腊文化之火再次映亮他的丰碑。苏格拉底是壮烈的导火索,开启的是功在千秋的事业。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把两件事情公平地归于苏格拉底,即归纳论证和普遍定义。这两者都涉及科学知识的出发点”。 从记载可看出,作为教育者的他,还是很快乐的,他说过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胜任教学工作,那可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啊”。他从家门踱步出来,手上并没有教鞭和教义,一切宝藏正呆在他智慧的头颅里,此时他正轻快往广场走去。据说老婆大人是个蛮妇,所以我们可以设想他走在街上要比留在家中更神清气爽。更让他得意的是看到青年们渐渐清朗的眉目。苏格拉底把宏大的理想化为一个个师生相对的晨夕,用流动的言说投石问路,从不自诩为先知或已知,他在教育中保持学习者心态,并不停引导人们去蔽。在这种别致的教育模式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他四种教育精神:怀疑精神、虚怀精神、善诱精神与思辨精神。 苏格拉底启智学生于微妙之中的高明方法,随时奉陪探讨的无私精神,以及待人平等,总是留给我们温煦的深刻印象(这些品质正是当下课堂急需的和发扬的)。他的表情却不只是温和一种反讥时不无戏谑、专注时恍惚失神、死刑面前镇定自若。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芬还说苏格拉底经常频繁地转动眼珠,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常陷入快速而忙碌的思考之故。表情是心灵的有机指代,这些表情的细节,让他在我们的脑海丰满起来。我们可以遐想他的课堂严谨而幽默,紧张而平实。他看待问题的方式,常使对象陌生化起来,由此世界重新被凝视。我们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展现他独特的世界观,展示没有他就无法看到的精彩。另外,师生对话时,苏翁这种亲身较量、积极调整、不畏惧不确定、与学生一同迎纳新知的风范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在我看来,他更大的意义在于他出色地运用天赋“灵异”(后人理解为自我意识和个体意志),使心灵的秩序美善化。他用生命注解了education的启发和引导的本意,并印证了一种非凡的伦理塑造。所有这些,都是使他拥有不被岁月消磨的伟岸和浩大。不过,我在想,从归纳个别、寻找定义开始的摸索,可否走到心灵幸福的终点?理性之光能否照亮黑夜?国家理念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质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人员健康管理方案
- 幕墙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 萤石矿矿山通风系统方案
- 水稻生产机械化培训课件
- 水利工程结构稳定性分析
- 水电站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水电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广告牌匾智能控制系统安装合同
- 2025版房屋置换项目环保验收与节能改造合同
- 探索语文学习的有意义情境任务设计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诊治2025
- 智慧停车系统开发与运营合作
- T/SHPTA 102-2024聚四氟乙烯内衬储罐技术要求
- T/CAQP 001-2017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
- 高速考试题目及答案
- 眼内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门球场管理制度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含答案)
- 理发店消防安全制度
- 食堂火灾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