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落脚点是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收到抑制,使得金融体系整体功能被削弱,我国农村金融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较大比重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如今,能够有效运用金融方式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了一个足以影响我国是否能够保持长期整体经济良好发展的关键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城乡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呈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这其中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村的资金问题,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趋向城市化,造成大量资金流失,金融部门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量被弱化。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进步。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Abstract Three rural issue has always been the major issu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our G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end-result is to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how to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is a major issue related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ic reform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greatly improve farmers income. But at the same time you can see i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ector received suppression, making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o be weakened,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ector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mand fo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by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re are large rural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ural economy which ha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But now, whether it can promote rural economic growth by using financial manners has become a key problem. And this problem produced an influence on whether our economy can developed well. While,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ore serious problem we have faced is tha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esents a significant disequilibrium, and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ssue is the funds in the rural areas. In rural are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tended to urb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a lot of money has lost, so the support of rural economy has been weaken by the financial sectors.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problems which have existed in Chinas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ector, then promote the economic progress of Chinas rural areas. Key words: Rural;Finance;Development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目 录31绪 论12 农村金融相关理论综述22.1农村金融概念22.2农村金融的特质22.3农村金融发展概念32.4农村金融发展的特点3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3.1农村金融业发展现状43.1.1农村金融总量43.1.2农村金融组织43.2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63.2.1农村金融整体薄弱,服务“三农”成本过高63.2.2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体制不顺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63.2.3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单一74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84.1农村自身特点导致农村金融的高成本84.2缺乏金融政策扶持84.3金融服务缺失,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95 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分析105.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培育良好的经济环境105.2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地方政府干预105.3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达到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优化11结 论12参考文献13后 记14131绪 论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金融的整体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差距依然很大,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金融依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最薄弱的环节。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由于早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金融抑制政策的滞后影响,加上我国金融行业长期构建的以服务城镇为主的金融体系,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具有低收益、高风险等产业特性,导致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资金不断流出,使得农村金融业长期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农村金融体系组织和经营网点残缺不全,农村和农业资金供应严重不足,金融抑制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今,我国农村金融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和金融实务界也开始对此进行探讨。构建符合农业与农村经济以及金融发展规律的金融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务实和全面深入的探索。由此,本文选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 农村金融相关理论综述2.1农村金融概念农村金融的理论范畴直接决定着农村金融的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和服务对象的确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以农村金融的定义决定于理论范畴。