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运行规程(第三版)_第1页
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运行规程(第三版)_第2页
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运行规程(第三版)_第3页
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运行规程(第三版)_第4页
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运行规程(第三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余热锅炉概述及设计规范1第一节 概 述1第二节 余热锅炉设计规范1第三节 锅炉保护及联锁6第二章 余热锅炉的辅机11第一节 给水泵11第二节 省煤器再循环泵14第三节 排污扩容器15第三章 余热锅炉的启动17第一节 锅炉冷态启动17第二节 锅炉温、热态启动19第四章 余热锅炉的正常运行及参数调整21第一节 锅炉正常运行主要巡检项目21第二节 锅炉正常运行主要监视内容21第三节 锅炉正常运行参数调整22第五章 余热锅炉的事故处理25第一节 事故处理原则25第二节 紧急停炉25第三节 事故处理25第六章 余热锅炉的停炉及保养34第一节 停炉方式34第二节 锅炉保养35第七章 余热锅炉的试验37第一节 水压试验37第二节 安全阀校验412395MW联合循环机组运行规程 余热锅炉第一章 余热锅炉概述及设计规范第一节 概 述1. 概况型号:Q2384/605-286(42.7)-10(0.4)/566.5(296.5)形式: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制造商: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燃机:PG9351FA结构:露天全悬吊结构,正压运行,锅炉烟囱标高50M2. 锅炉结构简要说明余热锅炉为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型余热锅炉。锅炉采用卧式布置,全悬吊管箱结构。锅炉本体受热面管箱由高/中/低压汽包及附件、高压过热器、再热器、高压蒸发器、高压省煤器、中压过热器、中压蒸发器、中压省煤器、低压过热器、低压蒸发器、低压省煤器等组成。3. 汽水流程凝结水经凝泵升压后,依次进入2级低压省煤器,在低压省煤器进口布置有再循环管回水。经过加热后,一部分经再循环泵回到低压省煤器1入口,与凝结水混合,提高省煤器1的进水温度,使低压省煤器后的烟气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一部分与低压给水三通阀来的凝结水混合,使低压汽包的进水温度低于饱和温度。低压汽包里的工质,一部分经给水泵,成为高、中压给水;一部分由下降管进入低压蒸发器,受热后成为汽水混合物回到汽包,在汽包内的分离器中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回到汽包的水空间,饱和蒸汽则经过饱和蒸汽引出管送到低压过热器,继续被加热成为低压过热蒸汽,与中压缸排汽混合后,进入低压缸做功。给水泵第3级后抽出的工质成为中压给水,进入中压省煤器,在中压省煤器进口布置有再循环管。中压给水在中压省煤器中加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一部分去天然气性能加热器,一部分进入中压汽包。中压汽包中的水由下降管进入中压蒸发器,加热后成为汽水混合物回到汽包,在汽包内的分离器中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回到汽包的水空间,饱和蒸汽则通过饱和蒸汽引出管送到中压过热器,继续被加热成为过热蒸汽,与高压缸排汽(冷再蒸汽)混合后,进入再热器1加热,出口蒸汽经过再热器减温器,由中压给水来的减温水调节温度后进入再热器2,温度进一步提高后,进入汽机中压缸中做功。在需要时,中压汽包可以给低压汽包补汽。给水泵出口工质为高压给水,依次经过7级高压省煤器进入高压汽包。高压汽包中的水由下降管进入高压蒸发器,加热后成为汽水混合物回到汽包,在汽包内的分离器中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回到汽包的水空间,饱和蒸汽经过饱和蒸汽引出管被依次送到高压过热器1、2加热,出口蒸汽经过高压蒸汽减温器,由高压给水来的减温水调节温度后再依次送入高压过热器3、4内继续加热,温度进一步提高后,进入汽机高压缸做功。在需要时,高压汽包可以向中压汽包补汽。第二节 余热锅炉设计规范1. 