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浅谈苏轼诗的创新姓 名: 康 红 磊 学 校: 周口广播电视大学 学 号: 071171112 指导教师: 寇 红 星 完稿日期: 2009年4月 浅谈苏轼诗的创新康红磊摘要:苏轼的”创新”,主要体现于苏轼的诗歌的方面,苏轼的诗歌,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简淡自然。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以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他将自己的人生遭遇,仕途坎坷等融入诗中,给诗坛吹入了新鲜空气,涌入了感情的波涛,使宋诗获得了新生。他的诗歌创作继承并发扬了唐朝浪漫主义诗风,在诗歌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关键词: 苏轼 诗 创新 特点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大家之一。苏轼在诗的创作方面,他的诗作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的戏谑讽刺诗;既有对自己生平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启人灵思的山水诗画和荡气回肠的爱情吟唱。他的诗风变化多端,他的诗清新豪健,语言平易畅达而精确简炼,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开辟了宋代诗歌的新面貌,较之前人有了较大的发展与创新。一、超越前人的创新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苏轼起了关键作用。他的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既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也有出于法度之中的新意和豪放之外的妙理。苏诗现存约2700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如果说诗经和离骚等先秦民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的两条涓涓细流的话,那么,到了苏轼的时代,已经是百川交汇,形成一片浩瀚的海洋。在这个浩瀚的海洋里:“风、雅温厚和平,离骚怆恻浓至,东西二京,神奇浑璞,六朝俳偶,靡曼精工,唐人律调,清圆秀朗。苏轼就是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怀着“往意浩无边的理想而步入文坛的。他为了超越前人,不得不在创新上下功夫。他在自己的诗篇中,多次谈到了这一点。如他的“险韵新诗苦斗新”“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些诗句,就反映出他超越前人的创新追求。对欧阳修创立新的文风,他表示了衷心的钦佩。除了深厚的文学造诣,苏轼又是一位书法大家,他有一些诗是专论书法技巧和奥秘的。从这些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创新思想。“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峄山传刻典型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不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对能变法出新意的颜真卿书法大加推崇。在论述绘画时,同样也能反映出他的创新思想。如他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盖古今一人而已”。他把吴道子的画推为古今第一,主要原因就是吴道子的画能出新意。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苏轼运用各种方法来创新。其特点是“能造古人意,能造古人不到妙处”。他把熟悉的语言奇异化,或把奇异的语言通俗化,并以此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诗句。他的诗文字清新活泼,注重新颖微妙的趣味。苏轼这种处处求新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如他的许多诗篇在遣词造句上,意境风格上,都曾受过李白的影响,有些诗句甚至是从李白诗中原封不动借来的。如其送张嘉州诗就借用了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的原句,但是,苏轼在学李白时则“运以已法”,求新创新。纪昀在评苏轼诗时曾说:“源出李白,而运以已法,不袭其貌,故能各有千古。”他的出新意,不是有意雕琢出来的,是有感而发的自然天成,自出新意。二、苏诗的创新特点苏诗的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审美标准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天工清新”的审美标准上。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审美标准,即“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人性,给人以“清新”之感。如戏用晁补之韵:“清诗咀嚼那得饱,瘦竹潇洒令人饥。”邵茂诚诗集叙:“清和妙丽,咀嚼有味。”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和美的极致。苏轼提出的天工清新的审美标准,概括而言,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感情率真。苏轼曾自道其作诗的体会时说:“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在自述其酒后情思勃发,作画题诗的情景时又说:“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画壁长遭骂。”