最早,农贷制度是农村金融的萌芽,当时把农村金融局限在农业经济的研究有相当长的时间,随着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的概念外延也有了发展。在七十年代末,学术研究者和政府部门对农村金融的称法不一,有的称为农业金融,有的称为农村信贷,甚至有的学者把农业金融等同于农村金融,还有的学者从区域角度来界定农村金融,如学者王韶仪曾定义“农村金融就是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这样难免引起城市金融与之对应。其实,这些说法的存在具备一定的道理,只是这样给农村金融的定义是不完善的。事实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的深化,农村金融表现为不同的阶段特性,被称为动态性特征。综上所述,给农村金融下定义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由于动态性这一特性,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和界定。2.2农村金融的特质农村金融活动领域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农村金融具有不同于城市金融的特点。具体而言,其特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村金融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融资需求、服务需求以及生产需求。这就决定了农村金融不能凌驾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现状而盲目追求自身发展,应该是由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规模来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农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等特点,采取大规模的运作模式和技术开发,但也有综合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其商品化程度高、资金周转速度快,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发展中国家大多是处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生产规模小、利润低,经济实力有限,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薄弱,这使得农业信贷资金贷款具有高风险性和低收益性,商业性金融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动力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力量主要是依靠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其次,农村金融具有高风险性,与商业性金融具有天然的异质性。作为农村金融服务对象的农业生产具有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生产周期长以及波动性、弱质性等特点,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风险增加、货币资金周转速度慢、流通时间长、利润水平低下,农业资金呈现“低收益、高风险、高成本”的特性。农业资金上述的运作特性,违背了商业性金融追求贷放资金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基本原则,即使在农业生产十分发达、农业经营利润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这一矛盾,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的投放相对较少,多以中短期贷款为主,且依赖于政府补贴和优惠措施的引导。再次,农村金融与国家农业政策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任何国家,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都是受到国家保护和支持的产业,国家往往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来影响农业主体行为,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金融是其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特点在各国农村金融实践中均可考察到,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发展过程中,凡符合法国国家政策和国家发展规划的项目,银行都给予优先支持,甚至贴息。如“二战后,国家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其他农业金融机构便发放农业机械贷款;要合并小农场,金融机构就发放购买土地贷款;要防止农民外流,就对青年农民发放贴息贷款等。”农村金融往往需要围绕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及其目标进行金融活动,以发挥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功能。2.3农村金融发展概念农村金融发展是指农村部门中农村金融组织的体制变革。大致如下:(1)在农村金融工具的结构规模的变化。(2)农村金融机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结构、规模的变化。(3)农村金融工具的价格机制的变化。值得思量的是,农村正规金融长期根据政府的利益和喜好将农村资金从农业部门转向其他非农业部门,这对传统行业的发展并没有额外的好处。农村金融的发展,从非正规金融到专门的金融机构的社会分工,以及金融和经济关系的逻辑上的良性互动,从广义上讲,是指正规金融的发展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狭义上是指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然而,当政府作为制度的唯一合法主体时,非正规金融,不管它如何与制度演进的逻辑一致,最终会成为正规金融的一体化的对象。因此,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史可以视作政府和农村当事人(农民,乡镇和村办企业)造成的农村正规金融和农村非正规金融相互交错演进的进程,其内在机制是两种制度交叉变化的一般逻辑。2.4农村金融发展的特点中国的农村金融是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金融体系、金融组织的,它有自己的特色,其特点主要是一个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形式多种多样,跟城市金融组织的形式有所不同。从所有制和组织形式来看,农村金融可以分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家专业性银行,合作金融和以及其他形式的金融,形式多样。除了正规的金融机构组织以为,农村合作基金会、钱庄以及其他形式的金融都曾因存在系统性风险被清理整顿,这些民间金融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因为正规的金融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此外,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如信贷合作社和中国农业银行网点和金融服务人员虽然有很多,但是存贷款的比例以及人均信贷金额的指标都是非常低的。此外,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储蓄和贷款项目具有资金周转速度慢、季节变化明显、收入不稳定和资金来源多样等价值补偿不规则的特点。 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农村金融业发展现状3.1.1农村金融总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的金融总量,是指金融业的发展可以容纳的金融资产的总量,包括货币资金、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和贷款规模、总投资数量以及居民的储蓄能力。它反映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与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农村金融总量如表3-1所示,由表3-1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农村地区的存款余额增长速度较快。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主要是运用于各项贷款,贷款是农村经济投资的价值表现,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贷款总额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虽然农村存款、贷款总额是在逐年增长的,但是存贷款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2004年存贷差已经突破10000亿元,这间接的说明了农村金融的对资金的中介效率是在逐渐下降的。伴随着金融资产的逐年增长,农村金融的相关比率大致是呈现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金融化趋势是吻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农村、农民收入的增加。