燃机排气烟气参数(设计工况)项目单位性能保证值冬季工况夏季工况ISO工况负荷%100100100100大气条件环境温度C15.222815相对湿度%79708560大气压力kpa101.56102.63100.38101.35HRSG入口烟气流量103kg/h2383.602519.802204.902383.70烟气温度C604588.1616.7603.7烟气压力kpa.a104.9106.3103.2104.7烟气焓值kJ/kg652.8630.9674.5651.2烟气成分氩%0.880.890.870.89氮%74.274.8672.8274.45氧%12.5312.7212.212.6二氧化碳%3.763.753.743.76水蒸气%8.627.7810.378.32. 蒸汽参数高压部分:高压部分最大连续蒸发量高压部分额定蒸汽出口压力高压部分额定蒸汽出口温度286.1 t/h9.99 MPa566.5 中压部分中压部分最大连续蒸发量中压部分额定蒸汽出口压力中压部分额定蒸汽出口温度40.2t/h2.326 MPa301.6再热部分:再热部分最大连续蒸发量再热部分额定蒸汽出口压力再热部分额定蒸汽出口温度再热部分冷再热蒸汽流量再热部分冷再热蒸汽温度314.2 t/h2.23 MPa(g)566.2 273.0 t/h364.7低压部分:低压部分最大连续蒸发量低压部分额定蒸汽出口压力低压部分额定蒸汽出口温度低压省煤器入口温度低压省煤器再循环量42.7 t/h0.40 MPa296.533.9130.3t/h中压省煤器出口至性能加热器:温度流量212.933.5t/h3. 主要承压部件及受热面3.1 汽包3.1.1 说明为保证锅炉正常运行时获得良好的蒸汽品质,按N/E标准,汽包内部装置在汽包内设置了二级汽水分离装置。高压汽包的一次分离装置为旋风分离器,第二次分离通过钢丝网分离。中、低压汽包的一次分离装置为挡板分离器,第二次分离通过钢丝网分离。在锅炉最大连续出力下,汽包水位从正常水位到低低水位所能维持的时间为:高压: 2.1分钟;中压: 7.5分钟;低压: 7.1分钟。3.1.2 设计参数:高压汽包设计压力(MPa)12.9工作压力(Mpa)10.92设计温度()331工作温度()319汽包中心标高(m)30.61直段长(m)14.5内径(mm)1792壁厚(mm)100规格1992100材质SA-299中压汽包设计压力(MPa)3.7工作压力(Mpa)2.38设计温度()248工作温度()224汽包中心标高(m)30.37直段长(m)14.5内径(mm)1508壁厚(mm)46规格160046材质SA-516Gr70低压汽包设计压力(MPa)1.0工作压力(Mpa)0.33设计温度()185工作温度()147汽包中心标高(m)31.005直段长(m)14.5内径(mm)2800壁厚(mm)25规格285025材质SA-516Gr703.1.3 各汽包水位的设定值和警戒水位。名称以汽包中心线为0位以正常水位为0位就地水位计范围高压汽包正常水位-250-750300低水位-100-75低低水位-175-150低低低水位-700-675高水位5075高高水位100125高高高水位150175中压汽包正常水位-750-600250低水位-150-75低低水位-225-150低低低水位-550-475高水位075高高水位50125高高高水位100175低压汽包正常水位6000-1025925低水位525-75低低水位250-350低低低水位-975-1575高水位67575高高水位725125高高高水位7751753.2 模块受热面3.2.1 各模块的组成:(按烟气流向布置) 沿锅炉长度方向受热面分成5级模块,各受热面模块内的受热面管排组成见下表:模块名管排模块1高压过热器4再热器2高压过热器3高压过热器2再热器1.2再热器1.1高压过热器1模块2高压蒸发器高压蒸发器高压蒸发器高压蒸发器高压省煤器7高压省煤器6中压过热器模块3低压过热器高压省煤器5高压省煤器4B高压省煤器4A中压蒸发器中压蒸发器高压省煤器3中压省煤器模块4高压省煤器2高压省煤器1低压蒸发器低压蒸发器低压蒸发器模块5低压省煤器2E低压省煤器2D低压省煤器2C低压省煤器2B低压省煤器2A低压省煤器13.2.2 受热面名 称布置形式管子规格管子材料翅片形式翅片材料备注高压过热器4级错列38x3.7SA-213 T91圆片形T409高压过热器3级31.8x4.3SA-213 T22高压过热器2级31.8x3.4高压过热器1级31.8x2.6SA-213 T11高压蒸发器错列31.8x2.6SA-210 A1锯齿形碳钢最小循环倍率6高压省煤器(1、2、3、4、5、6、7级)错列31.8x2.6SA-210 A1锯齿形碳钢中压过热器/31.8x2.6SA-210 A1圆片形碳钢中压蒸发器错列锯齿形最小循环倍率15中压省煤器/锯齿形再热器2级错列50.8x2.6SA-213 T91圆片形T409再热器1级44.5x2.6SA-213 T22低压过热器错列44.5x2.6SA-210 A1园片形碳钢低压蒸发器错列38x2.6SA-210 A1锯齿形碳钢最小循环倍率30低压省煤器(1、2级)错列38x2.6SA-210 A1锯齿形碳钢3.3 锅炉水容积名 称水压试验/m3正常运行/m3高压省煤器37.9337.93高压汽包39.4519.7高压蒸发器26.5226.52高压过热器16.9/中压省煤器2.482.48中压汽包27.9313.5中压蒸发器8.648.64中压过热器5.4/再热器90.1/低压省煤器51.6551.65低压汽包95.1372.3低压蒸发器28.9528.95低压过热器13.68/合 计444.76261.674. 