“长遭骂”是幽默诙谐之词,任性作画题诗吐露真情确是事实。苏轼在评论很多诗文时,都以感情是否真实作为评诗的标准。如他在读孟郊诗中写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前二句最深刻。第一句说孟郊诗情真,都是出自肺腑的;第二句讲情真才能感动人,才能引起共鸣。苏轼还特别推重陶潜,原因在于陶诗情真,他对陶潜抱有一种近似崇拜的心理,认为陶诗的成就在其他所有诗人之上。他的一些诗,在艺术方面把握住了陶诗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的自然描写,追求超然淡泊、意与境会,达到神似陶诗的地步。其二,意境清新。意境是情景交触的艺术境界,它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苏轼用“境与意会”来概括意境的含义,认为诗歌应有清新脱俗的意境。他赞美欧阳叔弼的诗:“子诗如清风,廖廖发将旦。”说其诗像早晨太阳出来之前的清风。他赞美王震的诗:“清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说无论早晨的清风、秋天的白露或霜夜的明月,都是清新美好的。苏轼的一些评价诗,如“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等等,都是从“清新”这一审美标准出发的。苏轼反对画面浅俗、缺乏新意的诗。他在书郑谷诗写道:“郑谷诗云: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中诗也。柳子厚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郑谷诗所描绘的境界,是人们常见到的现象,画面浅俗,情趣不高,缺乏新意。而柳诗境界清逸绝俗,寄托着诗人孤傲清高的品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所以深得苏轼赞赏。苏轼酷爱陶诗,在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一文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见”与“望”,确实可看出无意与有意,自然与不自然的区别。渊明采菊东篱,无意望山,而偶然抬头,南山恰巧被他看见了,于是“境与意会”,南山悠然静美,诗人悠然自得。“见”字既描绘了自然景物幽静的神态,也表现出诗人自由闲适的神情意趣,使情景和谐统一。若改为“望”字,写成诗人有意去看南山,把不经意中看到南山的悠然神态改掉了,破坏了诗的意境。苏轼在诗歌创作中,能凭借生花妙笔描绘出清新脱俗的意境。如他的赠刘景文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四字,把寒冷的冬季写得充满生机、充满新意。2、自行我法的创新苏轼不因袭前人,作诗自行我法,处处求新。苏轼的许多名篇,为了表现新意,往往是变化莫测,千姿百态,不受前人法度的约束,自行我法,刻意创新。如他在次韵子由二十首诗引中就说:“要自我行我法,固知豪杰之士,必不依托门户以炫俗也。”除了这二十首外,苏轼还有许多诗亦独出新意。如其题宝鸡县斯飞阁诗云:“野田牛羊同雁骛,天长草树接云霄。昏昏水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田。”一个“弄”字就把春天的景色写活了。又如其溪堂留题诗亦云:“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一个“喧”字,使静物发声,与王维“竹喧归浣女”有异曲同工之妙。“残雪照山光耿耿,轻泳笼水暗溶溶。”描写太阳初出,细致入微。“朝看浓翠傲炎赫,夜爱疏影摇清圆。”浓翠能傲,疏影能摇,把静物感情化,拟人化了。再如杭州西湖,历代文人写景咏物诗层出不穷,少有新意,而苏轼却用平易浅显的二十八个字,写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文诰语)的名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表现了对西湖美景的感受,这些流传千古的语句,都是苏轼自行我法、刻意创新的结果。吊古抒情是苏诗的重要内容,这类作品,前人所作极多,而少有新意,苏轼则以其新颖的构思、自如的章法压倒古今。如他的龟山诗云:“我生飘带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纪昀评曰:“霸业雄图,尚有今昔之感,而况一人之身乎?前四句与后四句映发有情,新意豁出。”苏轼的另一首绝句:“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堂。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这些诗句,即使是刘禹锡的吊古名篇乌衣巷,也难以望其项背。有些日常生活小事,苏轼也写得与众不同。他游武昌时,见到农夫骑秧马拔秧,于是写了一首秧马歌,详细描述了秧马的形状、材料和功用,留下了宝贵的农业史资料。此诗奇器以奇语写之,笔笔欲活。在谪居海南时,苏轼写过一首汲江煎茶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钧石汲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此诗细腻而出以洒脱,有无穷之味。竟能将日常的煎茶、饮茶一事,也写得如此有新意,引人入胜。作诗的人一般避免押窄韵。而唐代韩愈,北宋苏轼为了创新,往往押窄韵、险韵。清人纪昀对苏轼押窄韵的技巧评价很高,他说:“窄韵巧押,东坡长技,昌黎亦能押窄韵;而自然则逊矣。”又说:“窄韵巧押,神锋骏利,东坡本色。”苏轼在一些押窄韵的诗里,既体现了创新的特点,又自然妥贴,体现了完整浑融的风格特色。贺拉斯在论述诗歌创作时说:“在安排字句时,要小心考察,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苏轼在安排字句方面,善于用平易浅显的字句,合成有清新意境的诗篇。这在他的一些赠人诗、送别诗、咏月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往往能做到不减前人高处。如:“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犹恐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些诗句,构思新颖,愈出愈奇,压倒古今。