年份农村存款农村贷款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差农村居民储蓄存款200310665.208350.402314.809132.20200412189.0010024.202164.8010441.00200513343.6010953.702389.9011217.30200614998.2010949.804048.4012355.30200716904.7012124.504780.2013821.40200819170.0413696.905473.1415405.80200923076.O116073.007003.0118177.68201026292.4917912.308380.1920766.17表3-1我国农村金融总量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3.1.2农村金融组织在我国农村金融业正规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有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分布在大中城市、县市一级以及部分乡镇,农业发展银行的网点则主要分布在省、地市区以及部分粮食主产区的县市,邮政储蓄机构网点则分布在全国各地,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几乎全部在县市及以下。从表3-2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不断减少。农村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基本维持在115万人左右。年份中国农业银行网点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网点数农村信用合作社网点数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农村金融从业人员2003636762241111358177275120453820045846622391091761698811192671200556539223910713016590812195522006505462241103289156076120618620074441822751005201472131166036200839285227596297137857116857220093613822759139312980612466232010310042275909761242551200576表3-2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人员情况单位:个、人数据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从功能定位上看,农村信用社是作为农村金融业的主力军,它基本上垄断了大部分农村金融市场(见图3-1):农业银行成立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服务于农业,但随着它商业化经营目标的转变,也将其大部分资金投放于工商业,而不再是农业,竞争的重点也从农村转向了城市,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见图3-2)。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支持农业的唯一的政策性银行,有效的弥补了农村金融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起到了健全和优化农村金融体系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的业务范围过于狭窄和筹资渠道的单一性(主要是依靠财政支持和发行金融债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很有限,支援农业贷款的规模在近年来一直维持在7000亿元左右,很难再有所突破。邮政储蓄机构自恢复开办以来,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特别是当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业务网点减少以后,为遍布全国城乡的邮政网点提供了巨大的吸收存款空间,邮政营业网点吸储规模连年上升,但是由于它固有的“只存不贷”的经营模式,造成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即形成了对农村金融资源的“抽水机效应”,直接削弱了农村金融业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并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农村自身积累的资金大部分流入城市,虽然城市金融服务环境得到改善,而农村却获得金融服务困难,致使金融业的二元化格局加剧。图3-1全国农业贷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贷款的对比情况图3-2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农业类贷款额的对比情况农村正规金融业支持的不足,为农村民间金融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民间金融又称非正规金融,是指没有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并监管的、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及其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融资活动。在一些地区,民间借贷发展速度很快、规模越来越大,约占全年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农村贷款总额的五分之二。3.2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2.1农村金融整体薄弱,服务“三农”成本过高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都比较薄弱,其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治理能力与现代金融企业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不相适应,农村金融不能满足“三农”发展所需的资本要求。同时,农业生产和投资具有社会效益较高但投资回报期限长、收益率低等特点,“三农”投入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这与商业金融风险控制之间存在矛盾。高风险性质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农业信贷风险,也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成本,使得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望农兴叹”。3.2.2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体制不顺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随着商业化改革的深入,不断撤销合并农村营业网点;农村合作基金会由于其自身的业务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国家已对其进行了清理整顿,现己全部关闭;农业发展银行只是在农收季节为农产品的收购提供资金支持,其在农村的业务则是非常少的,并且很少与农民直接发生信贷业务关系。基于此,农村信用合作社就成为了农村金融业的主力军,并且成为联系农民的最好的桥梁和纽带,但这也在客观上造成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行业的垄断局面。农村信用社在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后,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控制力度比以前有所下降,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也改由央行直接承担。通过这种改革,农村信用社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但是由于吸纳的农民社员的股金数额较小,农民没有真正意愿上的合作意识,合作是靠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力量强制实现的,农民只是把农村信用社当作存款、贷款机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基层农村信用社入股组成上级信用联社,然后接受上级信用联社的管理。在这种所有者主体不明朗的前提下,增长的经营自主权使农村信用社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于国家的银行机构,又独立于普通农民的利益集体。但往往上级信用联社下放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最后事实上都到了信用社内部社员的手中,而外部社员又不能对内部社员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这就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行为往往会有一个比较,从而选择比较优势,由利润动机驱动,这就使得农村信用社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因此,农村信用社会倾向于把资金更多地投向获利机会较大的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致使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的构成中普通贷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同时还导致另一种不合理现象,许多农村信用社,甚至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仍然很高。