锅炉给水和补给水品质要求(GB/T12145-99)补水给水硬度0 mol/L硬度0 mol/L二氧化硅20 g/kg氧7 g/L电导率(25)0.2 s/cm铁30 g/L铜5 g/L油0.3 mg/LPH(25)9.09.5联氨1030 g/L5. 锅炉炉水和蒸汽品质(按GB/T12145-99)炉水品质蒸汽品质磷酸根0.5 3 mg/L钠10 g /kg含盐量10 mg/L二氧化硅20 g/kg电导率(5)20 s/cm铁20 g/kg二氧化硅 100 g/kg铜5 g/kgPH(25)9.0 9.5电导率(25)0.3 s/cm第三节 锅炉保护及联锁1. 锅炉报警当余热锅炉控制系统发出任一报警时,运行人员必须立刻注意,分析原因,并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控制。2. 锅炉保护2.1 锅炉跳闸当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发生时,锅炉MarkVI发“DCS to Trip CCT”信号,送至燃机MarkVI产生 “Custmer Trip Input”,从而使联合循环机组跳闸。1) 烟囱挡板未开足(“开”行程开关3取2)2) 凝器热井液位高三值跳闸(880mm)3) 高压汽包水位高三值跳闸(175mm)4) 高压汽包水位低三值跳闸(675mm)5) 中压汽包水位高三值跳闸(175mm)6) 中压汽包水位低三值跳闸(475mm)7) 低压汽包水位高三值跳闸(175mm)8) 低压汽包水位低三值跳闸(1575mm)2.2 全速空载(FSNL)当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发生时,锅炉MarkVI发“Gas Turbine Runback to FSNL”信号,送至燃机MarkVI,由燃机MarkVI发信至G60跳发电机出口开关,并启动发电机出口开关失灵保护。1) 高过出口温度达578.3,延时3分钟;2) 热再热出口温度达578.3,延时6分钟;3) 热再热出口温度达582.2,延时3分钟;4) 高压缸排汽温度达412.8,延时3分钟。当以上情况出现并触发全速空载后,如保护动作条件已消失,需要点击锅炉总图上Reset按钮进行保护复位。2.3 快速减负荷(RUNBACK)当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发生时,锅炉MarkVI发“Gas Turbine Fast Runback”信号,送至燃机MarkVI,燃机MarkVI闭锁加负荷,燃机快速减负荷直至发电机解列或排气温度不大于565.6。 1) 高过出口温度达573.9,延时30分钟;2) 高过出口温度达578.3,无延时;3) 热再热出口温度达573.9,延时20分钟;4) 热再热出口温度达578.3,延时3分钟;5) 热再热出口温度达582.2,无延时;6) 高压缸排汽温度达412.8,无延时。当以上情况出现并触发快速减负荷后,如保护条件已消失,需要点击锅炉总图上Reset按钮进行保护复位。3. 锅炉联锁3.1 高包水位3.1.1 水位高三值(175mm),机组跳闸,自动关闭给水泵出口电动隔离阀,关闭高压蒸汽旁路压力控制阀。3.1.2 水位高二值(125mm),超驰关闭启动及主水位控制阀;延时20s,如给水控制阀未全关,则向两台给水泵发出跳闸指令。3.1.3 水位高一值(75mm),延时5s,超驰关闭启动及主水位控制阀。3.1.4 当调节器输出小于25,延时3秒,启动LCV输出,主LCV关闭;当调节器输出大于30,延时3秒,启动LCV关闭,主LCV输出。当给水流量大于43T/H时,启动水位控制失效,全由主LCV控制。3.1.5 当蒸汽流量大于72.05t/h且给水流量大于72.05t/h,延时1秒。高压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自动投入。当蒸汽流量小于57.64t/h且给水流量小于57.64t/h,延时1秒,为单冲量控制模式。3.2 中包水位3.2.1 水位高三值(175mm),机组跳闸,关闭中压蒸汽旁路压力控制阀。3.2.2 水位高二值(125mm),超驰关闭水位控制阀;超驰关闭中压背压控制阀。3.2.3 水位高一值(75mm),延时5s,超驰关闭水位控制阀。3.2.4 当蒸汽流量大于11t/h且给水流量大于11t/h,延时1秒。中压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自动投入。当蒸汽流量小于8.8t/h且给水流量小于8.8t/h,延时1秒,为单冲量控制模式。3.3 低包水位3.3.1 水位低二值(-1575mm),机组跳闸,跳两台给水泵,3.3.2 水位高三值(175mm),机组跳闸,关闭低压蒸汽旁路压力控制阀。