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1页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2页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3页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4页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5 课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点课标要点 列举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 列举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 列举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 完成以下问题 1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这一时期有哪几位进步思想家 2 列举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 分析其影响 3 明末清初有哪些著名儒学思想家 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这些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 响 4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又各有何侧重 他们思想共同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6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田地制宜 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 王夫之进面鼓 吹 大贾富民者 国之司命 掌握国家命脉 也 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交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 主要思想家一 主要思想家 1 1 离经叛道的李贽 离经叛道的李贽 明朝晚期福建人 号卓吾 有 焚书 和 藏书 等多种著作 主张 鞭鞑程朱理学 批判纲常伦理 反对绝对权威 追求物质享受和个性解放 主 张男女平等 思想 万物的本原是阴阳二气 根本否定天理是万物本原 摇撼了理学的理论 基础 2 2 唯物思想家王夫之 唯物思想家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 世称船山先生 著作 船山遗书 思想要点 天地万物的规律在物质世界中 正确认识要通过考查客观事物 肯定情感 欲望和私利是合理的人性本能 3 3 批判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 世称梨洲先生 著有 明儒学案 和 明夷 待访录 高二历史学案 2 思想要点 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 工商皆本 4 4 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 世称亭林先生 著有 日知录 与 天下郡国利病 书 思想要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振兴工商业 二 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二 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 1 政治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批判理学纲常和礼教束缚 追求个性解放 自由 平等 民主 2 经济 主张工商皆本 大力发展工商业 3 文化 经世致用思想 治学应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 关注国计民生 致力社会变革 天下兴旺 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进步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三 进步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 1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纲常礼教扼杀人性 明亡清兴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 社会危 机严重 2 经济 商品经济活跃发展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但统治阶级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3 文化 思想文化专制 八股科举钳制思想 文化领域陈腐教条 僵化保守 脱离实际 四 关于进步思潮的评价四 关于进步思潮的评价 由于缺乏强大的阶级基础 阶级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条件 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 影响有限 冲破宋明理学藩篱 猛烈地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和封建纲常礼教 追求个性解放 自由平等 经世致用等 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性 富有时代特色 是儒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活 跃 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一 明清儒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特点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 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 礼教纲常愈 趋苛严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纲纪凌夷 政教失控 危机四伏 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 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 武器的批判 带动了批判的武器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 入 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顾应手工业 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 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 重科学 讲实际 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在意识形 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 平等 自由 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其中尤以明末清初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 他们以前所未见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 出总结性批判 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 政治见解和批判 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问题 依据上述材料 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和这一进步思潮的特点 3 二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 也 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 学贵践履 材料二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新 的思想在孕育萌生 同时 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 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又严重地阻挠着新思想的破 土而出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 问题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思想 据材料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巩巩 固固 测测 试试 以下是四位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回答下列 1 3 题 A 李 贽 B 黄宗羲 C 王夫之 D 顾炎武 1 明清时期 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抨击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进而提出以 天下 之法 取代皇帝的 一家之法 的是 2 提出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的思想家是 3 大胆批评道学家的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 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的是 4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 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 新的历史条件 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 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 B C D 5 明清时期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根源在于 A 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 B 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 6 下列观点中 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4 A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B 儒家经典是 万世之至论 C 仲尼之道 广大悠久 与天地并 D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7 我们称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 强调 理在气中 B 精神依存于形体 人死不为鬼 C 制天命而用之 D 世界因为心灵的感受而存在 8 黄宗羲认为 然则其 封建国家 所谓法者 一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 治人无治法 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 建立一家之法 B 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 反对君主制 实行法治 D 建立君主立宪制 9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的共同点不包括 A 倡导 经世致用 B 反对君主专制 C 追求理学完美 D 思想批判的品质 10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 则要妙精微 各有攸当 得当之处 亘古亘今 不可移意 唯古之圣人 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材料二 前三代 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 唐 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 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 荼毒天 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了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君 2 材料三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倾向 结合所学 简述黄宗羲思想的 进步之处及其局限性 材料四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黄宗羲在 原君 中宣称皇帝乃是 天下之大害 并提出用 各得其私 各得其利 为原则的 天下之法 取代 桎梏天下人之手足 的 一家之法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应关乎国计民生 致力于社会变革 并身体力行 3 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明末清初儒学发展的具体表现 6 分 5 一 背景 略 特点 批判 务实 二 思想 工商皆本 反对君主专制 学以致用 原因 君主专制强化 封建统治腐败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封建礼教的黑暗 近代科学的 传入 巩巩 固固 测测 试试 1 9 BDACC DACC 10 1 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不可变更的 李贽却认为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 非的标准 这种不同说明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怀疑和动摇 2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是天下不得安宁的根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