3.2.3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单一完善的金融市场不仅包括货币资金市场,还包括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交易的载体,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极为缺少,广大农村地区只有以往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还有少量购买的短期国债,结算、保险、咨询、外汇等其他服务则很少,尤其是中期和长期的资本市场融资根本不存在。并且农村资本市场业务很单调,目前各个金融机构发放的大多是短期贷款,3-5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的中长期融资服务则基本上很少。虽然有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经过兼并重组成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其股票在社会上发行和交易,这类公司目前还只是少数,并且其投资者基本上是城市居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机会参与股权融资,购买股票和股票买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农村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在农村地区,落后的农村金融市场交易的股票和其他证券经纪机构也非常缺乏,在农村金融市场交易手段落后的情况下,现代化的有价证券交易系统根本无法延伸到农村,农村金融市场提供的中长期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交易的机会极少。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如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股票指数交易、汇率期货交易、货币互换交易等,有些人更是从未听说。4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4.1农村自身特点导致农村金融的高成本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自身具有很多特点,比如地广人稀、基础设施不发达、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关系等,以及由自然条件引起的和政府规制造成的市场分割。这些特点造成了农村金融的高成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信息成本。由于我国农村所具有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在一个地区内获得借款人翔实可靠的信息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也缺乏动力。搜集信息的成本高,使用这些信息的成本也高。而且,由于农村缺乏像城市信贷记录这样的信息网络,使得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异常困难且不可行,这样借款人就有可能利用这些不足损害金融机构的利益。因此,这些搜集和使用信息、评估信息价值的成本就构成了信息成本。其次,运营成本。在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是很高的。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工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关的金融交易费用以及监管和调控成本费用等各方面。而在农村地区,除了相对于城市的土地价格便宜外,其它各种成本都非常高。具体分析可知,农村每笔信贷金额都很小,几乎超过90%的贷款额度不足10000元,而相对应的贷款成本是相对固定的,这样一来,它将很难形成金融业务应该有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就导致了其高运营成本。在农村金融中的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构成高运营成本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的通信、运输、网络、会计审计人员等等这一切。当然,这是与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的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而在江浙地区,由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低。没有较低的运营成本,就没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政府对农村正规金融行业的经常性补贴,否则他们就必须收取高额利息才能维持生存,而利率又是受我国政府严格控制的。4.2缺乏金融政策扶持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制度很明显存在着政府部门应该行使的职能的缺位,这种职能的缺位不但体现在经营的层面上,也体现在监督管理的层面上。任何体制的操作和运行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行为依据。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农村经济强大的程度足以作为全国经济的经济基础,都离不开一套运行有效且较为完善合理的制度,这种制度一般可以通过政府颁布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设立作为支持。而在我国则存在着立法缺陷这一顽疾,我国现行的农业法律体系不健全,而跟农村经济各个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更是大片的空白。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金融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就无法可循,无法可依,运行各主体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经济行为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合规。这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没有创新性,专业人员自身素质在短时间内又难以提高,所以导致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处在一种封闭的状态,止步不前。在监管方面,我国的金融行业一直是采取着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原则,这就造成了金融行业中不同的机构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办法的局面,监督管理机构各行其是、缺乏配合,很难形成一股合力,整体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和具体的规范和标准。这与实行混业经营的发达国家相比,从金融业务早期的审查评估一直到后期的风险控制,监督和管理都有较高的难度。除了受这种国家根本制度监管困难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现行监管法规、监管方式不切合实际,不适应市场监管日常需求,形成体制漏洞。此外,我国对于农村金融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在发生金融违规的情况后,面对违规对象是地方政府机构或者中央组织下属单位时,实施的处罚往往“偷工减料”,甚至不了了之。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和脆弱的农村金融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村金融业务的效率,抑制了农村金融的进步和创新,甚至为一些不良的金融腐败行为创造了温床。4.3金融服务缺失,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生产方式的限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维持着简单再生产的循环模式,对资金的需求,主要通过自筹方式解决,因此金融服务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被抑制的状态。随着我们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在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各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大量涌现,与以前相比,农民的身份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在务工经商、劳务输出、跨地区流动等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因此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存储、贷款、结算、保管、转账和咨询等也应运而生。