3.3.3 水位高二值,或水位高一值(75mm)延时5s,超驰关闭水位控制阀。3.3.4 当蒸汽流量大于103.35t/h且给水流量大于103.35t/h,延时1秒。低压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自动投入。当蒸汽流量小于82.68t/h且给水流量小于82.68t/h,延时1秒,为单冲量控制模式。3.4 高压减温水隔离阀3.4.1 当燃机未跳闸,且高过减温器出口过热度高于25,且主蒸汽流量高于57.64T/H持续5s,且主蒸汽过热度大于30,且主蒸汽温度高于510时,减温水隔离阀自动开启。3.4.2 以上条件任一不满足,自动关闭减温水隔离阀。3.5 再热器减温水隔离阀3.5.1 当燃机未跳闸,且高再减温器出口过热度高于20,且高再蒸汽流量高于57.64T/H持续5s,且再热蒸汽过热度大于30,且再热蒸汽温度高于510时,减温水隔离阀自动开启。3.5.2 以上条件任一不满足,自动关闭减温水隔离阀。3.6 中压背压控制阀3.6.1 当蒸汽轮机IPC投入,且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闭合,且中压旁路PCV调节器输出指令大于20%,且中压蒸汽温度高于饱和温度40时,中压背压控制阀允许控制。3.6.2 当高压调门开度小于15%,或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断开,或中压蒸汽电动隔离阀关闭时,中压背压控制阀超驰关闭。3.7 中压汽包补气隔离阀 3.7.1 当高包压力大于38kpa(应为3800kpa),且燃机火焰建立时,自动开启补汽隔离阀。3.7.2 当燃机失去火焰后5秒,自动关闭补汽隔离阀。3.7.3 中包压力大于 2100 kpa,超驰关闭补汽隔离阀。3.8 低压汽包补气隔离阀3.8.1 当中包与低包压力之差小于2kpa(应为200kpa),或中压压力低于1210kpa,或燃机失去火焰或低包压力高于300kpa时,自动关闭补汽隔离阀。3.8.2 当以上条件皆不成立时,延时5秒自动开启补汽隔离阀。3.9 高压蒸发器连排隔离阀3.9.1 暖机完成时,高压蒸发器连排隔离阀自动开启。3.9.2 暖机未完成时,高压蒸发器连排隔离阀自动关闭。3.10 中压蒸发器连排隔离阀3.10.1 暖机完成时,中压蒸发器连排隔离阀自动开启。3.10.2 暖机未完成时,中压蒸发器连排隔离阀自动关闭。3.11 高压蒸发器定排隔离阀3.11.1 当高压蒸发器定排控制阀关闭,且高压汽包压力低于3800kpa,且暖机完成高压蒸发器定排隔离阀自动开启。3.11.2 当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时,高压蒸发器定排隔离阀自动关闭。3.12 中压蒸发器定排隔离阀3.12.1 当中压蒸发器定排控制阀关闭,且中压汽包压力低于1300kpa,且暖机完成中压蒸发器定排隔离阀自动开启。3.12.2 当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时,中压蒸发器定排隔离阀自动关闭。3.13 高压过热器电动排放阀3.13.1 当高压汽包压力低于0.15Mpa,且高压汽包压力高于0.05Mpa,且暖机完成时,自动开启高压过热器排放阀;3.13.2 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则关闭高压过热器排放阀。3.14 中压过热器电动排放阀3.14.1 当中压汽包压力低于0.15Mpa,且中压汽包压力高于0.05Mpa,且暖机完成时,自动开启中压过热器排放阀;3.14.2 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则关闭中压过热器排放阀。3.15 低压过热器电动排放阀3.15.1 当低压汽包压力低于0.10Mpa,且低压汽包压力高于0.05Mpa,且暖机完成时,自动开启低压过热器排放阀;3.15.2 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则关闭低压过热器排放阀。3.16 中压过热器出口电动隔离阀3.16.1 当启动顺控程序26B发信号时,自动开启低压过热器排放阀;3.16.2 当停机顺控程序28发信号,或燃机主保护信号失去时,关闭中压过热器出口电动隔离阀。3.17 低压过热器出口电动隔离阀3.17.1 当启动顺控程序26C发信号时,自动开启低压过热器排放阀;3.17.2 当停机顺控程序28发信号,或汽机转速小于2000转时,关闭中压过热器出口电动隔离阀。3.18 高压省煤器排空阀3.18.1 当高省流量低于144T/H,延时5秒,自动开启高压省煤器排空阀。3.18.2 当高省流量高于145T/H,延时5秒,自动关闭高压省煤器排空阀。