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II )卷.doc_第1页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II )卷.doc_第2页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II )卷.doc_第3页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II )卷.doc_第4页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4题;共19分)1.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cgung_。 (2)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pngb_起来才好。 (3)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nlifq_地睡不了觉。 (4)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chn m gu yn_。 2. (6分)古诗文默写(1)当年万里觅封侯,_。(选自诉衷情)(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_!(选自朝天子 咏喇叭)(3)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4)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_,_。(6)长相思中,点明作者思乡主旨的句子是_,_3. (2分)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 故时有物外之趣B . 项为之强C . 昂首观之D . 使之冲烟而飞鸣4. (7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散文集_,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作家_创作的白洋淀纪事,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2)阅读下面朝花夕拾片段,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部分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一文。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却不高兴,原因是_。试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_。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5.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 A . 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B . 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C .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D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B . 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C . 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D . 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3)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对比的双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6.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难忘那夜的秋雨1950年深秋,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家的掌门人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我是来看弟弟的,顺便来收你赊的猪崽钱。”母亲说:“现在确实没钱,等筹到钱一定给您送去。”这位掌门人没有说行还是不行。接着,她指着我家的破屋说:“我的亲戚现在住的都不错,就是你还住牛栏,这么破,这么矮,狗都跳得过去。”晚上,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好像猪崽也听懂了似的,不停地叫。父亲骂母亲没骨气,怨亲戚无情,也恨自己没用,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宁愿饿死,也不低三下四。母亲没办法,要我同她一起在小猪脖子上绑了根绳,牵着赶回亲戚家。已是凌晨二时许,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我在前面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快走到村西两棵大樟树旁时,想到这里曾枪毙过一个恶霸、一个反革命,那个恶霸被步枪打穿了胸脯,血肉模糊;那个反革命被手枪打碎了脑壳,脑浆迸溢。因曾亲眼目睹,感觉十分恐怖。顿时我双腿发软,走不动了,吓得哭了起来。母亲也难过地哭了,安慰我说:“不要怕,哪里有鬼?就是有鬼,也不会吓我们这样的穷人,(A)我活了四十多岁,受过人的欺侮,没有受过鬼的欺侮!”我心里好像得到了一种从来有过的安慰,又好像吃了一颗壮胆药。再往前走了约一百米,又看见村里一个被邻村杀死的人放在棺材里,并用砖垒了一个小屋,说是报了仇才能下葬。我又害怕起来,但还是硬着头皮,牵拉着小猪往前走。这家伙不停地叫,好像是为我们壮胆,为我们叫苦,抑或是抨击人情太薄。再往前,要翻过一座山,走。里多长的山路,这时雨下得更大了,身上也湿透了。走在山路上,忽然窜出一只动物,不知是狼是狗,吓得我胆战心惊。母亲说:“不要怕,你是个大孩子了,畜生不会伤害我们。”快到西北边山脚下时,看到一大片坟墓,大大小小的坟堆,好像大大小小的土馒头。母亲说:“再走一会儿就出山了,有我在,你不要怕。”我想到母亲可怜,又呜呜地哭起来。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小猪送到亲戚家,这时天才蒙蒙亮。掌门人淡淡地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回去吧?”我们全身湿透了,像落汤鸡,一夜折腾得够呛,连水都没喝一口,肚子早饿了。但母亲只轻轻地说了句:“(B)谢谢,我们还要赶回去。”在往回走的路上,天先是阴森森的,慢慢地亮了些,秋雨袭来,身上不时打寒噤。回到家里,看到我们可怜的样子,父亲没做声 , 转过身去,不停用手抹眼泪。母亲赶紧把我的湿衣服换了下来,都是打补丁的旧上布衣服。父亲煮了一锅菜粥,桌上放了一碗咸芥菜,也没放油。父亲说:“哼,人穷盐钵里都会长蛆。”母亲对我说;“你都十多岁了,家里人多,几亩地又打不到够全年吃的粮食,你爸爸也忙不过来,不要再去读书了,好吗?”我没做声 , 放下碗,倒在床上哭。父母心软了,让步了,又说:“是同你商量,你硬要读就去读,反正我们穷。”我爬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母亲把我追了回来。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吃晚饭时,父亲突然问:“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我说:“不知道,只要你们允许我读,我会努力的。”这时,母亲发现我发高烧,赶紧烧了一大碗开水,叫我全都喝下去,盖上被子把寒气逼出来。窗外秋雨仍下个不停。秋风从船板做的墙壁缝中往里面灌,冷飕飕的。看到父母骨瘦如柴,岁月和苦难在脸上刻满了忧愁,我鼻子发酸,眼前一片漆黑。再看自己皮包骨头的手,像鸡爪子,皮肤像那两棵老樟树的皮。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人物语言是心灵世界的写照。请仔细品味下面的话,说说这些话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A)活了四十多岁,受过人的欺侮,没有受过鬼的欺侮!(B)谢谢,我们还要赶回去。(3)文章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分别写到“父亲没做声”和“我没做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两处“没做声” 的原因。 (4)标题为“难忘那夜的秋雨”,“我”为什么难忘?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7. (7分)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是池上雨后的美景,笔随景迁,清新怡人。B . 第二句运用比喻修辞,明镜一般的水面,池边檐楹的倒影清晰可见,表现出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C . 第三句的“忽”字,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颇具情味。D . 第四句以静衬动用“万点声”展现了雨后风起后湖面的纷杂与喧闹。(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画面。(40字左右)8. (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B . 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 . 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D . 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2)下列划线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B . 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C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D . 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 . 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 . “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 . 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四、 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9. (10分)(2012湖州)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菖蒲傍水而生,茂盛润泽,青脆欲滴,叶片欣长,别名唤作“水剑草”。端午节前,人们采回心嫩的菖蒲叶,洗净切片,以白酒浸没。将密封的酒罐,搁置在阴凉遮光出二十余日,开启之时芬芳四溢,得此美酒,人们怎能不着急不去请朋友来品尝?欧阳修曾写诗赞道:“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画线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2)画线句有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0. (5分)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