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人物介绍_第1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_第2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_第3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_第4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之洞 人物简介张之洞 1837 1909 字孝达 号香涛 香岩 又号壹公 无竞居士 晚年自号抱冰 汉族 清代直隶南皮 今河北南皮 人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提出的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张之洞与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并称晚清 四大名臣 一 家世张氏是世宦之家 四世为州县官 张之洞父张瑛 嘉庆时举人 后在贵州州县长期任职 长期任兴义府知府 与胡林翼 鹿丕宗 鹿传霖之父 河北定兴人 并称道咸贵州三贤吏 母亲朱氏 四川和州知州朱绍恩之女 张瑛请名师吕贤基 朱琦 韩超等全国知名学者教授子女 张之洞曾向胡林翼求学 张瑛家法是 俭约知礼 张英本人为官廉洁 善听讼 善治盗 兴义仓 办书院 喜读书 性好学 这些无疑影响张之洞 张氏学有所成与家训直接相关 张父对张之洞品行有重要影响 如廉洁 勤奋 忠诚 读书思考 实干 士人本色等等 二 张之洞主要政绩13岁回直隶南皮参加童生考试 中秀才 入县学 16岁顺天府乡试第一名 17岁回贵州与父共守兴义 父病死 26岁会试第三名进士探花 慈禧发现 中间因张之万主持失去两次机会 授翰林院编修 步入仕途 1866 31岁 1876年间 主持四川 浙江乡试 任湖北和四川学政 简拔一批人才 修建湖北经心书院 四川尊经书院 编撰 輶轩语 书目答问 輶轩语 是指导学子如何做人 如何读书及科举应试的基本道理和方法 目的是 读书期于明理 明理归于致用 学问文章 足为师表 1876回京 成为清流牛角 清流主要人物李鸿藻 张佩纶 张之洞 黄体芳 陈宝琛 王懿荣 宝廷 继统之争 中俄伊犁之争显外交能力 四川东乡案 庚辰午门案1881年45岁 山西巡抚 转为洋务派 1884年48岁两广总督 中法战争 居中调度 制定战争策略 举办水陆师学堂 新法练兵 建军事企业 支援台湾作战 筹建铁厂 纺织厂等 建广雅书院 1889年53岁 调任湖广总督 建汉阳铁厂 马鞍山煤矿 萍乡煤矿 卢汉铁路 大冶铁矿 大冶水泥厂 湖北枪炮局 建织布 纺纱 缫丝 制麻四局 建官钱局 铸钱局 银元局 筹建江浙铁路 川汉铁路 造纸厂 皮革厂 呢毯厂等 形成中国重工业 纺织工业 军工工业体系 练新军 办两湖书院 自强学堂 武备学堂 农务学堂 工艺学堂 进行课程改革 请外籍教师 鼓励游学 1898年4月 62岁 劝学篇 发表 提出稳健变法 中体西用 权衡新旧 会通中西 改革教育体制和内容 设立湖北师范学堂 文高等学堂 武高等学堂 文武普通中学 方言学堂 工艺学堂 勤成学堂等 办三江师范学院 两湖师范学堂 育婴学堂 蒙养院 开办印刷局 水电公司 办报 设立警察 湖北矿务总局 改湖北枪炮厂为湖北兵工厂 1901年 65岁 主稿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1907年 军机大臣 二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张之洞在湖北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 培养一批新式人才 深受社会欢迎 成为通晓学务第一人 一 特别重视人才培养 特别重视教育 二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1 建立新学制 督鄂时期 州县设小学校及高等小学校 府设中学校 省城设高等学校 京师设大学校 后增加蒙学堂 1902年 癸卯学制 三段七级初等教育阶段 蒙养院 初等小学 7岁入学 期限5年 高等小学三级 4年 中等教育阶段 中等学校一级 5年 高等教育阶段 大学预科 分科大学 通儒院三级 高等学堂3年 大学堂3到4年 另设 师范教育 实业教育和外语教育 师范教育分初级高级 初级师范相当于中学堂 高等师范教育相当于大学堂 实业学堂设艺徒学堂 初等实业学堂 中等实业学堂 高等实业学堂 与初小 高小 中学 高教相对应 外语教育属于高等教育 京师设译学馆 外省设方言学堂 学制5年 另有进士馆 仕学馆 为官员进修中心 不属于国民教育 2 制定课程内容 见图表 3 张之洞所建立的学校1869 经心书院 武昌1874 尊经书院 成都 杨锐 张澜 吴玉章 谢无量等 国立四川大学前身 1882 令德堂 太原 山西大学 1884 黄埔博学馆 黄埔1886 广州鱼雷学堂 黄埔1887 广雅书院 广州1887 广东水陆师学堂 黄埔 黄埔博学馆改 1889 广东洋务五学 