3.19 高压系统疏水阀3.19.1 当暖机完成且高包压力大于0.15MPA且小于1.7MPA,自动开启高压系统疏水阀;3.19.2 疏水门未关闭持续3min(对高压主汽门前疏水阀此条件为高压调门开度大于20%)且高压汽包压力大于1.7MPA,自动关闭高压系统疏水阀:3.19.3 在疏水阀前过热度小于27C,自动开启高压系统疏水阀;3.19.4 在疏水阀前过热度大于27C延时15s,自动关闭高压系统疏水阀;3.20 中压及再热系统疏水阀3.20.1 高压调门开度小于20%,超弛开启再热系统疏水阀;3.20.2 高压调门开度大于20%,延时60秒,自动关闭再热系统疏水阀; 3.20.3 中压汽包压力大于0.15MPa且暖机完成,自动开启中压系统疏水阀;3.20.4 疏水阀未关闭延时3min且中压汽包压力大于0.3MPa(对中压旁路压力PCV前疏水阀关闭条件为中压旁路压力控制阀大于20%延时60s)关闭中压系统疏水阀;3.20.5 在疏水阀前过热度小于27C,自动开启中压及再热系统疏水阀;3.20.6 在疏水阀前过热度大于27C延时15s,且高压调门20%(对中压蒸汽疏水阀,取自动开启脉冲作为闭锁信号),自动关闭中压及再热系统疏水阀;3.21 低压系统疏水阀3.21.1 汽包压力大于0.07MPA且暖机完成,自动开启低压过热器出口疏水阀;3.21.2 低压旁路开度大于20%延时3min或低压汽包压力小于0.07MPa,自动关闭低压过热器出口疏水阀。3.21.3 低压汽包压力大于0.07MPA,自动开启低过出口及低旁PCV前疏水阀;3.21.4 低压汽包压力小于0.07MPA或低压汽包压力0.07MPA时低压电动隔离阀全开,自动关闭低压电动隔离阀前疏水阀。3.21.5 在疏水阀前疏水袋液位高时,自动开启相应疏水阀;3.21.6 在疏水阀前疏水袋液位不高时,自动关闭相应疏水阀;3.22 中压省煤器再循环控制阀3.22.1 当中压汽包水位控制阀开度指令低于20,且中压省煤器入口隔离阀开启,3.22.2 且1给水泵或2给水泵在运行时,中压省煤器再循环控制阀允许控制。3.22.3 当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时,自动关闭中压省煤器再循环控制阀。3.23 低压省煤器再循环控制阀3.23.1 当低压汽包水位控制阀开度指令低于20,且低压省煤器入口隔离阀开启,3.23.2 且1凝泵或2凝泵在运行时,低压省煤器再循环控制阀允许控制。3.23.3 当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时,自动关闭低压省煤器再循环控制阀。第二章 余热锅炉的辅机第一节 给水泵1. 给水泵设计规范型号FT9Y36MKKS编码1LAB20AP011/1LAB20AP021制造厂家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类型多级离心泵级数9每级产生的最大压头1559.6KPa轴向推力平衡装置平衡盘+弹簧推力轴承最大的不平衡泵转子推力11.96 t转动方向顺时针(从电动机端部看)设计转速2985rpm一阶临界转速3750rpm允许的泵最高转速3600rpm比转速63300设计转速下的推荐最小连续流量103.68 t/h年度启动与关停的次数400年度温度循环周期次数400轴封类型机械密封轴封水水源闭式冷却水轴封供水的最高水温41泵关断压头(最小/最大)110%/130%设计总压头泵壳体设计压力22060 Kpa(g)2. 给水泵性能数据设计工况1设计工况2运行工况30%负荷扬程(高压出口)(mH2O)148414841581扬程(中压出口)(mH2O)415415445流量(高压出口)(m3/h)349341311159.5流量(中压出口)(m3/h)561077841.25温度()127.2147.4148.5140.1泵吸入口压力(mH2O)46.7349.2371.55泵可用净正吸压头(mH2O)201821注:设计工况1是指高压出口最大流量工况;设计工况2是指中压出口最大流量工况;运行工况是指100%性能保证工况;30%负荷是指30%性能保证工况。3. 给水泵电机设计规范制造厂家上海电力修造总厂型号YKS560-2铭牌电压/相数/赫兹6kV/3/50Hz额定效率0.95额定功率因数0.88铭牌功率2100 kW冷却方式空水冷绝缘系统等级 F设计环境温度46.8空间加热器参数1000W /220V /1连续启动的次数热态允许连续启动2次,冷态1次连续启动后的冷却时间120 分钟定子绕组 RTD温度报警/跳闸120/130 电机轴承温度报警/跳闸85/95 转子安全堵转时间10 秒最小起动电压0.85UN额定电压下启动加速时间4 秒轴承类型滑动轴承润滑方式压力润滑4. 在下列瞬态温度条件下,给水泵能够运行:4.1 当泵入口水温从4到147变化(在15秒内)时,温度上升期间;4.2 当泵入口水温从147到100变化(在15秒内)时,温度降低期间;4.3 在机组跳闸后热起动期间,进入泵的水温度为155。在机组跳闸以后,泵能够在147条件下运行;4.4 在泵第一次启动期间,当泵入口水温瞬间从0变到100时。5. 