苏轼的许多诗句,像一个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和未来。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些诗语言浅显,而内涵丰富。用一种质朴无华、通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这正是苏轼自行我法的创新。三、创新特点形成的原因苏诗创新特点形成的原则是多方面的,既有其文化个性方面的,又有思想气质和学识才能方面的。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善于想象的特点苏轼善于奇想、逸想和妙想,善于大胆创造,所以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诗篇。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写出画面的春景,还赋予画中鸭子以感觉,想象河豚的动向,生动地烘托出了画面中春的气息,补充和丰富了原作的艺术内涵。2、不与众人同调的个性这种个性,他的诗句“东坡何事不违时”就是最好的说明。又如他的洗儿戏作诗也很能说明他不与众人同调的个性。“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再如,有一次他在淮河上遇到大风,舟中人惊恐万状,而苏轼“饮食起居如他日”。他还有一首记叙自己赏花的诗:“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根。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一般的文人都喜欢春花烂漫之时去观赏,他却在寒冬时节冒着微雨去观赏寒雨和枯萎的草根,欣赏一种别人享受不到的美。以这样的美学观点去观察,就能观察到别人不易观察到的事物,体会到别人不能体会到的感情,从而写出具有创新特点的诗篇。别人被贬逐流放时,总是呼天抢地,怨天尤人。屈原、宋玉如此,杜甫、柳宗元如此,连以豪放飘逸性格著称的李白也是如此。而苏轼却不然:“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年谁与作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谪居黄州时,深夜独自泛舟江上,结果把州府看管他的官员吓得四处寻找,而他却悠闲地写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苏轼的许多诗篇,就是在一种背离正常的精神激动状态下写成的,而他又善于使用背离正常用法的语言,所以,他的许多诗篇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3、杂思与博学苏轼思想繁杂,儒、释、道、玄学思想兼有,非儒、非道、非佛、非玄的思想也有,东汉末的那种下层士子的绝望思想和心态也有。可以说苏轼的思想比他前代文人的思想都要繁杂。但是只有繁杂的思想,没有广博的学问,创新就会变成求怪。而苏轼则博学多才。如有人曾经把苏轼比作李白,而宋神宗则说:“不然,白有轼之才,而无轼之学。”若就才学而论,其生平之曲折自孔圣人不比;情趣之丰富当屈大夫莫至;性格之刚正则靖节先生所不及;人品之伟大似诗圣杜甫所难到;交谊之深广不短刘皇叔之度;智慧之聪睿仅次诸葛丞相之衡;审事之理性可与大唐名相魏征齐座;办案之明断可与一代青天包拯同堂。诗、词、文、赋、书法、绘画、音乐皆可称圣,精于武功和吏道,骑猎、制作、酿造、鉴物、工程设计均有造诣,甚至戏谑幽默的才能也是出类拔萃的。繁杂的思想与博学多才的有机结合,促使了苏诗创新特点的形成。4、求实态度与静空修练苏轼的文学成就,得力于他求实的治学态度和静空修练。苏轼自称汉书读过八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目的。他提倡多读书、学而思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万卷始通神”。其弟苏辙说他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2031中国女装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中学化学题库及答案
- 2026年笔记本定制合同
- 2026年医生在线诊疗服务合同
- 2026年网红代言合同
- 2025年医院护士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lng安全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酒店运营与管理题目及答案
- 2025道路运输安全员两类人员考试考核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客服逻辑思维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原理MOOC习题集及标准答案-北京大学-王文敏
-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含土建
- 青少年普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大全
- 11维修设备设施情况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卫生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及系统集成项目技术方案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2给同学画漫画 |浙美版
- 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 GB/T 32201-2015气体流量计
- GB/T 1527-201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 GB 15193.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 分角线投照技术口腔颌面外科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