黄埔1890 两湖书院 经心书院改 武昌 蒯光典翰林 梁鼎芬 黄绍箕京师大学堂总办 姚晋圻湖北教育厅厅长 沈曾植地理学家 李维格汉阳铁厂总办 华蘅芳数学家等等教师 学生黄兴等 1891 方言商务学堂 武昌 武汉大学前身 1891 算术学堂 武昌1893 自强学堂 武昌 武汉大学前身 1893 储才学堂 南京1896 南京陆师学堂 南京1896 铁路学堂 南京1896 桑蚕学堂 江西高安县 江西农业大学 1896 湖北武备学堂 武昌1897 农务学堂 武昌 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1898 工艺学堂 武昌 湖北工艺学堂的名称仅存在9年 其办学主体存在28年 自1926年开始 湖北工艺学堂的办学资源经历若干次的合并 最终在解放前夕融入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解放后 武昌高级工业学校的学科一分为五 土木建筑科现入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科现入武汉科技大学 纺织科现入河南工程学院 电气科现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化工科现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902 湖北师范学堂 武昌 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独立完备的师范学校 1902 两湖文高等学堂 两湖书院改 武高等学堂两所 文普通中学 武普通中学 农务学堂 方言学堂 工艺学堂 勤成学堂 仕学院 小学堂五所 武昌 1903 三江师范学堂 南京 南京大学前身 1904 慈恩学堂 南皮 南皮第一中学 1904 两湖师范学堂 武昌 两湖文高等学堂改 李四光 1904 敬节学堂 武昌 幼儿教师 1904 育婴学堂 武昌 保育员 1904 蒙养院 武昌1904 学堂应用图书馆 武昌1904 湖北师范传习所 武昌 师资进修 1905 武师范学堂 武高等学堂改 1905 支郡师范学堂6所 武昌 各府师资进修 1905 湖北省立师范学堂 武昌1906 湖北驻东铁路学堂 日本东京1906 武英小学 湖南1907 曲阜学堂 曲阜1907 存古学堂 武昌1907 湖北陆军小学 武昌 二 鼓励留学1 1896年 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在其主持制定政策中鼓励留学 并将儿子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军事 湖北成为当时全国留学生最多省份之一 2 制定留学生章程出国留学必须公文保送 对留学生品行要考察 不得妄发议论刊布干预政治报章 有不安本分 品行不端留学生 应予斥退 农工商文理移各科不限人数 对政治 法律 武备人数有限制 官费留学生必须在本省服务五年 对留学毕业生安置科举出手给予奖励等 三 废科举1 废武科举2 提出改革科举制度 即科举形式 内容改革 1901年 废八股时文 改试策论 停止武科 3 停科举及补救措施1905年9月 清廷正式下诏废除科举 科举之废未引发大的社会动荡 与张之洞努力分不开 一是新学制和学堂已部分取代科举功能 二是渐进式科举改革社会已有承受心理 三是给予学堂毕业生相应科举功名 四是有功名的人许多进入学堂 政府机关 武汉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武备学堂 四 捍卫中华文化中体西用 存古书院 中华文化进课堂 五 建立近代教育机构二 张之洞经济思想 一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1 工业 1 推进工业化 建立近代工业体系湖北枪炮厂 汉阳铁厂 织布局 纺纱局 缫丝局 制麻局 造纸厂 针钉厂 制皮厂 毡呢厂 砖厂 模范工厂 贫民工厂 2 培养新式工业人才 3 开设工业产品展览会 鼓励发展工业 采取免税 保护专利等措施 保护民族工业 2 农业 1 办农务学堂 进行农学教育1898年 张之洞在湖北设农务学堂 开农 桑两科 1902年 湖北学制体系设农桑 畜牧 森林三科 招收普通中学和高小毕业生 1906年 农务学堂正式更名高等农业学堂 清末湖北共设农业学堂48所 2 普及宣传农业知识 3 改良农作物品种和生产加工技术3 商业 1 制定 商律 2 设立商务局 官商共管 职责 普及商务知识 表率商民办厂 团结全省商力 堵塞合资办厂的漏洞 保护华商 监督商品质量 鼓励新产品开放 免税厘保护专利 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 推进商业发展等等 3 组织商会 4 创办 鼓励参加商品展览会二 主张币制改革 1 主张以银元代替银两 任职广东是开始试验 李瀚章继任后在广东大规模推进 督鄂后整顿湖北钱法 设湖北银元局 实际掌控湖北以下各省银元铸造 变法三折 主张建立全国统一银元制度 统一全国货币 掌控国家金融大权 2 金银本位之争 捍卫国家主权 三 改革厘金和税务制度咸丰以前 