给水泵润滑油站检查5.1 检查润滑油箱油位正常5.2 检查润滑油箱油质正常5.3 检查润滑油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联动开关投入,控制开关置“遥控”位5.4 检查润滑油滤油器前后压差正常,供油压力正常5.5 检查润滑油冷油器工作正常,供油温度正常6. 给水泵启动前检查6.1 按阀门检查卡逐条确认给水泵水、油系统阀门及仪表阀门位置正确6.2 按电动机检查内容逐条确认给水泵电机处于正常备用状态6.3 按给水泵检查内容逐条确认给水泵处于正常备用状态7. 给水泵启动7.1 开启给水泵入口电动隔离阀7.2 待各空气门有水冒出,关闭空气门7.3 检查给水泵再循环气动隔离阀在自动且打开7.4 在DCS上启动给水泵,注意电流返回时间和稳定电流值7.5 检查电机电流、泵及电机轴承温度、电机绕组温度正常7.6 检查运转部件振动、声音等正常7.7 缓慢开启给水泵中间抽头电动隔离阀7.8 缓慢开启给水泵出口电动隔离阀7.9 注意给水压力及流量变化情况,防止给水泵电流过大8. 给水泵停运 8.1 缓慢关闭给水泵出口电动隔离阀8.2 缓慢关闭给水泵中间抽头电动隔离阀8.3 检查给水泵再循环气动隔离阀自动打开8.4 在DCS上停运给水泵9. 给水泵联锁保护9.1 给水泵允许启动条件:(与)9.1.1 高压汽包主LCV未关闭且另一台给水泵在运行状态,或高压汽包主给水控制阀关闭。9.1.2 给水泵入口压力高于287kPa9.1.3 给水泵准备好:9.1.3.1 油站供油压力大于150kPa,持续20秒9.1.3.2 给水泵入口隔离阀开启9.1.3.3 双位油滤网压差不大于60kPa9.1.3.4 润滑油滤网出口温度低于509.1.4 低压汽包水位高于-350mm9.1.5 再循环控制阀在自动位置9.1.6 泵入口压力大于出口压力20kPa。9.2 泵超驰跳闸条件:(或)9.2.1 锅炉给水总流量高二值9.2.2 润滑油压力低于50kPa,延时2s9.2.3 低压汽包水位低于1575mm9.2.4 给水泵出口流量低于99.684T/H,延时10s9.2.5 高压汽包水位高二值持续20s且高压汽包主给水控制阀未关闭或中压汽包水位高二值持续20s且中压汽包给水阀未关闭9.2.6 低压汽包压力衰减速度大于48kpa/秒9.2.7 泵吸入口滤网压差大于35kpa,延时2秒9.2.8 泵净吸入压头低于5.8 m9.2.9 马达三相线圈温度(共6个测点)任一点高于130延时60s;9.2.10 马达自由端轴承温度高于90延时5s;9.2.11 马达联轴端轴承温度高于90延时5s;9.2.12 泵自由端轴承温度高于90延时5s。9.3 备用给水泵自启动条件:(或)9.3.1 工作泵跳闸9.3.2 工作泵运行时母管压力低于14.06MPa,延时10秒9.4 报警:9.4.1 润滑油压低一值、低二值报警9.4.2 泵吸入口压力低于287kpa低一值报警;低于266kpa发低二值报警。9.4.3 给水泵运行时电流低于10A,或给水泵停运时电流高于10A,持续10s发出一致性报警。10. 给水泵油站联锁保护10.1 备用泵联动:10.1.1 联动开关投入且工作泵跳闸10.1.2 联动开关投入且出口母管油压低于100kPa10.2 备用泵联动后自动停运:10.2.1 联动开关投入且出口母管油压高于180kPa第二节 省煤器再循环泵1. 设计参数制造商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水泵型号SJA-4X6X131/4L电机型号Y315S-2额定流量165m3/h电流195A扬程127m电压380V轴功率77.5 KW电机功率110KW转速2950r/min转速2980r/min必须汽蚀余量6.0m0.89效率70%绝缘等级F2. 再循环泵检修后启动2.1 确认凝水系统启动,低压汽包内水位正常,闭冷水系统压力正常2.2 检查所有仪表、阀、仪器工作正常2.3 检查轴承润滑油位在1/2至2/3处,油质正常2.4 检查进口阀关闭,疏水阀开启2.5 打开进口阀,将泵内灌满液体,关闭疏水阀2.6 打开机械密封供水阀,打开轴承冷却水供、回水阀2.7 点车(开车后立即停原动机),观察泵轴的转向(逆时针),如果转向不正确,应更换三相电机中任何两个极的导线。2.8 在DCS启动再循环泵,打开再循环流量控制阀,不允许闷泵运行较长时间,以防过热,引起泵的损坏。3. 再循环泵的正常启动3.1 确认凝水系统启动,低压汽包内水位正常,闭冷水系统压力正常3.2 检查所有仪表、阀、仪器工作正常3.3 检查轴承润滑油位在1/2至2/3处,油质正常3.4 检查进口阀开启,疏水阀关闭3.5 检查机械密封供水阀、轴承冷却水供、回水阀开启3.6 在DCS启动再循环泵,打开再循环流量控制阀,禁止长时间闷泵运行,以防过热,引起泵的损坏。4. 泵的停止4.1 将再循环流量控制阀关闭,禁止关闭进口阀,以防倒转。4.2 在DCS画面停泵。5. 省煤器再循环泵联锁5.1 超驰跳闸条件:5.1.1 运行中再循环泵出口流量高二值(171.36T/H)或低二值(20.736T/H)5.1.2 保护跳闸:5.1.2.1 省煤器入口隔离阀及其旁路阀全关;5.1.2.2 低压省煤器出口温度高于130;5.1.2.3 凝结水泵全停;5.2 三通阀全部走旁路,则自动停运甲、乙省煤器再循环泵5.3 备用泵联动:5.3.1 运行中再循环泵出口流量高二值(171.36T/H)或低二值(20.736T/H),且无保护跳闸和自动停泵条件动作。