然而,农村金融市场实际是为农村信用社所垄断,在有效竞争尚不完善甚至缺乏的情况下,也就没有了持续的业务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因此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以经营存款、贷款和汇款等传统业务为主,而在其他金融业务的开展经营方面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除了金融业务范围狭窄以外,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结算手段也比较落后,大部分交易还是采用现金交易方式。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完全实现区域的计算机联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尚缺乏必要的信息通讯设施,而在己经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农村信用社中,由于软件和硬件设备老旧、更新速度慢、人员素质不够胜任等各种原因,依然不能提供具有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另外,由于农业银行转移业务重点,大量的农村营业网点机构被撤销,再加上农村信用社业务面的局部收缩,使得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覆盖面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无论从金融服务类型、品种还是覆盖范围看,农村金融服务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亟需改进。5 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分析5.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培育良好的经济环境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农村金融进步有一定的功效,稳定的经济环境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优秀的农村经济应该拥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稳定合理的农业经济政策。农村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政府的经济政策要具有前瞻性、规划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科学性,使宏观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并在平稳发展中实现较快增长。随着农村农业逐步加快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产业化带来财富增加,更促进了资金运作和投资理财的增加,继而良好向上的经济环境将会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行了多种惠农经济政策,以提高农民劳动致富的积极性,来尽力加快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农民以多种方式进行农产品经营,发展农产品经济作物等优良品种种植和科学的规模养殖等,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经济。另外,政府部门提供良好的经济政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村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发展农业经济和非农产业经济,挖掘农村经济的增长潜力,尤其乡镇企业应增强自身实力以促进搞活经济,为农村金融的健康长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5.2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我国对于农村金融业多次的改革都没能获得很好的成效,一些问题依然存在,这些经验和教训促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思。一直以来,改革的方式都是强制性变革,自上而下,变革的内容大多数也由政府当前阶段的某些政策目标而决定,而非为适应农村底层各个经济主体的意愿而制定和施行。这样不匹配的改革不但不能够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和进步,更引发了诸如正规金融体系滞后而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非正规金融肆虐等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我国的农村金融要想谋求发展和进步,首先就必须创造一个合理健全的经济政策环境,而想要建立起这种条件的话,就要求政府部门从实际需要出发,客观分析农村经济对于金融的需求以及现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挥政府特有的职能,通过制定出台法律法规等手段,宏观调控农村经济,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的多样化,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以及金融服务的多样化,扩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机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政府部门在加大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各地方政府的管理,减少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的干预,保证各项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法规能够切实有效的在地方上得以实施和展开,防止地方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避免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或者有关工商企业改变农村资金流向,导致农村资金的外流。例如,当减免农业税这项出发点良好的政策推出实施之后,如果不同时对地方政府进行一定的管理就很容易引发新的问题。当原来部分属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农业税收被取消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减少了,继而就会导致地方政府减少来年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社会保障性支出的资金投入。所以如果不对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最终很多出台的政策或者资金的投入都会出现效率低下的结果。5.3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达到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彻底打乱现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局面,形成各机构真正竞争的局面。一是要根据农村经济主体需求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鼓励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活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种途径:1.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允许民营资本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与传统金融机构脱离关系的银行,专门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服务。2.整合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成都护理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药生产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建筑拆除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案
- 混凝土设备维护管理方案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方案优化方案
- 2025病史采集考试真题及答案
- 项目经理职称试题及答案
- 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考试题
- 2025毕业分班考试真题及答案
- 尿道狭窄的治疗与护理
- 2025年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某写字楼物业管理方案
- 2025年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迈克尔杰克逊课件
- 三农直播培训
- 专利转化合同范本
- 2025年退休返聘人员劳务合同模板
- 2024年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 2025年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