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 钱漕 关税 盐课 太平天国兵祸起 厘金开始作为筹饷方式 但厘金弊端很大 加强厘金收受管理 对外商约中免厘增税 张之洞与洋务运动 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自强学堂 现今武汉大学的前身 它揭开了近代湖北教育的序幕 1897年创办湖北武备学堂 1898年创办湖北农务学堂 这是湖北最早的近代农业学堂和现今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 1904年创办两湖总师范学堂 1896年 张之洞以从两江调鄂的护军营为基础 又选募新兵 参用德国军制 开始湖北新军的编练 到1907年 湖北新军计有陆军第八镇 一个师 l万余人 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 一个旅 4600余人 是仅次于袁世凯北洋六镇的第二支强大军事力量 湖北新军仪仗队 德式装备的湖北新军 1889 1907年 张之洞督鄂 推行洋务新政 张之洞建立湖北枪炮厂 湖北炼铁厂 丝麻四局等一大批民族工业 是武汉地区近代工业化进程的一次重大突破 同时 他积极引进西学 兴革教育 发展民族经济 编练新军 加强市政建设 使武汉一跃成为 驾乎津门 直追沪上 的我国第二大近代工商业中心 武汉 被时人誉为 东方芝加哥 武汉博物馆展陈的硅胶人像场景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来自网络的历史图片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汉阳兵工厂制造生产的汉阳式79步枪 汉阳铁厂及汉阳兵工厂等曾经汇聚了英国 比利时 卢森堡 德国等各国工程技术专家达50余人 是亚洲首屈一指的钢铁巨擘 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滥觞 湖北兵工厂 初名为湖北枪炮厂 湖北兵工厂 的汉阳兵工厂遗址在现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中段 与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即原汉阳铁厂 相邻 汉阳兵工厂现座落在武汉市江夏区改名为 3303工厂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博物馆展陈的汉阳兵工厂 铁厂地界界碑 武汉博物馆展陈的历史图片 左图应与上图为同一图片 右图为汉冶萍公司总务处大楼 汉冶萍公司及铁矿厂旧址位于今湖北黄石市及大冶 当年在汉阳铁厂工作的卢森堡钢铁技术人员 抱冰堂是纪念清末两湖总督张之洞的生祠 它位于武昌蛇山南腰 首义公园内 湖北省图书馆东边 由张之洞建议和监修的京汉铁路 由北京到武汉全长1000多公里 从光绪二十四年动工到光绪三十一年完工 由北京到武汉全长1215公里 成为连接两地之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 坐落在汉阳琴台大道和知音大道之间上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原汉阳兵工厂火药厂原址上 创建于1950年 是我国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兵工院校之一 这块土地上有洋务运动风云人物张之洞实业救国的梦想 有近代著名造船专家 兵器专家 徐建寅 新四军军工奠基人 朱毅 中国的保尔 兵工专家吴运铎在这块热土上战斗生活过 清末著名政治家张之洞的塑像矗立于美丽的武汉大学 张之洞的贡献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 军事家 实业家 革命家 教育家 是对中华名族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全才人物 张之洞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地将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精华兼取并蓄 将移植文化有机结合 将工业文明引进农业文明之中 在他的为官一生中 不仅能做到公正谦和 知人善察 清廉律己 识拔奇才 勤于政事 一身正气 无片刻暇 诗文皆辍笔 并在其主政的领域取 得了卓越的政绩 所以史学家认为他是晚清王朝得以善终的唯一一位高官 四十年的为官经历 他展示了一个封建官僚政治家思想家的胸怀 他在中法战争 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更在洋务运动和清末 新政 中成为 朝廷柱石 而作为涉猎广泛 富于锋芒的思想家 张之洞的所思 所言往往新 旧纷呈 中西并列 体现出中国近代文化变迁的曲折与困难 更看出他那丰满 充盈 有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