第三节 余热锅炉冷热态冲洗及排污1. 排污扩容器的作用锅炉的排污系统的作用是保持锅炉的汽水品质,并且将锅炉高、中、低压系统来的排污及疏水进行扩容(减压),减温后,排入化学废水回收水池。2. 设备参数参数名称单位扩容器设计压力MPa.g0.7设计温度343工作压力MPa.g0.11工作温度102容积m333.83. 扩容器系统的投用3.1 检查检修工作全部终结,设备完好,现场整洁。3.2 检查水位计、压力表、温度变送器已投用,且完好。3.3 检查定连排放水管道完好。3.4 检查工业水系统运行正常,工业水压力、温度合适。3.5 关闭排污扩容器底部放水阀3.6 关闭高、中、低疏水母管及冷疏水母管直排阀3.7 开启工业水供扩容器冷却水隔离阀及调节阀3.8 开启高、中低压系统的疏水到扩容器的隔离阀。3.9 根据炉水的化学品质,调整连排的开度。4. 扩容器系统的停止4.1 检查高、中压汽包连排的隔离门及定排调节门、隔离门已关闭。4.2 关高、中压汽包连排手动隔离门。4.3 开启扩容器底部放水手动门。4.4 关闭锅炉高、中、低压系统的排污和疏水。4.5 当排污扩容器水已放完,关闭排污扩容器的放水门。4.6 关闭排污扩容器温度调节阀。5. 正常运行时的检查及调整5.1 检查扩容器的排水温度小于605.2 检查DCS画面上的扩容器减温调节阀、蒸发器的定排调节阀的开度与就地一致。5.3 检查工业水压力正常。5.4 根据汽水品质化验结果,适当调节连排阀开度。5.5 每班进行一次定排。5.6 如果在排污过程中,锅炉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排污,汽包水位过高及汽水共腾除外。6. 余热锅炉冷态冲洗、热态冲洗及运行中排污规定为了保证机组水汽品质合格,防止热力系统积盐,减少汽轮机积盐,对机组排污做如下规定:6.1 机组冷态启动时,必须对各系统进行冲洗,冲洗水质控制要求按照化学运行规程 的要求进行控制。6.2 燃机点火后,必须进行热态冲洗,并加强排污,尽可能加大高、中、低压汽包的排污量,缩短水汽品质合格的时间。6.3 进行热态冲洗时,必须投入除铁过滤器,仅当水汽品质合格后,才能将除铁过滤器退出运行。6.4 机组连续运行时,每天9:0010:00、21:0022:00进行高、中压汽包定期排污,每次10分钟。6.5 机组连续运行时,每天中班对低压蒸发器进行一次排污;机组调峰运行时,在机组停运后对低压蒸发器进行一次排污;每次排污,低压蒸发器进口联箱东、西侧放水门各开5分钟左右。6.6 机组启动正常后(280MW以上)即进行连续排污,通过调节连续排污电动门前手动门控制排污量,并根据化学运行对水质分析的结果调整连续排污量。6.7 在正常运行中,化学运行应按规定对炉水、蒸汽品质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汇报值长,并对排污量提出建议,由值长决定增加排污次数或延长排污时间,直至水汽品质合格。第三章 余热锅炉的启动第一节 锅炉冷态启动1. 启动前的准备锅炉启动前,运行人员应对锅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启动的准备工作。主要检查内容如下:1.1 锅炉大小修后,设备或系统改进或改造必须有设备移动执行报告。1.2 全面检查与锅炉及辅助系统有关的工作票已总结,相关安全措施全部恢复。1.3 现场清洁,照明良好,栏杆完整,保温齐全,管道及支吊架完整牢固。锅炉烟道内部无杂物。1.4 检查并清除锅炉各部位任何有碍膨胀的杂物,各处膨胀指示器装设位置正确,保证平台和扶梯畅通。1.5 检查炉内已无检修工作,无影响启动的杂物,人员撤出后,关闭各处门孔。1.6 各汽水管道、烟道等吊架完整,受力均匀,弹簧吊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7 热工仪表齐全,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8 检查所有阀门是否处于启动所要求的正确位置,阀门无泄漏,开关灵活,电动、气动执行机构良好,开度指示与实际位置相符,电动、气动阀可以投入自动。1.9 DCS画面显示正常,远控正常。自动控制指示完好,与锅炉相关的热工保护连锁试验正常,各主要保护已投入。1.10 确认厂用汽系统、仪表用气系统、闭冷水系统,工业水系统、消防水系统已正常投运。1.11 控制盘面,控制系统正常, 1.12 高、中、低压旁路系统能备用。1.13 化学加药装置和取样装置正常,汽水取样一次门开启,汽包加药门开启。1.14 汽包就地水位表计完整,指示正确,汽水阀门开关灵活,照明良好,水位电视系统工作正常。1.15 锅炉排污扩容器系统、汽机本体和管道扩容器系统、凝器系统正常投运,凝泵处于运行状态。1.16 给水泵热工保护和连锁试验正常,处于送电备用状态。1.17 锅炉经过充分疏水后,所有疏水阀都已关闭,疏水电动阀投自动。1.18 锅炉汽包连排、定排和紧急放水阀关闭,电动阀和气动阀投自动。1.19 锅炉的省煤器的排气阀开启,电动阀投自动。1.20 锅炉启动前准备足够的除盐水,辅助蒸汽系统投运。1.21 锅炉控制系统,报警系统投入,功能正常。1.22 锅炉大、小修或局部受热面临修后,需要进行工作压力试验和超压试验,要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合格后才允许启动。1.23 锅炉首次启动和其它情况要求时,要进行安全阀的动作试验,确保承压部件不超压。1.24 DCS界面上无锅炉启动闭锁条件2. 锅炉上水2.1 水质要求2.1.1 锅炉的给水品质应符合要求。低压汽包水质的PH值小于8时,锅炉严禁进水启动。2.2 上水程序2.2.1 按阀门检查卡检查阀门在启动前状态。2.2.2 锅炉上水一般在启动前46小时进行,水质合格才能上水,并经过除氧处理。2.2.3 上水前投入水位电视,按规定开启汽包排气阀。2.2.4 汽包上水应平缓,上水温度不应小于40,也不应大于70,以保护厚壁汽包,防止汽包引起过大温度应变。2.2.5 在上水过程中,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得大于40,受压部件热膨胀应正常。2.2.6 上水前,各系统已检查完好,具备进水条件。2.2.7 检查汽机凝汽器水位正常。2.2.8 凝泵运行正常,打开低压给水电动阀,低压给水流量控制阀关闭,并通过低压汽包水位控制阀向低压汽包上水至启动水位,低压汽包水位控制阀投自动。低压省煤器上满水后,排气阀有水冒出后,逐只关闭排气阀。低压给水去凝器电动阀投自动。上水完毕后,应检查水位有无变化,如水位有升降,应检查阀门是否内漏。2.2.9 给水系统经过充分疏水后,所有疏水阀都已关闭。2.2.10 启动一台给水泵,建立再循环最小流量,关闭给水泵出口排气一、次阀,打开给水泵中间中间抽头电动隔离阀,中压给水电动隔离阀和中压给水隔离阀打开,并通过中压汽包水位控制阀向中压汽包上水至启动水位。中压汽包水位控制阀投自动。中压省煤器上满水后,排气阀有水冒出后,逐只关闭排气阀。中压省煤器入口电动泄放/再循环阀打开,中压省煤器入口再循环控制阀关闭并投自动。密切注意低压汽包的水位。另一台给水泵投备用联动。2.2.11 开启工作给水泵的出口电动隔离阀,并通过高压汽包水位控制阀开启,向高压汽包上水至启动水位。高压汽包水位控制阀投自动。高压省煤器上满水后,排气阀有水冒出后,逐只关闭高压省煤器排气阀。2.2.12 上满水后,检查锅炉各系统管路及设备完好,无泄漏现象。2.2.13 启动准备结束,汇报值长。3. 锅炉启动3.1 启动燃气轮机,燃机点火成功,锅炉开始升温升压。3.2 检查蒸汽管道所有疏水门按程序自动开启。3.3 启动一台低压省煤器再循环泵,低压省煤器再循环温度气动控制阀投自动,注意泵的工作电流正常,另一台低压省煤器再循环泵投联动位。3.4 开始向锅炉补水时,通知化学加药,进行汽、水品质化验。3.5 根据水质情况,及时投入连续排污。3.6 升压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汽包水位变化,及时进行调整。3.7 记录锅炉各处膨胀指示值,检查锅炉膨胀是否均匀,如膨胀异常,应降低升温速度,待查明原因并消缺后方可继续升温。3.8 严格控制汽包壁温差,在升温升压过程中,汽包各点壁温差值不应超过40。3.9 发电机并网后,燃气轮机MKVI投温度匹配模式,燃机排气温度控制在371-560范围内,以便锅炉出口蒸汽参数达到汽轮机进汽的要求。当主汽压力达到旁路压力定值后,进入压力定值控制,旁路压力控制阀将逐步开启。3.10 此时整个系统为纯旁路运行。每级蒸汽系统设置有旁路。如果在启动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不能满足蒸汽轮机的进汽要求,那么高中低压蒸汽将通过各自旁路阀后减温减压的旁路系统进入凝器。3.11 在锅炉升温升压阶段,过热器和再热器管路的疏水电动阀应投入自动,根据疏水原理不同,疏水电动阀应正确及时地开启和关闭。3.12 中省出口水温大于52后,根据需要,投燃气性能加热器。3.13 主蒸汽参数满足汽轮机进汽要求后,汽机以应力控制模式逐步开主调门进汽暖机,加负荷,直到主调门开足。3.14 当条件满足后,燃机解除温度匹配程序,投入汽轮机入口压力控制模式,机组开始增加负荷,逐步关闭大旁路。3.15 当条件满足后,进行中、低压并汽操作,密切注意高中低汽包的水位变化。3.16 当条件满足后,进行辅汽汽源切换操作。3.17 按余热锅炉启动曲线要求,控制锅炉蒸汽压力和温度,机组加负荷至额定工况。4. 锅炉启动时重点监视内容4.1 在锅炉升温升压阶段,汽包上、下壁温差,内、外壁温差及任意两点间的壁温差不允许超过40。超过时应及时分析原因,严格控制升温升压速度。如壁温差仍继续加大,应立即停止升温升压,待正常后再升压。4.2 启动升压过程中,为使锅炉各部受热膨胀均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